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析【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862.500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析【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析【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析【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析【精准解析】.doc,共(20)页,86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a4b524287d849e787f9d35139f2b67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诸暨中学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是晚清《浅说画报》中一幅题为《战时赤十字会起矣》的版画(部分)。讲

述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上海医院医学堂的女学生和另外一些女学堂的毕业生组成红十字会,到武昌前线帮助革命军的情形。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娱乐的需要B.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C.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时也逐渐步入社会D.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风气发生巨大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上海医院医学堂的女学生和另外一些女学堂的毕业生组成红十字会,到武昌前线帮助革命军的情形”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女子已经能接受学校的教育,并步入社会参与革命活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通俗性报刊的作用,排除A项;改良旗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之前的情况,而不是辛亥革命所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2.1903年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其部分内容如下:“第一条:鄂(湖北)籍人。第二条:大家闺秀,性情开放,有从夫之美德;第三条:通文墨,精诗赋。第

四条:双方平等,互相尊敬。第五条:犬死可嫁,亦可离婚。”这反映了当时的婚俗A.新旧并存,中西交汇B.全盘西化,删繁就简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自由恋爱,革故鼎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家闺秀,性情开放,有从夫之美德”“双方平等,互相尊敬。第五条:犬死可嫁,亦可离婚

”可以看出当时婚俗中新旧并存,中西交汇,选项A正确;从第二条来看,并未全盘西化,排除B;此为《征婚告白》,说明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排除C;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自由恋爱、革故鼎新的特征,排除D。3.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

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答案】C【解析】试

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提到,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无线电报的特点,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期,故C正确。19世纪中期,无线电报还未发明,故A错误。19世纪末期,无线电报

还未在中国传播,故B排除。20世纪中期,不是最早出现的时间,故D排除。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无线电报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对下列“变迁”的重要节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

是①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②中国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③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④中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影片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①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

第一艘轮船是在1865年,②中国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是在1906年,③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是在1896年,④中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影片是1905年。故C项正确,排除ABD。5.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隆下(指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

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作为直接史料,该日志可用于研究当时A.印度人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B.葡萄牙王室对航海活动的支持C.东非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D.欧洲人远洋

航行的技术与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哥伦布《航海日志》反映出哥伦布是在国王和王后(西班牙)的支持下进行的航海活动,该日志可用于研究当时欧洲人远洋航行的技术与条件,故选D;哥伦布并没有到达印度,排除A;西班牙王室支持哥伦布航海活动,排除B;哥伦布到达美洲,该

日志不能用于研究当时东非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哥伦布《航海日志》”,联系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分析解答。6.如图是《1450—1750年间欧洲以白银衡量的核算货币贬值程度指数示意图》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B.沿海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率大于内陆国家和地区C.大西洋沿岸国家的货币贬值率大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D.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450—17

50年间欧洲货币出现严重的贬值现象,这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涌入欧洲有关,其中货币贬值便利了欧洲资产阶级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A正确;根据图片数据可知,欧洲靠近内陆的国家波兰和奥地利的贬值也十分严重,B错误;大西洋沿岸国

家应该的货币贬值率较低,C错误;D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表现之一,但是材料突出的是价格革命,D排除。故选A。7.如图所示的英国海外贸易发生在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以船坚炮利为后盾到处扩张,将工

业产品销往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加速世纪市场形成,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8.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其中促进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是A.海外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的发展C.圈地运动的进行D.代议制的确

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被迫进入城市,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故选C项;海外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国际市场的扩展,排除A项;手工工场的

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排除B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排除D项。9.始建于1837年的英国国会大厦大本钟是伦敦地标,重达13吨,1859年重铸。它的著名之处在于准确报时。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

一种崭新的、更为严格的时间观念——标准时。与这观念形成相关的有①工厂制度确立的要求②交通工具改进的必然③民主政治完善的需要④展示钢铁工业新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859年”“大本钟的

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更为严格的时间观念——标准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度要求人们树立准时的挂念,①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要求人们建立统一的时间,②正确;材料与民主政治完善无关,③排除;钢铁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④排除。故答案为A项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0.18世纪90年代,英国掀起了运河开凿热。北起马基特哈伯勒南到牛津西达格洛斯特,东迄伦敦运河发起人比比皆是,报栏中关于运河运煤的报道铺天盖地。但19世纪20年代后,这一热潮迅速降温。这一

变化可说明()A.铁路在英国内陆运输的作用增强B.工业化为运河业发展提供了契机C.自由放任政策阻滞了运河的开凿D.石化工业发展使运河开凿热降温【答案】A【解析】【详解】19世纪20年代,运河开凿热迅速降温是由于铁路运输的出现与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探讨运河由热潮

