【文档说明】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37.02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565a4d901c12b4f59563abaa3f9f21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一10月份质量监测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敢为天下先”是5000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随着
时代进步不断发展,并在当代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敢为天下先
”的思想和精神,并与民族复兴伟业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重托,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面对近代以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
不仅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还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就是对“敢为天下先”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和践行。在时代洪流的大浪淘沙中,谁能背负起天下之重担、承担起天下之使命
,历史就会选择谁,人民就会跟谁走。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百年奋斗,既是对“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更在其内涵上作了进一步深化、在价值目标上实现了进一步升华。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敢为天下先”,书写了流光溢彩、气壮山河的百年奋斗历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
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从中国共产党诞生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甚至难以预料的惊涛骇浪,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把握历史主动、
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勇毅前行。(摘编自杨玉飞《中国共产党人“敢为天下先”》)材料二:“敢为天下先”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此处的“不敢为天下
先”,意为不敢居天下人之前,不与人争名、与民争利。对个人而言,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对国家治理而言,这句话体现了尊重群众利益的政治态度。随着社会环境的演变,在不同的语境中,更多的人取“敢为天下先”中的锐意进取之意,勉
励人们勇于应对变化、破解危局,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不放弃、不逃避,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的争先精神。“敢”字为先,源于中华民族始终不惧挑战的无畏品格。从盘古开天到夸父追日,从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无不反映了古人在同恶劣生存环境作斗争中“事不避难”的豪迈气魄,也从中孕育了迎难而上
的坚定意志、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自强不息的奋进毅力。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就提到,历代先贤面对逆境,多展现出了顽强意志,“昔西伯拘羡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正是以百折不挠之精神,取
得举世不凡之成就。胸怀天下,方能孕育奋楫争先的勇毅担当。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概念,更具有哲学、伦理学上的意义,蕴含着对广大人类社会乃至世间万物的高度关切。《道德经》言“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
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将个人德行修养与家国历史实践有机关联,将个人价值纳入家国天下的语境,凸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担当。《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古代士大夫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
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不断涵养心系天下的大局观、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北宋儒学大师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被一代代中国人所尊崇,激励人们要立足宏大视野,展现宽广胸襟,始终保持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
先声的担当意识和进取精神。尤其是在家国危亡、百废待兴的历史关头,只有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才能激起发愤图强、主动求变的内驱动力,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就是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所孕育出的大境界
