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广安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2)页,4.26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f2e0e5241b502c37c9bc5b8c1ff8f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育才教育集团高中2022级2023年度春质量检测(高中)地理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60分)下表为我国一线城市2
010年、2020年人口数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万人)2010年2020年净增净增率2010年2020年净增净增率北京196121541939.8%125513751209.5%上海230124281275.5%1418
1450322.2%广州1270153026020.5%80895314517.9%深圳1035134330829.8%25149524497.2%1.深圳市户籍人口增长率远大于北京和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A.落户门槛低B.发展速度快C.就业机会多D.工资收入高2.与深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净增数量均高于广州无关的是()A.深圳人多为迁入人口,多讲普通话,语言沟通障碍少B.深圳是新兴城市,住房价格低,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更优C.
深圳是经济特区,政策优势强,新兴产业、就业机会多D.深圳是年轻城市,经济活力强,人口迁移的拉力更强【答案】1.A2.B【解析】【分析】【1题详解】深圳与北京、上海都属于一线城市,经济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
机会多,工资收入高,三地差别不大,BCD错误;因而深圳市户籍人口增长率远大于北京和上海的主要原因是可能与深圳市落户门槛低,外来人口落户深圳多有关。A正确;故选A。【2题详解】深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净增数量均高于广州,与深圳人多为迁入人口,多讲普通话,语言沟通障碍少有关,A正确,不符合题意;深圳
是新兴城市,经济发达,住房价格高,B错误,符合题意;深圳是经济特区,政策优势强,新兴产业、就业机会多,属于年轻城市,经济活力强,人口迁移的拉力更强,导致深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净增数量均高于广州,CD正确,不
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人口迁移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不利: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
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3.桃坪羌寨(下图)位于四川西部理县杂谷脑河(岷江支流)北侧,海
拔约1500米,历经2000多年,三次大的地震,至今保存完好。读图,羌寨()A.依山而建,直接以冰雪融水为水源B.内部功能分区明显,形成商业中心C.房屋之间相连相通,利于抵御灾害D.房屋窗偏小主要为防寒、战时防御【答案】D【解析】【详解】该寨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寨内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
陡峭的山势依坡逐坡上垒,寨内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还可的作消防设施,以地下水为直接水源,该地纬度较低,海拔较低,无冰川,A错误;规模小,功能分区不明显,没法形成
商业中心,B错误;寨房相连相通,主要有军事防御功能,C错误;窗户较小,外小内大,适合防寒防盗,防敌时便于射击房屋,窗偏小主要为防寒、战时防御功能,D正确;故选D。4.下列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东南亚B.南部非洲C.西欧各国D.北部非洲【答案】C【解析】【详解】城市化
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地区,西欧各国都是发达国家,C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A、B、D错。故选C。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天津市人口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到2020年,天津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以内,天津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左右。这“1350万”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天津提出“1350万”被称为“临界点”,“1350万
”是指()A.环境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C.人口合理容量D.土地承载力6.针对天津市的人口状况,今后应该()A.挖掘自然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B.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C.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D.鼓励移民,弥补劳
动力不足【答案】5.C6.B【解析】【5题详解】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由材料可知,1350万人口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这表明是指当地的合理人口容量,C正确;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环境人口容
量都是最大的人口数量,不是最适宜的人口数量,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天津经济发达,面临产业升级改造,不应该积极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扩大生产规模,A错误,天津应在计划生育的前提下,鼓励生二孩,来缓解老龄化问题,C错误,建立公平社会秩序,
提高生活质量,是保证人们活得舒服的前提,B正确,天津经济发达,外来人口较多,劳动力不缺,鼓励移民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
人口受教育程度及的消费水平等。由于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史文化,中华饮食文化极富创造性和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方的口味千差万别。如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咸香,兼容八方,从皇宫御膳、贵族府宴到市井小吃
,形成了全国特有的层次性饮食文化;清中叶以前,东北人喜欢咸重、辛辣与生食口味,酸菜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冬季喜食炖菜以提取高热量动物脂肪。下图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形成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独特层次性饮食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气候B.土壤土质C.政治经济D.文化习俗8.清中叶以前,形成东北人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是()A.新鲜蔬菜丰富B.冬季漫长寒冷C.酸菜新鲜度差D.蔬菜种类较少【答案】7.C8.B【解析】【7题详解】据材料“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咸香,兼容八方,从皇宫御膳、贵族府宴到市
井小吃,形成了全国特有的层次性饮食文化”可知:北京是元明清时期的古都,天津离北京近,汇聚八方来客,故饮食习俗受政治经济影响大,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本题突出饮食文化圈独特层次性,和地形、土壤关系不大,文化习俗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故ABD
错。【8题详解】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漫长寒冷,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因此决定了特色的文化风格,人们吃当地产的蔬菜的时间只有六个月左右,所以当地的新鲜蔬菜并不丰富,故A错,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所以必须储存足够多的热量,才能够度过,
所以夏天晒干菜、秋天渍酸菜,酸菜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冬季喜食炖菜以提取高热量动物脂肪。所以清中叶以前,形成东北人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是冬季漫长寒冷,故B正确,酸菜虽然新鲜度差,但却是当时人们的重要食材,根本原因还是冬季漫长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故C错,东北地区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雨热同期,适宜种植
大量蔬菜,所以蔬菜种类并不少,故D错。【点睛】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灌溉水源丰富、便于机械化生产;雨热同期,由于一年一熟,土地休耕期长,有利于土壤生产力保持。读我国各地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
