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docx,共(12)页,754.16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7b196bba880b00f20c5dc84ccc0258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学年第二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雌雄同体的秀丽隐杆线虫在发育过程中有1090个体细胞中的131个细胞以一种不变的方式,在固定的发育时间和固定
位置消失,细胞消失的原因是()A.细胞凋亡B.细胞衰老C.细胞癌变D.细胞分裂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骨架是组成生物体有机物的结构基础B.糖类的作用是仅为生物体提供能量C.脂质可用于生物体储存能量D.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
物质3.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B.若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难以达到实验目的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
水能力逐渐降低D.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4.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气层中能捕获热能的气体就是温室气体B.防治酸雨的最有效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C.大量氟利昂逸散将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D.排放到水体中的
大量化肥和生活污水会造成富营养化5.下列关于种群叙述,正确的是()A.在逻辑斯谛增长的转折期,种群密度增长最快B.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C.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倍数不变D.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
即开始减少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表述错误的是()A.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其性状随之改变B.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C.基因突变一般具有可逆性的特点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RNA上7.金鱼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在的A.人
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C.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基因库不同D.野生鲫鱼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8.中国首创的人造麦类新作物八倍体小黑麦,由于具有品质佳、抗逆性强和抗病害等特点,在生
产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A、B、D、R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与黑麦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杂种一的染色体组成是ABDR,是单倍体C.图中秋水仙素作用于杂种一
的细胞分裂前期D.将小黑麦的花粉粒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四倍体9.“人类对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中格里菲思、艾弗里、蔡斯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起了关键性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引起小鼠死亡的原因是高温破坏了S
型细菌的DNAB.艾弗里用S型菌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因保温时间过短导致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R
NA可直接与核糖体结合后合成病毒所需的酶,如图是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Vero细胞是从非洲绿猴健康的肾脏离体培养出来的,该类型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病毒易感且感染后不产生干扰素的特点,是生产新冠疫苗的理想的宿主细胞。1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的A.+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RNA复制酶B.-RNA中碱基的改变不会导致子代病毒变异C.该病毒需至少RNA复制两次才能获得子代病毒D.合成病毒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来自宿主细胞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接种是以诱发机体
免疫应答为目的,能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B.两次或更多次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采集新冠治愈者的血清,用来医治新冠的重症患者,属于主动免疫D.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12.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和Vero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Vero细胞的
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C.新冠病毒的核糖体可以合成自身外壳蛋白D.Vero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用胃蛋白酶消化成悬液13.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8h,容器内的水
含量由于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B.6小时以后,取容器内的液体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现象是出现橙色C.0~6h间,酵母菌的能量转换效率与6~10h间能量转换效率大致相同D.6h左右酵母菌开始产生酒精,
6~10h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14.小明患严重腹泻,全身无力,医院诊断其患细菌性肠炎。医生处方中除了有消炎药外还有“口服补液盐散(II)”,其成分是:氯化钠1.75g、氯化钾0.75g、枸橼酸钠1.45g、无水葡萄糖10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
机盐的丢失B.血糖浓度、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C.内环境的理化因子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D.口服补液盐散(II)可使机体内各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15.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讲
话B.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异是其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造成的C.内环境Na+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峰值减小D.去甲肾上腺素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16.HIV能精确的识别T细胞表面CD4分子,从而实现侵入T细胞,逐步破坏免疫系统,