、大格局、大胸怀。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从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始终以奋进应对挑战、以争先破解困局、以创新开辟新路,凝结成生生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基因,使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韩燕丽《敢为天下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道德经》中的“不敢为天下先”,是道家“无为”“不争”思想的一种体现,现代社会已完全不适用。B.“敢”字为先,敢为天下先,是中华
民族始终不惧挑战的无畏品格,是坚定意志、锲而不舍执着精神的体现。C.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才能涵养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孕育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只有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才能激起主
动求变、敢为天下先的内驱动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敢为天下先”是5000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人文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在传承和践行着这一传统文化精神。B.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体现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C.谁能背负起天下之重担、承担起天下之使命,历史就会选择谁,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从未出现过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情况。D.新时代,“敢为天下先”就是要我
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闯、大胆试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3.下列选项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一中“敢为天下先”观点的一项是(3分)()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B.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在谈到“成人之道”时认为:“气不足以充其所知,才不足以发其所能,守规矩准绳而不敢有一毫走作,传先民之说而后学有所持循;成人之道宜未尽于此。”C.100年来,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担当,无不具有惊天动地的开创性。D.无论是推进自主创新,还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需要“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把冷板凳坐热”的毅力,创新之路,从无坦途。
4.材料二多处运用引用论证,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5.“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当今时代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歇暑召唤五月旱不早,六月连阴吃饱饭。节令一入梅,连阴雨就没完没了地下起来,乡村就会湿漉漉地氤氲着一种可人的地气。六月的乡村,是一个多情的雨季。六月雨,就像是毒日下的一伞阴凉,可心得很,人乘凉,苗疲长,谷灌浆,万事万物都在噬噬有声地拔节。一切都葱茏着、生长着,就连人的精气神也在雨水里发芽。坐
下来,望着一帘檐雨,人就有了闲心逸情,或遥想,或展望,或感伤,或眷念……做娘的自然就要想起远嫁的女儿,想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五月又是栽秧割麦两头忙……喷喷,人怕累得脱了一层皮,是该接女儿歇暑了。说是回娘家歇暑,其实女儿一刻也没歇下,刚帮爹娘洗净床单、
蚊帐,又拾起针头线脑儿,想给娘老子各纳一双养脚的千层底。这天,断了线的雨珠子砸在厨房的亮瓦上,叮当叮当,脆嘣响。响声,从厨房一豆豆滚到堂屋,滚到正在绣花的女儿脚下,和女儿稍一动就嘎吱嘎吱乱响的竹椅声中,手一抖,针扎进指头,心,就乱了……女儿干脆丢下花绷子,一头扎进厨房
。“娘——”“就等你来哩!”娘用微微颤动的背影说。娘没转身。娘不是不转身。娘忙。娘忙得腾不开转身的工夫——正用一块崭新的抹布抹案板,又往案板上刷一层黄亮亮的油。案板上有一盆面。面是昨晚发的,只一宿,面就畅了,白白的、鼓鼓的,像一朵硕大无比的蘑菇,盛开在洋瓷盆
里。娘伸出一根指头,一按,面团就陷进去好深,可指头刚一抬,陷下的面窝窝又鼓起来。娘五指并拢,在面团上拍了三个响,啪——啪——啪——声音混在亮瓦溅出的雨声里,明亮、柔韧、瓷实,有着十足的力道和糯性。“好面哩!”娘感叹,还
是你胖婶家的老酵母好啊!做麦面粑粑讲究可多了。面,一定得是老酵母发的,那老酵母真神奇啊,只那么一小坨,就能发一大盆胀鼓鼓的好面来。娘说,发面、起面、揉面,是蛮有路数的,酵母放多了,面就会饧得早,趴了,没了力道;面起早了,会成死疙瘩;起晚了,就会发酸,馊。揉面,是个细活儿,就像村姑绣花描朵儿,一
针一线,使的全是心劲儿。“姑娘家看绣花,当家的看做粑。”娘说,来,你给好生盯着——女儿心一动,娘,我的娘,这是要把她做麦粑粑的看家本领,手把手地传授给我哩!娘开始揉面。一指一指地,似乎浑身的力气都注入到了指尖儿。麦面粑粑做
好后,就是下锅煎或蒸。煎,就是先将粑粑贴在铁锅四周,锅底一次性放好适量的水,再用锅盖盖严实。柴火一定得是稻草或麦草,火,大不得,也小不得,更断不得,得是文火,悠,一气呵成。娘把锅盖一揭,一股麦香就溢出来,呈金黄色,手执锅铲一铲,麦粑粑有硬有软,挨
锅的那面又焦又黄,咬一口,脆、酥、香。另一锅是蒸。娘先把用南瓜叶或者荷叶包好的粑粑放进篾蒸笼,灶膛的火,正好跟前者相反,越大越好,待蒸汽和麦香胀破厨房时,蒸盖子一揭,又多了一股白嫩绿色的味道。未嫁时,女儿只顾
享用娘做的这些美味,从没像今天这样仔细地揣摩娘做麦粑粑的每道工序,从发面(酵)、起面、揉面,到下锅、点火,她盯得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然后又一五一十地默记于心。娘呢,也从没像今日这样不厌其烦地唠叨过。娘将香喷喷、热乎乎的粑粑一个一个摞在筲箕里,用一片绿汪汪的荷叶盖上,然后,把冒尖的筲莫揽在腰间,
