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795.132 KB
  • 2024-12-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5)页,795.13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f91412e0e311c59bacd814d01bf3f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11月联考高二化学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11月6日下午14:30--17:05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

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非处方药的包装上印有“OTC”标识,处方药的包装上印有“Rx”标识B.“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

气”是指乙烷C.长征五号火箭的箭体蒙皮材料为2219-铝合金,2219-铝合金可一定程度上减轻火箭的质量D.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其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2.合理的工业设计和能源利用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将煤炭通过煤液化技术转化

为甲醇燃料,实现“碳中和”(2CO排放量收支相抵)B.制取等量的硝酸铜,使用稀硝酸比使用浓硝酸排放的污染物更少C.硫酸厂用氨水吸收2SO后再将吸收液与硫酸反应,将富集后的2SO循环使用D.工业合成氯乙烷采用加成反应比采用取代反应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3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3232232Al3CO3HO2AlOH3CO+−++=+B.氨水吸收足量2SO的反应:22322OHSOSOHO−−+=+C.过量Fe和稀3HNO的反应:2323Fe8H2NO3Fe2NO4HO+−++

+=++D.向()2C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2SO:2223Ca2ClOSOHOCaSO2HClO+−+++=+4.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热化学方程式实验A()()()2222HgOg2HOg+=1483.6kJ

molH−=−2H的燃烧热H为-241.81kJmol−B()()()222Cs2Og2COg+=10H()()()22CsOg2COg+=20H12HHC()()()2OHaqHaqHOl−++=157.3kJmolH−=−含1molNaO

H的稀溶液与浓24HSO完全中和,放出热量小于57.3kJD()()CsCs=石墨,金刚石,11.5kJmolH−=+金刚石比石墨稳定5.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示意图表示错误..的是()A.图①可表示()()()()2422

COg2HgCHgCOg+=+247kJ/molH=−的能量变化B.图②说明反应物的键能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和C.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1V、2V的HCl、NaOH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液的最高温度如图③所示(已知1260mLVV+=)D.已知稳定性:B<A

<C,某反应分两步进行:A→B→C,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④所示6.4CH、2CO在催化作用下可以合成3CHCOOH,该反应历程(化学吸附至脱附)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CH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可表示

为()*43CHgH*CH→+(*表示吸附态)B.反应过程中有CH−、CC−、OH−生成C.②过程表示3CHCOOH分子的脱附过程D.该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7.下列关于活化能和简单碰撞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有

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B.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改变反应历程,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改变反应的焓变C.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之差,叫

做活化能D.升高温度和增加反应物浓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8.下列实验的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或现象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或现象A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试管中盛有0.11molL−227KCrO溶液,溶

液中存在平衡:()()222724CrOHO2CrO2H−−+++橙色黄色,向其中滴加10滴61molL−NaOH溶液,观察到溶液橙色加深B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向两支试管中均加入5mL淀

粉溶液和两滴碘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mL21molL−的硫酸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唾液,观察现象(必要时两试管可同时等温加热)C证明KI溶液与3FeCl溶液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取1mL0.11molL−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mL0.1

1molL−3FeCl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KSCN溶液D证明压强对平衡移动产生影响向充有2NO和24NO混合气体的恒容透明密闭容器中充入氦气增大压强,观察现象9.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322ROaq5Raq6Haq3Raq3HOl−−+++=+,已知该反应速率方程为(

)()()RORHabcvkccc−−+=(k为常数),为探究反应速率(v)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在20℃进行实验,所得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相关数据①②③④⑤()()13RO/molLc−−0.0010.0010.00100020.001()()1R/molLc−−0.100.200.

200.100.40()()1H/molLc+−0.0080.0080.0040.0080.008()11/molLsv−−82.410−84.810−81.210−84.810−1v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

体系的三种物质中,()Haq+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B.速率常数k的数值为0.03C.a、b、c的值分别为1、5、6D.实验⑤中,814.810v−=10.t℃时,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gBgCgDgabcd++0H,平衡后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61molL−。其他条件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重新达到平衡后,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41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有自发性B.

