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5.17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65a0547a261ed555400bd295ec4a78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仁寿一中南校区2025届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一、单选题北京时间2023年7月28日20时,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如图)主体育场开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4座城市大学生收看大运会开幕式直播时,正值旭日东升的是()A.巴黎(48°52'N,2°25'E)B
.布宜诺斯艾利斯(34°2'S,58°3'W)C.悉尼(33°51'S,151°12'E)D.亚的斯亚贝巴(38°42'N,9°03'E)2.此次大运会开幕式开始时刻,和成都处于同一天的区域在全球的占比约为()A.1/4B.1/3C.1/2
D.1【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由选项中的经度可知,巴黎位于中时区,与东八区相差8小时,则北京时间20时,巴黎所在区时为12:00,因此大运会开幕式直播时巴黎为正午,A错误;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的
58°W位于西四区,与东八区相差12个小时,则北京时间20时,布宜诺斯艾利斯区时为8:00,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可能正在日出,B正确;悉尼所在的151°E位于东十区,与东八区相差2小时,则北京时间20时,悉尼区时为22:00,不可能出现旭日东升,C错误;亚的斯亚贝巴所在
的9°E位于东一区,与东八区相差7小时,则北京时间20时,亚的斯亚贝巴区时约为13:00,不可能出现旭日东升,D错误。故选B。【2题详解】当北京时间2023年7月28日20:00时,零时经线位于180°经线
处,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所以与我国成都处于同一天的区域在全球的占比为100%,即1,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时区划分和区时: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或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时间正
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以东、西经180°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面小题。3.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4.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对应下图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
①【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根据板块分布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为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属于非洲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根据板块分布状况可知,M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对应②,N位于欧亚板块与
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对应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板块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挤压处,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中间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消失。板块生长边界是两个板块张裂处,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两边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出现。比如: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往中间挤压,就形成了消亡边界,出
现岛弧和海沟。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向两侧拉伸,就形成了生长边界,出现地中海不断扩张的现象。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乙是甲图中虚线部分的大气运动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的5.M地的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
6.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A.M、N两地都晴B.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7.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气压变化过程的是()A.B.C.D.【答案】5.A6.D7.C【
解析】【5题详解】乙是甲图中虚线部分的大气运动状况,读图可知,乙地为暖锋,所以甲图中虚线处为低压槽。由此可在甲图中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该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会向右偏转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30°-45°左右),结合图中方向指示可知,M处吹西南风,故选A。【6题详解】M处为低压槽,
甲图所示的天气系统应为锋面气旋系统。就锋面气旋而言,暖锋出现在偏右侧的低压槽附近,再结合图中方向指示,M地吹西南风,所以M一侧为暖气团,N一侧为冷气团,因此M处于暖锋的锋后,N处于暖锋的锋前,暖锋的雨
区主要位于锋前,所以M地晴,N地有雨,D正确,ABC错,故选D。【7题详解】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右侧暖锋,暖锋位于低压槽中,过境期间,B地有低压槽过境,气压变化过程的是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与图C相符,C对。图A是暖锋过境,A错。
图B是冷锋过境,B错。图D是高压脊或反气旋影响,D错。故选C。【点睛】对于锋面气旋而言,无论南北半球,锋面一般出现在低压槽附近,且左侧低压槽为冷锋,右侧低压槽为暖锋,如下图: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
夜。读图回答问题。8.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间(中时区)是()A.当日18时B.次日18时C.前一日18时D.当日6时9.有关甲、乙丙、丁四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地全年昼夜平分B.乙地位于南极圈以内C.丙地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D.丁地位于北半球【答案】8
.C9.C【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丙地的昼夜分布判断,图示反映丙地日出为北京时间2点。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则世界标准时间(中时区)时间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2点-8小时=前一天的18时,排除ABD;C正确;故选C。【9题详解】甲地12月昼夜平分,
12月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甲地为赤道,全年昼夜平分;A不符合题意;乙地12月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处在南极圈之内,B不符合题意;丙地12月份昼长夜短,丙地处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如果丙地存在太阳直射现象,并不能确定丙地此
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C符合题意;12月份北半球昼短夜长,丁地昼短夜长,处在北半球,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
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如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A.T1、T2、T3B.T1、T3、T2C.T2、T1、T3D.T3、T2、T111.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A.T1
可能被洪水侵蚀B.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稳定C.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D.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答案】10.D11.A【解析】【10题详解】阶地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同一河谷横剖面上,阶地形成年龄一般是低阶
地新、高阶地老。因此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T3、T2、T1,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的读图可知,T1阶地靠近河流,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可能被洪水侵蚀,A正确;T2阶地
有砾石层和砂泥层,砂泥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小,流速慢,而砾石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所以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不稳定,B错误;T3阶地所处海拔较高,容易被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导致其厚度减小,C错误;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不会形成多级阶地,地壳多次