说,“走——送粑粑去!”女儿这才明白,娘做这么多新麦粑粑,原来是要送给邻里乡亲哩。女儿清楚,给邻里送粑粑,不光她家,村上其他人家也一样,都不兴吃独食,都要把自家刚出锅的热粑粑一一送给乡亲品尝分享。尽管是同样的做法,同样的粑粑,可吃在嘴里,却别有一番甜味在心头。娘说,刚出锅的热粑粑,“百人吃了百
人香,一人吃了烂心肝。”娘说,这不是娘说的,也不是别人说的。这是村风乡俗说的——在理啊!四四一十六户人家送完,筲箕就空了。一路上,女儿双手端着空筲箕,毕恭毕敬的样子,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富有、丰盈。六月一歇完,早稻该开镰了,女儿的心思就“嗖”一下飞回婆家。做娘的何尝不知?娘就用疼爱不
舍的目光打量女儿一眼,嗫嚅老半天,就是把那个“送”字说不出口。女儿呢,笑眯眯地望定娘,磨磨蹭蹭,支支吾吾,等好不容易叫出一声“娘——”却欲言又止。娘忍了又忍,就把“儿——”忍在心头。娘何尝不知,只要这声“儿”一叫,娘儿俩就得分手了。娘总算把女儿“送”出了门。一路上鸡飞狗吠牛羊叫。拐个弯
,就出了村子。娘和女儿都站住。娘笑,女儿也笑。娘抚了抚女儿被风吹乱的刘海,笑纹里似乎藏着一丝酸楚,心说,我是娘哩,做娘的不懂得女儿心思,还配做娘吗?又说,都说母女连心哪,娘早就看穿了你心里装的小九九哩。娘的指头抖了一下。娘抚
到了女儿额上几条细密的皱纹,就用指头抹了抹,似乎要把它们给抹平……一缕晚风掠过,却拂动了好几绺发丝,有娘的,也有女儿的;有黑的,也有白的,丝丝缕缕,混杂在一起,分不开,理还乱……老半天,娘才晃过神来,从贴胸的口袋掏出一团荷叶包着的东西,塞给女儿。女儿手一捏,软绵绵的。“回吧,到家了再看…
…”可是,没走出几步,女儿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荷叶,竟是一坨热乎乎、肉糯糯、熏得眼泪水儿泛滥的老酵母。(节选自《北京文学》2024年07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村暑期的天气多雨,这样的天气适合庄稼快速生长,整个
乡间呈现出一番勃勃生机,而乡下的人在这闲适季节也会变得更多情。B.本文和《百合花》都注重环境描写,它们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性的美好,本文中对雨的描绘、《百合花》中对月亮的描绘都有此作用。C.早稻要开镰了,女儿想要开口说回去,娘也想送女儿走,但
二人又彼此舍不得,小说很直接地表达了这种复杂心理,令读者动容。D.娘在送别女儿时,用指头抹了抹女儿额上细密的皱纹,这个举动表达了母亲希望女儿永远年轻的心理,象征着母亲对青春的向往。7.关于文中做粑粑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颜色、外形、声音等方面描绘发好的面团,表现了面团质量高这一点。B.文章详细讲述了粑粑的两种制作方法,色、香、味俱全的粑粑令人垂涎欲滴。C.母亲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她熟谙做粑粑的每道程序,一边做一边给女儿讲解。D.女儿连眼皮都
不眨一下看娘做粑粑,此处的夸张手法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尊重。8.认真阅读结尾段,分析女儿在看到老酵母时有什么样的感受?(6分)9.全文围绕粑粑讲述了歇暑时一对母女的生活,请简要说明粑粑在文中的意义。(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0~14题。材料一: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其党何晏等纵酒其中。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
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站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竝曰:“
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寻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材料
二: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
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
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毂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谚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
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李牧A者B赵之北C边D良将E也F常居G代H雁门I备J匈奴。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乘舆,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
车舆,亦代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指曹爽僭享帝王之礼。B.旦夕,即早与晚,比喻短时间内。与成语“危在旦夕”的“旦夕”含义相同。C.烽火,指边塞的战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D.故,即原来的,“故”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
的“故”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军曹爽骄横奢侈没有节度,把尚方署的珍宝大量地收为己有。还私自取用先皇帝魏明帝宫中的女官充做自己的歌舞乐妓。B.司马懿在李胜拜访之际,让婢女扶着,
连拿衣服的力气都没有,吃粥洒落胸前,声气微弱乏力,错言乱语。李胜报告给了曹爽,曹爽信以为真。C.李牧镇守边地,经常犒赏军士,积极备战,但是,每当匈奴入侵,他就胆怯地退守营垒。赵王责怪他,他依然如此。赵王就生气地撤换了他。D.李牧被赵王重新起用后,还按照原来的军规号令办事。在将士斗志昂扬之时,一面
