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揭阳市华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共(22)页,54.50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4e3239c6981e2166c3e8c3abb68786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揭阳华侨高级中学高一级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出卷人:审核人: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1.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
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C.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D.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2.出生于安徽蒙城的
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蹼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A.崇尚自然,清净无为B.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C.提倡
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3.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仁政思想得到
贯彻C.宗法观念逐渐淡化D.郡县制度得到加强4.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维护中央权威B.强化君主集权C.减少决策失误D.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5
.汉武帝以后,儒家经义特别是《春秋》经义被视为一代大法,“凡朝廷决大疑,人臣有谳替,必引《春秋》为断”。这反映了汉武帝以后()A.治国方略的创新B.法制观念的强化C.儒学地位的提升D.司法体系的严密6.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
时期的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南方耕作方式比较先进C.北方农耕经济发展缓慢D.游牧民族占据北方地区7.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北
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8.《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时任宰相、太师等职)始印五经,已(通“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记载可作为活字印刷发明的证据之一B.雕版印刷在隋唐时期已经
得到了广泛使用C.活字印刷术出现后迅速取代了雕版印刷D.活字印刷普遍具有方便、“神速”的特点9.据学者统计,唐代后期,长安、洛阳地区在入仕名额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仅在中央任职的士人就已达94%和85%,长安、洛阳分别有72%和82%的士人拥有强大的家族仕宦传统(三代或以上拥有
官职)。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后期()A.科举制尚未完全成熟B.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C.选官标准发生重大转变D.南北取士差异大为改观10.“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材料评述的是()A.两税法B.租调制C.均田制D.租庸调制1
1.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定期回驻京师。通常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动
乱发生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12.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去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
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13.宋明时期我国文化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理学使人们的思想日益僵化,而文学艺术则争奇斗艳,充满活力。“文学艺术争奇斗艳”反映了宋明时期()A.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B.文化专制政策禁锢士人C.西方文学艺术大量传入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
化兴起14.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
制度在元代()A.导致了地方割据B.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C.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15.江浙地区唐宋以后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
史书。这种现象反映了江浙地区()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密切D.小农经济逐步瓦解16.“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7.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烟,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A.变中国为
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18.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
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19.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
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20.有学者认
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相反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A.历史真相不明,难以评价B.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C.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D.道
德上的肯定是其主要方面21.有史料记载:“四川铁路风潮日形紧张。革命潮流亦随之播荡,日甚一日。留东革命党人,向内地进发者,日有多起,不久或将有大事发生。”材料中的“大事”很快就爆发了。据此可知,该事件()A.促使学生成为革命先锋B.加速满清政府
的覆灭C.动摇列强在华统治根基D.打响北伐战争第一枪22.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A.中国政党政治的成
熟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C.“三大政策”的推动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23.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正厅有一副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副楹联反映的重大事件是()A.国共合作北伐胜利进军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C.湘赣边
界秋收起义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4.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
主科学B.提倡新道德C.提倡新文学D.传播马克思主义25.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据
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支援了二战各个战场的军事行动B.罗斯福夸大了中国对二战结局的影响C.罗斯福强调了中美加强合作的重要性D.中国抗战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6.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它
影响着中国革命的方向。下列关于中共会议对应正确的是()会议时间意义A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的方针B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C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D中共七大1
949年春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AB.BC.CD.D27.“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A
.太原会战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28.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这主要表现在()A.取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
完全胜利B.收回了近代以来被列强割占的中国领土C.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D.是华盛顿二十六个反法西斯同盟国成员29.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
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A.改变了国共内战形势B.直接配合了延安保卫战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30.“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
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观点的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B.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
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
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据何怀宏《选举社会》(1)
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中央行政制度。(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宰相制度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归纳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4分)(4)概括材料三反映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8分)32.(20分)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辛
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刘明《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
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
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材料三.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
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节录南京国家公祭鼎铭文材料四.时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在《从渡江到占领上海(1949年8月4日)》汇报材料中这样说道:“假如有人问,你们渡江花了多少时间?
