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5)页,5.88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11a0dbed3814dd1b57007a903f536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3届开学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某中学生在网上查询世界各地的日出日落时间,并将某地连续三天的日出日
落时间整理成下表进行了研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日期2022年11月18日2022年11月19日2022年11月20日日出时间05:41:5205:41:2105:40:50日落时间19:40:4419:41:4219:42:391.该中学生查询的
地点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欧洲D.亚洲2.该地11月18日—11月20日日出日落的方向分别为()A.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日出东南、日落西北C.日出东北、日落西南D.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中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可以发现,该地此时日照时长大于12小
时,当地位于夏季,11月南半球处于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11月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全球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太阳从东南升
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一个区域的气压分布状况往往影响该区域的天气与气候变化。下图为澳大利亚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图示月份,图中甲地()A.晴空万里,能见度好B.电闪雷鸣,沙尘弥漫C.风力微弱,云厚雨多
D.风向偏南,温暖湿润4.图示月份,乙地常见的天气状况是()A.晴朗B.阴雨C.大风D.雷暴【答案】3.C4.A【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等压线较稀疏,故甲地风力微弱,受低压槽影响,云厚雨多,C正确,AB错误;根据等压线分布,甲地风
向偏北,D错误。故选C。【4题详解】由图可知,乙地位于副热带高压附近,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风力较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风的形成: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
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地貌演化中的构造抬升、气候变化及古水文等诸多信息,绥阳盆地位于乌江支流洛安江上游洋川河段,洋川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盆地内,绥阳盆地内可见级次清晰的三级河流阶地。下图为绥阳盆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洋川河
阶地从一级到三级阶地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阶地形态越来越完好B.沉积层越来越厚C.沉积年代越来越久D.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6.洋川河二级阶地有一砾石沉积层,其成因是()A.地表岩石风化B.河水流速变快C.山体滑坡D.流水侵蚀【答案】5.C6.C【解析】【5题详解】
洋川河阶地从第一级到第三级阶地,阶地沉积年代越来越久,C正确,阶地沉积年代越久,越容易受到侵蚀,形态不完整,沉积层越薄。AB错误;第二级阶地处存在砾石沉积层,沉积物颗粒不是越来越大,故D错误,故选C。【6题详解】洋川河二级阶地有一砾石沉积层,砾石沉积物颗粒较大
,很可能由山体滑坡形成,C正确,地表岩石风化沉积物颗粒较小,河水流速变快,流水侵蚀严重会使得颗粒物变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故选C。【点睛】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
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1987年11月下旬寒潮(简称87.11寒潮)从西路进入我国,向南越过秦岭、南岭后,便快速南下,受超强台风“莲娜”及控制华南、闽台的副热带高压影响,造成南方许多城市急剧降温,降幅创历史纪录,是我国大范围系统性气象观测以来的
最强寒潮。图a示意1987年11月26日寒潮发生时的气压形势(单位:hPa),图b示意寒潮影响下福州等城市的最高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与其他寒潮相比,“87.11寒潮”越过南岭后以更快速度一路向南的主要原因是()A.台风影响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大B.平原地形为主沿途阻碍小C.在重力作用下沿