积极备战,一面设计诱敌,最终大败匈奴,边城安定十多年。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其党何晏等纵酒其中。(2)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14.简要概括司马懿、李牧对敌的策略。(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
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赤壁怀古①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岭,百胜安知赤壁焚。背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䖹,意突成功所未闻。[注]①写作此诗时,宋神宗决定进攻西夏,动用了自王安石变法以来积攒的所有财富,试图一击荡平西夏。两年后战事惨败。②
背(zī)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比喻修辞,表现了在曹操攻下荆州,新得水军后,挺进夏口时气势之浩大。B.颔联“安知赤壁焚”强调
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与前文百胜之威形成反差。C.前两联以记叙为主,后两联用议论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D.本诗借古讽今,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金兵的批判。16.本诗与《短歌行》中呈现的曹操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
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丽在给她的妹妹介绍刘裕时,借用辛弃疾在《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的历史遗迹呈现在她面前。(3)最近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张老师想到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她马上给住
校的女儿发了短信,提醒她要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
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________,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
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________,齐头并进,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
章。()。凡有井水处,皆能颂柳词,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________。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
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并驾齐驱各有千秋望其项背B.双管齐下各有千秋望尘莫及C.并驾齐驱平分秋色望尘莫及D.双管齐下平分秋色望其项背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
当的一项是(3分)()A.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B.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C.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
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柳永于词的贡献一样D.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B.柳永也许是将
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第一次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C.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D.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以战胜拖
延为目标而努力,看起来好像是正确的,但这个看似正确的信念,常常令人陷入误区而不自知。这个误区就是没有目标的自律只会导致“脉冲式勤奋”。什么是脉冲式勤奋?简单来说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因为突然受到某件事情的刺激或触动,而想要改变现状成为一个更好的人,①,就宣告放弃了。回想一下你的
高中时代,当时,你拼尽全力奋力一搏,因为考上大学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那时的你,是不是每天都投入大量时间在学习上,完全不会拖延?但当你好不容易才拿到录取通知书,身处大学校园后,会突然发现人生找不到目标了,找不到意义了。接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迷恋游戏、小说、网购、追剧等,就算有人暗暗发
誓想要改变现状,却发现拖延症似乎控制了自己的身体。可见,②,人就很容易忽然忘记为什么要战胜拖延,在这种情形下,你大概率会被“打回原形”。许多人都会这样,周而复始地陷入这种时而努力时而放弃的脉冲式勤奋的状态。正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所以难以坚持,也无法克服惰性做出努力。就如同一艘船,如果不知道要去哪里,那对它来说任何风都是逆风。关于人类的行动和动机,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诱因理论,说的是③:负诱因和正诱因。负诱因,也就是逃避痛苦。正诱因,通常被认
为是自发追求快乐。动机(具象目标)看起来简单,但一旦没有或者设定错了,接下来的努力就全白费了。同时,由于动机常潜藏在内心深处,如果没有特别留意,平时很难自我觉察,就很容易不知不觉中导致拖延。为什么说人生目标很重要?因为人生目
