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2.516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2.51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e15d469681fedc4e0db5925484ce8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读甲、乙、丙、丁四幅图,完成下面小题。1.上面四幅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关于四图中各点自转速度大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转

线速度:①>②>③>④B.自转角速度:①=②=③=④C.自转线速度:④>③>②>①D.自转角速度:④>①=②=③【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

根据甲图、乙图中顺着箭头的方向东经度在减小,由此可知箭头的方向为自东向西;丙图上方为北极点,箭头方向为自东向西,ABC错误。丁图中顺着箭头的方向,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因此箭头方向为自西向东,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

方向,D符合题意,故选D。【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规律为:极点处为0,其余各地均为15°/h;地球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为: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处为0。由图可知,①位于赤道,②位于15°N,③纬度高于②,④位

于南极点,因此角速度:①=②=③>④,线速度:①>②>③>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俯视为逆时针运转,从南极点俯视为顺时针运转(北逆南顺)。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度数减小的为西经度。第31届世界大学生

夏季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8月8日在成都举办,这是中国西部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捷克队在8月6日19:30开始的男篮决赛中对战巴西(捷克4月至10月使用夏令时,即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1小时)。下表为世界部分城市地理坐标。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成都布拉格(捷克)巴西利亚(巴西)北京103°E,31°N14°E,50°N48°W,16°S120°E,40°N3.某布拉格球迷团计划包机赴现场观看篮球决赛,飞行时间约10小时,其最合适的当地起飞时间是()A.8月6日3:

30B.8月6日2:00C.8月6日5:30D.8月7日0:304.大运会期间成都()A.日出东偏北日落西偏南B.正午太阳在正北方向C.正午日影长度逐渐变短D.日出方位逐渐偏南【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由布拉格经度可知,布拉格

位于东一区,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捷克4月至10月使用夏令时,当布拉格8月6日3:30时,其实际时间为2:30,可计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9:30,飞机飞行10小时,到达成都时北京时间为8月6日19:30,比赛已经开始,最合适的时间应在比赛开始前到达,A

错误;同理当布拉格8月6日2:00时,可求出到达时北京时间为8月6日18:00,比赛还未开始,B正确;当布拉格8月6日5:30时,求得飞机到达时北京时间为8月6日21:30,比赛已经开始,C错误;当布拉格8月7日0:30时,求得飞机到达时北京时间为8月7日16:30,比赛已经结束,D

错误。故选B。【4题详解】7月28日--8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成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错误;正午太阳在南方向,B错误;期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正午日影长度逐渐变长,C错误;日出方位从南北来看逐渐偏南,D正确。故选D。【点睛】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时间的计算是“东加西减”。2021年1月20日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读地球公转

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6.从2020年冬至日至腊八节,地球公转速度()A.先变慢再变快B.先变快再变慢C.一直变快D.一直变慢【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20

21年1月20日,处在北半球的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丁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甲是春分日。故选D。【6题详解】从2020年冬至日至腊八节(1月20日),地球经过近日点,在近日点,地球公转速

度最快,因此从冬至日至腊八节,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故选B。【点睛】地球公转远日点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点,地球公转近日点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在每年的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远日点,在每年的1月

初,地球位于公转近日点。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下图为黄赤交角示意图,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7.关于地球自转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转的绕转中心为地心B.自转真正周期为太阳日

C.自转角速度都为15°每时D.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8.关于地球公转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太阳位于公转椭圆轨道的中心B.公转真正周期为恒星年C.1月初为远日点,公转速度快D.7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快9.图中代表黄道平面和黄赤交角的分别是()A.①,aB.

②,aC.①,bD.②,b10.如果黄赤交角增大1度,则()A.温带范围变大B.极昼极夜范围变小C.赤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D.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减小【答案】7D8.B9.B10.C【解析】【7题详解】地球自转特征为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A错误;自转的真正周期为恒星日,B错误;除两极点

外,自转角速度为15°/h,C错误;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D正确。故选D。【8题详解】地球公转特征,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其中一个焦点上,A错误;公转的真正周期为恒星年,B正确;1月初为近日点,地球公转较快,7月初为远日点,地球公转较慢,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在图中

①为赤道平面,②为黄道平面,a为黄赤交角,b为黄道面与地轴的夹角,B正确,ACD错。故选B。【10题详解】黄赤交角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同,与极圈纬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增大1°,则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增

加1°,极圈纬度数减小1°。则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温带纬度范围减小了2°,即热带的范围和寒带的范围均增大,温带的范围缩小,A错误;寒带范围增大,则极昼极夜范围将增大,B错误;热带的范围增大,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范围将增大,故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会增加,赤峰距离直射点的纬度会更接近,故赤峰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挪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挪动幅度变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黄赤交角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

