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36.540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36.54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15d23a08d334a65de1b433c7a7bb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商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所到之处,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这种巡行()A.扩大了商朝的疆域范围B.形成了部族之间的血缘认同C.宣示了商王的统

治权力D.加强了内服外服的商业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结合所学,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材料中“商王

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通过“当地部族进贡、商王赏赐、当地部族派人随从”等方式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C项正确;结合所学“巡视一方”指的是在自己国家疆域之内巡视,故“巡视一方”不会“扩大商朝疆域范围”,排除A项;结合所学,在商朝内外服制度下仍是众邦国林立的状态,部族之间并未

形成血缘认同,被巡视之处给商王纳贡,接受赏赐,会产生政治认同,而不是“血缘认同”,被巡视的地方派人加入商王队伍只会起到随从助威的作用,会产生政治认同,也不会形成“血缘认同”,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纳贡、赏赐”在当时主要属于政治行为,不是商业行为,对加强内服外服商业联系作用不大,排除

D项。故选C项。2.秦汉时期,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皇帝自己决断后直接交由御史府拟定文告,经丞相副署后颁行,有些较为重大或疑难的问题,一般经过朝议与廷争,最后由皇帝裁决,再按既定程序执行。这说明,秦汉时期()A.中枢机构的运行具有民主色彩B.制度设计使专制皇权空前强化C.国家治理呈现一定的

理性特征D.分权制衡的理念渗入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秦汉时期一些重大或者疑难问题会经过朝议与廷争,最后由皇帝进行裁决,这样有助减少决策失误。这说明当时的国家的治理有一定的理性特征,C项正确;秦汉时期是封建专制时期,中枢机构的运行有

一定的理性色彩,而不是民主色彩,更和分权制衡无关,排除AD项;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故选C项。3.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而“秦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鲍、公孙

枝于晋”。据此可知,秦国()A.较早突破宗法制的束缚B.尚贤思想瓦解了血缘政治C.旧贵族等级体系已解体D.士阶层崛起推动制度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

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秦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鲍、公孙枝于晋”可知,战国时期,六国的的执政者多是宗亲,而秦国多以非宗亲之人发挥重要作用,

说明秦国较早突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A项正确;中央集权思想加速了血缘政治的瓦解,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秦国旧贵族等级体系已解体的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士阶层崛起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4.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A.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说,政事堂的由来是因为要克服“中书门

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的弊端,唐太宗“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中设立政事堂无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A项错误;政事堂的设立并没有扩大三省长官的权力

,B项错误;设立政事堂为的是解决三省议政程序中存在的弊端,不是要终结三省六部制,D项错误。5.清代军机大臣“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内阁)大学士出现内外中堂之分,入职军机处的内中堂承担军机处的重要职责,留守内阁的外中堂

处理中央常规事务。内中堂的出现()A.导致中央行政机制紊乱B.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C.埋下了内阁擅权的隐患D.不利于军机处发挥职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军机大臣由皇帝“

特旨召入”,入职军机处的内中堂承担军机处的重要职责,有利于加快国家机要事务的决策过程,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B项正确;军机大臣虽为“特旨召入”,属于兼职,但其职责明确,未发生“机制紊乱”现象,排除A项;军机处设置后,“内中堂”从内阁中分离出来,内阁权力被削弱,

所以“埋下了内阁擅权的隐患”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内中堂的出现突出了军机处的辅政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6.据明朝宦官刘若愚所述,明代所有奏章经文书房的宦官中转后,司礼监的太监不仅能预先知道奏章的内容,而且阁臣的票拟,需要司礼监阅

后且认为可行,才送到皇帝手中。这表明,当时()A.封建制度衰落B.内阁名存实亡C.宦官影响朝政D.帝王大都昏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明代所有奏章经文书房的宦官中转后,司礼监的太监不仅能预先知道奏章内容。而且阁臣的票拟,需要司礼

监阅后且认为可行,才送到皇帝手中”可以看出宦官对奏章有一定的决定权,因此宦官有权利影响朝政,C项正确;明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清朝时封建君主制达到顶峰,题干主要表现了君权的强化,与封建制度衰落无关,排除

A项;为保证皇权独尊和君权至上,内阁与司礼监相互牵制,题干中内阁仍有票拟权,排除B项;题干主要表现了皇权的强化,宦官掌握一定的权力,是与内阁相互制衡的结果,并不能体现帝王的昏庸,排除D项。故选C项。7.汉朝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后来封国势力越来越大,威胁