山坡加速下滑D.受冷空气影响南北温差大8.受到“87.11寒潮”影响,台风“莲娜”()A.势力增强B.气流下沉C.加速北移D.快速瓦解【答案】7.A8.D【解析】【7题详解】从材料可知,“87.11寒潮”向南越过秦岭、南岭,此时我国南部受超强台风“
莲娜”影响,导致我国南方气压值异常偏低,北部寒潮冷高压与南部超低压形成更大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进而使得冷空气南下速度比以往更快,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87.11寒潮”与其他寒潮越过南岭后其地形均以平原地形为主,故这并不是“87.11寒潮”速度更快的原因,B选项错误;“87
.11寒潮”与其他寒潮在越过秦岭和南岭后,在重力作用下都会有加速的趋势,这并非“87.11寒潮”速度更快的原因,C选项错误。故选A。【8题详解】“87.11寒潮”是超强冷高压南下,台风为低压中心,受超强高气压影响,台风“莲娜”的
低压中心迅速瓦解,其所在地区也会被超强寒潮所覆盖,D选项正确;台风势力增强是由于低压中心气压更低导致,寒潮是受冷高压影响,不能降低台风中心气压值,A选项错误;台风中心为低压,气流为上升气流并非下沉气流,B选项错误;因“87.11寒潮”冷气团势
力更为强大,台风“莲娜”无法通过其继续北上,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寒潮,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冰川由高山向下滑行时,从河谷流出,并将山壁磨蚀,形成U形谷,沿海的U形谷被海水倒灌,形成峡湾。
位于挪威西南海岸的长204千米、深1308米的松娜峡湾是世界最长、最深的峡湾,其海面以上部分1400米,海面以下部分500米,峡湾两侧的陡崖峭壁上是数不清的瀑布。下图示意挪威松娜峡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松娜峡湾两侧陡崖
峭壁上分布数不清的瀑布,说明陡崖峭壁()A.断层构造发育B.坚硬岩石构成C.地震频繁发生D.河流下切强烈10.冬季陡崖峭壁上跌落的瀑布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雨B.冰川融水C.积雪融水D.地下水11.
松娜峡湾对挪威交通的影响是()A.修建桥梁条件优,连接南北交通B.海运历史悠久,河海联用发达C.沿岸地势平坦,形成环状公路网D.利用修建港口,沟通东西交通【答案】9.B10.A11.D【解析】【9题详解】陡崖峭壁存在是瀑布形成的主要条件。陡崖峭壁上分布数不清的瀑布,说明陡崖峭壁岩石坚硬能够保持
陡崖峭壁的地表形态。选项B正确。【10题详解】冬季挪威西部沿海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和大西洋的影响,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因而陡崖峭壁跌落的瀑布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雨。选项A正确。【11题详解】松娜峡湾基本东西走向,利于海运,沟通东
西交通;但不利于河海联运;跨峡湾的桥梁修建难度较大;峡湾沿岸地势也比较陡峻。选项D正确。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的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
侵蚀情况是()A.侵蚀为主B.淤积为主C.侵蚀量和淤积量相当D.无法判断13.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A增大升高B.增大下降C.减小升高D.减小下降【答案】12.B13.D【解析】【分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三峡工程运营前(注意
材料中三峡工程运营的时间),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是入湖输沙量大于出湖年输沙量,所以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以淤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鄱阳湖位于三峡大坝下游地区,三峡工程运营后,三峡下游河段水位降低,使得丰水期长江对鄱阳湖的补给减少,同时,枯水期鄱阳湖
对长江的补给增多,所以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减小;读图可知,2003年后,鄱阳湖出湖年输沙量大于入湖输沙量,加之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拦截泥沙,使得入湖泥沙量大大减少,所以湖底高程下降。综上分析可知,ABC错,D正确,故选D。【点睛】大坝修建有利有弊
,“利”的方面:一般能改善上游的航运条件;对河流起一定的调蓄作用,减少大坝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大坝可通过蓄水发电;发展农业灌溉等。“弊”的方面:下游河道水位降低,对航行产生一定影响;入海泥沙沉积减少,海水入侵加剧;上游库区沿线的自然、人文资源破坏或搬迁;生态
