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96.195 KB
  • 2024-09-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4)页,96.19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0a774d11121dc86f727849789c6d3f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通史家风”这一概念,是清代

史学家章学诚在总结中国史学传统时提出来的。他在《文史通义》篇中评价创作了《通志》的宋代史学家郑樵:“不徒以词采为文,考据为学也。于是遂欲匡正史迁,益以博雅,贬损班固,讥其因袭。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司马迁著《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在司马迁看来,历史是在变化中进行的,《史记》正是呈现出了这种变化。《汉书》作者班固对司马迁多有微辞,但他也肯定“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在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荀悦和《后汉纪》的作

者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或原则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班固的《汉书》是纪传体皇朝史,荀悦的《汉纪》、袁宏的《后汉纪》是编年体皇朝史,它们都不是《史记》那样贯通的历史著作。他们强调“通古今”的必要性,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

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是“通古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王充指出:“‘五经’比于上古,犹为今也。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荀悦等史家所倡言的“通古今”并非一定是要体现著作内容上的“通古今”,而是重在对现

实的关注。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梁武帝的《通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它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史学上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宋史学家郑樵是阐发史学之追求——“通”的名家,他的《通志》是这方面的名作。首先,郑樵强调

“会通之义大矣哉”,他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撰述宗旨并在书志领域有重大发展。其次,郑樵竭力批评班固,认为其“全无学术”“断代为史”,“会通之道,自此失矣”。应当指出,郑樵把“会通”与“断代”对立起来的看法,在史学发展上是不能成立的。要理解“通史家风

”的核心内涵为何,必须回到古代史学家对“通史”的理论认识中去。“纵通”,即贯通古今,追源溯流。杜佑撰《通典》,上起黄帝,下迄唐天宝之末,是典制体通史的代表作。其“纵通”的特点非常鲜明,即“原始察终”“通古今之变”。“

会通”是郑樵极力提倡的作史方法,其“会通”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的“会”,即广搜材料;二是古今历史的“通”。“横通”则在“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内容的考量与论述。其实,当我们以“断代为史”为参照审视“纵通”“会通”和“横通”,就

会发现,文献资料上的“会通”和历史内容上的“横通”都不足以反映“通史家风”的主旨,因为断代史家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两点。在中国史学史上,无论是通史还是断代,只要是优秀的史著,都需要广泛占有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这样才

能留传后世。可见,“通史家风”是围绕“通古今之变”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理论体系,“通古今之变”是“通史家风”的真正精神内涵,是真正的通史精神。历史上对一些史事的记述常有曲直、是非之分,只有在通史编纂中才能做到“衡鉴至公,庶几笔削平允,而折衷定矣”。历史上对同一史事的记述也存在详略不同

,以致“首尾交错,互有出入”而产生“抵牾”,这种情况也只有在通史的编纂中“统合为编”,定其去取,以提出一个合理的说法。从史学史上考察,某些重大的、带根本性的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往往是通史著作提出来的,并在学

术史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上的“通史家风”笔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学诚一方面高度赞扬了郑樵的博雅与卓识,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他“自为经纬”的创新精神。B.在班

固对司马迁的评价中,“贯穿经传”指思想内容的“通”,“驰骋古今”指时间上的“通”。C.《史记》一书虽然不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类典籍,却存在着巨大的史学价值与影响力。D.断代史家也可以做到“会通”与“横通”,所以这两点不能体现“通史家风”真

正的精神内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综合运用举例、引用的论证方法,说明“纵通”是把历史当作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呈现历史的演变与联系。B.文章对“通史家风”概念的

提出、通史著作的发展、“通史家风”的内涵、通史著作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C.文章通过论述通史著作相较于断代史更具有“平是非”“去抵牾”的意义,来说明史学工作者要以研究通史为主。D.文章既肯定了郑樵继承“通”的宗旨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他对以班固为代表的皇朝史书的批评是有失偏颇的。3.下列选

项中,符合“通史家风”真正内涵的一项是(3分)()A.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强调在史书的编纂过程中要“征求异说,采摭群言”。B.郑樵在《通志》中陈述他以“贯二帝三王而为一家,能极古今之变”为著述目的。C.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史书要“