导致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能把核酸和部分蛋白质一起导入宿主细胞B.细胞表面含有CD4分子的细胞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C.人体感染HIV后,机体可以通过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D.HIV感染初期,机体可以通过免疫应答机制阻止HIV的增殖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小题:湿地群落素有鸟类天堂的美誉。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将荒草地改建成了湿地公园,作为鸟类的栖息地。黄头乌鸫和红翅乌鸫共同生活在沼泽地中,有着基本相同的生态位,但筑巢繁殖地不同。红翅乌鸫能在湿润沼泽、潮湿草地及灌木丛中筑巢繁殖;黄头乌鸫只能在紧靠池塘的湿润地中
筑巢繁殖。黄头乌鸫个体较大并更富攻击性。17.下列关于两种乌鸫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筑巢繁殖空间看,红翅乌鸫的竞争能力比黄头乌鸫要强B.群落中生态位重叠的两物种会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生态位分化C.在紧靠池塘的湿润沼泽地中,红翅乌鸫会被黄头乌鸫取代D.若红翅乌鸫种群密度
增大,相应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传播速率减小18.下列有关该湿地公园的叙述错误的是()A.灌木丛分布着高度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在选择湿地种植的植物种类时,需考虑不同鸟类的食物和栖息空间C.某鸟类迁徙到该公园后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可能
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D.湿地群落的快速建成属于初生演替,是人类活动改变了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9.研究发现,细胞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蛋白对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起关键作用,动物细胞内存在一种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该水解酶在分裂中
期开始大量起作用),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是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标志B.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图示过程会推后进行
D.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II后期20.科研工作者为研究不同生根剂对紫叶紫薇扦插的影响,研究了2种生根剂在不同浓度下处理不同时间对扦插枝条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
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浓度的生根剂作用时间越长生根效果越明显B.2种生根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C.ABT组随溶液浓度升高,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促进作用增强D.NAA组随溶
液浓度升高,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抑制作用增强21.两种异常肥硕的小鼠“肥鼠”和“糖鼠”,科学家对其肥胖原因提出了假说:两种小鼠“血液中缺乏抑制肥胖(或食欲)的物质”。将“肥鼠”和“糖鼠”分别与正常小鼠形成“连体小鼠”,使两者的血液循环联通(如图),在相同的条件下喂养
。结果:“肥鼠—正常鼠”连体组,“肥鼠”食欲恢复正常,肥胖症消失,正常鼠仍正常;“糖鼠—正常鼠”连体组,“糖鼠”仍然不停进食,维持肥胖,正常鼠精神不振,食欲差,最后饿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肥鼠”和“糖鼠”肥胖的原因不相同B.“糖鼠”的细胞表面可能缺
少识别该物质的受体C.“肥鼠—正常鼠”的连体实验不支持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肥胖形成原因的假说D.若将“肥鼠”和“糖鼠”进行连体,“肥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22.某人工鱼塘中存着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关系,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据
图分析错误的是()A.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B.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草鱼同化的能量c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D.g中含有部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23.下列有
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获取的植株茎尖切段需用75%的酒精和10%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B.脱毒苗培育过程需要更换培养基,提高生长素的比例有利于根的分化C.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
体变异、基因突变及细胞分化D.可以选择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24.下图为酱油的制作流程,其中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的油所需的蛋白酶、脂肪酶等,该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米曲霉发酵过程中,添加小麦主要是为米
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B.米曲霉分泌的酶可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C.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D.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食盐是抑制发酵过程杂菌污染重要措施25.某昆虫种群中有绿眼和白眼两种类型,性别比
例为1:1。现保留种群中的绿眼个体并让其自由交配,统计发现,子代出现了绿眼和白眼两种类型,比例为63:1已知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具有相同的生活力和受精机会,且各种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眼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亲代纯合子、杂合子的比例为3:1B.若眼色受一
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子代中白眼个体全为雄性时,则相应基因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C.若眼色受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绿眼雌性亲本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1/16D.若亲本中雌、雄绿眼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相关基因独立遗传且完
全显性,则眼色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二、非选择题26.富含氮、磷的污水大量排入湖泊而造成污染,导致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绿膜”形成后,水下藻类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仍在进行,导致水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进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为治理污染,高效
实现“养鱼抑藻”这一目标,科研部门作了多项相关研究。请就提供的科研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1)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早期导致该湖泊中藻类的环境容纳量______。治理前后需要对该湖泊群落的______和组成“绿膜”各个种群的______进行调查,以便对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2)如图
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其中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由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另外,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这一研究成果表