移民较大;阻碍了某些鱼类的洄游等。“玛珥湖”是一种火山口湖,火山喷发后,火山碎屑及冷凝岩浆在地表形成低矮岩环,岩环内积水成湖(下图)。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湖光岩是典型的玛珥湖,湖泊面积为2.25km2,湖面
海拔约23m,最大水深为22m,沉积物厚度达400m,其沉积物是研究地球古气候与环境演变的“天然年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湖光岩湖水主要来自()①大气降水②河流补给③地下水④海水入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湖光岩
沉积物是研究当地古气候与环境演变的“天然年鉴”,其主要原因是()A.年代久远B.湖泊封闭C.地质稳定D.位置独特【答案】14.A15.B【解析】【14题详解】根据材料“玛珥湖是一种火山口湖,火山喷发后,火山碎屑及冷凝岩浆在地表形成低矮岩环,岩环内积水成湖”,湖光岩位于广东省,降水丰富
,该湖泊地势较低,会受到地下水补给,故湖光岩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下水,A正确;周围并无河流注入,四周地势较高,无海水入侵现象,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湖光岩沉积物所在的湖泊较为封闭,受外界影响小,环境演变也相对独立,故湖光岩沉积物是研究当地古气候与环境演变的“
天然年鉴”,其主要原因是湖泊封闭,B正确;年代久远、地质稳定和位置独特均不是其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点睛】玛珥湖是地下岩浆遇到地下水,导致局部水蒸气爆炸所形成的。玛珥湖区别于其它火山口湖的特点是平地爆发,蒸汽、泥石同时喷发后形成火山口。二、非选择题:
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是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主要管道。“北溪2号”是与“北溪1号”基本平行的,从俄罗斯跨越波罗的海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系
统,总长1224km,并于2020年投产。“北溪2号”投产后每年向欧盟国家提供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实现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翻倍。下图示意“北溪1号”、“北溪2号”输气管道。(1)分析在“北溪1号”的基础上又建“北溪2号”的主要原因。(2)说明“北溪1号”与“北溪2号”均选择在波罗的海中部海
底穿越的益处。【答案】(1)利用已有工程基础,减少建设成本,扩大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产量。(2)减少穿过周边国家的领海,进而减少周边国家制约。【解析】【分析】本题以能源跨区域调配材料,涉及了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描述和
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北溪2号”投产后每年向欧盟国家提供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实现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翻倍”,“北溪2号”是与“北溪1号”基本平行的,由此可知“北溪2号”可以充分利用已有工程基础,减少建设成本,加强与欧盟的能源
合作,扩大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产量。【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是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主要管道。“北溪2号”是与“北溪1号”基本平行的”,“北溪2号”与“北溪1号”管道均选择由波罗
的海中部海底通过,通过地区往往是海洋中较深地区,并且该区域多为公共水域,可减少穿过周边国家的领海,进而减少周边国家制约。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牙克库木湖位于新疆东南部,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之间库木库里盆地东部低洼处。
湖面面积约900km2,高程为3870m。阿牙克库木湖流域属于高原干旱气候区,区内气候干旱寒冷,极端低温可达-37℃,几乎终年无夏,年降水量100~200mm,气候恶劣,周边大部分区域至今无人居住。受全球变暖影响,湖泊近年来变化显著。下图为“1995—2015年阿牙克库木湖面积
时空变化图”。(1)说明阿牙克库木湖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2)推测阿牙克库木湖东西两侧湖床的差异,并说明理由。(3)有专家认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未来阿牙克库木湖的湖水水量将会下降,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径流
