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831.022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10)页,831.0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a861a95b2c3222783ded49d08b7ed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全卷100分;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考古发掘表明,商朝最早的首都称“嚣”,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城墙,最初至少有10米高,地基约2

0米厚。城墙由层层叠加的夯实的泥土筑成,极为坚固和持久。现代学者估算,建成这座城墙需要1万人大约工作20年。这说明商朝初年A.社会矛盾尖锐B.经济高度发达C.国家机构完善D.建筑技术高超2.殷商统治者认为其权力来自于至上的神一“帝”,因而受到“帝”的庇佑,这种“受命”是“恒常”“不易

”的,为此商王尊鬼神而重祭祀。周公提出“天命不常”的思想,认为商因“不敬厥德”而亡,至上的神“天”应是有“德”的,“天佑有德”,因而主张“明德”“慎罚”。这种变化反映出西周A.以德治国观念深入人心B.民本思想取代天命观C.王权与神权趋向于背离D.治国理念更注重人事3.

周王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同姓贵族为“伯父”,比自己年轻的同姓贵族为“叔父”;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异姓贵族为“伯舅”,比自己年轻的异姓贵族为“叔舅”。然而他们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密切的亲属关系。这说明周王朝A.治国理政借助人伦秩序B.淡化君臣之义提

倡万民平等C.政治管理体系较为严密D.利用礼乐制度规范贵族关系4.素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参图)建筑布阵复杂,兵种齐全,军阵壮观,体现出整体、宏大之美。这主要基于秦朝A.实行军功爵制B.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重塑技艺高超D.经济的发展财力雄厚5.如图是秦汉九卿的职责和隋唐六部的职责对比图

。二者职责的差异表明官署职责官署职责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历法、文化、医药等吏部掌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郎中令掌管皇帝侍从警卫户部掌全国的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太仆掌管皇帝车骑与军马礼部掌全国礼仪、祭祀、科举、学校卫尉掌管皇宫守

卫兵部掌武官选投及军事行政廷尉掌管司法刑狱刑部掌全国司法行政及审判典容掌管少数民族事务工部掌工匠、屯田、山泽等事务宗正掌管皇军亲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粮食、财政及税务事务少府掌管皇室生活供应与所需费用九卿及其职责六部及其职责A.家国同构色彩淡化B.中央集权

得以强化C.中央职权趋向集中D.君相矛盾尖锐突出6.962年,宋太祖下令,地方各州的死刑案件都要报告朝廷,由刑部复查。973年,朝廷委派通过科举考试被录取的文官出任各州管理司法的官员。这些举措旨在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C.践行“重文

抑武”方略D.体现国家对立法重视7.《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北宋名将狄青担任河北真定路副帅时,举行酒宴,一个名叫刘易的低级文臣也在座。酒宴中有伎人以儒者为戏,刘易大怒,指着狄青骂道“黥卒竟敢如此”,把酒杯摔在地上不辞而去。而狄青“笑语益温”,第二天

亲自登门向刘易赔罪。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宋朝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文武兼备的人才标准C.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D.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8.宋朝武官仅拥一官号,中央在首都供给他们豪宅和丰厚的俸禄。比如某人是江苏督军,中央保

留他江苏督军的名衔,但请他在中央住着。江苏省的事,另外派人去,派去的则是一位文臣。这就叫“知某州事”“知某府事”。该做法旨在A.践行重文轻武理念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官员福利待遇D.巩固君主专制9.明朝初期,

内阁阁臣们朝夕与皇帝相处,职司代言,声势显赫。阁臣们敢于规劝皇帝的错误决定和行为,积极为皇帝举贤任能,参与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在内阁颇具影响力时,阁臣所推荐的官员多被采纳和任用。材料反映明初政治生活A.内阁掌控了朝中的政治实权B.专制主义皇权强化到顶峰C.皇帝与内阁之间能相互监督D.内阁

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10.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领袖人物具有绝