下面小题。9.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B.②雨热同期,利于排水防潮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10.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9
.B10.C【解析】【分析】【9题详解】图①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房顶有坡度,易于排水,这里热量光照充足,不用考虑采光的问题,A错。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且靠近海洋,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多雨,房屋通风尖顶,有利于防潮排水,B正确。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从图上可以
看到是多层建筑,当时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只是为了便于生活居住,C错。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为了抵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并没有很好地体现长幼有序的文化,D错。故选B。【10题详解】从图片上看,开平雕楼造型别致,明显特色是中西合
壁的民居,雕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广东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当地建筑还有中国式的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点,C正确;①②建筑风格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④建筑风格也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均不能很好地体现地域文化的
开放性特点。故选C。【点睛】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
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⑤江南民
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
: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11.近年来,美国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纷纷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南
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导致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原因,美国的南部、西部更加富裕,老年人可以获得大量养老费B.生态环境因素,美国南部、西部的生态环境质量好,且生活费用不高C.美国南部、西部的社会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在这里感到生活更惬意D.美国南部、西部集中着一批新兴行业,老年人
去那里可以获得更多的新知识【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详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引起美国老年人口从“冷冻地带”
向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是因为美国南部、西部的生态环境质量好,且生活费用不高,B正确。故选B。下表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
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12.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13.移民
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收入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社会地位D.更优的自然环境【答案】12.B13.A【解析】【12题详解】从图中可知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人口迁入国,而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为人口迁出国,这说明人口由发展中国
家迁往发达国家,B正确;从全球来看,迁出人口与迁入人口应相等,A错误;美国、德国等国家人口数量并不少,C选项说法不够准确;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东半球国家,而墨西哥是西半球国家,D选项说法不够准确。故选B。【13题详解】人口迁移是多
种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主要受自然环境(气候、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环境(教育、收入、交通、就业等)影响,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还有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因素的
影响。由以上分析结合第一题结论,可知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更高的收入,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二战后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往经济发达地区。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16年的功能区分
布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形成城市带15.该城市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解决城市的生态问题B.使城市中心商务区功能更加突出C.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D.使城市服务功能减弱【答案】14.B15.B【解析】【分析】【14题详解】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从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16年的
功能区分布简图中直接表现的是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不能直接变现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AC错误;该图并没有形成城市带,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城市部分企业的向外迁移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减轻市中心地区的土
地压力,有利于城市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即更加突出城市中心区的商务功能,B正确,D错误;。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生态问题,但不能解决,A错误;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更加规范合理,C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
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2018年夏天,我国许多城市因暴雨变成了“积水潭”。与此同时,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少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局。“水多"和“水少”同时存在,表明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资源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和逢雨必涝的局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我国许多城市遇到强降水就成为“积水
潭”主要原因是A.降水强度大B.城市地势低洼C.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D.降水持续时间长17.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应优先考虑下面哪一种利用形式A.城市消防用水B.城市居民饮用水C.回灌地下水D.城市绿地用水【答案】16.C17.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问题和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16题详解】我国许多城市遇到强降水就成为“积水潭”的主要原因,试题强调的是城市而不是其他地方,城市与其他地方相比,自然因素相差不大,主要是人为因素,ABD都为自然因素,C为人为因素,C正确。【17题详解】城市雨水资源化对水质要求不高
,难度最小是城市绿地用水,C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读图“1985年、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8.图中直接反映出珠江