重新达到平衡时,A气体的浓度减小C.重新达到平衡时,D气体的体积分数减小D.恒温下扩大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11.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A.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Ag3Bg2Cg+,图①表示在

0t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C,平衡逆向移动B.由图②可知,21pp、12TT,且满足反应:()()()2AgBg2Cg+0HC.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2Zg+,M为平均摩尔质量,

由图③可知该反应0HD.在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mol2NO和足量C发生反应:()()()()2222Cs2NOgNg2COg++,维持温度不变,反应相同时间后,各容器测得2N百分含量的变化如图④所示,则只有

F点为平衡点1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X和1molY,发生反应:()()()()XgYg2MgN?++,测得平衡混合物中M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该反应条件下N为气体B.温度为300℃、压强为1p条件下,X的平衡转

化率为66.7%C.温度为300℃、压强为1p条件下,C点vv正逆D.A、B、D三点平衡常数,()()()ABDKKK=13.25℃时,浓度均为0.11molL−的HA溶液和BOH溶液的pH分别是1和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OH

的电离方程式是BOHBOH+−=+B.将一定体积的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后得到中性溶液,则()()HABOHVV溶液溶液C.在0.11molL−BA溶液中:()()()()BAOHHcccc+−−+D.若将0.11molL−BOH溶

液稀释至0.0011molL−,则溶液的pH=914.25℃时,向亚硫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各含硫微粒分布系数(平衡时某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占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的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

Ⅱ表示3HSO−的分布系数随pH的变化B.()a223HSOK的数量级为810−C.pH=7时,()()23Na3SOcc+−D.3NaHSO溶液中水电离出的()71H110molLc+−−15.25℃时,()24spZnS1.610K−=、()2

8spPbS3.210K−=,ZnS和PbS的沉淀溶解关系如图所示,pM表示()2lgMc+−,M为Zn或Pb,已知lg2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点为PbS的不饱和溶液B.若101.610x−

=,则14y=C.若对A点浊液加热,A点沿曲线向上移动D.在ZnS和PbS同时沉淀的浊液中,()()232Zn510Pbc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在生活、生产、科技及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神舟”系列

火箭用偏二甲肼(282CHN)作燃料,24NO作氧化剂,反应后产物无污染。已知:反应1:()()()2224Ng2OgNOg+=11kJmolHx−=反应2:()()()()()2822222CHNl4OgNg2COg4HOg+=++12kJmolHy−=。写出()282CHNl和()24

NOg反应生成()2Ng、()2COg、()2H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2)已知11g丙烷(38CH,144gmolM−=)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2CO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55kJ,请写出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丙烷同系物中最简单的有机

物和氧气形成的燃料电池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3)已知:HH−的键能为4361kJmol−,NH−的键能为3911kJmol−,25℃、101kPa时,()()()223Ng3Hg2NHg+192

kJmolH−=−。NN的键能为______1kJmol−,25℃、101kPa时,向恒容容器中通入1mol2N和3mol2H,充分反应后恢复原温度时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

kJ。(4)已知某金属氧化物催化丙烷脱氢过程中,部分反应进程如下图(左),则()()XgYg→过程中的焓变为______(用图上字母列式表示)。(5)某学生通过如上图(右)装置来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若将该仪器改为铜质的,则量热计内筒

溶液温度的变化值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7.(13分)Ⅰ.某小组学生设计了如下探究影响化学反应223242422NaS2OHSONaSOSOSHO+=+++速率因素的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编号223NaS

O溶液24HSO溶液蒸馏水温度/℃浓度/(mol/L)体积/mL浓度/(mol/L)体积/mL体积/mLⅠ0.110.51V30Ⅱ0.120.51730Ⅲ0.130.51740(1)对比实验Ⅰ、Ⅱ,为探究___