到迅速降温,而非单单解释运河热潮的来历,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石化工业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1.19世纪中后期,人们主要从石油中提炼煤油作照明之用;到20世纪初期,汽油的销售量超过煤油,逐渐成为石油

工业的主导产品。导致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石油化工技术进步B.能源消费结构变化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D.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石油的开采及汽油销售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及交通工具的革新,C正确;A项不是关键因素,排除;B项

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12.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据此判断,蒙氏所说的贸易

的经济政策是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马克思主义D.凯恩斯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重商主义强调黄金是国家财富的象征,注重财富的积累,故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与自由主

义、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无关,排除BCD项。13.下表为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材料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表中四个国家依次是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甲1.99.519.918.5乙2.93.54.913

.2丙0.12.47,223.6丁32.829.819.76.2A.德国英国美国中国B.英国德国美国中国C.英国中国美国德国D.美国中国德国英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手工业技术水平较

高,在世界中处于高水平,因此占比较高。鸦片战争后,受到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手工业破产,产量下降,丁为中国。英国首先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其在鸦片战争前占比较高,但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技术升级迟缓,未能保持优势,因此甲是英国。美国在1750年尚未独立,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其当时的制造业占

比低于欧洲。美国独立后,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与当时尚未统一的德国相比,其制造业水平较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是中心之一,发展较快,超越了英国,因此丙是美国,乙是德国。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B正确;选项A、C、

D排序有误,排除。14.1921年3月3日列宁在致人民委员会的信中说:“依我看,应当允许带得更多。你们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把东西带进贫困的俄罗斯应当给予鼓励,而不应当加以阻扰。”这表明

A.商品买卖制度的确立B.余粮收集制度被否定C.粮食税征收方式改变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21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把东西带进贫困的俄罗斯应当给予鼓励,而不应当加以阻扰”等信息可知当时列宁主

张允许农民进行商品贸易,即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开始否定余粮收集制,故选B;材料主要反映了列宁对商品交易的支持,并不代表商品买卖制度确立和粮食税征收方式发生变化,排除AC;材料没有体现农民的态度,无法说明农民积极性提高,排除D。故选B

。15.对于苏维埃政府,福特曾表示,“除非这个政府在意识形态方面变得更为符合他的口味,否则他是不会拿出一个螺丝帽或螺丝钉的”。后来福特对苏联的态度有所转变。1925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货车有1/3出口到了苏联,1927年,苏联农民使用的货车

中有85%是福特制造的,福特对苏联态度的转变主要是因为A.减缓大萧条压力的需要B.应对苏联工业化的要求C.苏美关系逐步走向缓和D.资本主义对外扩张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起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到苏俄开设工厂,这适应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

需求,是福特对苏联态度的转变主要原因,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于1929年,在此之前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尚未出现大萧条;B选项错误,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是满足苏联方面的需要;C选项错误,此时期苏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并未走向缓和。故

正确答案为D选项。16.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而同时期的苏联从1929年的5%迅速跃升为18%。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导致苏

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苏联腾飞B.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C.反法西斯战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D.充分发挥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优越性【答案】A【解析】【详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经济危机打击工业生产急剧下降不同,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

产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1928年以来,计划经济建设促进了苏联的经济腾飞,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终止,B项错误;法西斯国家公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年9月,C项错误;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已经结束,D项错误。17.口号一般文字简短,表达明快

,并具有宣传鼓动性。下列关于苏联(俄)不同时期的口号或政策言论,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②“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③“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④“粮食税就是向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A.②③④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③②D.②③①④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①“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是斯大林工业化时期;②“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是十月革命之后;③“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④“粮食税就是向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是新经

济政策时期。因此②④①③的时间排序是正确的,B正确,排除ACD项。18.下列材料简表,反映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明显特征是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下降失业人数美国46.2%75.5%1700万德国40.6%70%600余万日本8.4%50%

近300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3以上2/33000万以上A.来势猛烈B.破坏性极大C.持续时间长D.波及范围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下降、失业人

数很多,这说明经济危机破坏性极大,故B正确;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来势猛烈,故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持续时间长的信息,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而是强调破坏性极大,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

是紧扣材料信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下降、失业人数”,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破坏性大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9.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

,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解决“这项任务”的新政措施是A.保护劳工权利B.恢复工业生产C.实行以工代赈D.保护自然环境【答案】C【解析】材料“由政府直接招雇……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反映

了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的政策,解决就业问题、完成重大工程,故C正确;政府雇佣人员完成工程,不等于保护劳工权利,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恢复工业生产的内容,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以工代赈,不是保护自然环境,故D错误。故选C。20.“NIRA于1933年6月16日通过。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

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只要这些协议符合政府法规,他们就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材料中的“NIRA”指的是A.《农业调整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D.《公平劳动标准法》【