三角洲城市化过程的表现有①城市数量增多②城市人口比重增加③城市规模扩大的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其周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①生物多样性增多②土地质量下降③出现“热岛”现象④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18.B19.B【解析】【18题详解】对比1985年和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示意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从图中不直接反应出来
,所以选B。【19题详解】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其周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垃圾增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导致出现“热岛”现象,城市化导致硬化地面增多,从而引起地下水运动
发生变化,所以选A。北京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副中心——通州,已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结合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常住人口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20.由图表中数据推测()A.19
90—2010年近郊区人口增速最大B.郊区人口快速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心区人口迁出C.北京市人口迁出人员都从事第三产业D.2000年以来北京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21.近年来,北京逆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A.社会经济发展B.政府政策推动C.对外交通发展D.乡村条件改善22.逆城市化对北京的影响()A.有利
于产业结构优化B.城际交通建设速度减缓C.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D.北京房价得以最终遏制【答案】20.A21.B22.A【解析】【分析】【20题详解】由图可知,远郊区人口由315万增长到870万,增长速度最快,A正确。城市中心区人口仅减少了14万人,而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这一数值,
B错误。人口迁出人员所从事产业有可能是第二产业,也有可能是第三产业,C错误。2000年以来北京的人口增多,但是随着多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环境质量并没有不断恶化,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
“北京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副中心一通州,已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副中心一通州,为政府政策因素。故选B。【22题详解】逆城市化现象有利于北京淘汰部
分落后产业,集中力量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A正确。逆城市化增加了人口流动,使城际交通建设速度加快,B错误。逆城市化促使劳动力人口外迁,加剧了北京的老龄化程度,C错误。北京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多,
房价没有最终遏制,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以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
弃物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城市病: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规模,分散城市职能)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向郊区分散人
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表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图为“该国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40万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20万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25万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30万23.表中反映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20万B.40万C.30万D.25万24.结
合表和图,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B.实际人口数量没有超过环境承载力C.人口合理容量可能会超过环境承载力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唯一确定性【答案】23.B24.B【解析】【23题详解】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读图表可知,环境承载力为40万,B正确;最适宜供养的人口为人口合理容量,为20万,A排除;25万和30万为当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CD排除。故选B。【24题详解】由于影响人口容量的各个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
不断变化,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从图表中无法看出这一点,故AD错误;结合图表可知,该地2010年实际人口为30万,而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为40万,可见实际人口数量还没有超过环境承载力,B正确;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
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所以人口合理容量不会超过环境承载力,C错误。故选B。【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
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
、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图示信息显示()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C.5000米以上可能有
大片无人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26.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A.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答案】25.C26.A【解析】【25题详解】读
图可知,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上升而迅速下降,B错误;人口密度在高程1400~2999米先上升后降低,变化明显,5000米以上人口总量很小,人口密度接近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C正确;澜沧江一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海拔北高南低,人口分布随海拔降低波动
增加,说明人口分布南密北疏,D错误;这些数据说明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明显,A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6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山地南坡为阳坡,采光条件相对更好。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
位,乡镇级居民点较村级居民点更多,由此可知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A正确;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B错误;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会明显受到流域内
山体走向的影响,C错误;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澜沧江流域
的纬度范围:21°30'N至32°40'N,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山地南坡为阳坡。27.下图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与工业区在地域分布上相互排斥的城市功能区是()①中心商务区②低级住宅区③中级住宅区④高级住宅区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图中数字1位于市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数字3占地面积最广,应为低级住宅区;数字2与3紧紧相连,且呈楔形延伸,应为工业区;4、5为中、高级住宅区,5
占地少,且沿交通线呈楔形延伸,应为高级住宅区,4应为中级住宅区。读图可知,与2(工业区)不相邻的即在分布上相排斥的只有4和5的中、高级住宅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黑河—腾冲线是一条贯穿我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大致划分出了我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我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差异。
