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件 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讲 课时2 土壤.pptx,共(47)页,4.10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b5c5e3acccba601af4783c8f4e8d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讲植被与土壤课时2土壤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答题指导强基础必备知识基础落实一、观察土壤1.土壤物质组成:、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土壤中水分多,则空气少2.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
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壤土和黏土。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矿物质外部砂土(3)土壤的剖面构造自然土壤有机层→→淋溶层→→母质层→母岩层耕作土壤→犁底层→自然土层腐殖质层淀积层耕作层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因素作用备注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
响土壤的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生物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在表层富集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作用质地营养元素主导因素作用备注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
呈;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气温高、降水多,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反之,积累多是土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地貌通过影响条件和成土母质的颗粒等,影响土壤的发育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土层分化越明显—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
耕作培育下,形成土壤正相关水热越厚耕作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联系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提供的条件。(3)具有重要的功能。(4)人类种植农作物的。2.土壤的养护(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或改造。(2)注重种养结合:休耕、、作物轮作、广施
农家肥等。有机界扎根立足蓄水、保水物质基础改良种植绿肥思维拓展·再提升土壤肥力的高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提示组成土壤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就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征,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实践应用土壤存
蓄、调节水分——土壤水库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与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由此常常将地下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研究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变化规律,对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下图为福建闽江上游某区域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月变化图。图中木荷林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杉木林地以针叶林为主,封育林地以灌木与乔木幼树为主。研究发现,该地0~40厘米土层蓄水量较底层变化大,对水分的调节能力强。(1)与夏初相比,为什么7月该地林地土壤蓄水量偏低?(2)为充分发挥森林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
,该区域应当保护和营造何种植被?提示降雨量减少,进入伏旱期;气温高,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强。提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网络自建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提素养关键能力考点土壤核心归纳1.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
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生物与土壤①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②生物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3)气候与土壤(4)地貌与土壤:地貌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
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与土壤2.土壤改良(1)红壤的改良红壤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针对红壤的不利条件,进行改造,形成肥沃的“水稻土”。(2)黑土培肥(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黑土有机质含量高
、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适合农耕。但对黑土无节制地开发导致了土壤肥力的耗竭,此外雨水冲刷使土壤肥力流失,因此要可持续利用黑土,注意培肥。措施说明秸秆还田①概述: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这是目前大面积采用的
有效措施。②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促进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发育措施说明压绿肥①概述:把专门种植的绿肥作物翻压至土中,绿肥作物养分丰富。我国常用的绿肥作物有紫云英、苜蓿和草木樨等。②作用:不
仅能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矿物质营养成分,而且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施用农家有机肥①有机肥的特点:所含营养物质较全面,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于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渐