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价值。(3)研究表明,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一条食物链,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的摄食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会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碳在该食物链中以______形式传递。27.小麦是
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各种物质的运输有密切联系。小麦最后长出的一片叶子称为旗叶,旗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被运输到小麦籽粒。现有实验如图甲所示,透明袋中始终保持25℃、充足的2CO,及适宜的光照,套环的温度可调节。前30分钟,套环温度20℃,后30分钟改为5℃
,测定袋内旗叶的相关结果如下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据图乙分析,套环温度为5℃时比20℃时,由于水分散失量不变,说明______不变,2CO吸收量降低不是胞间______引起,而是______导致。(2)旗叶光合作用过程中,2CO进
入卡尔文循环并以______(填物质)形式离开卡尔文循环,该过程所需还原剂和能量由______(填物质)提供。旗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______(填物质)的形式运输到小麦籽粒中。合成和运输有机物的过程如图丙所示,如果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增加并且小
麦的籽粒产量减少,可能是由于______。28.某自花闭花授粉植株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品系的纯种植株,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品系甲乙
丙丁基因型DDRRYYddRRYYDDrrYYDDRRyy(1)若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基因型为ddrryy的新品系,应选用上述品系中的______作为育种材料。(2)若用丙和丁杂交得到1F,1F自交得2F,2F中表现高茎、圆粒、黄色子叶的植株共有______种基因型;从2F中筛选出的
高茎、圆粒、绿色子叶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3)控制植株种子圆粒与皱粒的基因R与r是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7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Rr的圆粒植株A,其细胞中7号染色体如图1所示。①该种子圆粒植
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为了确定植株A的R基因能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1F,1F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说明R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皱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1
F中,发现了一株圆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出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的遗传图解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回答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相关问题。(一)焦化厂活性污泥中富含难降解的有机物苯甲酰肼,是当前焦化行业环保治理的难点。科研人员尝试筛选能降解苯甲酰肼的优良菌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的菌的筛选:配置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将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培养基倒平板后,用______法接种土壤浸出液。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后,挑取颜色、大小有差异的______,然后将其扩大培养,并进行
______,筛选得到纯的菌株。(2)优质菌株的“驯化”:要选出高效降解苯甲酰肼的优质菌株,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驯化”目的菌。(3)科研人员从焦化厂附近的土壤和远离焦化厂的土壤中,分别培养出了浓度较高的菌属,结果如图。在两个区域中均能
检测出的菌属有______种,此结果说明焦化厂附近的土壤中微生物的______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推测______(填“焦化厂附近的土壤”或“远离焦化厂的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更高。(二)糖类抗原19-9(CA19-9)是一种糖蛋白,可作为肿瘤标志物。CA
19-9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较低,而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含量较高。制备出抗CA19-9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定量检测该抗原含量。(4)科研人员以CA19-9作为抗原获得免疫小鼠,取小鼠的______与______细胞经生物诱导剂______诱导融合。该过程的原理是融合剂表面
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细胞膜上的______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5)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融合细胞,得到______,将得到的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再进行______
检测,以筛选出目标细胞,该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形成的两条肽链所组成的蛋白质,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的释放受到机体的精确调控。(1)人体内胰岛素释放通路如图所示:餐后血糖
升高,葡萄糖由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胰岛β细胞内,经过______过程产生大量ATP,阻断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进而抑制了钾离子的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______,打开电压依赖性的2Ca+通道,升高了胞内的2Ca+浓度,促进胰岛素分子以
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2)研究发现,高浓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岛α细胞合成并分泌谷氨酸,谷氨酸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为验证谷氨酸对胰岛素的释放的作用机理,请设计实验、(胰岛素具体测量
方法不做要求)材料用具:小鼠离体胰岛,培养液,谷氨酸,谷氨酸受体阻断剂,高浓度葡萄糖。①实验思路:a.小鼠离体胰岛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培养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甲组加入适量的高浓度葡萄糖和谷氨酸,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每隔一定时间测定三组培养液中的检测指标;d.分析、统计实验数据。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以坐标曲线图形式呈现)③分析与讨论:研究发现,血糖浓度降低可促进胰岛α细胞合成谷氨酸盐,谷氨酸盐与上图图中的ATP调节激
素分泌的机制类似,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胰岛α细胞合成谷氨酸盐增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促进胰高血糖素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