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不可破”的主导因素是()A.自然环境B.城市化C.交通状况D.农业基础29.图中Q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候寒冷B.纬度低,
气候湿热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地势高,气候寒冷30.可使我国人口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的措施是()A.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B.扶持西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C.平衡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D.完善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工程【答案】28.A29.D30.B【解析】【28题详解】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取决于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西北地区的气候资源、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均不及东南地区,因而人口容量较小,人口密度也小,A正确
;城市化、交通状况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BC错误;农业基础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D错误。故选A。【29题详解】Q地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势高,气候寒冷,故人口稀少,深居内
陆,气候干旱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D正确,Q地纬度位置较低,但气候寒冷,气候寒冷的原因主要因为地势高,AB错误。故选D。30题详解】改变人口分布格局的举措在于人口迁移,加快东部城市群建
设会使人口向东部迁移,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并未改变,A错误;扶持西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可使东部人口向西部转移,人口格局发生变化,B正确;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非人力能平衡,C错误;完善西电东送、西气
东输工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以腾冲-黑河一线为分界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
寒地区少;开发早的地区多,开发迟的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交通不便的地区少。第Ⅱ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
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海南,因为独特的热带风情,每年春节期间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2018年春节期间,由于天气影响,海南的过海车辆大量滞留,个别地方滞留时间超过24小时。大量外来人口对海南发展有哪些影
响?【答案】有利:①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②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③促进多元文化交流;④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利: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住房、交通、医疗等);②增加城市管理难度。【解析】【【分析】试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
响【详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为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可借鉴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来回答,如增加住房、交通压力,增加城市管理难度等。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2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477万(2021年4月),是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国家。下面两图分别为"澳大
利亚人口分布图(左)和气候分布图(右)"。(1)简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特点。(2)分析澳大利亚中部内陆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3)有人认为澳大利亚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理由。【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疏。(2)中部地
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3)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草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水平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分布、影响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等,考查
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1)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特点。据图可知,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多,其他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2)本题考查影响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环
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据图可知,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旱少雨,导致该区域水资源极度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所以环境、资源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比较小。(3)本题考查人口
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除了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其他因素均与之呈正相关。“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国土
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可知其国土面积广大,“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国家”,可知其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可见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对外开放水平高
,所以其人口合理容量比较大。该国“人口约2477万”,所以有人认为澳大利亚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点睛】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北部湾城市群地处我国华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东盟建设经济区的交汇点,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的重要支撑点和我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合作前沿,正逐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北部湾城市群位于我国西南沿海,是西部唯一一个沿海城市群,以南宁为核心城市。在2021年我国经济竞争力城市排名中,南宁仅排第84名,而上海则位居第一,
北部湾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较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低。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位置示意图。(1)说明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2)与上海相比,简述南宁作为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请你为北部湾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献计