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V=______mL,加入VmL水的目的是______。(3)对比上述实验数据,推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填实验编号)。Ⅱ.滴定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食醋的有效成分主要是3CHCOOH,25℃,()a

3CHCOOHK=5110−。某实验小组用0.10001molL−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4)滴定过程中加入的指示剂为______(填“酚酞”“石蕊”或“甲基橙”)。(5)若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此时读数为______mL。(6)某学生

3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待测液的体积/mL标准液滴定前读数/mL标准液滴定后读数/mL120.000.0022.01220.003.2022.30320.000.2222.2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醋酸待测液的浓度

为______1molL−(7)下列情况可能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填标号)。A.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未晾干直接盛装待测液C.碱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D.配制标准溶液所用NaOH固体

中含有少量23NaCO杂质18.(14分)常温下,在锥形瓶中加入20mL0.10001molL−2HNO溶液,滴入几滴指示剂后,用碱式滴定管向其中滴加0.10001molL−NaOH溶液,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请回答下列

问题:(1)若A点的pH=3,该点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c−=______1molL−,A、B、C、D、E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2)从B点可以分析:2HNO的电离程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NO−的水

解程度,该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该点溶液中的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A.()()()()22HNO2HNO2OHcccc+−−+=+B.()()()()2NaHNOOHcccc++−−+=+C.()()

122NOHNO0.1molLcc−−+=(3)若C点对应NaOH溶液的体积为xmL,则此时2HNO的浓度()2HNOc=_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4)E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____。(5)25℃时,2AgNO的4sp6.2510K−=,取10mlD点溶液与10ml3AgNO溶液混合恰好产生沉淀,则3AgNO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1molL−。19.(14分)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

的新方法研究。Ⅰ.目前合成氨技术原理为:()()()223Ng3Hg2NHg+92.4kJ/molH=−。(1)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2N和2H发生上述反应,下列描述中不一定...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

____。A.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B.()()32NH2Nvv=正正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D.2N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2)673K、30MPa下,向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80mol2N和1.6

0mol2H,反应3分钟达到平衡时,3NH的体积分数为20%。该条件下反应:()()()223Ng3Hg2NHg+的平衡常数K=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若达平衡后再向该容器中充入0.40mol2N和0.40mol3NH,该平衡将_

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3)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对合成3NH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起始时2H物质的量)。由图可知,1T______(填“>”、“<”)2T,a、b、c三点中,_____

_点时2H的转化率最大,a、b、c三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aK、()bK、()cK,三者大小关系为______。Ⅱ.根据“人工固氮”的最新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2N在催化剂(掺有少量23FeO的2TiO)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22322Ng

6HO14NHg3Og++kJ/molHa=。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表:T/K3033133233NH/mol485960(4)此合成反应的H______(填“>”、“<”或“

=”,下同)0,S______0,该反应在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自发。2024年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11月联考高二化学试卷答案详解1.【答案】B【解析】乙烯具有催熟的作用,即文中

的“气”是指乙烯,B错误。2.【答案】A【解析】将煤炭通过煤液化技术转化为甲醇燃料,甲醇燃料在燃烧时,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实现“碳中和”,A错误。制取等量的硝酸铜,消耗浓硝酸的量较大,且放出的有毒气体的量相对较多,即使用稀硝酸比

使用浓硝酸排放的污染物更少,B正确。工业制硫酸尾气中的2SO回收常采用氨水吸收法,即先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当吸收液中43NHHSO达到一定浓度后,再与硫酸反应放出2SO,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乙烷和氯气光照

发生取代反应有副产物氯化氢气体生成;而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氯乙烷,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没有副产物,原子利用率达到100%,D正确。3.【答案】C【解析】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为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通过盐的水解相互促进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323Al3HCOAlOH3CO+−+=+,A错误;氨水吸收足量2SO生成亚硫酸氢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2234NHHOSOHSONH−++=+,B错误;向()2C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2SO,

