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高三下学期高考素养调研第三次模考 文综历史答案.pdf,共(6)页,1.17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0f900e606b9de3e195cc3108fcc1b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高考素养调研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CBDCDABDACA24.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经济发展。依据材料中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可以看出,山东、山西地区属于黄河流域,是传统
的农业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江南地区大部分地区都未开发;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由此可知,司马迁的这一划分体现了当时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多样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25.C【解
析】本题考查汉至魏晋时期用人制度的变化。根据题干可知“清白”一词从汉代的未见一例、不受重视,到魏晋南北朝出现的频次急剧增加,这是由于九品中正制替代了察举制,选官用人制度发生变化的结果,故C选项正确;儒家思想决定人物品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无法表明社会道德标准
发生巨变,排除B项;史书撰写缺乏体例传承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26.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根据题干可知“长城”在明朝被政府视为防御或进攻的依托,而在清朝雍正年间则将长城作为与蒙古诸部交流的特定通道。这反映出清朝在前朝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范围,故B选项正
确;长城军事功能日趋增强说法与材料相反,排除A项;材料无法表明东北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南北方生产方式的差异,排除D项。27.D【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经济发展。由材料可知,清前期佃田、佃地比例较大
,可以说明存在租佃关系而且比较普遍,故D项正确。材料中无清丈土地次数等表述,排除A选项;B、C选项对材料理解有误,材料中无商品经济发展表现,也没有土地税征收内容,均排除。28.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根据题干“清廷并未因此有全国性的整体规划。此后
,英军……如入无人之境。”可得出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对政府的支持情况,排除A项;清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失控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武器的落后性,且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29.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
代思想。关于“共和”,儒家虽有经典解释,但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共和”,梁启超等人对西方政体知识进行介绍,与中国古典“共和”划清界限,旨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论,这种进步之举适应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需要,D项
正确。仅凭题干材料不能得出充分体现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速行共和成为知识界的共识,“共识”太过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1898—1902年,此时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且梁启超并不主张进行暴力革命,C项错误。30.A【解析】本题
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根据题干可知,1938年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即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故A选项正确;共产党员的国际主义精神不是强调的重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牢记共产党
人的奋斗历程,排除D项。31.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与1978年相比,农村一、二、三产业比例发生较大变化,这是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故B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C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此结论;D从时间上看,说法错误,故排除
。32.D【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早期的社会政治。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人跨海迁移产生的政治成果,即契约成为新的政治基础,习惯传统被选择所取代,这有助于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变革,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题干材料未涉及中国血缘组织的崩解情况,C项错误。
33.A【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根据题干可知,1794年蒙日提出要确立源于自然的、摆脱一切专断特征的“共和国度量衡”,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理性主义以及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的影响,故A选项正确;米制“实现了国际单位的完全统一”不符合史实,
排除B项;米制为法国的工业革命奠定基础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出法国科技领先于世界,排除D项。34.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根据材料中“这些措施在总协定中没有适用条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自身
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适应世界贸易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它被世贸组织取代的必然原因,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是对材料片面且错误的解读,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35.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国际政治。题干材料显示从20世纪中期开始到21世纪,不同的大国对非洲影响力的动态变化,这客观反映出
了世界大国政治影响力的变化情况,A选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排除C项;题干所涉国家并非都是新兴国家,且不能反映助力非洲地区发展,D项错误。41.【参考答案】(1)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设立专管机构,实行统
一管理;实行文官职位制;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12分)(2)背景:清末以来官吏选拔制度缺失;北洋政府建立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实践;孙中山五权政治制度和文官考试思想的影响。(6分)原因:政治腐败,军阀割据,社会动荡等。(3分)(3)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
