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历史.docx,共(9)页,176.90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976f9e3bbfd10de9bdc69330e16e9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元中学高2021级高二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命题:王秀君黄永安杨瑛做题、审题:高二历史备课组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8分)1.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的国君与庶人之间,分布着广大的中间阶层,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而秦国国君之下卿大
夫阶层不够强大,没有发展起可以和国君对抗的势力,这说明秦国变法成功得益于()A.变法阻力的薄弱B.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C.社会结构的优势D.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2.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在对天神“敬
而远之”的前提下,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这一变化()A.推动儒学不断发展完善B.背离了先秦儒学的人文方向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3.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
《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B.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D.理学思想极大促进古代科技发展4.黄宗羲认为,“天下”是人民共有的
,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主一人垄断,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黄宗羲的这些主张()A.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的特征B.是对先秦传统儒学的复兴C.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正统
思想地位D.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5.从宋末元初开始,下层文人和通俗文学在文坛上取得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到了明代,下层文人不仅占据了小说、戏曲作者的大部分,而且越来越多地跻身传统诗文领域。造成这一历史趋势的重要因素是()A.上层文人腐化堕落B.传统四民社会瓦解C.雅俗文学开始分流D.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6.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北大学生团体创办了《新潮》《国民》等新式刊物,大力提倡“文学革命”“伦理革命”,并积极普及国民常识。五四时期,类似的学生刊物不断涌现。这一现象()A.表明了思想启蒙运动不断高涨B.反映了民主科学精神深入人心C.促使了封建道德观念迅速消亡D.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已
广泛传播7.近代时期,李鸿章发出“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的慨叹;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新偶像;陈独秀认为孔子所主张的封建道德礼教“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这些认识共同反映了A.孔子权威已经丧失B.封建帝制失去士人支
持C.国民意识开始勃兴D.传统儒学难以应对时局8.1938年,经济学家王亚南与郭大力合作翻译的《资本论》正式出版。1946年,王亚南又出版了自己的经济学专著《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该书的逻辑与章法结构呈现出
浓厚的《资本论》痕迹,被喻为“中国式的《资本论》”。由此推知,该著作()A.深刻剖析了资本流通的运行规律B.为新民主主义理论诞生奠定基础C.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D.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9.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认为,人类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
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共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材料旨在说明()A.严复选译存在断章取义B.严复赋予了进化论特殊的政治色彩C.赫胥黎的研究有待深入D.《天演论》未改变赫胥黎原著本意10.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A.主动融入国际大
家庭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11.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邓小平意
在()A.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B.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C.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2.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我国文坛打破了以往以战争为主题或以歌颂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出现了一批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关注人性的新作品。此时期文学创
作模式的转变()A.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B.适应了国家文化建设需要C.促进了文学领域“大跃进”D.加速了“左”倾思想的泛滥13.被西方誉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医生应该站在病人的角度,多对病人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在疾病的前期早发现
问题,在疾病的减退期关注预后。这表明()A.理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B.人文观念影响职业道德C.观察方式影响病情诊断D.医学与宗教已分道扬镳14.苏格拉底问普罗泰格拉,希波格拉底将从他那里学到什么?普罗泰格拉答道:“如果他跟我学习,他学到的不是别的,就是他来
这里要学的东西。这主要是好的方法,即在个人事务上懂得如何尽可能好地料理家务,在公共事务上,懂得在城邦事务中如何最有成效地说和做。”这一对答反映出智者运动()A.维护了公民智力神圣性B.突出了人的个性自由C.重塑了社会道德价值观D.顺应了政治发展需要15.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灵感
进行创作,来自异域的丝袍、瓷器、漆木、香料罐、外族人以及动物也出现在他们的画布上,从而营造出欢快而充实的心理感受。这表明当时()A.教会积极支持文艺复兴的创作B.欧洲对东半球事务的参与增加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生活体验D.文艺复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6.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等思想家发起了“
俗语运动”,这一运动让语言从中世纪的神学话语“下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将语言与人真正连接起来,使人能够在语言的帮助下掌握自身,从而构成真正的社会主体。这说明“俗语运动”()A.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B.有利于人权意识的觉醒C.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萌发17.
14—15世纪,意大利地区攀比成风,为女儿准备像样的嫁妆成为各阶层家庭的沉重负担,新郎家族也要为新娘准备奢华的服装和珠宝首饰等彩礼。1420年,威尼斯颁布了禁奢法令,对嫁妆和彩礼等方面进行限制。该法令的实施()A.