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将减小,温带的范围扩大。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①岩石()A.属于岩浆岩B.较②岩石老C.可能含化石D.可能是砂岩12.图中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乙丙甲丁D.乙丙丁甲13.丙地层在甲构造右侧比左侧薄,原因是右侧()A.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堆积效果较微弱B.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侵蚀效果更显著C.受岩浆活动影响较左侧小,火山喷发物少D.下层岩层背斜较左侧多,岩层容易被侵蚀【答案

】11.A12.C13.B【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岩石从地下向上入侵应为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A正确。②岩石未切穿丙及以上岩层,①岩石切穿所有岩层并喷出地表,①岩石较②岩石新,B错误。岩浆岩

中不可能含化石,C错误。砂岩是沉积岩,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甲断层使得丙乙断裂,甲比丙乙新,沉积岩层下老上新,丙在乙上面,丙比乙新,而丁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①岩浆活动切穿所有岩层,侵入岩比被侵入岩层新,所以丁是最晚的,故图中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丁,C正确,故选C。【13

题详解】丙地层在甲构造右侧比左侧薄,说明被侵蚀作用强,可能是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侵蚀效果更显著,B正确。地势较左侧高,外力应为侵蚀作用,而非堆积,A错误。火山喷发物在丙之后,不会影响丙历史的堆积,C错误。下层岩层背斜较左侧多,岩

层容易被侵蚀,但背斜上方已有沉积岩层覆盖,不再接受侵蚀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原始地层接近水平,下面的地层年龄较老,上面的地层年龄较新。切割层序律:断层割断老的地层,新的侵入岩切割老的地层。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

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完成下面小题。14.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①张裂作用②碰撞挤压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5.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阿尔卑斯

山的形成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红海面积不断扩大【答案】14.A15.D【解析】【14题详解】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该实验能够模拟板块的张裂,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因此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

得,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青藏高原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阿尔卑斯山脉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ABC不符合题意;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由于板块不断扩张,面积将不断扩大,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板块板块两类边界:生长边

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处板块向两侧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消亡边界处板块碰撞,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海岸山脉或岛弧。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

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关于洪积扇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裸露,风化侵蚀形成B.坡度大,滑落崩塌形成C.洪积扇上部颗粒物小,边缘颗粒物大D.降水不均,沟谷发育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17.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而粉砂、黏土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风

化作用不显著B.坡度缓,坡长长C.河流流量小D.坡度陡,搬运能力强18.贺兰山东麓中部、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16.D17.B18.B【解析】【16题详解】据地形图可知,贺兰山山

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沟口泥沙堆积形成密集的冲积扇,故D正确,冲积扇不是风化、侵蚀地貌,也不是滑落崩塌形成的,故AB错,洪积扇上部颗粒物大,越往边缘颗粒物越小,故C错。故选D。1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河流流程较长,而且

流域内地势起伏小,这样水流速度和缓,流水在上游侵蚀、搬运能力弱、在甲地的堆积物颗粒较小,砾石较少,故B正确,D错,和风化作用无关,与其他河流相比甲地河流流量并不小,故AC错。故选B。【18题详解】据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

石为主,说明土层薄,不适合耕作,耕地少,故B正确,位于山麓地带海拔不高、该区域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临近河流,水源条件好,故ACD错。故选B。【点睛】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也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

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体积较大而坡度较小者称为洪积扇。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叫做洪积物,通常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较差,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崮,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

山,如左图,岱崮地貌岩层分布如右图所示。在崮顶村庄,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三叶虫化石。完成下面小题。19.推测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沉积作

用--变质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20.关于岱崮地貌分布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以花岗岩为主B.易发生崩塌、滑坡C.土壤深厚肥沃D.重点发展粮食种植【答案】19

.C20.B【解析】【19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三叶虫化石,表明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要形成岱崮地貌,首先应通过沉积作用形成构成岱崮地貌的岩层,处于深层的沉积岩需要经地壳抬升至较高

处,又经历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即岱崮地貌。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三叶虫化石,表明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岱崮地貌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且当地降水集中,容易发生崩塌、滑坡,B正确;岱崮地貌起伏较大,不利于深厚肥沃土壤发育,且容易出现水土流失,不应重点发展粮食种植,CD错误。故选B。【点睛】岱崮地貌的形成和演化主要过程为:合适的沉积环境中沉积