我们肯定地回答,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但是作为推翻旧政权、解放全中国的标志,渡江和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无疑又是巨大的。——赵笺《解放南京——军史美术创作的一个条例》(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和推
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4分)(3)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材料三公祭的是什么事件?国共两党在抗战中能够“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原因是什么。(8分)(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2分)揭阳华侨高级中学高一级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3
3.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早期国家相关概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C.从题干信息“万邦林立,有
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从这些邦国的都城规模以及都城里的多种建筑以及礼器不难看出龙山文化时期呈现出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故C正确。A.题干信息主旨并不是在强调中华文明起源,从而无法得出此项的结论,故A错误。B.此项说法
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此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D.题干信息并非仅仅提及天文学,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错误。故选C。34.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蹼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崇尚自然,清净无为B.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道家思想。根据材料“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蹼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子“终身不仕
”的决定与他“崇尚自然,清净无为"有重要关联,故选A。35.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
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C.宗法观念逐渐淡化D.郡县制度得到加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中“族刑”由“整个宗族”到“三族”的变化,可知当时宗族血缘关系的范围大为缩小,这是宗法观念逐渐淡化的
体现,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分封,A项不符合题意;仁政思想针对的是百姓,而不是宗族,B项错误;郡县制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与宗族没有关系,D项错误。故选C项。36.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
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维护中央权威B.强化君主集权C.减少决策失误D.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答案】B【解析】材料中提到的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和军机处设立的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调整。AC项与题意无关,D项说法错误。故选B。37.汉武帝
以后,儒家经义特别是《春秋》经义被视为一代大法,“凡朝廷决大疑,人臣有谳替,必引《春秋》为断”。这反映了汉武帝以后A.治国方略的创新B.法制观念的强化C.儒学地位的提升D.司法体系的严密【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
展演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春秋》经义被视为一代大法和治国方略并不等同,故排除A。B.题干未提及法制观念强化,故排除B。C.从“儒家经义特别是《春秋》经义被视为一代大法”可以看出,汉武帝时儒家思想不仅成为正
统思想,而且成为普遍的认知,影响深远,故C正确。D.题干无法看出当时司法体系的特点,故排除D。故选C。38.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南方
耕作方式比较先进C.北方农耕经济发展缓慢D.游牧民族占据北方地区【答案】C【解析】材料“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说明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的滞后,故C正确。重农抑商一直没有松动,故A错误。B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南北朝时期的
反而几乎没有介绍。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39.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
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要求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依据材料“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
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以后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ABC.三项虽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但均不符合“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排除ABC。故选D。40.《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时任宰相、太师等职)始印
五经,已(通“以”)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此记载可作为活字印刷发明的证据之一B.雕版印刷在隋唐时期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C.活字印刷术出现后迅速取代了雕版印刷D.活字印刷普遍具有方便、“神速”的特点【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
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以看出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因此可以作为活字印刷发明的证据之一,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可以看出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活字印刷术
取代雕版印刷术,故C项错误。D项中的普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需要掌握印刷术发明及其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印刷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41.据学者统计,唐代后期,长安、洛阳地区在入仕名额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仅在中央任职的士人就已达94%和85%,长安、洛阳分别有72%和82%的士人拥有强大的家族仕宦传统(三代或以上拥有官职)。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后期A.科举制尚未完全成熟B.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C.选官标准发生重大转变D.南北取士差异大为改观【答案】A【解析】略42.“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材料评述的是()A.两税法B.
租调制C.均田制D.租庸调制【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两税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据题干“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唐朝的两税法的收税标准以土地和财产为标准征收地税和户税
,这就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A正确。B.租调制是北魏时期的赋税制度,丁男要承担一定的徭役,以人丁为主要标准,排除B。C.均田制是与租调制对应的土地制度,排除C。D.租庸
调制是在租调制基础上增加了“庸”,即应服徭役的可以纳一定数量的绢或布来代替,仍以人丁为主,排除D。故选A。43.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
轮换,定期回驻京师。通常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
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北宋王朝通过轮换的方式将军队牢牢地掌握在中央手里,极力削弱将领对士兵的控制权,这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故A正确。B.“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CD.北宋王朝的这种做法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削弱了官兵的凝聚力,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故CD错误。故选A。44.程
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去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存天理,去人欲”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是为了维护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故不选A。B.根据题干“去人欲”分析,肯定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欲求而不是完全否定,故不选B。C.根据题干对“人欲”的定义得出“去人欲”是指人的欲求不能
超出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欲求,人的行为要遵守礼仪规范,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故C正确。D.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得出“存天理,去人欲”没有体现维护专制统治,故不选D。故选C。45.宋明时期我国文化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理学使人们的思想日益僵化,而文学艺术则争奇斗艳,充满活力。“文学艺术争
奇斗艳”反映了宋明时期A.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B.文化专制政策禁锢士人C.西方文学艺术大量传入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起【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知识的能力。宋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
民阶层不断壮大,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与其相适应的词、曲和小说等并“争奇斗艳,充满活力”。故本题应选D项;A、B两项均不利于“文学艺术......争奇斗艳,充满活力”,故排除;C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宋明时期”,故排除。46.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
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导致了地方割据B.实
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C.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解析】A.材料只是说元朝行省制可能导致地方权力扩大,但并没有造成实际的地方割据。B.研讨形式是不是分封制的复辟,只是在形式上拥有很大的地方权力。C.材料主要的意思是元朝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对抗,中央形成地方割据,不是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从材料可以看出,元朝地方行省权力较大,有时候容易反抗中央,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要求学生结合元朝行省制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
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李治安《行省制度
研究》),这就使得行省具有二元化的特点,这是其他朝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区关系所不具备的,这种特点使得行省既要服从中书省的制约又共同为元代统治服务。47.江浙地区唐宋以后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
”,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史书。这种现象反映了江浙地区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密切D.小农经济逐步瓦解【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
答】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依据是雇佣关系的出现,题干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史书可知,明朝中后