间歇上升才更易形成多级阶地,D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
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3.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洋流D.人类活动【答案】12.D13.B【解析】【12题详解】注意横坐标数值的变化,甲地气温
最高时降水少,气温低时,降水较多,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乙地雨热同期,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甲地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乙地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季风环流)影响,故两地气候的差异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
响,不是太阳辐射、洋流和人类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分布和人类活动。伏尔加河(下图)是俄罗斯的母亲河,发源于海拔约250米的瓦代尔丘陵,
主要流经东欧平原,该流域南部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完成下面小题。14.伏尔加河流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5.与伏尔加河流域北部地区相比,南部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优势是()A.土壤较肥
沃B.热量较丰富C.地形较平坦D.水源较充足【答案】14.A15.B【解析】【1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伏尔加河冬季气温较低,冬季的降雪会不断累积,而到了来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会形成“春汛”,所以伏尔加河年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出现在春季,A正确,排除BCD。故选A。【1
5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与伏尔加河北部地区相比,南部地区所处纬度较低,因此热量较为充足,B正确;伏尔加河南部和北部地形、土壤和水源相差不大,排除ACD。故选B。【点睛】河流补给类型包括雨水补给,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地下水
补给和湖泊水补给,不同的地区,河流补给类型有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共同作用于该河流补给,根据该河流所处地理位置判断主要补给类型。下图为某岛屿,该岛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mm以上。东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该岛东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其主要原因是东北部()A
.长期受盛行西风控制B.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C.经常有对流雨的影响D.沿岸有暖流的增湿作用17.该岛河流()A.干流短小,落差大B.水系形态呈向心状C.流量大,利于航行D.冬季出现凌汛现象【答案】16.B
17.A【解析】【16题详解】当地纬度范围大致在18°N-20°N之间,据所学的三圈环流知识可知当地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东北信风自周边海洋吹向岛屿,性质湿润,该岛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岛屿东北部地势向东北倾斜,位于湿润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因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B正确;盛行西风影响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A错误;经常有对流雨的地区是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赤道附近地区,C错误;西南部附近海域和东北部附近海域流经的洋流性质相同,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该岛屿面积较小,但岛屿中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这说明当地
地势落差较大,由于岛屿面积小,所以河流干流短小,A正确;当地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水系形态因为放射状,B错误;当地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不利于航行,C错误;当地地处低纬热带地区,终年高温,不会出现凌汛现象,D错误。故选A。【点
睛】地形雨是世界降水形式中的四大大降水方式之一(其余三个是;锋面雨、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是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被迫抬升而气温降低形成的降水,对改变局部小气候有重要影响作用。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表层洋流示意。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洋流②的性质为暖流B.洋流①和洋流②交汇处可形成渔场C.沿洋流①从西欧到美国东部航行可节省燃料D.该海域中低纬度形成逆时针的大洋环流19.下列四幅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与①附近
海域分布基本一致的是()A.B.C.D.【答案】18.B19.A【解析】【18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判定,图示海域位于北大西洋。②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性质为寒流,A错误;①为暖流,②为寒流,二者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物质被带到海水表层,饵料丰富,形成世
界著名的大渔场---纽芬兰渔场,B正确;①洋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沿着该洋流从西欧到美国东部为逆风逆水,需耗用更多的燃料,C错误;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根据海洋表层水温的南北变化规律判断,A、B两幅图越向北水温
越低,应表示北半球洋流,C、D两幅图越向北水温越高,为南半球,CD错误。由图可知,洋流①为墨西哥湾暖流,流向为由南向北流,结合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A流向是从南向北流,B是从北向南流,A正确,B错误。故选A。【点睛】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之间的关系是:受
暖流影响,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暖流的流向一般是由低纬度方向流向高纬度方向;受寒流影响,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寒流的流向一般是由高纬度方向流向低纬度方向。读全球水平衡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正确的是()A.陆地水平衡反
映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能基本反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21.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A.海水温度升高B.海水温度降低C.海水盐度升高D.海水盐度降低【答案】20
.B21.C【解析】【20题详解】由图可知,大陆(陆地)水平衡值基本大于0,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A错误;高纬度(60°~90°)海洋水平衡值基本大于0,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B正确;中纬度(30°~6
0°)随纬度升高,海洋水平衡值由负转正,说明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增加,C错误;低纬度(0~30°)海平水平衡值小于0,为负值,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由图可知,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值是负值,说明该区域的降水量少于蒸发量,海水盐度升高,C正确,D错误;海洋水蒸发需吸热,但海水温
度还与太阳辐射有关,因此无法判断海水温度的变化,AB错误。故选C。【点睛】不同海域,影响盐度的因素不同。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等。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通常还会受入海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海域相对封闭,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除此之外,
还要注意注入的海水盐度状况对该海域盐度的影响,即考虑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承接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条大河来水,经唯一出口——湖口汇入长江。经研究发现,自2003年三峡工程正式运行后湖口河床高度发生了变化,改变了鄱阳湖的泥沙收支平衡
。下图为鄱阳湖1956~2020年泥沙冲淤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三峡工程运行后,湖口河段()A.河床变深,水位升高B.河床变深,水位降低C.河床变浅,水位升高D.河床变浅,水位降低23.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岸滩淤积物粒径()A.变小B.