汇入,带来大量盐分;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分可以通过蒸发损耗;但盐分无法通过蒸发和出湖径流减少,盐分不断积累。(2)东侧浅(缓),西侧深(陡)。理由:东侧湖泊面积扩张迅速;东侧有河流汇入,河流沉积使得湖床变缓。(3)赞同:该区域冰川面积较小,长期来看,冰川消退,入湖径
流量减少;冻土变薄,湖泊下渗增强;气温升高,蒸发增大。或不赞同: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多,入湖径流量增大;部分永久冻土解冻,入湖地下水增大;降水可能增加,且整体气候寒冷,蒸发小。【解析】【分析】本题以阿牙克库木湖的有关图文资料为情境,
涉及湖泊水系、水文特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阿牙克库木湖位于高原盆地东部低洼处,流域封闭,属于内流
湖,主要参与内陆水循环。阿牙克库木湖湖水收入主要来自流域内的大气降水及径流汇入,湖水收入支出则以湖水蒸发、下渗为主,不存在径流流出。在径流汇入阿牙克库木湖的过程中,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矿物盐分;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主要通过蒸发损耗,由于该湖泊没有出湖径流,湖
泊水在不断蒸发过程中,湖泊中的矿物盐分难以通过蒸发和出湖径流排出,只能在湖中积累,导致湖水盐度逐渐升高,使阿牙克库木湖演化成为了咸水湖。【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自1995年至2015年,与西侧相比,湖泊东侧面积扩张迅速,说明湖泊东侧湖水水深较西侧小,湖床坡度较西侧小;注入湖泊东侧河流流程
较长、支流较多,汇入量较大,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多也会使得湖床变缓、水深变小。【小问3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观点与理论相对应。考查湖泊水量变化与全球变暖关系,湖泊水量取决于其湖水的收支关系,由上题分析可知,阿牙克库木湖湖水收入主要来自流域内的大气
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转化的径流汇入,湖水收入支出则以湖水蒸发、下渗为主。赞同该观点,必须说明湖水收入小于支出,即该区域冰川面积较小,长期来看,全球变暖使冰川消退,入湖径流量减少;冻土层升温消融变薄,湖泊下渗增强;气温升高,蒸发增大。不赞同该观
点,则要说明湖水收入大于支出,即从短期来看,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多,入湖径流量增大;部分永久冻土解冻,入湖地下水增大;降水可能增加;地处高原,整体气候寒冷,蒸发较小。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2
005年获批为国家地质公园,景色秀美奇特。其形成和地质史上的岩浆活动、构造抬升,以及长期以来的风化侵蚀息息相关。图1示意武功山地质构造。2021年暑假,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指导下,对武功山开展了“寻秘武功、解读天工”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羊狮幕景
区,看到这里有原生态的森林峡谷、众多的瀑布和秀美奇绝的花岗岩峰林、花岗岩石笋景观(图2)。据专家介绍说,花岗岩峰林、石笋景观与这里的岩石裂隙发育有关。考察队伍到达武功山主峰金顶后,发现这里是一派“峰高顶平,广远开阔,芳茵延袤”的景象,在延绵舒缓起伏的山峦之上,分布着在同纬度
规模罕见,号称“云中草海”的高山草甸(图3)。【的的(1)简述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形成的过程。(2)从气候、土壤角度,分析武功山山顶高山草甸的形成条件。(3)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武功山高山草甸在同纬度规模罕见的原
因。【答案】(1)地质时期的多次岩浆侵入、地壳运动,使地层抬升,花岗岩出露;同时伴随着地壳运动,使羊狮幕附近花岗岩节理发育;后经长时间的物理风化、流水侵蚀,岩块发生不均匀的崩塌、剥蚀,形成形态独特的峰林地貌
。(2)海拔高,太阳辐射强,风速大,蒸发强,不利于树木生长;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土层薄,肥力低且持水能力差,不能满足森林生长。(3)花岗岩形成年代早,外力侵蚀时间长,地势起伏和缓;海拔在1600m以上山峦延绵,山体(顶)面积大。【解析】【分析】本题以江西武功山为
背景材料,考查地质作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据图,根据所学知识,从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可以推测,早期由于岩浆从地下侵入,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致密坚硬的花岗岩,后由于地壳抬升和外力侵蚀