择优晋升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为人们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拓宽了人才选拔范围;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解
析】本题考查西方的文官制度与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第(1)问,由材料一“首先是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建立了独立的、职能化的文官专管机构”“所有实行文官制度的西方国家都建立了文官职位制”“严守中立立场……实行文官职务常任制”可概括得
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第(2)问,强调国内背景。由材料二“清末科举制的废除导致官吏选拔制度的缺失,广大的知识分子强烈要求重新建立官吏制度”可知清末以来官吏选拔制度的缺失;由“自1912年起,北洋政府便逐渐出台了一系列的公务员法规。到192
1年,我国在当时已形成了公务员法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渐渐步入近代化”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是建立在北洋政府实践的基础之上,有一定的继承性;根据“1928年8月……考试院的设立正是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体现”,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五权政治制度构想和文官考试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二“由于当时
政治腐败,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公务员制度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可得出未能有效实施的原因。第(3)问,属于启示、认识类问题。结合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与中国近代公务员队伍建立的实践,由具体知识迁移升华为历史认识,言之有理即可。42.示例1:长江文明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2分)长期以来,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尤其是河姆渡、良渚的考古发现都证实长江文明的形成时间可与黄河文明相对。进入青铜时代,三星堆文明等说明长江文明可以与黄河文明比肩。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自成风格,并耀千秋。魏晋中唐以降,长江
文明迎来了领跑千年的辉煌。来自长江流域的“东南财赋”是构成唐宋元明清各朝赖以立国的强大支柱。(8分)因此,长江文明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2分)示例2:长江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的危机逐步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辛亥革命等先后在南方地区产生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担当起中国工业文明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别是1990年浦东开放后,长江
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有力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下,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必将创造出更加壮阔的现代文明。(8分)因此,长江文明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考查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及长江文明的贡献。答题时要紧扣长江文明这个主题,可通过对长江文明的典型考古遗址、遗迹展开历史叙述,从长江文明的发展历程出发,结合不同历史阶段
长江文明的发展变化与黄河文明形成比较,进而定义长江文明的历史地位;也可以围绕材料“长江担当起中国工业文明的先导、改革开放的先锋”这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得出相关历史结论。要求论题或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45.【参考答案】(1)对安史之乱的反思;科举制度存在弊端。(6分)
(2)杨绾主张取士要重视人才品德,注重考查经义,强调科举的实用性等,这有助于科举制的完善和发展;(3分)但他认为重视对经义的考查就可以选出孝廉之士有失偏颇;(3分)杨绾变革科举的主张虽因触犯到特殊利益
集团而未能实施,但他对于当时科举弊端的反思,对后世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3分)【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科举变革。第(1)问根据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可知时值安史之乱结束,结合所学可得出对安史之乱的反思;根据材料“科举有三大弊端:其一
投刺干谒,露才扬己。其二不穷旨义,唯择浮艳。其三科举与入仕分离。”可知原有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第(2)问需结合杨绾要求实行科举变革的主张组织答案,采取“述”+“评”的构式,即“是什么”+“怎么样”展开评述
。分析材料可知杨绾主张取士要重视人才品德,注重考查经义,强调科举的实用性等,这样的主张有利于科举制的完善和发展;对于历史事件、现象的评述还需要坚持一分为二、两面兼顾、客观准确、辩证的看待,据材料可知杨绾认为重视对经义的考
查就可以选出孝廉之士,这显然有失偏颇;杨绾变革科举的主张虽因触犯到特殊利益集团而未能实施,但他对于当时科举弊端的反思,对后世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46.【参考答案】(1)原因:一战沉重打击了英国经济,打碎了英国人对未来的信心;英国领导人对和平解决国际问题抱有幻想,对德国的侵略妥协退让
;民众对战争的厌倦与和平主义运动的影响。(6分)(2)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纵容了德国的扩张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挫伤了反法西斯的力量;英国本身也受到了法西斯的侵略。(9分)【解析】本题考查“
绥靖政策”。第(1)问,根据材料“使“日不落帝国”开始衰落,同时在心态上也彻底击碎了原先的自信”,“抱有和平的幻想,加之民众对战争的厌倦、和平主义运动的展开”,“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妥协退让以防止战争”等信息,可概括出英
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中“对德国法西斯的妥协铸成大错,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纵容了德国的侵略,导致德国不受限制地迅速扩张”等信息,结合所学二战的相关知识,即可概括出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47.【参考答案】(1)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创
办近代军事学校;近代留学的兴起;清政府重视海军建设。(6分)(2)参加甲午战争,英勇抗击日本侵略;改革海军,实行科学管理;反蒋抗日,宣传抗日主张;歌颂新中国,期盼祖国统一。(每点3分,任意3点9分。)【解析】本题考查萨镇冰。第(1)问归纳萨镇冰成
为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的历史背景。根据“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被委以筹备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之职”可归纳出其成为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的历史背景。第(2)问概括萨镇冰的历史贡献。根据“甲午战争时萨镇冰奉命驻守日岛,英勇抵抗”可知参加甲午战争,英勇抗击日本
侵略;根据“合并了过去分裂的南北水师,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等可知改革海军,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支持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赞成反蒋抗日的主张”等可知反蒋抗日,宣传抗日主张。根据“写下许多歌颂
新中国和期盼祖国统一的诗篇”可知歌颂新中国,期盼祖国统一。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