降低了当地的结婚率B.背离了人文精神C.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D.有利于资本积累18.1495—1497年,全欧洲共出版发行了1821种读物。至15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大约1000多家印刷厂,每年大约出版3.5万册“古版书”,
1600年后这一数量激增为15—20万册。这些书籍的出版()A.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高涨B.适应人文主义复兴的现实需要C.传播了启蒙运动的思想D.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9.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时,将一段话译为,“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仅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但
在实际上,原文并没有这个“仅”字,因而引起了一些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对,路德一生屡次修改他的译本,但始终不取消此“仅”字。马丁·路德此举旨在()A.反抗世俗王权统治B.建立民主教会C.倡导教随国定原则D.否定教会权威20.下图是俄国画家康定斯基创作的作品《几个圆圈》,画家用淡蓝
色、红色、绿色的形状和一些缭乱而有力的线条配合在一起,借此表现抒情式的情感爆发。该画()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B.充满了追求情感的浪漫主义C.重在表现画家内心主观感受D.以数学形状来表现理性思维21.1919年9月,有人评论一场英国皇家协会的成果验证发布会说:“传统的仪式,以及背景上悬挂
的牛顿画像,无不提醒我们: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归纳将接受它的第一次修正。”这项被验证的成果应是()A.经典力学B.量子力学C.进化论D.相对论22.二战后的科技革命中,科技探索已由个体劳动转变为有组织的社会集体劳动,大规模的研究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如航天技术工程。因此,现代科技革命()A.强化了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B.开始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推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D.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23.1624年,英国司法界围绕高
利贷展开了激烈争论。当有人强调高利贷与教义不符时,一大群人反驳说:“不应当再服从它们,也不应当再记住它们。”这表明()A.经济发展冲击宗教伦理B.教会势力退出经济领域C.法治进步引领经济发展D.社会大众支持金融发展24.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写道:“(在欧洲)16世纪有关《圣经》理论的
文章以及彼此攻讦的文章不再完全用拉丁文来写作,专供僧侣阅读了,而是开始使用比较流行的方言,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这种行为()A.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B.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C.摧毁了教会思想专制D.有利于培育国家意识25.杜维明在《王阳明何以成为知己)指出
:“马丁·路德提出来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信仰,不要靠外在的制度,不要靠牧师,甚至不要靠教皇来帮忙,你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教,所以我认为,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就像路德对宗教的贡献一样。”可见两人在信仰的标准上都()A.从外在权威转
变为内在自由B.从上层精英转变为下层大众C.从繁琐转变为简约D.从被动转变为主动26.秦国商鞅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其中规定:有爵位之人可以具有升官、抵罪和免除徭役的资格,如无爵位“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该制度(
)A.确立了新的等级秩序B.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C.提高了平民参政的热情D.表明宗法制根深蒂固27.15~16世纪,南欧掀起文艺复兴,北欧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时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
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社会深刻变革B.促进了民主意识觉醒C.冲击了罗马教廷权威D.继承了文艺复兴思想28.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
进步意义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C.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29.加尔文认为:“凡欲求来世在天堂得到光荣的,在今世必须斗争,而斗争之胜利必须经历无数困难始能获得。”这样经斗争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者,不仅死后可升
天堂,而且在现世又可理所当然地获得财富,过优裕的生活,因为“一个人所享有的财富非出于偶然,而是上帝的分配”。据此可知,加尔文的宗教观A.推动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B.体现了对教皇的绝对忠诚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D.未能摆脱天主教的财富观30.加尔文提出,教会由选民选出,既
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张()A.推动了政教合一的实现B.具有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C.利于强化世俗国王权力D.有利于缓和教派间的矛盾31.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
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B.教职人员可以婚嫁C.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D.先定论32.普鲁士政府在1812年规定,只有获得文科中学(重视拉丁文和希腊文等古典语言教学)毕业证书者才有
资格进入大学学习。威廉二世于1900年颁布法令,确认实科学校(面向现实、半古典)和高级实科学校(只学习现代学科)与文科中学提供的教育在原则上具有同等权利。威廉二世颁布该法令的主要原因是()A.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进步B.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C.德国的科技创新落后于英美等国家D.振兴德国传统
文化的需要二、主观题(共52分,33题、34题为必答题,35题和36题二选一);3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胡人政权为了争取成为中华王朝而采用了中国政治制度,这个政治的因素,毫无疑问是五胡十六国时代胡人民族集
团主动汉化的最重要的原因。……胡人民族集团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并统治中原地区,结果是让胡人社会自身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政治制度上的中华王朝化、文化制度上的儒学化,经济形式上的定居农业化和社会组织上的地缘化。五胡十六国时代之后,曾为中华帝国之强敌的匈奴以及
氐、羯,再也没有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羌变成了一个小民族集团,鲜卑也在进入隋唐时期后逐渐消失。……历史上非汉民族集团的汉化,不仅证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文化自身原本没有“民族”属性,它的门
户始终是向着所有人敞开的。材料二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族主义思想家们提倡民族主义的目的,始终集中于建设“中华民族”这一点上。为了达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目的,首先提出了建设汉族单一民族国家的“小中华民族思想”。然而当意识
到中华民国应该继承清王朝的疆土与属民时,他们的民族主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过提倡“五族共和”的阶段,最后落实到建设“大中华民族”,即同化中国所有民族集团建设一个中华民族上。“大中华民族”是被作为实现国民统合的象征而提出的,目的是要建设“民族国家”,这就是所谓的“国族”,共内涵
已经超载了“民族”的层次而具有“国民”的性质。——以上均摘编自王轲《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胡十六国时代”的“胡人政权”“质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2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中华民族思想”的变化,并结
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9分)(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的认识。(4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5世纪16世纪之交,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
人类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几乎皆与西欧一次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海外扩张密切相关,它们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15世纪16世纪之交西欧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
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
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范仲淹《奏上时务书》“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因此,“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王安石全集》材料二(王安石)向皇帝
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
能。——(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1)依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和王安石有何共识?二者推行改革时的中心措施是否围绕此共识?(7分)(2)材料二中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8分)3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15分)材料屈原,楚国人,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屈原为实现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
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导致和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分辨是非,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后来秦国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
异国。之后楚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屈原再次被流放。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摘编自司马迁《屈原列传》(1)根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屈原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屈原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8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