到中央。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是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在地方设通判C.颁布“推恩令”D.实行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把王国的土地层层分封,让地方失去了对抗中央的财力,故C项正确;节度使是唐代开始

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故A项错误;通判是北宋时期设立管理地方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隋唐时期中央中枢机构,故D项错误。点睛: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

势力。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8.法兰克王国成立初期,国王赏赐贵族和功臣的土地不附带任何条件。到8世纪早期,国王以分封土地为条件,要求受封者宣誓为其效忠,战争时提供兵员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这反映了A.中央权力逐步加强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西欧城市逐渐兴起D.基督教会控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8世纪早期,法兰克王国国王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办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改革使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

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无关,排除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会控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9.在雅典,公民大会一年召开40次例会,旨在解决一般政策问题,并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的决定。这表明公民大会A.是国家

最高权力中心B.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益C.易导致公民权利滥用D.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答案】A【解析】【详解】公民大会负责外交、军事和财政等大事,体现出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故A正确;公民大会属于国家机构,不涉及保护平民的利益

,故B错误;该制度无法保证公民权力滥用,故C错误;D属于直接民主的特点。10.公元前367年,罗马通过法律规定:平民所欠债款一律停止付息,已付部分作为偿还本金计算,未付欠款,分三年还清;占有公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为五百犹格;在两名执政官中,应有一名由平民担任。这表

明,当时罗马()A.平民利益受到重视B.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型C.社会内部矛盾尖锐D.贵族寡头政治的结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平民长期斗争推动下,罗马通过法律禁止高利贷、限制贵族占地、设立平民执政官等,表明罗马平民利益受到了重视,

A项正确;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型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并非罗马社会内部矛盾尖锐,排除C项;罗马用立法手段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并不能说明其结束了贵族寡头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11.英国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时,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国会成为一项稳定的制度。他们联合

向国王提出请愿书,请愿书活动渐成为国会立法权的渊源,而英国国会也在14世纪下半期形成上、下院分别开会的习惯。由此可知,英国形成了()A.等级君主制B.立宪君主制C.贵族共和制D.议会君主制【答案】D【解析】【详

解】根据材料“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国会成为一项稳定的制度。他们联合向国王提出请愿书,请愿书活动渐成为国会立法权的渊源,而英国国会也在14世纪下半期形成上、下院分别开会的习惯。”可以看出骑士和市民阶层通过议会参与到

政治事务中,这是英国中世纪议会君主制的特征之一,D项正确;法国是典型的等级君主制,排除A项;立宪君主制的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是典型的贵族共和制,排除C项。故选D项。12.早在工场手工业时代,曼彻斯特就已发展起来

,以至有些外国旅行家把它当作大城市来看待,但在法律地位上,它只是一个富庶的乡村教区,既没有市政机关,也不是英国议会选区。这表明()A.英国城市化始于工场手工业时代B.宗教改革强化了教会对乡村的管理C.近代英国议会改革需求由来已久D.工业革命

使英国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可知,伴随着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城市曼彻斯特就已经兴起,但是在法律地位上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利,说明的是近代英国议

会改革需求由来已久,C项正确;材料无法判断出英国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对乡村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场手工业时期,非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3.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

,如1265年的英国等级会议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后来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大程度是为了恢复议会传统。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中世纪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代议制B.传统文化影响了英法的民主政治C.近代欧洲议会是等级会议的翻版D.资产阶级革命旨在恢复等级会议【答案】

B【解析】【详解】从材料“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大程度是为了恢复议会传统”中可以分析出,传统文化对近代英法等国的代议制民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代议制民主是近代的产物;C项说法错误,错在“翻版”;资产阶级革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D项错误。【

点睛】“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大程度是为了恢复议会传统”是解题的关键。14.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下列文献与政体对应正确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联邦共和制B.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

宪制C.德意志帝国宪法——民主共和制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民主共和制【答案】D【解析】【详解】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故D项正确;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

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故B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15.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重视分权制衡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D.建立了责任内阁【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由材料得知,“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就是要求有关权力各方形成相五制约与平衡的机制,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实际上是强调了联邦中央政府正对地方的控制,

而忽视了地方的权力,故A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英国确立的,故D项错误。设计分权制衡机制,形成权力的相五制约与平衡,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16.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十

八届三中全会后,明确规定将使用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置”。改革后()A.推动了农业生产迭代升级B.取消了长期征收的农业税C.出现了新型农业经营方式D.丰富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到使用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置”,反映了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出现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并非农业生产的迭代升级,排除A项;材料与取消农业税无关,