,地下的花岗岩出露地表,伴随着地壳不断抬升,使羊狮幕附近的花岗岩呈现出垂直节理发育,由于太阳辐射使其受热不均,花岗岩出现物理风化,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花岗岩岩体发生受损,坚硬的部分易被侵蚀,相对松软的部分不易被侵蚀,最终形成形态独特的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
小问2详解】注意设问强调从气候和土壤的角度,从气候的角度看,武功山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风速较大,蒸发量大,不利于树木存活,山顶附近海拔较高,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明显,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烈,土层浅薄,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不利于森林植被生长,故形成
高山草甸。【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在延绵舒缓起伏的山峦之上,分布着在同纬度规模罕见,号称“云中草海”的高山草甸,即武功山高山草甸分布范围比同纬度高山更大,从地形、地质角度上看,武功山花岗岩形成年代久远,久经
侵蚀,使得原本陡峭的山体变得海拔较低,起伏和缓,根据材料“峰高顶平,广远开阔,芳茵延袤”还可看出,武功山不仅地形起伏和缓,而且山体面积较大,武功山高山草甸在同纬度规模较大、较罕见。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我国广大沙区造林治沙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甘肃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沙治沙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副产品——积沙带(也称流沙积沙带)。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图1),该地多大风且主导风向显著,历史上深受风沙危害。该县20世纪50年代开始营
造农田防护林,绿洲边缘的积沙带经历了70多年形成发育,高度稳定在6—14米不等,且目前处于稳定阶段。图2示意气流在迎风坡的分流,图3示意载荷气流经过沙丘时释放能量的过程。(1)推测甘肃绿洲与积沙带的相
对方位,并指出影响积沙带变化的自然因素。(2)结合材料,解释积沙带自然增高的原理。(3)风经过积沙带后,风速明显降低,说明其原因。【答案】(1)积沙带位于绿洲的上风向(西北部)。平均风速、距沙源地的距离、降水量、植被覆盖度等。(2)由于积沙带的阻挡,风速
降低,大量沙尘在迎风坡堆积;近地面的气流将迎风坡底部沙尘沿坡面向上吹蚀堆积。(3)气流携带沙尘在迎风坡抬升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从而降低了流动速度;主风向遇到迎风坡后,向两翼分流,气流被分散,进而降低了风速;积沙带附近,风向多变,不同方向、不
同速度的气流相互碰撞,进而降低风速。【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民勤县地理位置图、气流在迎风坡的分流图、载荷气流经过沙丘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积沙带的位置、影响因素、自然增高原理、防风机制等
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走廊绿洲区主风向以NW、W为主,因此,河西绿洲边缘的积沙带分布在绿洲边缘上风向。绿洲边缘紧靠沙漠,是
积沙带的沙源,积沙带上风向沙源丰富且距离很近,说明积沙带的高度与沙源的距离有关系;该县20世纪50年代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绿洲边缘的积沙带经历了70多年形成发育,高度稳定在6—14米不等,且目前处于稳定阶段,说明积沙带的高度可能还与农田边缘防护林建设的时间有关;年降水量会影响植被的分布和沙丘
的移动速度,因此,积沙带的高度与年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小问2详解】由图片可知,当气流到达积沙带迎风坡时遇到障碍,沿坡面上升,风速降低,携带的沙粒大量堆积在迎风坡;气流到达积沙带底部,还会将积沙带底部沙粒沿坡面向上吹,风速降低,受重力作用而堆积。【小问3详解】由图2可知,当气流
到达积沙带迎风坡时遇到障碍,一部分气流沿坡面上升,另一部分气流则改变方向而向迎风坡两翼分流,由图3可知,沿坡面上升的气流因携沙和向上抬升改变方向以及不同高度层面的气流相互叠加碰撞等因素需要大量消耗能量,大量消耗能量从而降低了风速。【点睛】积沙带的形成有利于绿洲边缘的
防沙治沙,具有显著的正向生态作用,积沙带可以广泛运用于绿洲边缘的防风阻沙,通过人工设计,借助风力和风沙流,促使积沙带的形成和增高增大,从而走出一条以沙防沙、以沙阻沙的绿洲边缘防沙阻沙新途径。高度是表征积沙带防御风的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积
沙带越是高大,防御风的范围则越大。今后绿洲边缘的防沙治沙就重点放到人工促进积沙带增高增大方面,而对积沙带上风向的过渡带只需进行封育就可以了。而且积沙带保护和建设的单位投资所产生的生态功能远远大于沙漠—绿洲过渡带单位投资所产生的生态功能,具有事半功倍的防沙阻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