君道在焉,国是在焉,民情在焉,臣节在焉”。D.郑樵《通志总序》中称,要“总《诗》《书》《礼》《乐》而会于一手,同天下之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舒中高二期末语文第1页(共10页)要让制止

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以一种全流程思维来检视那些已经习焉不察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全方位改变浪费的惯性,挖掘各方潜力,堵住餐饮浪费

的漏洞。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饭菜在端上桌以前就没有浪费了吗?有统计显示,为了尽可能保证每一天的餐食供应量,许多餐厅在原材料上的浪费率都达到惊人的30%左右。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经营者完全可以借助大数据

平台建立起有效的客户数据库,甚至优化订餐流程,从而在备货环节尽可能减少食材的浪费。商场超市同样是节约粮食的重要一环。为了加速商品流通,很多商家都会采取“买得越多越便宜”的激励手段,并且推出相应的大包装。同样是加速商品流通,比起简单粗暴地推出同

一种食品的大包装,将不同食品搭配成促销组合,是不是更有利于杜绝浪费呢?商家甚至还可以推出不同分量的组合套餐,在更多环节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个人来说,即便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之虞,也应该认识到,节约粮食还事关保护地球环境。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让节约粮食与美好生活并行不悖。(摘编自邵岭《除了餐桌减量,制止餐饮浪费更需要全流程思维》)材料二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粮食外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居民食品来源日趋多样化。自2013年以来,居民在其他食品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

超过在粮食或谷物方面的消费量,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继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8年,其他食品人均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了5.3%,而粮食和谷物人均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5%和16.3%。这表明,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

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摘自邵海鹏《“十六连丰”后的粮食问题:口粮绝对安全遭遇食品消费结构升级》)材料三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

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如此,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

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二是,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尚不相适应。如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口。由此反应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粮食安全上,

“量”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舒中高二期末语文第2页(共10页)优价落到实处。三是,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一步化解风险。或可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缓慢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使得潜在对象国有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的需求增长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

也可避免中国大量进口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干扰。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摘编自叶兴庆《中国粮食安全是长远问题而非当前问题》)材料四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由于粮食生产存在波动,粮食消费结构不停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来辅以调节,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

位的显著上升。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额、进口额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出口额相对较小。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155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自给率仅为7.8

7%,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为保障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粮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控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需,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甚至波及到其

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而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又推动了新贸易政策的革新。(摘编自《我国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充裕时期2020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4.下列关于我国粮

食问题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呈逐年不断下降的趋势。B.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要在保障粮食“量”的前提下追求“质”的提升。C.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瓶颈。D.我国粮

食安全问题主要是长远问题,但并非高枕无忧,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要有全流程思维,需要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发力。B.中国居民食品消费

结构已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粮食安全已转变为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C.手有余粮,心中不慌。保障我国粮食能源安全要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既保产量,又保产能。D.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粮食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必须

借助进出口贸易加以调节来达到供需平衡。6.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就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冷酷周海亮狙击手要射

杀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换句话说,狙击手要杀掉的,是敌方的狙击手。他有着和狙击手一样的冷酷和直觉。他隐藏在我方军事基地附近,神出鬼没。他一个个将我们的士兵和军官猎杀;他速度不快,却简洁奏效。炸弹将方圆三公里的土地翻过两遍

,没有用,士兵和军官仍然不断死去——他们或站着岗,或喝着茶,或擦着枪,或聊着天,或思念着故乡和母亲,兄弟,妻子和儿女,就死去了,死是那般猝不及防。那个他,百发百中。于是狙击手来到这里。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狙击手猎杀过很多人:军官、

翻译、机枪手、炮手、弹药手……当然,也包括狙击手。那些人的脸在最后一刻定格,然后在他的脑子里反复播放。他试图忘记他们,结果却是愈来愈清晰。有棱角分明的脸,有白皙洁净的脸,也有长满浓密胡须的脸。他们的表情平静或恐惧,当子弹射穿额头、眉心、嘴巴或者胸膛,他们甚至来不及改变他们的表情。

夜里那些脸说笑着,叫喊着,扭曲着,撕裂着,在他的眼前晃来晃去。几乎每一次都是噩梦,醒来,他需要第一时间摸到他的狙击步枪。缠着粗布的狙击枪并不冷酷,它柔软温暖,手感极好,就像女人亲切的裙衩。这感觉给他安慰,让他能够再一次浅浅地睡去。梦中那些脸再一次出现,顽固地将他纠缠,