增大C.保持不变D.先增大后变小24.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鄱阳湖泥沙整体()A.以淤积为主B.以冲刷为主C.由淤积转为冲刷D.由冲刷转为淤积【答案】22.B23.B24.C【解析】【22题详解】结合所学,湖口河床高度受到河流含沙量、流速、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结合水坝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和材料“鄱阳湖1956~2020年泥沙冲淤过程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三峡工程运行后,三峡大坝的蓄水拦沙作用,使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少,河流的侵蚀作用加强,河床受到冲刷,高度下降,湖口河
段河床变深,水位降低,B对,排除ACD。故选B。【23题详解】根据材料,三峡大坝运行后,最大的特点是下游地区水沙平衡发生变化。从材料“鄱阳湖1956~2020年泥沙冲淤过程统计图”中可以看出,03年三峡工程运行后,湖口输沙量增加;湖口输沙量大于五河输沙量,区域淤积物支出大于收入,冲淤量小于
零,湖床总体受冲刷,高度下降,流速增快的情况下,只有颗粒更大,质量更重的淤积物可以在岸滩沉积,岸滩淤积物粒径增大,B对,排除ACD。故选B。【24题详解】结合前两小题,三峡工程运行后,湖口河床受冲刷高度下降,水位降低。长江水对鄱阳湖
出湖流水顶托作用减弱,出湖水流速增加,搬运能力变强,挟沙力增强,对岸边侵蚀能力也增强,使得入江通道湖床受冲刷下降;再从“鄱阳湖1956~2020年泥沙冲淤过程统计图”中看出出湖沙量增大并大于入湖沙量,鄱阳湖泥沙整体由淤积转为冲刷
,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河流冲刷:水流对河床的冲蚀淘刷过程。河床泥沙在水流作用下,向下游搬移而引起河床降低或岸线后退。凡水流的挟沙能力大于上游的来沙量时,河床都发生冲刷。冲刷又分为在河床上较普遍发生的一般冲
刷和受工程影响而发生的局部冲刷。2022年6月10日,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独库公路正式开放(一年仅开放4个月),它对沟通南北疆交通、增加民族团结、发展经济和巩固国防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这里拥有世界上唯一的防雪长廊。读新疆局部区域图和独库公路防雪长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四地
降水量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26.下列不属于独库公路修建防雪长廊原因的是()A.冰雪广布B.沙暴多发C.植被稀少D.地势陡峻【答案】25.D26.B【解析】【25题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区域西部地
势低,盛行西风带来水汽受南北走向地形抬升作用,可以形成较多的地形雨,丁地位于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甲、丙两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乙地地形平坦,对西风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较少。D正确,ABC错误。因此,本题应选D。【2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独库公路地形特殊,急弯陡坡较多,有28
0多千米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全程1/3是悬崖绝壁,1/5的地段处于高山永冻层,跨越天山近10条主要河流,翻越终年积雪的4个冰达坂。因此,修建防雪长廊的路段冰雪广布,地势起伏大,地表植被稀少,易发生雪崩:风沙大,不是雪崩形成条件。B正确,ACD错误。因此,本题
应选B。【点睛】发生雪崩的条件:山坡陡峭,山坡积雪太厚,地震运行踩裂雪面,人类一些活动(如在雪山中大喊、滑雪、徒步旅行)等等。雪崩的严重性取决于雪的体积、温度、山坡走向,尤其重要的是坡度。造成雪崩的原因主要是山坡
积雪太厚。积雪经阳光照射以后,表层雪溶化,雪水渗入积雪和山坡之间,从而使积雪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与此同时,积雪层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向下滑动。积雪大量滑动造成雪崩。此外,地震运行踩裂雪面也会导致积雪下滑造成雪崩。然而除了山坡形态,雪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类活动。据专家估计,
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们的队友造成,这种雪崩被称为“人为休闲雪崩”。滑雪、徒步旅行或其他冬季运动爱好者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成为雪崩的导火索。雪崩发生的多少跟气候和地形也很有关系。天山中部冬季积雪和雪崩经常阻断山区公路。而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地经常发生的雪崩是供给现代冰
