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共(11)页,192.05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ca0dbc5d2938b22200c999667010c7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高二期中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邱会霞;校对:吴盈盈;审题:苗青一、单选题(16×3=48分)1.有学者说,分封制对于周王室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在统治前期极大地巩固了天子的权威;面对于周边蛮夷之地来说,实则是一场从上而下的浩大
的“文化殖民”。该论述反映出A.西周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分封制传播了西周文化C.周王借分封制实施文化专制D.周王室崇尚以文治国2.十六国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变化。例如,后赵政权有孝廉试经的制度;北魏孝明帝以考
试选拔御史,参加者八百余人;北齐文宣帝以策试选三百人,参加者达二三千人。上述材料表明十六国北朝时期A.君主权力有所强化B.九品中正制被废弃C.世族阶层已经没落D.儒学社会影响弱化3.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活动及百姓日常生活中对白银的需求空前高涨,在江南许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不能适应商业贸易的需
求和异地资金结算,于是,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在江南许多市镇流通日广。由此可知,会票的出现和流通A.适应了长途大宗贸易的需要B.削弱了人们对贵金属的渴求C.促进了江南市镇的繁荣发展D.增加了明清政府的财政收人4.朱熹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天命之性是“专指
理言”,理是纯善的;气质之性则是“理与气杂”,故有善有恶。为此,他主张A.以天理来克制人欲B.善恶差别不能改变C.存心养性发明本心D.格物致知知行合一5.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华,他感叹到:“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学生这样,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
的思想。”对杜威评述理解正确的是A.青年学生成为救国主要力量B.民族矛盾激化引发民族觉醒C.先进分子迫切寻找救国道路D.民众思想正发生根本性变化6.1938年7月,中共中央致电,鼓励西班牙人民反抗法西斯,同时着力区分“人
民阵线”与“民族统一战线”,明确中国统一战线的主体应是“民族”;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仍强调中国的统一战线“是民族战线,不是人民阵线”。中共中央此举旨在A.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B.创新理论指导抗
战实践C.因应时势调整自身意识形态D.联合一切力量共同抗日7.康有为等人于1895年组织成立的强学会是一个“京师高级官员俱乐部”,其成员来自军机处、总理衙门、内阁、翰林院等机构。这表明A.维新派与守旧官僚合流B.维新派的阶级属性发生变化C.变法成为朝野普遍共识D.统治集团有一定的自救意识8.从1
987年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城市企业、交通、外贸、基建、商业等行业先后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但对于城市经济改革后出现的一些经营大户和承包大户,有些人主张限制和取消,邓小平得知后明确主张不能动。这反映A.农村经济改革推动城市体制改革B.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支
持城市改革C.经济改革必须打破传统思想枷锁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9.处于共和晚期的西塞罗区分了与敌人两种不同类型的战争形态,一种是涉及到罗马城邦之生死存亡的防卫性战争,一种是涉及到统治权归属之争夺的扩张性战争。在面对后一种敌人时,
西塞罗特别强调要在战争中遵循正义的原则。基于以上的考虑A.罗马法具有了世界法的意象B.罗马人与外邦人一视同仁C.公民法有助于罗马对外扩张D.《十二铜表法》由此诞生10.历史学家约翰·坎农说,英国的“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
,“从外观上看,它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这反映了18世纪中期的英国A.政治传统保守色彩浓厚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C.国家权力重心转移D.代议
制民主不健全11.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750年是21%,1801年是27.5%,到了1851年则成为51%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的开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C.政府鼓
励人口迁移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2.17~18世纪的欧陆各国思想界迫切需要摆脱作为迷信的宗教信仰的束缚,回归理性。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则以其“实践理性”精神为欧洲社会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思想武器。由此可知A
.宗教改革传播人文主义引发理性时代到来B.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C.反对宗教神学成为中西思想界的共同诉求D.启蒙运动从东方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13.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哥拉内战期间,美苏分别给予安哥拉国内正处在战争状态
下的两大政治派别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在这一次争夺中,苏联战胜了美国。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解放运动遭受重创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C.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D.美苏对中间地带的激烈争夺14.列宁指出,发展自由贸易是为了“同自由贸易竞赛,并用自由贸易的王牌和武器击败自由
贸易”;利用市场是为了最终“消灭市场”;允许发展“私人资本主义”是为了最终“战胜私人资本家”。这些认识A.强调必须迅速战胜资本主义B.阻碍了俄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C.深化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D.已经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15.世界
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下列图1到图2的历史变迁A.反映出国际货币关系从无序到有序B.确立了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C.逐步建立起了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D.构建了黄金本位的国际金融体系16.20世纪
中叶以来,美国文坛非裔作家的创作主旨突破了传统的种族歧视,采用非线性叙述、跳跃式情节发展、多重叙述角度等写作手法,转向黑人自省、民族自律、探讨自我和身份认定等重大问题。这表明A.文学的现实意义削弱B.现实主义文学趋于繁荣C.黑人的觉醒日趋深刻D.虚无主义成为社会思潮二、材料