献策。【答案】(1)位于沿海地区,海陆空交通便利;人口较多,劳动力丰富;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市场广阔;有众多优惠的政策支持;旅游资源、海洋资源丰富;是我国与东南亚、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海上航运距离最短的对外门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群和陆海新通道出海口,地
理位置优越等。(2)南宁经济体量小,综合实力弱,引领带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动力不足;产业规模小,集聚程度较低,缺乏地标性特色产业集群;人才缺乏,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互
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等。(3)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积极引入国内外大型金融企业,促进对外金融业的发展;推进开放型产业园区建设,增加北部湾城市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培养中高级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完善跨境电
商虚拟开放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北部湾城市群滨海、沿边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北部湾城市群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小问1详解】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等角度分析。北部湾城市群位于沿海地区,海陆空交通便利,是我国与东南亚、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海上航运距离最短的对外门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群和陆海新通道出海口,地
理位置优越等。;从劳动力角度分析,靠近海洋,人口较多,劳动力丰富,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支持;从市场角度分析,北部湾城市群处在边境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市场广阔;从政策角度分析,有众多优惠的政策支持,为城市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从旅游资源角度分析,北部湾城市群旅游资源、海洋资源丰富,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利于发展服务业。【小问2详解】南宁作为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城市经济发展、科技等角度分析。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核心城市需要具有较高
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更好的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南宁经济体量小,综合实力弱,引领带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动力不足;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南宁产业规模小,集聚程度较低,缺乏地标性特色产业集群;从科学技术角度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南宁人
才缺乏,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等。【小问3详解】北部湾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主要从政策利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角度分析。从政策利用角度分析,北部湾城市群需要充分发挥
政策优势,积极引入国内外大型金融企业,促进对外金融业的发展;推进开放型产业园区建设,增加北部湾城市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从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培养中高级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完善跨境电商虚拟开放平台建设,完善电商产业发展;从第三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大力推进北部湾城市群滨海
、沿边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完善配套的服务设施,促进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等。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道宁盆地位于湖南西南部永州市境内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处,有近500个古村落密集分布于此。盆地周
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道宁盆地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材料二:道宁盆地先辈们在建造住宅时,选择了“靠山而处,择术而居”理念,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做法来适应当地的气候,是人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宝地。材料三:道宁盆地位置图、上甘棠村古村落布局图、古宅天井景
观图。(1)道宁盆地古村落形成且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原因。(2)试从通风、排蓄水、采光方面分析古宅的天井如何调节局地小气候。(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古村落的保护措施。【答案】(1)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河流众多;农耕发达。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形成相对独立
的地理单元。(2)天井与廊道构成环流系统,利于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天井里排水沟、蓄水池利于排水且调节湿度,兼有防火功能;增加采光面积,改善采光条件。(3)完善古村落旅游基础设施,整治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古建筑的
维护,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严禁过度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将重点传统古村落纳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宣传,提高村民保护古村落意识。【解析】【分析】本题以道宁盆地位置图、上甘棠村古村落布局图、古宅天井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道宁盆地位于湖南西南部永州市境内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可知,地处山间盆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周围有山
地围绕,气候温暖湿润;读图可知,区域内有多条河流流经,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农耕发达。由材料“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可知,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天井多用青石砖等材料,夏天在阳光照射下吸热快,温度高,廊
道受光少,温度低,天井与廊道构成环流系统,利于通风,改善空气质量;由图可知,天井里设有排水沟、蓄水池利于排水且调节湿度,兼有防火功能;由材料“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可知,天井增加采光面积,改善采光条件。【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
外交通不便”可知,古村落交通不便,完善古村落旅游基础设施,整治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由材料“道宁盆地先辈们在建造住宅时,选择了“靠山而处,择术而居”理念,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做法来适应当地的气候,是人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宝地”可知,古村落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
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古建筑的维护,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严禁过度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将重点传统古村落纳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
过旅游活动,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保护性开发为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资金。有利于加强宣传,提高村民保护古村落意识。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