对权威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11.雅典人认为,多数人的意见决定法律的走向,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法律,多数人的意见可以立法,多数人的意见也可以废法。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B.推崇法律至上的原则C.民主政治缺乏法治制约D.损害了少数人

的权利12.德国学者于尔根·奥斯特哈默认为“在这种议会君主制中,尤其是英国这样实行多数选举法的制度中,在理想情况下,议会可以发挥有效的‘领导者任用择优’机制。截止19世纪,英国从未产生过一个不称职的政府…

…君主个人的品行禀赋比较无关紧要。”他旨在强调当时英国A.统治基础发生变化B.内阁权力高度膨胀C.权力制约机制高效D.贵族政治色彩浓厚13.下表内容为“参加美国制宪会议的三类利益群体及其主张”,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债券持有人恢复一切国债债券的票面价值土地投机势力消灭印第安人对土地

的占有权;消除不断涌入的移民的强行占地行为金融投机分子和高利贷者保证履行合同,制止债务人逃避债务A.保护私有财产成为制宪的重要诉求B.制宪是解决美国南北矛盾的需要C.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D.推动工业化成为制宪的根本动因14.

在美国宪法中,三权的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分配和权力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实现相互的协作。国家权力的任何一方均不拥有绝对权,宪法根据各自特点赋予每种权力以威力的同时,又为每种权力戴上了“紧箍咒”。这说明该政权组织形式A.消除了民主党和共和党间

的矛盾B.使联邦政府的权力超越国会C.导致了立法权之间的冲突与碰撞D.有利于促进政治局面的稳定15.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吉尔雷创作的漫画《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该画于1792年9月出版,经常被引用以形容中国乾隆皇帝面对单膝跪

地的马戛尔尼时高傲、自大、不屑的样子。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发生在1793年,且单膝跪地是当时欧洲王宫标准的觐见礼。这表明A.历史解释决定历史存在B.史料实证影响历史存在C.历史认知应具备前瞻性D.史料实证需要严谨客观16.乾隆、嘉庆时,英国先后派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增

开通商口岸。乾隆在写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只因所产茶叶等是西方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这反映出当时A.盛世之下蕴藏危机B.专制统治日益僵化C.政府严管对外

贸易D.工业经济高度发展17.《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签订后,不少西洋人进入中国。清政府并没有想好如何管理这些西洋人,它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中国古代的羁魔政策,让洋人管理洋人,总比让中国人去管理更省心。这反映清政

府A.国家主权意识淡薄B.传统华夷观念转变C.被迫出卖国家主权D.活用古代政治智慧18.中国的惨败既意味着东亚残存的天下秩序彻底崩溃,也证明依靠儒学经世致用来达到富国强兵、立足于民族国家之林的虚妄。其后果是士大夫开始怀疑儒家伦理的可行性,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亦从此开始。这场“惨败”指的是A.鸦

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1900年6月20日,清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如下图)。此道密旨A.加速汉族地主势力迅速崛起B.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自主权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巩固了清政府政治统治根基20.1925年2月,在革命政府第一次东征中,东

莞、惠阳等只农民协会组织农民给革命军当向导、搞侦察,抬扣架、运粮食、送弹药等。3月,当陈炯明残部溃败时,仅在陆丰、揭阳交界的山区,农民自卫军就歼敌400余人,收缴了大批枪械。这一现象表明A.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B.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农民是国民革命的生力军D.国

民革命运动取得基本胜利21.1927年4月末5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中指出:“当时我们的党,却只注意于反帝国主义及反军阀的斗争,而忽略了与资产阶级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

党A.决定继续与国民党进行合作B.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C.对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模糊D.已经确立了其奋斗目标22.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指出,城市贫民(中小商人与学生)是民权革命过程中的一个相当的力量,忽视了这个力量之争取,就无异把这个力量送给豪绅资产阶级。以后对城市中小

商人及学生群众,要有深入的宣传工作去取得他们。这反映了A.中共积极探索建立统一战线B.中共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思想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式形成D.中共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3.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中通过了“选举细则”、“暂行选举法”等法令,以保障广