川发育的重要来源之一。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完成下面小题27.该区域①②③④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①②③④28.该区域泥岩层厚度较黄土层小,主要是因为泥岩层
()A.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弱B.形成后的侵蚀作用强C.形成时的侵蚀作用强D.形成后的堆积作用弱【答案】27.B28.A【解析】27题详解】根据沉积岩层“老的岩层在下,新的岩层在上”的岩层沉积规律,可推知③岩层比②岩层形成早,②岩层比①岩层形成早。根据“侵入者形成晚
,被侵入者形成早”的岩层形成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④岩层入侵了①、②、③岩层,可推知④岩层形成最晚。故四类岩层按照形成早晚排序依次为③②①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28题详解】【沉积岩层的厚度大小,主要与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强弱和形成后
的侵蚀作用强弱有关。该区域泥岩层厚度较黄土层小,可能是因为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弱,沉积物厚度小,也可能是因为形成后的侵蚀作用强,导致岩层厚度减小。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泥岩层呈水平状分布,没有侵蚀面存在,而黄土层地表崎岖不平,有侵蚀面
存在,说明形成后泥岩层没有遭受明显的侵蚀作用,而黄土层形成后反而遭受了较强的侵蚀作用,只可能是泥岩层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背斜
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橡胶树,喜高温高湿的环境。云南景洪(22°N,100°E),在20世纪70年代时还是一座原始雨林环绕的小城,如今60%以上的山地雨林被开发为枝繁叶茂的橡胶林。橡胶树下几乎没有其他植物可生长,产生
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该地区实施橡胶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并将部分橡胶林恢复为雨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景洪市山地雨林开发程度最低的坡向最可能是()A.东坡B.西坡C.南坡D.北坡30.橡胶林恢复为雨林后,林区()A.空气湿度增大B.土壤有机质减
少C.平均气温升高D.地下水埋深增大【答案】29.D30.A【解析】【29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橡胶树生长需要充足的水热条件,景洪市纬度相对较高,山地北坡为阴坡和夏季风的背风坡,水热条件较差,不适合橡胶树的生长,因此北坡开发程度最低,ABC错误,D正确。故选D。【30题详解】根据
材料“橡胶树下几乎没有其他植物可生长,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可知,橡胶树下无其他植被生长,因此可能存在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水源能力差等问题,现将橡胶林恢复为雨林,植被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蒸发(蒸
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变大,A项正确;橡胶林恢复为雨林后,生物多样性增加,产生的枯枝落叶增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B项错误;橡胶林恢复为雨林后,调节气候能力增强,年温差变小,平均气温无法判断,C项错误;橡胶林恢
复为雨林后,地表径流下渗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地下水埋藏深度减小,D项错误。故选A。【点睛】雨林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固碳释氧、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二、综合题31.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该俯视图为_______半球,自转方向呈_
________时针。(2)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G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G所在经线的_________(东或西)侧。(3)图中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弧__
_______段,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时。(4)G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_小时。【答案】(1)①.南②.顺(2)①.A、D、E②.东(3)①.AB②.12③.18(4)①.