直到他再一次大汗淋漓地醒来。本来他不必单独行动。他们是两个人。两个人同样的军装,同样的枪法,同样的冷酷,甚至同样的相貌和表情。他们隐藏在窗子后,公路旁,山洞中,石缝里,大树上,死尸堆里。他们配合默契,百战百胜。可

是那天,他们不小心暴露了位置,遇到了空袭。子弹追赶着他们,直升机一刻不停地在头顶轰鸣。炸弹笔直地切向大地。他被弹片切中小腿。他背着他撤退,丛林里宛若两只绝望的狼崽。后来他丢下了他,无可奈何。他说我得逃出去,我得找人帮助。他为他留下所

有的干粮和水,所有的子弹和希望。他躺在草丛里,挺过整整三天。三天后他得救了,他却是永远失踪——世界上从此少了一位优秀的狙击手,他从此少了一位亲密的搭档和朋友。现在他伏在山谷,伏在一堆花岗岩的后面。他从瞄准镜里寻找着目标,而一无所获。可是他知道就在不远,或者山顶,或者山腰,或者山脚,或者一棵树

的旁边,或者一块石头的后面,或者,就在他的脑后,对方肯定潜伏在那里。对方一动不动,就像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把泥土,可是他的眼睛,一眨不眨。虽然看不见他找不到他,可是他可以异常准确地感觉出他的存在。他的食指抖动一下。他感觉出扳机的坚硬。他保持着匍匐和瞄准的姿势,已经整

整一个下午。他没有动,没有眨眼,他看到远处的草丛中似乎闪烁了一下。那里有一棵孤零零的枯树,树干上有一个巨大的嗡嗡响的马蜂窝。马蜂窝压紧着草丛,草丛低矮,密不透风。他的瞄准镜曾经多次移过去,移回来,再移过去,再移回来。他认为没有人可以在那个马蜂窝下面潜伏,他认为绝没有人会选择

一处没有掩体的草丛潜伏——身经百战的他,败给了自己的经验。恐惧铺天盖地,转瞬将他吞噬。他知道那是狙击枪的反光。虽然只是刹那,虽然那光线如此模糊和如此微弱,可是他还是能够感觉那里藏着一支精良的狙击步枪。狙击步枪平躺在那里,枪口后面,紧贴着一只眼睛。冷

酷杀进了瞄准镜,瞄准镜的十字中心与他的眉心完美地重合。他的手心开始冒汗,眉心的肌肉蹦跳不止。蚂蚱被訇然震落,发出炸弹爆炸般的巨响。他将枪口缓缓地移过去……移过去……移过去……他看到一张年轻并且俊朗的脸。那张脸无比熟悉,原来是他

!他从瞄准镜里看着他,他也从瞄准镜里看着他。他的眼睛收缩一下,他的眼睛也收缩一下。他将他的眉心放进十字中心,他同样将他的眉心放进十字中心。两个人,一样的冷酷和动作,一样的相貌和表情。然后两个人一起笑,看不见彼此的嘴和脸孔,笑的只是目光。然那笑冷酷尖锐,就像一把长着牙齿的刀了。扳机迟

迟没有扣动。两个人的对视如此漫长。蚂蚱再一次爬上额头。夜幕四合,世间万物渐渐归于寂寥和黑暗。远处传来连成一片的枪炮声,那声音真实而虚幻,空洞而恍惚。声音里夹杂着真真切切的惨叫声和哭泣声,似乎,皮肉烧焦的气味,阵阵袭来。枪响。微小短促,合成一声。两颗子弹同时

蹿出枪膛,拖着长长的尾巴,空中擦肩而过。然后,世间的战争戛然而止,世间的战争仍然继续。(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12期,有改动)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长于细节描写。环境、动作、心理描写的充分运用令人物形象丰满,也令

情节扣人心弦,读后回味无穷。B.小说总体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架构,让人身临其境,并插叙一些回忆,让小说内容更充实。C.“蚂蚱被訇然震落,发出炸弹爆炸般的巨响”运用夸张的手法,侧面反映了狙击手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D.小说“他他”不分,而读者并未觉得指代不明