释放,因而肥效长而稳定。②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例协调,使土壤疏松,提高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措施说明施用有益微生物①概述:微生物肥料是以活性(可繁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所需养分(肥料)的一种新型肥料生物制品,是农业生产中
肥料的一种(也称第三代肥料)。②作用: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及活性,改善土壤性状,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抗寒能力;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增加有机质,减少病虫害合理轮作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有
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3)盐碱地的改良我国的盐碱地面积很大,分布很广。这些地区一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由于盐碱和干旱的危害,土地生产力很低,而且现在还有大面积盐碱地没有被开垦利用。因此利用和改良盐碱地,是增
加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途径之一。措施说明排水地势低洼的盐碱地,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带走部分土壤盐分灌水洗盐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再通过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降低土壤含盐量措施说明种植水稻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
种植水稻,种植水稻后,一般田间要经常保持水层,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在相同的土壤含盐量情况下,水田中的盐分浓度较旱地低,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水,土壤中的盐分可以被淋洗和排出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腐殖质,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土的通气、透水和
养料状况,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能中和土壤的碱性深耕深翻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深耕深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到耕作层下边,把下层含盐分较少的土壤翻到表层。深耕深翻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
,有效控制土壤返盐措施说明客土压碱客土就是换土。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合理种植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性,因地种植,合理布局。向日葵、谷糜类、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在较高
的盐分溶液中也可吸收足够的水分,不易死亡适时耙地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防止返盐。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耙干不耙湿真题剖析(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白浆化棕壤是指在
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
一。下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1)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2)针对白浆化棕壤低产的原因,江苏北部某地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改良及合理利用白浆化棕壤的农田工程措
施——丰产沟(下图)。说明丰产沟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命题解读以白浆化棕壤特点及改良命题,让学生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示例,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调用知识砂土利于水分的下渗与蒸发,黏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也不利于水分上升信息解读信息:表土层为砂质壤土;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
锰结核层解读:砂土利于水分的下渗与蒸发,坚硬的铁锰结核层不利于水分下渗与水分虹吸上升信息:丰产沟深翻30厘米以上,沟底与垄背的高度相差20厘米以上解读:挖沟培垄后深翻,破坏坚硬的铁锰结核层,有利于旱季地下水虹吸上升,雨季土壤水分的下渗,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丰产沟通过挖沟培垄,加高了垄的高度,
改善了土壤的排水条件,夏季降水多的季节土壤不会过湿,沟底土壤水分蒸发量小,有利于旱季保持土壤水分,冬季有利于积雪保存思维过程分析图中土壤的结构,进而分析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依据图中丰产沟的深翻深度及特点,分析丰产沟在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
生产的不利影响中的作用答案(1)上层砂土土质疏松,蓄水保水能力弱,蒸发能力强,下层黏土紧实,阻碍地下水向上补给,在少雨季节土壤水分少;多雨季节上层沙土质地粗,水分易下渗,受黏土阻碍容易滞水,使土壤水分过多。(2)培垄增加了耕作层厚度,提高了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培垄和沟底深翻减
少了白浆层的不利影响,利于作物扎根;沟底深翻改变土层“上砂下黏”的不良构型,有效缓解了土壤少雨季易旱、多雨季易涝的问题,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沟底有利于冬季积雪,可以改善冬小麦生长期内的土壤墒情;雨季前冬小麦收获,两垄之间的
沟有助于排水,可以减少渍涝危害。[变式训练]起垄种植有何优点?提示①起垄能接受更多的光照,从而提高地温。②起垄能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③起垄的地块排灌方便。对点训练考向一生物与土壤(2023·山东济宁二模)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与气
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密切相关。安顺花江大峡谷位于贵州喀斯特地区,属于热河谷。河谷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变化显著。下图示意当地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完成1~2题。1.当地土壤有机碳表层聚集现象明显,主要是因为地表()A.淋溶作用较
弱B.人为干扰减少C.生物类型多样D.植被凋落物多2.推测形成花江大峡谷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基岩B.坡度C.气温D.降水DC解析第1题,据图文材料可知,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人类活动减少