分析题(16+12+12=40分)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初年,由于地主势力受到打击,各地都有不少荒田可以开垦,自耕农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自耕农经济本身十分脆弱,明代中后期以后,在赋役负担、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的共
同冲击下,自耕农阶层越来越萎缩,地权日益集中于勋贵和缙绅地主的手中,庶民地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乡村社会分为地主与佃雇农两大社会阶层。明代地主占有的土地,绝大多数都通过租佃的方式经营,当时的佃户大致可以分为钦赐佃户、官田佃户、佃仆、一般佃户四类,
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各不相同。——摘编自高寿仙著《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材料二15世纪以后,(英国)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场的扩大,地区间、国家间的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兴盛引起羊毛
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创新土地专属私有权的收益。同时,新增的人口也对土地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造成强大的推动力,要求重新调整土地制度。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促成了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16世纪的价格革命中农产品价格上涨最快,而实际工资下降,支付固定货币地租的租地农场主,靠占取土地和雇佣工人
的利益而致富。到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租佃农场主阶级。伴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英国出现了租种200英亩、300英亩、500英亩或更多土地的大农场主,他们雇用大量工人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到18世纪下半期,大租佃制经营在英国农村中已经居于统治地位。——摘编自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自耕农经济的变化及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代英国租佃制出现的背景,并比较其与中国明代租佃制的不同之处。(10分)18.(12分)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材料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
行纸币英镑,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717年,铸造金币,确定1盎司黄金合3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金本位制(以黄金为
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英镑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不仅在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广泛使用,而且被其他国家用作外汇储备和对外结算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
霸主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对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此后,英镑地位更加衰败,无力同美元相抗,只能追随美元浮动。——摘编自薛艳《英镑的兴衰与现实
选择》许国云《谈谈英镑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12分)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时代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重大和科学的概括。“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实乃多对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呈现为六个方面。1世界地缘经济与政治重心“东升西降东西矛盾”由过去的“西强东弱、西主东从”转向如今的“东西平视”,这堪称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国际体系主导权“南升北降”,“南北矛盾”过去的“北强南弱、北主南从”转向“南北对等”。3国际关系行为体“非(国家
)升国(家)降”,这堪称近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4世界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动能“新旧转换、新陈代谢”。5中西互动趋于“平起平坐”,“中西矛盾”与力量对比由过去的“西强中弱”“西攻中守”转向如今的“中西互有攻守”,这堪称一百年和近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6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与美国单边主义共同作用
,令全球治理供给严重不足,“治理赤字”明显增大,“供求矛盾”凸显。——摘编自陈向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哪?》(1)任意选择上述材料中的两个方面,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阐释。(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对当前的“大
变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4分)三、选做题(从20、21、22三道题中任意选一道作答,并将所选题号涂黑)(12分)20.(12分)改革成为种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逐渐崩溃,奴隶制度也在逐渐解体,加速这一解体的催化剂就是各国一系列的变法
。“泰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候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国在整个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时刻有亡秦的危险。秦孝公求贤若渴,强烈支持商鞅变法。商鞅不负秦孝公的厚望,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材料二北宋自宋真宗时起、大兴科举、
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下,大量养兵。荆公立志改变“戈百年之积,帷存空萍”的局面,以为国民经济所以日悴者,由国民不能各连其力从事生产也。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
。其说以国家为大地主、大资本家、大企业家,而人民不得有私财。本意欲以推抑兼并,万一行之不善,而国家反为兼并之祸,则民何诉焉?而盗臣之因缘以自肥,又无论也。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岁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
滋音,良以此也。——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说明该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北宋政府“国民经济日悴”的原因。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所产生的影响。(6分)2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一战中,德国的非洲殖民地已经分别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并开始实行战时行政管理。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后,德国