反应生成硫酸钙、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4Ca2ClOSOHOCaSOClH+−−++++=+++HClO,D错误。4.【答案】B【解析】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放出热量,2H的燃烧热H应小于-241.81kJmol−,故A错误;2mol碳单质完全燃烧时放

出热量更多,H更小,12HH,故B正确;浓硫酸溶于水的过程放热,则用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C错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而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更

稳定,故D错误。5.【答案】C【解析】A项,()()()()2422COg2HgCHgCOg+=+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加催化剂会导致活化能降低,但不影响反应热,与图像含义符合,故A不选;B项,放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和,故B不选;C项,

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1V、2V的HCl、NaOH溶液混合,1260mLVV+=,则130mLV=,230mLV=时HCl、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即横坐标为30时的温度应该最高

,图象与实际反应相符,故C符合题意;D项,已知稳定性顺序为B<A<C,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物质具有的能量B>A>C,图示中表示的能量变化曲线符合实际,故D不选。6.【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4CH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生成*H和*3CH,表示为()**43C

HgHCH→+,A项正确;由图可知,反应中只有C—C和O—H的生成,B项错误;②过程H+和3CHCO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3CHCOOH,则②过程表示3CHCOOH分子的脱附过程,C项正确;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合

成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正确。7.【答案】C【解析】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A不正确;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

为它能改变反应历程,从而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B不正确;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之差值,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容易发生,C正确;升高温度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但它们都能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从而使单位时间内

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从而增加化学反应速率,D不正确;故选C。8.【答案】B【解析】滴加10滴61molL−NaOH溶液,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实验现象应是黄色加深,故A错误;根据溶液褪色时间长短可知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故B正确;3FeCl过量,不能用检验3Fe+的存在来证明该反应是

可逆反应,故C错误;恒容容器中充入氦气增大总压强,但反应物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9.【答案】A【解析】由①②数据得b=1,由①④数据得1a=,由②③数据得2c=,则反应体系的三种物质中,()Haq+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

A正确;结合A分析,将①中数据代入()3ROavkc−=()()RHbccc−+中,则()22.41080.0010.100.008k−=,3.75k=,B错误;由A分析可知,abc分别为1、1、2,C错误;实验⑤中,()2813.750.0010.400

.0089.610v−==,D错误;故选A。10.【答案】A【解析】其他条件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若平衡不移动,则B气体的浓度为0.31molL−,实际上B的浓度变为0.41molL−,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bcd++,0S,0H,任意温度均不自

发,A错误;密闭容器的容积加倍,平衡逆向移动,但各物质的浓度都要减小,即A气体的浓度也减小,B正确;由A选项的分析知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气体的体积分数减小,C正确;恒温下扩大容器体积,减压,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D正确。11.【答案】B【解析】t0

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C,v正瞬间不变,A错误;依据图像分析,温度升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总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物质的量变大,所以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0H,C错误;容器体积越大,压强越小,而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

的反应,加压,平衡逆向移动,2N的百分含量减小,则E、F点为平衡点,G点因压强过小,速率过慢,未达到平衡,D错误。12.【答案】D【解析】A.若N不是气体,则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M的体积分数不变,与图像不符合,故在该反应条件下N为气体,故A正确;B.温度为300

℃、压强为1p条件下,M的体积分数为50%,设X的转化量为xmol,则平衡时各物质的量为()()()XY1molnnx==−,()M2molnx=,()Nmolnx=,则可得()2100%50%212xxxx=−++,解得23x=,故X的

平衡转化率为23100%66.7%1,故B正确;C.温度为300℃、压强为1p条件下,C点未达到平衡状态,该条件下平衡时刻M的体积分数应对应B点,C点M的体积分数比B点M的体积分数小,故反应正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vv正逆,故C正确;D.由图像可知,升高温度,