,可能会导致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增多,也有可能减少;生物类型多样不会使有机碳在土壤表层聚集;植被凋落物主要集中在表层,且表层土壤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有利于凋落物腐殖质积累。第2题,图中显示,随海拔升高,表层
土壤有机碳总体趋势是升高,原因是海拔升高,气温变低,蒸发变弱,水分条件变好,植被覆盖增加,有机碳补充多;另外气温变低,有机碳的分解速度变慢;海拔变化不会导致基岩和坡度发生明显变化;在较低海拔处,随海拔上升,降水增多,淋
溶作用强,有机碳应减少。考向二土壤改良(2023·湖南岳阳二模)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如今我国东北黑土层在变薄,肥力在下降,科学家正运用免耕和秸秆覆盖等方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和保护。据此完成3~5题。3.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
“大熊猫”的主要原因是()A.肥沃,复种指数高B.土层深厚,分布面积广C.有机质含量高,粮食单产高D.面积小,流失严重4.下列不属于我国东北黑土形成条件的是()A.夏季湿热B.冬季冷湿C.冻土广布D.植被茂盛5.秸秆覆盖在黑土表面,有利于
()①提高地温②减轻风蚀和水蚀③冬季放牧④保水增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DCD解析第3题,大熊猫数量少,且20世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栖息地破碎化,濒临灭绝;故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主要原因是面积小,且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黑土层变薄,肥力下降;黑土土层深厚、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均不是其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主要原因。第4题,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热),植被茂盛,秋冬季节进入土壤的枯枝落叶多,且因纬度较高,冬季冷湿,枯枝落叶等有机物分解慢,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有机质)
,形成黑土,故夏季湿热、植被茂盛、冬季冷湿均是我国东北黑土的形成条件,不符合题意;冻土广布与东北黑土的形成关系不大。第5题,秸秆覆盖在黑土表面,虽然可以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热量,但也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会导致地温降低,①错误;秸秆覆盖在黑土表面,可以减轻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减缓
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减少蒸发,秸秆腐烂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从而起到保水增肥的作用,②④正确;东北黑土地以种植业为主,牧业较少;冬季较为寒冷,适合圈养;且由材料“科学家正运用免耕和秸秆覆盖等方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和保护”可知,黑土表
面覆盖秸秆的主要目的是修复和保护黑土,冬季放牧不是主要目的,③错误。答题指导答题路径答题指导(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答题指导应用尝试(2023·山东临沂二模)纵向岭谷区以其南北发育的巨大山系和深切河谷,构成了世界范围内独特的高山峡谷景观,具有独特的生
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下图示意部分纵向岭谷区。据此完成1~3题。1.白马雪山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物种丰富程度较低,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纬度、坡向B.水分、热量C.光照、坡度D.河流、土壤2.与无量山相比,高黎贡山()A.纬度较高,物种丰度程
度较低B.相对高度大,物种丰富程度较高C.距海较远,物种丰度程度较低D.山地坡度小,物种丰富程度较高3.下列山地的主峰中,年昼长总时数最少的是()A.滑竹梁子B.无量山C.高黎贡山D.白马雪山BBA解析第1题,白马雪山低海拔地区,由于地势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为干热河谷,且
年降水量少,水分条件差,导致物种丰富程度低,而高海拔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所以导致物种丰富程度低。第2题,与无量山(3370米)相比,高黎贡山(5128米)地势更高,相对高度大,所以物种丰富程度较高;无量山
和高黎贡山纬度相差不大;两地距海远近相近;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山地坡度。第3题,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海拔高的地方,日出会相对提前,日落会相对推迟。滑竹梁子主峰海拔最低,年昼长总时数最少。(2023·广东梅州二模)高黎贡山地处横断山区,当地孕育了极高
的生物多样性,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的美称。丰富的鸟类是高黎贡山地区极高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下图为高黎贡山中段鸟类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高黎贡山中段鸟类最丰富的地区的植被类型是()A.湿性常绿阔叶林B.河谷稀树灌木草丛C.寒温带
针叶林D.高山草甸5.高黎贡山1800米以下鸟类的物种数相对较少的原因可能有()①降水丰富,湿度过大②人类活动干预多③气候干燥,植被稀疏④众多食鸟性动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高黎贡山中低海拔的鸟类物种数在
冬季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A.中低纬地区鸟类迁徙B.正处在鸟类繁殖时期C.高海拔鸟类垂直迁徙D.冬季栖息地环境改善ABC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高黎贡山中段鸟类最丰富的地区在海拔2300~2800米,此处位于横断山区,本身属于云贵高原,当地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降水丰富,并且受到地形抬升,地形雨较多,适合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生长。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热河谷。高黎贡山中段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难以形成寒温带。高山草甸分布在海拔更高的地区。第5题,由于海拔较低,人类活动
较多,栖息地受到影响,并且河谷地区受下沉气流影响,气候干燥,植被较少,难以给鸟类提供生存空间和食物,②③正确,①错误。有众多食鸟性动物不是主要原因,④错误。第6题,冬季低海拔地区温度适宜,高海拔鸟类为了寻找温度适宜的环境,垂直迁徙到此处。中低纬地区温度较高,鸟类迁徙数量较少。冬季并不是
多数鸟类的繁殖时期。冬季栖息地环境改善无法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