标才是真正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动机能量的源泉。这种巨大能量赋予的动力,才有可能真正将想法付诸实践。21.请仿照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格式,再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近,语意相符,表达流畅。(5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
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4巴黎奥运会上国乒选手樊振东和日本选手张本智和的对决可以说是险象环生,又荡气回肠,最
终樊振东以4比3的比分险胜张本智和。在0比2落后时,樊振东稳住心态,勇于拼搏,实现了逆袭,他这种敢打敢拼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的人。巴黎奥运会结束后,荣获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的他说:“只要(比赛结束的)哨声未响,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1.A【解析】“现代社会已完全不适用”,说法绝对,文中并无此信息。2.C【解析】“中华民族数千年历
史中从未出现过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情况”说法错误,出现过清政府时期的“闭关锁国”。3.B【解析】A项,阐释何为大丈夫。C项,是观点,不是论据。D项,谈创新需要毅力。B项,在陈亮看来,“成人之道亦未尽于此”。真正的成人之道,要敢于打破前人的“规矩”,要敢于“走作”,做到“敢为天下先”。4.①引
用增添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如引用老子《道德经》,司马迁《太史公自序》等,增强观点的说服力。②增添文章的内涵和文学性,如引用《道德经》、《大学》中的内容,使文章更具内涵。(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①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需要一如既往地继承与弘扬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②“敢为天下先”是一种锐意进取精神,能够勉励我们在生活中勇于应对变化、破解危局,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不放弃、不逃避,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拼搏进取。③新时代必须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争先破解困局、以创新开辟新路,能使中华文明
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点2分,任答两点,意思对、能结合文本论述即可)6.A【解析】B项,本文中“这天,断了线的雨珠子砸在厨房的亮瓦上,叮当叮当,脆嘣响。响声,从厨房一豆豆滚到堂屋,滚到正在绣花的女儿脚下,和女儿稍一动就嘎吱嘎吱乱响的竹椅声中,手一抖,针扎进指头
,心,就乱了……女儿干脆丢下花绷子,一头扎进厨房”,据此处可知是雨声扰乱了女儿的心境,并没有烘托人性的美好。《百合花》中对月亮的描绘,在于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战争的残酷,歌颂人性的美好。C项,“六月一歇完,早稻该开镰了,女儿的心思就‘嗖’
一下飞回婆家。做娘的何尝不知?娘就用疼爱不舍的目光打量女儿一眼,嗫嚅老半天,就是把那个‘送’字说不出口。女儿呢,笑眯眯地望定娘,磨磨蹭蹭,支支吾吾,等好不容易叫出一声‘娘——’却欲言又止。娘忍了又忍,就把‘儿——’忍在心头。娘何尝不知,只要这声‘儿’一叫,娘儿俩就得分手了”,据此处可知,作者并不是
很直接地表现二人的心理,这种依依不舍的心理大多是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来表现的。D项,“象征着母亲对青春的向往”无此意,此处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疼惜和舍不得女儿受到生活的磨炼。7.D【解析】“此处的夸张手法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尊重”分析不正确,此处运用夸张手法,是为了
表现女儿学得认真。8.女儿看到老酵母时,第一反应是意外,没有想到母亲会送老酵母这样做饭的东西;(3分)第二是感动,女儿看到老酵母感受到母亲真挚的、深厚的爱,内心非常激动。(3分)9.粑粑是全文的线索、抒情载体、解读主题的路径,(2分)它串联起全文所有事件,使文章内容凝练;它承载着
母亲对女儿的爱和对女儿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也承载着浓浓的乡亲情;(2分)它还承载着作者对乡村里淳朴、和谐、美好民风的赞美之情。(2分)10.BFI【解析】根据文言判断句式特点,断在B、F两处。“代雁门”根据文化常识是古地点,北方的边地。居为动词,可以解释为驻扎。故断在I处。
11.C【解析】“烽火,指边塞的战火”错误,“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12.C【解析】选项中“他就胆怯地退守营垒”不符合原
文。原文是人们认为李牧胆怯,他并非真正胆怯。13.(1)(他)掘开地面建造地下宫室,宫室四周为雕刻花纹的窗户,并经常与他的党羽何晏等人在里面饮酒作乐。(“窟”“绮”“党”各1分,句意1分)(2)(边将)与匈奴作战,多次失利,伤亡颇多,赵国边境不能耕田放牧。(赵王)重新起用李牧。(“数”“田畜”“
复”各1分,句意1分)14.①司马懿装病濒死,麻痹消除曹爽戒备,然后暗中准备诛杀对手。②李牧“匈奴入侵,就急入收保”示敌以怯,一面积极备战,诱敌深入,“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每点1分,答对两点满分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与皇帝相
同;尚方署中的珍宝玩好,也充满了他的家,他还私自留用明帝的宫中女官做歌舞乐妓。(他)掘开地面建造地下宫室,宫室四周为雕刻花纹的窗户,并经常与他的党羽何晏等人在里面饮酒作乐。冬季,河南令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到太傅司马懿家去辞
行。司马懿让两个婢女侍奉着出来接见。让他更衣,他却把衣服掉在地上;指着嘴说口渴,婢女端来了粥,司马懿拿不动碗,就由婢女端着喝,粥从嘴边流出,沾满了前胸。李胜说:“大家都说您的中风病旧病复发,没想到您的身体竟这样糟!