,恰是这种构思,体现了高手对决时的不忍与惺惺相惜。8.本文标题为“冷酷”,请结合全文归纳出文中表现了哪些“冷酷”。(6分)9.小说结尾谈到“世间的战争戛然而止,世间的战争仍然继续”有何深意?请从“戛然而止”与“仍然继续”的角度简析本文的主

题。(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舒中高二期末语文第5页(共10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

,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元

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过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

改容:“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

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

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开成初,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选自《刘禹锡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

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B.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C.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

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

即“表字”,与名在意思上经常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举行冠礼时取的。文中“梦得”是刘禹锡的字。B.博学宏辞科,简称词科,也称宏词或宏博,是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唐开元年间始设,来考拔能文之士。C.秩满,为古代官吏任期届满。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官人益秩”;也指古代官职级别:“委之常秩”

。D.礼部尚书,“三省六部”中礼部的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科举等事务的大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禹锡名重一时,擅长作诗写文。他受到王叔文的重用,被称为有宰相器;善写五

言诗,禁中文诰都出自其手。B.刘禹锡宦海沉浮,出仕在外多年。他受牵连被贬为连州刺史、朗州司马;后又十多年离京城,接连在几个州任刺史。C.刘禹锡心系教育,兴叹学校衰败。他认为如今教育不力在于没有钱物供学官使用,应该省出钱来增加教育的投入。D.刘禹锡以文会友,甚得朋友深交。晚年他与白居易交往友善,

在诗歌方面唱和往来,且白居易为之集诗而作序。13.把文中划线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2)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采桑子·润州多景

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B.“空”字写

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C.上片四句内容由事至情再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D.下片先以“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接着

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赞美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15.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

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

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舒中高二期末语文第7页(共10页)目前,凭

借艺术表现手法、制作形式和技术手段的革新,许多历史文化资源以人们▲的方式得到“活化”传播,让当代年轻人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文物为主题的影像书写不断涌现,也让文物之美进一步▲。一直以来,阅读纸质古籍文献是我们了解

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不过,随着近现代影像技术发展,古籍文字影像化成为历史文化传播的重要推动力量。很多经典传说、传统故事和历史人物事迹经过影像化处理后,变得▲,进而提高了影响力。近期播出的一款西游记主题游戏演示视频就在互联网上广泛引起关注,点击量在短短一天内超过千万以上。在历史文化

资源的影像书写过程中,艺术表现手法、制作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提高传播力与亲和力的重要推手。但是,(▲)。近年热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对人们▲的传统形象进行重新设定,故事情节上的改编也贴合时代,贏得年轻人喜爱。17.依

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喜闻乐见大快人心莼羹鲈脍耳熟能详B.喜闻乐见深入人心脍炙人口耳熟能详C.津津乐道深入人心莼羹鲈脍耳濡目染D.津津乐道大快人心脍炙人口耳濡目染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

一项是(3分)()A.近期播出的一款西游记主题游戏演示视频就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点击量在短短一天内超过千万以上。B.近期播出的一个西游记主题游戏演示视频就在互联网上广泛引起关注,点击量在短短一天内超过千万。C.近期播出的一个西游记主题游戏演示视频就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点击量在短短一

天内超过千万。D.近期播出的一个西游记主题游戏演示视频就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点击量在短短一天内超过千万以上。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光有内容上的创新远远不够,还需要形式上的创新B.光有创新的形式远远不够,还需要内容上的创新C

.光有创新的内容远远不够,还需要形式上的创新D.光有形式上的创新远远不够,还需要内容上的创新20.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①政府要趁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通过全民反思

、广泛宣传、结构与体系,建立起针对不同人群的规范行为、提升素养的机制。②这些人群中,提高对青少年儿童的卫生健康素质教育尤为重要。③特别是要强调从娃娃抓起,④因为儿童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⑤儿童时代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关于环境和动物的态度、与人相处的

方式会影响人的一生。⑥我们要让儿童学会关注生命、树立健全人格。⑦让青少年儿童明白健康教育涉及到自我管理教育。(1),改为(2),改为(3),改为(4),改为(5),改为21.以下是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高考考生注册登录流程,请把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6分)注册登录流程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