M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故A、B、D三点平衡常数,()()()ABDKKK,故D错误。13.【答案】B【解析】由两种溶液的浓度与pH可知,HA是强酸,BOH是弱碱,弱碱的电离是

可逆过程,A项错误;因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两溶液混合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得到BA溶液,该溶液呈酸性,而混合后的溶液呈中性,说明碱过量,B项正确;BA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显酸性,则()()HOHcc+−,C项错误;将pH=11的强碱溶液稀释

100倍后,所得溶液的pH=9,而BOH是弱碱,稀释过程中会继续电离出OH−,故将0.11molL−BOH溶液稀释至0.0011molL−,溶液的pH范围为9<pH<11,D项错误。14.【答案】C

【解析】向亚硫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亚硫酸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减小,亚硫酸氢根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增大,因此曲线Ⅰ为亚硫酸,曲线Ⅱ为亚硫酸氢根,再继续加NaOH溶液,亚硫酸氢根物质的量浓度减小,亚硫酸根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因此曲线Ⅲ为亚

硫酸根。根据前面分析,曲线Ⅱ表示3HSO−的分布系数随pH的变化,故A正确;在pH=7.2时,亚硫酸氢根物质的量浓度和亚硫酸根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7.20.88a223HSOH1101010Kc−−+===,因此()a

223HSOK的数量级为810−,故B正确;pH=7时,根据电荷守恒和pH=7得到()()()233Na2SOHSOccc+−−=+,又由于pH=7时()()233SOHSOcc−−,因此()()23Na3SOcc+−,故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得到,3NaHSO

溶液pH大约为4,说明溶液显酸性,是亚硫酸氢根电离占主要,抑制水的电离,因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71H110molLc+−−,故D正确。15.【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2Mc+越小,pM越大,

常温下()()spspZnSPbSKK,则()2Sc−相同且分别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22ZnPbcc++,可得出曲线①代表PbS的沉淀溶解关系,曲线②代表ZnS的沉淀溶解关系。常温下,B点对应溶液中2Pb+的浓度大于曲线①上相同()2S

c−时对应的2Pb+的浓度,所以B点()spPbSQK,为过饱和溶液,A错误;若101.610x−=,则()()28sp102PbS3.210lglg1.610SKyc−−−=−=−18lg217.7=−,B错误;若对A点浊液进

行加热,PbS溶解度增大,2Pb+、2S−浓度均增大,pM将会减小,温度升高,spK增大,A点不沿曲线①移动,C错误;在ZnS和PbS同时沉淀的浊液中()()()()224sp3282spZnZnS1.610510PbS

3.210PbcKKc+−−+===,D正确。16.(14分)【答案】(1)()()()()()28224222CHNl2NOg3Ng2COg4HOg+=++()12kJmolHyx−=−(2分)(2)()()()()382

22CHg5Og3COg4HOl+=+12220kJmolH−=−(2分)2432CH8e10OHCO7HO−−−−+=+(2分)(3)946(2分)小于(1分)(4)()()1234EEHEE−++−(2分)(5)玻璃搅拌

器(1分)偏小(2分)【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2-2×反应1可得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由图中能量变化情况分析可知,过程中的焓变()()1234EEHEE=−++−;(6)会造成热量损失,所测得温差的数值变小。17.(13分)【答案】(1)浓度或223NaSO溶

液的浓度或反应物的浓度(1分)(2)8(2分)控制硫酸的起始浓度相同(1分)(3)Ⅲ(1分)(4)酚酞(2分)(5)26.60(2分)(6)0.11001molL−(2分)(7)CD(2分)【解析】(1)对比实验Ⅰ、Ⅱ

,所加223NaSO溶液的体积不同,即223NaSO的物质的量不同,所加24HSO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实验温度相同,则实验Ⅰ、Ⅱ为探究223NaSO溶液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实验Ⅰ、Ⅱ所加24HSO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