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17.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B.国

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区政府在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

步加深的背景下为适应抗日需要而产生,并且在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说明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区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而不是中国工农红色政权,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共党加强对敌后政权的建设,

而不是强调国民党对乡村政权的建设,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选项错误。18.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也

会产生某种盲目性”,因此,要对其进行“计划的指导、调节和行政的管理”。其意在()A.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B.指明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C.探索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道路D.强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

目的题。时空是1984年(中国)。据材料“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也会产生某种盲目性……计划的指导、调节和行政的管理”,可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商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缺陷,需要政府的计划指导,体现了我国新时期经济发

展道路的探索,C项正确;“彻底摆脱”,表述绝对,排除A项;1992年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无法判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排除D项。故选C项。1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强调要让“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各地方、

各方面、各政党在全国人大中都需要有适当数量的代表”。针对一线代表相对较少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这反映出我国()A.注重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B.注重政治参与的广泛性C.基层群众

自治形式多样化D.创新直接民主实现形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各地

方、各方面、各政党在全国人大中都需要有适当数量的代表”、“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可知政治参与群体涉及各个领域,说明我国注重政治参与的广泛性,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材料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A项;基层群众自治是指村委会和居委会

制度,材料未涉及基层群众自治形式多样化,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20.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

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19

83年,四家百货商场与主管部门签订经营承包合同,承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A项正确;此时国企改革尚未“全面展开”,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C项错

误;我国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21.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这说明戊戌变法A.壮大资产阶级的实力B.实现救亡图存的任务C.起到思想启蒙作用D.增强了革命社会

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说明戊戌变法促进了知识分子明确了时代使命,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正确;资产阶级的实力来自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信息未强调资产阶级实力,故A错误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任务,故B错误;材料和增强了革命的社会基础无关,故D错误。的22.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工委的指示,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

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一定发展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D.国内社会主要

矛盾发生根本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可知,中国共产党将原来为抗日设立的政权改变为以

人民为主体的政权,反映出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即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项正确;据题干“1947年11月”可知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中共坚定维

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述错误,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人195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选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2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

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把土地授给农民,土

地可以买卖”,可以看出这是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A项正确;这种做法削弱了奴隶主的权力,排除B项;这种做法使井田制走向崩溃,排除C项;这种做法是将土地私有化了,排除D项。故选A项。24.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

专政》,文中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开始C.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为建立新中国奠定理论基础【

答案】D【解析】【分析】的【详解】根据材料“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撰写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献。这篇文章与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一起,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重要思

想基石,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的理论和政策基础,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八一南昌起义开始,标志着我党独立的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B项;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5.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

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魏晋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AB正确,排除。隋唐以来科举制的实

施使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扩大,扩大了统治基础,缓解了社会矛盾,同时提高了官吏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名师点睛】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26.《礼记·哀公问》中所言:“不能安土,不能

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血脉中便有“恋土情结”“恋乡情结”。但早期中国士人的情节表达多为城市性的,多以废墟化旧国旧都作为情感依托;隋唐之后,则逐渐转向以乡村为主导的恋土恋乡情结。带来这一变化的因素()A.有助于社会阶层流动B.加速了商品经济发展C.促进了法律制度的

创新D.促使租佃关系普遍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隋唐后中国士人情.的结地点逐渐以乡村为主导,与科举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隋唐时期,科举制

度的形成与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使许多出身于乡村的寒门学子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A项正确;科举制背景下的恋土恋乡情结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项;科举制度属于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是政治制度,不是法律制度,排除C项;租佃关系是指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

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他们与佃农就形成租佃关系,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7.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

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A.都是自上而下进行选官B.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D.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

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合理公正的官僚选拔制度最后都未能实现其选拔人才的初衷,原因在于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荐举的资格容易被垄断控制,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主要以门第出身选拔官吏,而非把才德具体化,故C选项错误;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的是科举制,题干没有体现科举制,故D选项错误。28.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

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由此可知,八股取士()A.便于选拔有真知灼见的人才B.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束缚和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D.有利于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八股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严格

的规定,比较死板,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C项正确;明代八股取士形式僵化,不利于选拔出真正人才,排除A;八股文形式僵化,士子只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格式学习即可,因此不利于重学风气形成;题干强调的是八股取士的形式僵化,和考试程序的公平