大劳苦民众的选举权利,并先后开展了3次大的民主选举运动。这些做法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D.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基础24.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一次工农兵代表会议上指出,汀州市政府只管扩大红

军和动员运输队,对于群众生活问题点不理,在查田和经济建设等工作中只提任务不注意工作方法,这就导致成绩极少,今后须改进工作作风,关心民众生活。毛泽东的讲话旨在A.团结广大民众推进革命战争B.贯彻群众路线开展土地

革命C.促进苏区经济建设解决社会民生等问题D.批评纠正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25.如图为《申报》在1936年12月13日发表的新闻报道。报道中事件的解决A.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B.促使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方针D.推动了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26.如表中的历史事件表明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工农士兵劳苦民众动员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宣战

。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A.国共合作抗日需要民众的支持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C.中国共产党以民族解放为己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7.1

937年12月,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A.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愿望B.实施了积极的抗战策略C.认识到动员民众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D.确立了抗战的领导地位28.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冀鲁豫和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8月,华北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华北、华东和西北区的经济财政工作,并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再加入东北和中原两解放区。这一做法A.积极探

索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经验B.积极支持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C.践行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D.反映了解放区面积大于国统区29.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时高举的红旗上写着“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醒目字眼;英国宪章运动提出男性普选、年

度议会、平均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和无记名投票。这表明项目1680173017801830黄金5.07.80.23.0树胶8.19.412.071.6奴隶55.364.386.51.9A.工人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B.早期工人运动已走向国际性联合C.早期

工人运动有较强的政治性D.英国宪章运动确立了责任内阁制30.加米涅夫在1917年4月8日《真理报》的一篇短评中写道:“至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我们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承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这里的“总公式”是指A.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

主义革命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政权归工农苏维埃D.通过暴力方式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40分)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料一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取了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

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一定的“民本主义”。——摘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材料二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

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的原则不符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剥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

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摘编自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

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政治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3分)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御史台总管全国监察,内设台院、殿院和察院。

一台三院分别管理内部事务、监察中央与地方百官,甚至设狱、审判。特别是对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监察加强,御史有权列席尚书省会议,“监其过谬”。对州县二级地方行政组织则采取分为“十道”监察区为主的巡视监察。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

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摘编自李孔怀《汉唐明三代行政监察体制比较》材料二唐代御史台三院职能向察院

的集中自宋朝开始、元朝完成。明初的御史台已成为察院的代名词。1382年,朱元璋罢御史台,置都察院(即大察院,有总览都察之意),负责察纠京城内外百官。另创设六科给事中制度,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遺、稽察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既强化了

对六部的监察,也适度分割了都察院的职权。清初承袭明制,都察院和六科机构分置;1723年,雍正帝将六科“始隶都察院”,至此,中央监察系统合而为一。——摘自谢文乐《民国时期国家监察院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比较研究》等材料三新中国成

立初期,我国设立监察机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广泛吸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设置监察通讯员试行通则》规定,在各级政府内广泛聘请人民监察通讯员,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其任务是“调查政府机关、企业部门及其公务人员的违

法失职、作风不良、损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等情况,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征集群众对政府政策、法令、设施的意见,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宣传监察制度的意义及其作用”等。——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1)根据材料

一,概述唐代监察系统的职能分工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监察系统的主要变化。(4分)(3)根据材料三,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监察制度。(4分)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不仅是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斗的历史。所谓屈辱主要体现在历史的“沉沦”时期,所谓奋斗,主要体现在历史的“上升”时期。这不是说历史的“沉沦”时期没有奋斗,那个时期中国人民有过不少次的奋斗,但是,由于觉醒程度不够,物质力量不够,斗争经验不够,那时候中国人民的奋斗还不足以制止

中国社会的“沉沦”;在历史的“上升”时期,不是没有屈辱,但由于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艰苦奋斗,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中国社会避免了继续“沉沦”。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

国近代史读本》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