3②.18【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的俯视图为材料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线速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依据图中经度可知,地球顺时针转动,为南极点俯视图。【小问2详解】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
高,线速度越小。A在赤道上,D在南回归线上,E在南极圈上,因此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D>E。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因此从D点射向G点的炮弹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会偏向D、G所在经线的东侧。【小问3详解】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顺时针方向,弧AB由黑夜进入白天,所以弧AB为晨线,弧
BC则为昏线。E点所在经线为90°W,为昼半球中央经线,此时为12时。BC为昏线,C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因为赤道上18点日落,所以C点的地方时一定是18时。【小问4详解】G点所在纬线被经线分成8份,每份3小时,可知G点的夜长为
6小时,昼长为18小时,G点的日出时间是3时。32.如图是“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A气压带名称______,受A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分别是______、______。(2)B风带名称为______,其风向为______风,受其影响的地区,气候特征是______。(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太阳直射______半球,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
受该季风影响,此时天津气候特征是______,南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4)图b中西南季风的成因是______。(5)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受该气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示为______。【答案】(1)①.副
热带高气压带②.热带沙漠气候③.终年炎热干燥(2)①.盛行西风②.西南风(偏南风)③.终年温和,降水量均匀(3)①.南②.甲③.西北季风④.寒冷干燥⑤.东北季风(4)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5)①.亚洲高
压②.寒冷干燥【解析】【分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季风环流的相关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A气
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小问2详解】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N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B位于二者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向,其风向为西南风。常年受西风影响的地
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该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较多且逐月分配均匀。【小问3详解】图a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图b中为甲图;读图可知,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西北风,南亚地区的风向为东北风。天津属温带
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小问4详解】图b中西南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所形成,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小问5详解】2月下旬,为我国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形成高压中心
,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又因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因此又名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亚洲高压控制,受来自较高纬度大陆内部吹来的西北季风的影响,天气特点为寒冷干燥。33.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完成下列各题。(1)从岩层形态看甲地为__
_______(地质构造),该部位岩层受到______,其槽部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从而形成________(地形类型)。(2)水循环②环节为_______。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环节__________(季节)水量最大,此
时盛行________风。(3)是否适合在乙处修建大型水库___,乙地可能蕴含丰富的______资源。(4)从乙处修筑公路到甲处,公路应呈_____(型/状)弯曲。丙处以东地区修筑交通线路受地形条件影响_______。(5)丙处的
地貌名称是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答案】(1)①.向斜②.挤压③.山地(2)①.水汽输送②.夏季③.东南季风(3)①.不适合②.石油和天然气(4)①.“之”字形②.小(5)①.冲积扇②.流水沉积作用【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地质剖面为材料,设置了5个小题,涉及到地质构造、水循环、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甲地岩层下弯,为向斜。该部位岩层受到挤压,其槽部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从而形成山地。
【小问2详解】②环节为水汽输送,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夏季,夏季盛行东南风。【小问3详解】乙处为背斜构造,在张力作用下,岩层破碎,因此不适合修建大型水库。背斜处岩层上拱,与
地下水构成封闭空间,利于储存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小问4详解】从乙处修筑公路到甲处,坡度陡,为降低坡度,公路应呈“之”字形弯曲。丙以东地区为平原,修筑交通线路受地形条件影响小。【小问5详解】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呈扇形,因此为冲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而成。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所谓
北极放大效应,主要是由于北极环境较为单一,冰雪-海水-气温之间的相互作用容易形成正反馈。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由于北极环境发生了变化,对当地因纽特人产生巨大困扰,同时反过来也会对其他地区产生更深刻的影响。在格陵兰冰盖上,出
现了一个个浅蓝色的融池。所谓融池,就是在极地的冰盖或巨型冰川表面的冰融化后,流水汇聚成的水池。融池的形成与冰盖表面不同程度的冰尘、冰面平整度、降水等有关。融池有大有小,大的可深数米,半径可达数百米,小的深度只有十多厘米,半径也仅有一两米。下图示意格陵兰冰盖分布图和融池图。的(1)指出融池出现
的季节,说明融池的变化趋势(2)与冰盖中心区域比较,推测冰盖边缘区域融池的数量有何不同,并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夏季。趋势:与以前相比,全球变暖的影响下,融池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冻结的时间越来越晚;融池数量会越来越多,深度和面积会越来越大。(2)
冰盖边缘区域融池数量更多。冰盖边缘海拔低,气温较高;裸露的地表更多,冰尘吸收太阳辐射多,加速冰盖的融解速度;且靠近海洋海洋水汽影响大,冰盖边缘的降雨偏多,雨对冰有渗浸作用,降雨释放热量,加剧了融池的出现;同时融池存在也助推冰盖的消退,加速融池的扩展。地势较低,从高处流下来的融水,更容易在低
处汇集。【解析】【分析】本题以北极放大效应为背景材料设置两个小题,考查学生对融池形成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融池是冰雪消融形成,夏季气温高,冰雪消融速度快,易形成
融池。由于北极放大效应,北极地区气候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故北极放大效应使得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故与以前相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融池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冻结的时间越来越晚;融池数量会越来越多,深度和面积会越来越大。【小问2详解】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
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