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课件(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9 古代诗歌阅读第2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x,共(42)页,3.40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f73c5df31dbf33cac0b763f398b6ad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内容索引突破点一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二突破点三突破点三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
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
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扣住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本途径。突破点一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梳理•必备知识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
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离骚》塑造了一个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高洁人格的伟大诗人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戍边战士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般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梳理•必备
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诗歌中七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矢志报国、慷慨愤世。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⑤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⑥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⑦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强化•关键能
力能力突破一、鉴赏人物形象四法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最爱东山晴后雪》,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
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
,世间多少秋毫”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
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二、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三步骤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
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典题例析典题1:诗人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
,悲伤落泪。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理解诗句,分析情感。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
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第二步,联系诗人处境,概括性格特征。借助注释可知,诗人时知杭州,与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这次也不会因远离而悲伤落泪。由此可见其“旷达的性格”。第三步,规范作答。按照先概括后分析
的思路,组织答案。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典题2:诗中的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遣悲怀①(其一)元稹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颔联和颈联刻画了
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画出对妻子的描写。诗中通过四个生活细节来表现妻子对自己的体贴:看丈夫无衣就翻箱寻衣,丈夫央求
她买酒她就卖钗沽酒,甘于用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第二步,概括妻子形象。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关心和体贴;甘于用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了妻子的安于贫苦。由此可见,妻子是一个贤淑(贤惠)的女性形象。第三步,
规范作答。可以先概括妻子的形象特点,再结合细节描写分析。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对点集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喜李翰自越至刘长卿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
不猜。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四海泛舟,浪迹天涯;万里来访,重视友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解析:主要抓住人物的举止来分析,如“浮沧
海”表现李翰四海泛舟,浪迹天涯;“客醉”表现李翰重视友情;“无羁束”表现李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还要注意环境的衬托作用,如“春风”“江月”“沙鸥”等景物衬托出人物的欣喜和欢悦之情。突破点二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
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画面(或意境)。从高考命题来看,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画面描述题,另一种是意境赏析题。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强化•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一、画面描述题画面描述三步骤强化•
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二、意境赏析题意境,顾名思义,“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作者给我们描绘的客观环境;“意境”既包含作者描绘的客观环境,又指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在
文学作品中,“意”不能直白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和情调。强化•
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意境赏析四步骤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三、景物特点(意境)常用术语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
、自然、质朴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典题例析典题1:描述画面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纪村事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注①饷田:到田间送饭。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
对点集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找意象。这两句诗中的主要意象有“酒”“新社”“遥砧”“暮晖”。第二步,描绘画面。展开联想
,描述出诗句呈现的画面。“社”指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日子。“砧”是捣衣石。“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的意思是: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第三步,点明
画面特点。这两句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典题2:赏析意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夕①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春夕》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崔涂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流水、落花、东风、梦、子规、月”等意象,描绘了落花满天的暮春之景,构成清冷孤寂(凄凉愁惨)的意境。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找出意象。前四句中运用的意象有“流水”“落花”“东风”“
梦”“子规”“月”等。第二步,描绘画面。首句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
了,依依为她送别。第三句巧写梦境,写游子梦到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但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更加空虚、失望。第四句借“子规啼”和“三更月”,烘托出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第三步,点明意境。诗歌前四句写出落红满地、东风已尽的清冷残春意境。强化
•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对点集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老①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②?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①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在长年颠沛流离之后,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②琴台:成都的一处名胜,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代指成都。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诗歌前四句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首联概括草堂的周围环境,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柴门迎江,一切如此自然。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江流回曲,适于
泊舟,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在此靠岸,充满村野情趣。解析: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前四句。答题时要看清前四句写了哪些景物、人事,这些景物、人事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突破点三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和杂诗中的物象
,如咏物诗中的松、竹、梅、兰、菊、柳、蝉、山泉、瀑布等。这些形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品格节操和思想感情。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梳理•必备知识事物形象主要分为两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
,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骆宾王《咏蝉》中的“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梅”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义的物象古诗词中有一些物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
,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诗人笔下常见事物形象特点:菊花——脱俗旷达。莲花——洁身自好。梅花——孤芳自赏、性格坚强。浮萍——身世漂泊、居无定所。落花——伤春惜春、年华易逝。梧桐——凄楚悲凉。夜雨——悠悠离情
。鸿雁、青鸟——思乡、信使。鹧鸪——思乡、凄清。红豆——无尽相思。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强化•关键能力能力突破鉴赏事物形象三注意1.抓住事物特点。事物的形象有时通
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把握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挖掘事物内涵。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3.结合作者阅历。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
答。很多作品有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典题例析典题:(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
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
点集训对点集训解析:解答本题,可分三步:第一步,画出与画眉鸟有关的诗句。欧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文诗:“一声初听下高笼”“如在千岩万壑中”。第二步,分析手法。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
描写对象,借物写人,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鸟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重点写人,以画眉鸟为陪衬,表现诗人
闲适的心境。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第三步,分析作用。在欧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表面写鸟,实则写人,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
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通过写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展现出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的人物形象,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训对点集训对点集训阅读下
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梅花张道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强化•关键能力对点集
训对点集训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态度?参考答案:①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理,任随明月做它的主人;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清高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
品性的由衷赞美。解析:“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的意思是:有的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理,任随明月做它的主人;有的梅树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上句说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以野桥、冷月烘托,境界高洁;下句以“寒谷”反衬“春回”,以见其意
志之坚贞与生命力之旺盛,说它执着之性,百折不回,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情操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