的海外殖民地,自然成为胜利的协约国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在美国总统威尔逊著名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提出“要以公正的原则对待所有的人民和民族,不论强大或弱小,他们相互之间应该享有同样的自由及安全的权利”之后,关
于这次对德国非洲殖民地的瓜分,由《凡尔赛条约》的产物―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委托给协约国国家进行统治。按照国际联盟的说法,“委任统治地人民的幸福和发展,是文明世界的神圣责任”,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是“把委任统
治地人民的监护工作委托给发达国家”。——摘编自郭晔旻《一战后德国殖民地是怎样被瓜分的?美国一直都是“假正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协约国方面争夺的原因。(6分)(2)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6分)22.(12分)拿破仑之言行经西方传教士传人中国后,其形象被人们多维解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
多有益于国计民生…令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材料二(路易十六)不修政事,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正与欧罗巴列国交战,有将军那波伦(拿破仑)者,佛(法)国
英雄也。……百战百胜,威声大震……在诸国之上。——魏源《海国图志》(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简析这些活动对“欧洲之兴”发挥的作用。(8分)(2)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作者塑造的拿破仑形象。(4分)参考答案1—5BAAAC6—10DDCAD11—15AD
DCA16C17.(16分)(1)变化:自耕农经济由明代初年的发展,到明代中后期的不断萎缩。(2分)影响: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社会矛盾激化;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社会阶层分化。(4分)(2)背景:商
品经济发展;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人口增长;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4分)不同之处:①土地租佃的主体不同:英国租佃制的主体是新贵族、农业资本家或(农场主);中国明代租佃制的主体是佃农。②性质(经营方式)不同:英国租佃制是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大规模的农场
、牧场);中国明代租佃制仍属于封建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③影响不同:英国租佃制加快了农业的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明代租佃制没有促进农业根本性变革,没有推动社会转型。(6分)1
8.(12分)示例:兴: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英镑在国际金融领域
里占据了霸主地位;控制世界金融霸权,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被美国、德国超过,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英镑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对英国的经济
造成破坏,使进英镑地位进一步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英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衰落,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英镑地位更加衰败,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存继,走向解体。英镑的兴衰,受英国经济实力强弱变化的影响,也是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大国博弈的结果,反映世界各国综合
力量强弱的变迁。(12分)19.(12分)(1)示例:阐释1:当前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持续走强,其人口规模、资源潜力均全球领先,中国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助推东方文明复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欧盟等各大力量纷纷对亚洲加大投入,致使亚太乃至“印太”地缘角逐持续升温。西方自16世纪(1500年)起开始赶超东方并领先全球,故当今“东升西降”可谓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8分)阐
释2:世界力量对比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难以逆转,老牌与新兴大国综合实力此消彼长仍是大势所趋。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虽面临困难,但仍总体前进,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走势虽有分化,但仍群体性崛起。与此同时,老牌发达国家政治与社会困境加剧,美国阶层与族群矛盾凸
显、政党对立、社会撕裂,欧盟离心力增大,日本老龄化严重,西方七国集团(G7)影响式微,体现新老大国共治和“南北共治”的二十国集团(G20)影响增大。(8分)(2)原则:共同利益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多边平衡原则、合作共赢原则、责任分担原则、相互尊重原则、平等相待原则、共同发展原则
、交流互鉴原则。(4分)20.(1)背景:周王室日益衰微;变法成为-股主流:兼并战争日渐激烈:秦国国力较为弱小:秦孝公欲变法图强,支持变法。(4分)说明: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推行县制,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
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加强: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2)问题:北末统治者实行分化事权产生“冗官”:吏治腐败导致财政吃紧:民族矛盾尖锐造成军费及缴纳岁币巨大。(4分)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入:为北宋抵御少数民族的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贾的势力,缓和了阶级矛盾:通过国家手段控制市场交易,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2分)21.(1)原因:协约国参加一战的目的之一是分
割殖民地;德国是战败投降国且殖民地广阔;协约国之间国家利益的冲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发展,垄断资本家需要对外资本输出并瓜分世界。(6分)(2)评价:实质上是大国强权政治,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重新爪分。有利于维护英、法、美等大国利益;违背
了殖民地人民的意愿,破坏了殖民地国家的主权;使德国等战败国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为“凡尔赛体系”的瓦解埋下了祸根。(6分)22.(1)主要政治活动:发动对外战争;颁布《民法典》。(4分)作用: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
洲各地;推动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4分)(2)形象:材料一“认为拿破仑是功勋卓著而又好战的英主;材料二认为拿破仑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