答案】B【解析】【详解】《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关于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力,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案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

。因此根据材料“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可判断出是《全国工业复兴法》,B正确;《农业调整法》主要是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A排除;《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是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

织,C排除;《公平劳动标准法》主要是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D排除。故选B。21.20世纪40至7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不包括A.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B.确立建设福利国家的方针C.重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开始了私有化的浪潮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至7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不包括1980年代才开始的私有化的浪潮,D项符合题意;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确立建设福利国家的方针和重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是20世纪40至70年代,法国经济发

展中出现的新特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22.有经济学家阐释某经济模式时打了一个比方:“私人企业家就像足球比赛中的运动员,遵循市场规律下,利用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进行资本增值;而政府只有扮演好制定经济政策、维持经

济秩序和进行市场监管的裁判员角色,保证每个企业能在好的环境下和公平中发展。”这一模式是A.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B.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C.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D.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私人企业家……利用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而政府只有扮演好制定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秩序和进行市场监管的裁判员角色”可以看出这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点,即强调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又要发挥政府的社会责任,故C项符合题意;混合市场经济是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政府对一些公共

产品实施国有化政策,与材料中政府作用不符,故A选项错误;计划指导型经济是政府全面控制本国经济,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政府并不占主导地位,只是充当“裁判员”的角色,故D选项错误。23.按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低

到高的顺序排列,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英、德、日、美B.德、英、日、美C.日、英、德、美D.英、日、德、美【答案】A【解析】【详解】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先后超越英国和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强国,而联邦德国在战后沿着“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经济迅速恢

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故资本主义世界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当是英、德、日、美,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24.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被迫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

不再承担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这反映出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B.美元不再作为国际货币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世界经济霸权转到东方【答案】A【解析】【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制,美元同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材料“美元贬

值……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故A符合题意;1973年,美国的经济依然领先,美元依然作为国际货币,故B项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

合题意;美元中心地位下降表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下降,但不表明世界经济霸权转到东方,故D项不符合题意。25.(二战后)人们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

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这里的“它们”是指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贸总协定④北美自由贸易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在美国倡议下建立的全

球性的金融机构,并受到美国的控制,故①②正确,选择B项;③关贸总协定不是金融机构,排除;④北美自由贸易是区域性合作组织,不是金融机构,排除。故可排除ACD项。26.以下对美国九十年代的“新经济”出现原因认识错误的有A.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C.裁减政府雇员

,适当减税,鼓励消费D.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克林顿执政时期,推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通过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来发展经济。通过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资,创造了

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美国出现了“新经济”。而通过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减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但是与“新经济”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7.如图为欧元50欧分硬币的一面,为欧盟各国统一的图案

画面,另一面的图案则带有不同同的特点,如法国为象征法国的玛丽安娜肖像,德国为象征着民族分裂与统一的勃兰登堡门,西班牙为著名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这表明A.欧元的使用增强了欧洲民众的认同感B.欧盟在“一体”下追求“多元”并存C.区域集

团化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D.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并行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欧盟货币图案各国不同,其差别化图案体现了欧盟在“一体”下追求“多元”并存,选项B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欧盟是区域集团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因此选项C排除;材料未体现经济

全球化,排除D。28.下图为某国际组织成员国(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国际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A.该组织实行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使不同权益达到平衡B.该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C.该组织建立了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

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D.该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看出此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结合所学可知,亚太经合组织实行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使不同权益达到平衡,A项正确;“实质性的进展”与

亚太经合组织无关,排除B项;CD项都是关贸总协定,排除。29.读2001年11月14日《新民晚报》上的漫画《圆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创始国之一B.国际社会欢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中国在世贸组织中具有重要地位D.中国入

世使得世贸组织更加完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国之一,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国际社会欢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世贸组织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中国入世使得世贸组织更加完整,都在图中有所显示,BCD三项说法均是正确的,不合题意。30.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止2020年4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超160万,累计死亡达9万,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卷入。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①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②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④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还要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不全面,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

期里,……预示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来临。……这些世纪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全球性关系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紧密起来。因此,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欧洲也受到新的全球性经济的影响。——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二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重要人物推动建立

了全球贸易机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8年—1966年世界贸易增长了6.6%,1966年—1977年增长了9.2%,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是1980年的两倍。同时,新型合作对新经济

秩序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全球公司取代传统跨国合作企业,把世界看成一个市场,从全球化中获益,又对全球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列举1500年至1

763年“新的全球性经济”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结束以来推动“新经济秩序”建立的因素。指出推动这一“秩序”发展的亚太地区经济组织。【答案】(1)表现: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大量出现;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成倍增长;