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阅读和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请以上述故事所传达的信息,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阅读感受,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考生个人已注册进入注册关联高校信息信息匹配成功用户名密码正确输入用户名密码未注册登录进入考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舒中高二期末语文第9页(共10页)参考答案:1.D(“断代史家也可以做到‘会通’与‘横通’”错误,以偏概全。)2.C(“来说明史学工作者要以研究通史为主”于文无据,不构成因果关系。)3.B(A.“征求异说,采摭群言”

是广泛收集材料;B.“贯二帝三王而为一家”有“通古今”的跨度与“通”的意识,“能极古今之变”有“变”的意识,体现了“通史家风”的真正内涵;C.“君道在焉,国是在焉,民情在焉,臣节在焉”指历史著作要有对社会各个方面内容进行考量与论述;D.“总《诗》《书》《礼》《乐》而会于一手,同天

下之文”是广泛搜集材料。)4.C(C项,“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瓶颈”错。材料四第一段说“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导致了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止步不前”,由此可见,我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有人口数量增

加的原因,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巨大,主要是由于我国种植面积少等原因。)5.B(B项,“已由”“已转变为”时态错误。材料二说“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

转变”。)6.(1)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使之与需求结构相适应,追求粮食优质化;(3)持续促进粮食进口多元化,保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4)全民节约粮食

,坚持制止餐饮浪费。(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7.D(“不忍与惺惺相惜”错。小说有欧·亨利结尾的影子,狙击手发现自己千辛万苦要找的“他”竟然是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昔日不分伯仲的战友如今成了平分秋色的对手,过去他们性格、能力相同,有天然默契,或许适用“惺惺相惜”一词,而如今战场上只

有强大敌人和使命任务,则不适用这个词,毕竟连对视也“冷酷尖锐”了起来。)8.①狙击手的相貌、表情和动作是冷酷的,他们面无表情,反应机敏,手法娴熟,以至百发百中;②狙击手的性格是冷酷的,他们眼里、心里只有

杀敌任务和敌我对峙,没有儿女情长和友谊;③射杀(的场景)是冷酷的,迅速毙命,杀人如麻,和狂轰滥炸共同构成了战争场面的惨烈;④战争是冷酷的,战争里没有温情,甚至没有绝对的阵营,只有机械地执行和残酷的征服。(答对三点即给满分,角度明确,概括

意对即可。)9.(1)“戛然而止”角度:①从人物形象看,狙击手最终也步入后尘,作战任务和生命同时戛然而止,体现了牺牲的残酷。②从情节结果看,小说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而在情理之中,狙击手昔日以友作别,今日却以敌相逢,最终同归于尽,折射出战争的无情和荒诞。(2)“仍然继续”角度:①战场的硝烟

弥漫仍在继续。从环境描写来看,惨叫声和哭泣声不绝于耳,周遭笼罩在巨大的紧张、恐惧和绝望中;从心理描写来看,狙击手的直觉和梦境体现其承受沉重的道德和心理压力,人性良知并未泯灭。这些体现了战争的阴霾挥之不去。②对战争的反思仍在继续。狙击手只

是战场上万千士兵的一员,他们虽拥有过人心理素质和本领,然终究被战争的冷酷同化成一决胜负的工具。发动和被裹挟入战争的所有人,没有真正的赢家。(答对三点即给满分,角度明确,概括意对即可。注:原文结尾为“世间的战争仍然继续,他们的战争戛然而止。”)10.C(“其锋森然”

中,“其锋”作主语,“森然”作谓语,“然”为形容词词尾,其后断开,排除BD;“夫合应者声同”为句意完整的一句话,其中,“声同”,“声”作主语,“同”作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句子翻译为:彭城刘梦得是位诗中豪杰。他的诗锋芒外露,很少有人能抵挡。我不自量力,常常

冒犯他。大凡互相配合的声气相同,互相争论的力量相当。一来一往,欲罢不能。)11.D(“财政……等事务的大臣”错。“财政”应该归户部掌管。)12.A(“禁中文诰都出自其手”错。文中写“禁中文诰出于叔文”,而不是出自刘禹锡。)13.(