”司马懿气喘吁吁地说:“我年老体弱卧病不起,不久就要死了。你屈就并州刺史,并州靠近胡地,要很好地加强戒备!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托付给你。”李胜说:“我是回去愧居本家乡的州官,不是并州。”司马懿装聋作哑,故
意听错他的话说:“你刚刚到过并州?”李胜又说:“是愧居荆州。”司马懿说:“我年老耳聋思绪迷乱,没听明白你的话。如今你回到本家乡的州,正好轰轰烈烈地大展德才建立功勋!”李胜告退后,禀告曹爽说:“司马公只是比死人多一口气,形体与精神已经分离
,离死不远,不足以忧虑了。”过了几天,他又流着泪向曹爽等人说:“太傅的病体不能再复元了,实在令人悲伤!”因此曹爽等人不再对司马懿加以戒备。不久,太傅司马懿暗地里和他的儿子中护军司马师、散骑常侍司马昭密谋诛杀曹爽。材料二: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优秀
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费用。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谨慎地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给作战的士
卒优厚待遇。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赶快退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举烽火报警,士卒们就立即退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
的官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和以前一样。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另外的人代他领兵。过了数年,接替李牧的赵军主将,只要匈奴前来劫掠,就率军应战。(边将)与匈奴作战,多次失利,伤亡颇多,赵国边境不能耕田放牧。(赵王)重新起用李
牧。李牧闭门称病不出。赵王只得强行命令李牧必须前往边境带兵。李牧对赵王说:“大王如果确定要重新起用李牧的话,臣前往边境还是会采取之前臣在边境的政策,这样臣才愿意前往。”赵王同意了李牧提出的条件。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军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
的士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希望与匈奴打一仗。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布满山野
。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下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翼包抄反击,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多万人马。接着灭了襜褴,打败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的
城邑。15.D【解析】“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金兵的批判”错误,应为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16.①本诗中曹操意气用事,好大喜功,缺乏理智,最终惨败。他在破荆州后充满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但胜利让他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了对潜在
危险的警惕,最终输给了对方。②《短歌行》中的曹操求贤若渴,有雄心壮志,他感慨人生苦短,盼贤才来归,借贤才之力,助自己一统天下。(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17.(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分)(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2分)(3)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分)18.C【解析】第一空:并
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双管齐下:本指画画时两管笔同时并用,比喻从两方面同时进行。语段强调苏轼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之与传统文学不分高下,应选用“并驾齐驱”。第二空,各有千秋:
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文中借此说明慢词地位之高,故选用“平分秋色”。第三空:望尘莫及:指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语段强调柳永
在市井中的声望是帝王将相赶不上的,应选用“望尘莫及”。19.A【解析】结合整个语段来看,此处应是强调“柳永于词的贡献”,而非“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据此排除C项;另外,文段中“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
献一样”,是用来与“柳永于词的贡献”作类比的,应紧跟其后,据此排除B、D项。20.D【解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语序不当,“也许是”应该修饰“第一次”,所以应将“第一次”放在“也许是”的后面,据此排除B、C项;二是
“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成分残缺,“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所“诉说的苦闷幽怨”是柳永的笔表达的,所以应在“她们”前加介词“为”,据此排除A项。21.示例:就像一个登山者,如果不知道山顶在哪里,那对他来说每一步都是迷茫。(句式
相近2分,语意相符2分,表达流畅1分)22.①但总是勤奋不了几天②如果没有新的目标③人类的动机通常被分成两种(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3.【立意指导】分析这则材料,樊振东在先输两局的危急情况下,稳定心
态,敢于出手,最终扳回四局,以4比3的比分战胜对手,这表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精神。面对逆境,他没有放弃,而是愈挫愈勇,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最终战胜对手。赛后,他所说的话又表现了他面对逆境抓紧机会、永不言弃、敢于拼搏、保持信心的精神。参考立意:①逆境中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②拼搏向上战胜困境;③
信心是吹响走出逆境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