出现特权贸易公司;大西洋沿岸出现新的国际贸易中心;黑奴贸易开始兴起;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2)因素:美国政治家和商界人物的推动;新型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如答“东盟”也给分)【解析】【详解

】(1)表现:根据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所引起的商业革命的表现的角度概括,如商品流通的增加、贸易公司的出现、奴隶贸易的兴起、世界联系的加强等。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主要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因素:根据“二战后,美国政治家

和商界重要人物推动建立了全球贸易机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可得出美国政治家和商界人物的推动;新型合作组织:结合所学可回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2.近现代世界崛起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期间伴随着美好,也有阵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

的再度紧张,“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毁。”然而,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的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1935年8月30日夜间,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不久,斯达汉诺

夫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与1913年相比,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既是产业政策法,也是市场规制法。在实施过程中,大企业一

直在寻求控制价格,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到1933年后期,消费者不满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劳工抱怨政府偏袒资方,执行不力。等到经营情况略有好转,大企业也公开抗拒执行法规。193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一则判决中

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予以废除。——摘编自潘贤掌《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运动对苏联经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

作为一部“市场规制法”的体现,并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废除的原因。【答案】(1)历史背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或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领导人急于实现工业化;工人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

工业化需求;资本主义世界仇视苏联(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处境危险);西方经济危机的爆发;法西斯扩张,欧洲局势紧张;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工业化建设。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推动苏联由农业

国变为世界工业强国;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2)体现: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及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原因: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各

界对法案不满;最高法院对法案实施违宪审查(法案违宪)。【解析】【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随着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可得出资本主义世界仇视苏联;根据材料的时间可得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根据“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立

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毁”得出苏联领导人急于实现工业化;根据“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的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得出工人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工业化需求;再结合所学可从西方经济危机的爆发;法西斯扩张,欧洲局势紧张;苏联人民饱满的爱

国热情积极投身工业化建设等角度概括。影响:根据“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可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推动苏联由农业国变为世界工业强国;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

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概括。(2)体现: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并结合所学要从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及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等角度概括。原因:根据“联邦最高法院在一则判决中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

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可从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各界对法案不满;最高法院对法案实施违宪审查等角度概括。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班牙人劫掠阿兹特克帝国,劫掠印加帝国,劫掠他们所侵略的其他国家,

这是最直接的攫取财富的手段……有些北欧洲人的确知道西班牙新财富的来源,因此决定不再通过西班牙人之手,而由自己直接去夺取。英国、荷兰、法国的商人,虽经官方授权组成商业公司,掠夺起来和做买卖一样毫不犹豫……

这些冒险家摇身变成海盗,直接掠夺货物,烧毁城镇。——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材料二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增加廉价原料供应,成了英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英国国内旧的保护关税的制度问题则日益凸显起来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在此书中,他尖锐地抨击了重商主义的保护政策,提出以“自由贸易”来代替以前的商业竞争。1852年,“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自由贸易原则”。同年,免除关税的货物达123种,以后15年,除荼、酒、可可外,其余关税一律免除。——摘编自李

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材料三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

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

,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前,西方国家拓展世界市场的方式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关税

制度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论英国关税制度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前后世界经济兴衰的主要原因。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以来自由贸易的发展趋势。【答案】(1)方式:殖民扩张和争夺;野

蛮的掠夺、屠戮;不平等贸易。结果: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经过两三百年的拓展,世界市场粗具规模;(2)变化:由关税保护到减免关税。原因:关税

保护的弊端日益凸显;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出现;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工业革命生产力提高,英国工业品竞争力领先。(3)原因:战前经济大危机,美国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失败,关税壁垒横行;战后国际合作加强,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各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贸易

自由化进程。趋势: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化、体系化。【解析】【详解】(1)方式:根据“西班牙人劫掠阿兹特克帝国,劫掠印加帝国,劫掠他们所侵略的其他国家,这是最直接的攫取财富的手段”“这些冒险家摇身变成海盗,直接掠夺货物,烧毁城镇。”可得出主要方式是殖民

扩张和争夺、野蛮的掠夺、屠戮、不平等贸易。结果:根据所学概括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即可。(2)变化:根据“同年,免除关税的货物达123种,以后15年,除荼、酒、可可外,其余关税一律免除。”可得出由关税保护到减免关税。原因:根据“英国国内旧的保护关税的制度问题则日益凸显起来”可得出关税保护的弊端日

益凸显;根据“提出以“自由贸易”来代替以前的商业竞争。”得出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出现;结合所学再从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工业革命生产力提高,英国工业品竞争力领先等角度概括。(3)原因:根据“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

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可得出战前经济大危机,美国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失败,关税壁垒横行;根据“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

可得出战后国际合作加强,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各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贸易自由化进程。趋势:结合所学可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化、体系化的角度概括。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