期,粮食作物种植减少,而与市场有密切关系的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反映了江浙地区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密切,故C项正确。D.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故选C。48.“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
题干反映的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故A项错误。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不符合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不是题干反映的本质问题,故C项错误。D.根据题
干信息“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说明封建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而手工工场的出现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因此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故D项正确。故选D。49.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烟,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
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所以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是适应工业革命的要求,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意图,故A正确。B.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
碍只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故B错误。C.鸦片战争以后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所以英国的意图不是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故C错误。D.该项是客观影响,不是主观目的,故D错误。故选A。50.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
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对中国早期维新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对材料的正确解
读和形成正确认知的能力。材料中的“本在朝廷政教”应指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正确。AB错误,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材料则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明显表示赞赏;C错误,作者并非认为技术不重要,而是说强国之本在制度。故选D。51.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
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
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仔细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875年,当时中国刚刚被打开国门不久,传统的习俗受到外来势力的冲击,中国的国民还不能适应或者接受,所以会出现材料所述的场景,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选C。52.有学者认为
:“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相反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A.历史真相不明,难以评价B.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C.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D.道德上的肯定
是其主要方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纠结”等关键词,体现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文明冲突的复杂多样,C符合题意;ABD说法都不准确,排除。
故选C。53.有史料记载:“四川铁路风潮日形紧张。革命潮流亦随之播荡,日甚一日。留东革命党人,向内地进发者,日有多起,不久或将有大事发生。”材料中的“大事”很快就爆发了。据此可知,该事件A.促使学生成为革命先锋B.加速满清政府的覆灭C.动摇列强在
华统治根基D.打响北伐战争第一枪【答案】B【解析】略54.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
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A.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C.“三大政策”的推动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答案】C【解析】略55.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正厅有一副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
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副楹联反映的重大事件是A.国共合作北伐胜利进军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D【解析】略56.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
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科学B.提倡新道德C.提倡新文学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略57.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
,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支援了二战各个战场的军事行动B.罗斯福夸大了中国对二战结局的影响C.罗斯福强调了中美加强合作的重要性D.中国抗战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
大贡献【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根据题干“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
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可以看出,罗斯福的话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他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抗击世界法西斯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故D正确。A.此项中“支援了各个战场"的表述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故A错误。B.题干表述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贡献,而不是二战结局的影响,故B错误。C.题干信息未涉及"中美合作",故C错误。故选D。58.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它影响着中国革命的方向。下列关于中共会议对应正确的是
()会议时间意义A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的方针B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C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D中共七大1949年春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
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影响,要求具备识记史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识记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解答】A.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方针的是瓦窑堡会议,故A错误。B.遵义会议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的标志,故B错误。C.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会议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故C正确。D.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故D错误。故选C。59.“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
战役,使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A.太原会战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答案】C【解析】A.从材料中的铁路公路广受破坏,以及
华北地区等信息,可以看出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的抗战,而不是正面战场的会战,太原会战属于正面战场抗战的表现。B.淞沪会战也是正面战场抗战的表现。C.百团大战是敌后抗战的表现,主要以破坏华北的日军交通线为目的。D
.武汉会战也是正面战场抗战的表现。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材料中涉及到的应该是敌后战场,其次要联系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表现,和百团大战的特征来综合理解。60.中
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这主要表现在A.取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B.收回了近代以来被列强割占的中国领土C.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D.是华盛顿二十六个反法西斯同盟
国成员【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C.由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大国,在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方面,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包括美、苏等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故C正确。
ABD.综上所述,此三项不符合史实,故ABD错误。故选C。61.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A.改变了国共内战形势B.直
接配合了延安保卫战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可知“它”是指解放战争期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
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使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整个战争格局发生重大转变,故A正确。BC.延安保卫战、淮海战役不符合“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故不选BC。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展战略反攻与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关系不大,
故不选D。故选A。62.“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观点的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B.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C.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的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标志近代史结束,故D正确。A.该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排除A。BC.这两项是近代史
进程中的事件,不能作为“终点“的标志,故排除BC。故选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1.【答案】31.(1)分封制。三公九卿制(4分)。(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
督(4分)。(3)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4分)(4)变化: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的比重不断上升(2分)。科举制确立并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扩大统治基础;提
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6分,1点2分,任答3点即可)【答案】32.(1)表现: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3分)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2)实质任务:反帝反封建
(1分);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3分)(3)事件:南京大屠杀(2分)。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②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和互相妥协让步③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⑤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推
动(6分,任答3点即可)(4)意义:国民政府统治在大陆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