1)刘禹锡有时跟他们一起活动,于是依照诗人的做法,创作新辞来教授巫师们。(“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介词结构后置句;“骚人”,诗人;“为”,创作。)(2)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壮”

,意动,以……为壮;“候问”,问候;“收”,逮捕;“系”,监禁,拘押。)14.C(上片由情至事,再由事归情)15.(6分)①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

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②这两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

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每点中手法1分,分析2分)16.(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7.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指很受欢迎。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贬义词。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深入人心”。莼羹鲈脍: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脍炙人口

: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脍炙人口”。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耳濡日染:指耳朵

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耳熟能详”)18.C(A项。“一款……视频”搭配不当,应把“一款”改成“一个”或”一段”;“超过千万以上”成分赘余,删掉“以上”。B项,语序不当,把”广泛”移到“引

起”的后面。D项,成分赘余同A项)19.D(根据前面“艺术表现手法、制作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和“但是”的信息可知,后一句应接的是“光有形式上的创新远远不够”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内容上的创新”。故排除A、C项。再根据与“内容上的创新”句式一致的原则,

排除B)20.①“结构与体系”改为“结构与体系的完善”。②“提高”改为“加强”。④“儿童”改为“儿童时代”。⑤“关于”改为“对于”。⑦“到”删去。21.考生打开网页后,(1分)未注册者先进行注册,关联高考信息,当信息匹配成功后,登录进入

考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2分)已注册的,直接输入用户名及密码,正确者即可登入考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2分)(句子流畅1分)22.立意参考:书读透时方有味,阅读能让我们彻悟,阅读的真味是甜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专注方知真味,做事

专注不觉苦等。(其它立意,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参考译文: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科,又考中博学宏辞科。他擅长写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

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贞元末年,王叔文在太子身边做事。刘禹锡尤其受王叔文的赏识提拔,被认为有宰相才能而受到优待。顺宗即位,朝廷中的

文诰,都出自王叔文之手,而王叔文引荐刘禹锡进入宫中,与他一起商量议论,他所说的王叔文没有不听从的。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

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主要是写文作诗,以此来陶冶情操性格。蛮地风俗喜好巫术,常常在不合典礼的祠庙中击鼓起舞,还要用方言俗语歌唱一番。刘禹锡有时跟他们一起活动,于是依照诗人的做法,创作新辞用来教授巫师

们。元和十年,刘禹锡被从武陵召回朝廷,宰相又打算任命他为郎官。这时刘禹锡作了首《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些讥刺朝政的意思,宰相不高兴了,所以他又被贬为播州刺史。诏书发下后,御史中丞裴度上奏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母亲八十多岁不能前往,那么和儿子当是生死永

别,(我)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稍稍将他迁往近处(安置)。”宪宗说:“做人儿女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能做(遗留)让父母担忧的事。像刘禹锡这样名望超过他人的人,就更不能饶恕了。”裴度没有话回答了。(过了一

会儿)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又离开京城十多年,接连在几个州任刺史。刘禹锡常常叹息天下学校衰败,于是上奏记给宰相说:“议论的人认为天

下士人太少,但不知道培养人才之道的情况,事实是育才之路滞塞不畅,并不是天下没有人才。如今房舍毁坏,学生门徒减少,这不是学官不努力,原因在于没有钱物供他们使用。如今州县都在春秋上丁日到孔子庙祭奠,这种礼仪不合古制,也不是孔子的本意。请下令叫礼官博士议论这事,不准天下州县花费钱

财用牲牢进行祭祀,登记原先用于牲牢祭祀的钱物,把一半交给所属州府,可用这钱来营造学校房舍,置办器具,那么贞观之风,显然可以恢复。”当时宰相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刘禹锡晚年和太子少傅白居易关系友好,诗歌文章,当时没有在他们之上

的。自居易常和刘禹锡有诗词酬答和往来,还顺便将刘禹锡的诗收集在一起并作序说:“彭城刘梦得是位诗中豪杰。其诗锋芒外露,很少有人能抵挡。我不自量力,常常冒犯他。大凡互相配合的声气相同,互相争论的力量相当。一来一往,欲罢不能。”开成初年,(刘禹锡)授为同州刺史。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会昌二

年七月去世,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