同,为保证溶液混合后24HSO的浓度相同,则要加入蒸馏水,由实验可知,溶液混合后总体积为10mL,则8V=。(3)实验Ⅲ中温度最高,223NaSO溶液的浓度较大,故推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Ⅲ。(4)氢氧化钠与醋酸恰好反应溶液呈碱性,应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

示剂:酚酞;(5)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此时读数为26.60;(6)根据表格可知三次实验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22.01,19.10,21.99,由于第二次数据差距较大,舍去;剩余两次实

验耗体积平均为22.00,根据()()()()33NaOHNaOHCHCOOHCHCOOHcVcV==330.1000mol/L22.0010L0.1100mol/L20.0010L−−=(7)根据()()()()33NaOHNaOHCHCOOHCHC

OOHcVcV=所有误差分析都归到耗标准溶液体积,A.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低,A不符合要求;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未晾干直接盛装待测液,无影响,B不符合要求;C.碱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

气泡,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高,C符合要求;D.配制标准溶液所用NaOH固体中含有少量23NaCO杂质,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高,D符合要求;故CD符合要求18.(14分)【答案】(1)1110−(1分)D(2分)(

2)大于(1分)()()()()2NONaHOHcccc−++−(2分)AB(2分)(3)20.120xx−+(2分)(4)()()()()2NaOHNOHcccc+−−+(2分)(5)0.05(2分)【解析】(1)加酸抑制水的电离,若A点的pH=3,

该点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1011mol/Lc+=−。(2)B点加入NaOH体积为10mL,溶质为等浓度的2HNO和2NaNO,溶液显酸性,故2HNO的电离程度大于2NO−的水解程度,该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NONaHOHcccc−++−。等浓度的2HNO和2NaNO,电荷守恒:()()()()2NaHOHNOcccc++−−+=+,元素守恒:()()()1222NOHNO2Na0.1molL3ccc−+−+=

=),由上述两式可得()()()22HNO2HNOccc+−+=+()2OHc−,综上A、B均正确。(3)C点溶液呈中性,则()()7HOH10mol/Lcc+−−==,由元素守恒可知()()22NOHNOcc−+=()330.1mol/L2010L2mol/L2010L20

xx−−=++,由电荷守恒可知()()()()2NaHOHNOcccc++−−+=+,则()()()3230.1mol/L10L0.1NONamol/L2010L20xxccxx−−+−==

=++,()22HNOmol/L20cx=−+0.120.1mol/Lmol/L2020xxxx−=++。(4)E点加入NaOH体积为40mL,溶质为等浓度的NaOH和2NaNO,溶液显碱性(5)D点2NaNO溶液0.051molL−,等体积混合浓度均减半,()spAg0.0522cK+

解得()Agc+10.05molL−19.(14分)【答案】(1)BD(2分)(2)1.1(2分)逆向移动(2分)(3)>(1分)a(2分)()()()abcKKK==(2分)(4)>(1分)>(1分)高温(1分)【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

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A正确;正反应方向始终()()32NH2Nvv=正正,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B不正确;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反应中容器内压强减小,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C正确;()()()()()223Ng3Hg2NHmol110mol32mol1132aaaaaa+−−始转末2N始终占50%,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D错误;故选BD;(2)设平衡时消耗氮气的物质的量

为amol,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223Ng3Hg2NHmol0.801.600mol32mol0.801.6032aaaaaa+−−始转末由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可得:2100%20%2.402aa

=−,解得0.2a=,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30.421.10.6122;若达平衡后再向该容器中充入0.40mol氮气和0.40mol氨气,反应的浓度熵230.822.561.111

22Q==,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逆向移动;(3)由图可知,()2Hn相同时,温度2T对应氨气含量高,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生成氨气,则12TT;a、b、c三点,()

2Hn越大,平衡正向移动的程度越大,2N的转化率越大,2H的转化率却越小,a点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小,a点2H的转化率最高;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值相等。(4)由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该反应为熵增的吸热反应,反应的0H、0S,高温下0G。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487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