公正无关,排除D。29.583年,隋文帝下令“罢天下诸郡”,以“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改东汉末年以来地方行政的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制,又并省了许多州县。其做法()A.进一步强化了监察制度B.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克服了集权体制的弊端D.保障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文帝撤并州县,“罢天下诸郡”,改地方三级体制为二级行政体制,有利于节省国家开支,减轻百姓负担,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行政体制,不是监察制度,排除A项;CD项说法太绝对,隋文帝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地

方行政效率,但并不能克服了集权体制的弊端和保障了地方吏治的清明,排除CD项。故选B项。30.唐代所有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要接受定期的考课。考课必须有充分的依据,分为初考和复考,并设有专职监督和群众监督来保证考核人不滥用职权,

以考课等级决定官员的升降赏罚。这表明唐代()A.官员文化素质较高B.看重官员执政能力C.官员管理制度严格D.官员升迁需要资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官员要接受定期且严格的考课,并以此作为官员升降惩罚的依据,这说明唐代官员管理制度很严格,C项正确;材料

主要体现对官员管理严格,无法由此得出官员文化素质较高,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对官员管理严格,无法由此得出看重官员执政能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官员升迁需要经过考课,没有体现官员升迁需要资历,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

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

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蒙夺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材料二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19世纪四五十牛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投,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19世纪九十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

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1909~1910年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摘编自张海鹏

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代议制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模式进行扬弃的产物。这种模式既借鉴了三权分立模式职权明晰、便于监督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会导致效率低下的弊端;既吸收了议行合一模式便捷高效的优点,又克服了它职责不清、不利监督

的弊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又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

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摘编自钟丽娟《从理论到实践,理解和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意义。【答案】(1)背景:英国有议会斗争的传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行议会改革;(2)原因:国人对议会认识有限;封建主

义根深蒂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实行的经济基础及社会基础;(3)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集权与分权的

相统一。【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可得出英国有议会斗争的传统;

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可得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根据“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得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根据“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

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行议会改革;【小问2详解】原因:从材料中各阶层对西方议会的宣传介绍可得出当时国人对议会认识有限;根据所学可从思想解放概括得出封建主义根深蒂固

;根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实行的经济基础及社会基础;【小问3详解】根据“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

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可得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根据“同时

,又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可得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集权与分权的相统一。32.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郡县

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

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

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

,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答案】(1)主要内容:郡县官吏由

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2)制度:郡国并行制。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

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

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可以概括出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由“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可以概括出郡级官员分工负责;由“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可以概括出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由“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可以分析出定期实行分级考核。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制度,由“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

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可以分析出汉初地方有封国也有郡县,所以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理由,从“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和“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两个角度进行概括说明即可。第(3)问原因,主要考查学生正

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可以概括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由“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

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以概括出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行省拥有行政权但受到中央的节制和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

理两个角度来回答即可。第(4)问认识,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结合第三小题我们可以分析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

另外结合所学郡县制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而郡国并行制度则导致国家分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的认识结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元朝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郡国并行、行省制【名师点睛】地方势力

的大小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紧密关联,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对其发展历程应该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就其发展过程而言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西周时期盛行分封制;②战国时代开始推行郡县制,到了秦代普遍推行郡县制;③汉朝初期推行郡国并行制;④唐宋时期主要推行州(

府)县制;⑤元代行省制度开始推行,并辅以州(府)县制。33.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找出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庆龄先生: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

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谨电致意,企盼回音。——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

会议的电报》(1949年1月19日)材料二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五四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认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由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得以正式确立,为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奠定了政治基础。此外,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和完善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保障人民民主、依靠“民主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奠定了坚实的民主基石。——摘编自韩振峰、米亭《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及其内在统一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电邀宋庆龄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开辟“民主新路”的具体表现。(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答案】(1)人民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已成定局;

中国共产党筹建新中国;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形式(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需要);党的领导人和民主党派人士保持着良好交往。(2)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民主发

展道路上的一项伟大政治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3)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或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或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

社会主义特色;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9年1月(中国)。根据材料“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得出人民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已成定局;根据材料“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得出中

国共产党筹建新中国;根据材料“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得出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形式(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需要);结合所学“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得出党的领导人和民主党派人士保持着良好交往。【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4年9月(中国)。根据材料“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得以正式确立,为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奠定了政治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民主新路”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根据材料“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

出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和完善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民主新路”是中国民主发展道路上的一项伟大政治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根据材料“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找出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可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或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或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根据材料“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和完善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可知,新中国民主政

治建设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