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件 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6章高考专项练.pptx,共(19)页,1.32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64459b95a59c4d203f875056240d54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章高考专项练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2023·广东卷)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1~2题。1.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风力搬运输入的粉尘物质
增加将()A.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B.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C.加快下覆基岩风化破碎D.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D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2.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
坏,会导致当地()①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②冻土融化速率减缓③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④地表侵蚀强度增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C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
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可知,粉尘物质主要是来自外部的沉积物颗粒,填充在植物根系交错之间可以增强表土层的保水能力;有机物积累与地表植被有关,与粉尘物质无关;表层覆盖物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对基岩的风化作用;外源的沉积物颗粒可以增加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第
2题,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草地植被总量减少,初级生产力降低,①正确;草毡层遭到破坏,地表裸露,地表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度增加,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冻土融化速率增强,②错误,④正确;高原冻土中存在一些被封存的温
室气体,随着冻土融化速率增强,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③错误。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2023·湖南卷)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
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3~5题。3.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
显,主要影响因素是()A.昼夜长短B.天敌数量C.太阳辐射D.食物数量C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4.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该山地的()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5.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①食物储备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③需要调节体温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A
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11:00至13:00,夏季观测日地上活动量小,冬季观测日地上活动量大。地方时11:00至13:00为正午时刻及前后1小时,太阳辐射在一天中最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低,11:00至13:00的太阳辐射从年内看较弱,影响不大;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11:00至1
3:00的太阳辐射从年内看(低纬度)最强,影响较大,不适合地上活动。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时间15:00时,需要将北京时间转换成当地地方时,然后判断日照方向(即非洲冰鼠晒太阳的坡向)。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该地经度为29°14'E,即可算出当地地方时约为9
时;根据太阳视运动原理,当地为冬半年时,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应在地方时6:00之后,日出方位为东北方向。当地(29°33'S,29°14'E)9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
21313第5题,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
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
13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2022·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
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6~8题。6.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A.提供水源B.挡风保暖C.食物丰富D.围猎场所大7.相对
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A.降水较多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D.径流较少8.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A.缺乏鼠类食物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D.鼠类天敌多BBC解析第6题,据材料可知,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
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选择山地的南坡即阳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山地的水源、食物相比缓丘和河谷没有优势。游牧
民族以放牧为生,猎人以狩猎为生,故围猎场所与游牧民族选择山地越冬关系不大。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第7题,杭盖草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温度与坡向和海拔有关,与坡度大小关系不大。缓坡坡面径流速度较慢,有利于下渗,地下径流更
丰富。该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比较小,与陡坡相比,缓坡太阳辐射与地面的夹角更小,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较少,土壤蒸发较弱,水分条件更好,牧草生长更茂盛。第8题,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打洞为其提
供栖息和生活的场所,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洞穴常常被地下水淹没,导致无法栖息,所以鼠类往往远离河谷地区生活繁衍,故导致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鼠类食物丰富。河谷位于缓坡之间,冷空气集聚作用不明显。河谷与缓
坡空间距离并不远,天敌数量差异不大。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2022·山东卷)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
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某机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图)。据此完成9~10题。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9.与1986年相比
,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10.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①灌丛草地②草
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A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公园范围内分散林地和农场以及退化斑块的数量增多、面积增大。受其阻隔影响,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降低、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第10题,该地为热带
雨林气候,土壤贫瘠。受气候、土壤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雨林退化后不可能形成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可能演变为灌丛草地;而地势低洼处因降水丰富易积水、地下水位较高,雨林退化后可能演变为草甸沼泽。1122334455667788
991010111112121313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2022·湖南卷)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
。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1~13题。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离河岸距离/m群落属性影响因子群落结构群落盖度/%
海拔/m土壤含水量/%50乔—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乔—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乔—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乔—灌—草46.6791418.511.412.5
6650乔—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乔—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乔—草45.009127.781.400.501100乔—草40.339163.061.58
0.661250乔—草34.339152.321.621.98土壤容重(g·cm-3)土壤电导率(mS·cm-1)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①海拔②土壤含水
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13.在离
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BAB解析第11题,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变化规律不明
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
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第12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
很难直接获得地下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为浅根系草本植物提供水源,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草本植物根据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第13题,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于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
;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1122334
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