形成这套寒武系地层;地质构造作用力导致包括这套地层在内的地层系统抬升直至出露水面以后在接受侵蚀的同时而持续隆升;地表流水等各种外营力沿地层软弱带长期剥蚀,造就了雄浑、奇异的岱崮地貌形态。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

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读下列诗句,完成下面小题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1.①②两句诗分别对应的地理现象是()A.冷锋、梅雨B.暖锋、伏旱

C.暖锋、梅雨D.冷锋、伏旱22.第④句描绘了下列哪种天气系统过境的场景()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极锋23.第②句描绘了下列哪种天气系统过境的场景()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极锋【答案】21.A22.A23.C【解析】【

21题详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是冷气团南下形成冷锋天气系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天气,由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2题详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下雪景色,一般由冷锋天气系统造成,由暖

锋、准静止锋、极锋形成的可能性不大,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3题详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天气,一般发生在6-7月的我国江淮一带,此时南来的暖湿气团与北边的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该天气系统在江淮一带的进退造成了阴雨连绵的

梅雨天气,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梅雨形成条件: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

,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雅康(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是规划中川藏高速公路的一段,全线几乎"脚不沾地"。下图示意川藏高速公路(规划)沿线主要城市及海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雅康高速公路全线几乎"脚不沾地"的原因主要是沿线()A.高山峡谷多B.河流众多C.冻土分布广D.海拔较高

25.和其他路段相比,雅康高速公路线路较平直主要得益于()A.科技的进步B.交通需求量大C.自然灾害少D.经济水平高【答案】24.A25.A【解析】【分析】雅康高速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延伸,将穿越深山峡谷的横断山区,全线几乎“脚不沾地”;雅康高速135公里的公路,82%是桥梁和隧

道,其中长达50公里的隧道群,可实现路线较平直。【24题详解】雅康高速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延伸,将穿越深山峡谷的横断山区,全线几乎“脚不沾地”,A对;海拔较高,但顶部平,也可以修建“挨地”的高速公路;沿线冻土不广布;沿线河

流不是很多,故其余选项排除。【25题详解】雅康高速82%是桥梁和隧道,其中长达50公里的隧道群,可实现路线较平直,因此是科技的进步,A对。为了方便出行要修建高速公路,但要实现线路的平直,需要科技的进步,B错;当地地处我国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较多,C错;当地地处川西,经济不发达,D错。二、综合题26.读岩石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方框内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A___;B___;C___;D___;E___。(2)在A、B、C三类岩

石中,各举一个实例填在横线上:A___;B___;C___。(3)在A、B、C三大类岩石中,可找到化石的是___。(4)图中字母所表示过程含义是:①___;②___;③___;④___。【答案】(1)

①.变质岩②.沉积岩③.岩浆岩④.岩浆⑤.侵入岩(2)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②.砂岩(页岩、石灰岩等)③.花岗岩(玄武岩等)(3)B(4)①.外力作用②.变质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冷却凝固【解析】

【分析】本题以岩石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略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类型等知识的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A由变质作用而形成,是变质岩,C包括喷出岩和E,因此C是岩

浆岩,E是侵入岩,形成岩浆岩的是岩浆,C由D而形成,D是岩浆,变质岩和岩浆岩受到外力作用之后可形成沉积岩,B是沉积岩。【小问2详解】A是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B是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C是岩浆

岩,喷出岩主要有玄武岩,侵入岩主要有花岗岩。【小问3详解】A是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找不到化石,B是沉积岩,由沉积作用形成,含层理构造,可能找到化石,C是岩浆岩,由岩浆形成

,不含化石,因此在A、B、C三大类岩石中,可找到化石的是B。【小问4详解】①指向沉积岩,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②指向变质岩,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岩石发生变质而形成变质岩,含义是变质作用;③指向岩浆,岩石可经过重

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④指向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含义是冷却凝固。27.读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用直线表示黄道面。(2)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节气)的日照情况。此时太阳直射____(纬度)。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3)图中A、B、C、D四地,当日昼长由短到长依次是____。(4)图中A、B、C、D四地,在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___

_。(5)此日张掖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此日后兰州市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是____。(6)图示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____(近或远)日点位置,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将

如何变化____。【答案】(1)如下图:(2)①.夏至②.23°26’N③.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3)D、C、B、A(4)①.B、C②.A③.D(5)①.昼长夜短(昼>夜)②.昼渐短,夜渐长(6)①.远②.慢③.变慢(先变慢再变快)【解析】【分析】本题以光照图为载体,考

查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公转速度规律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在侧视光照图上绘图时,需注意晨昏圈经过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再根据有太阳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

球,另一半球为夜半球绘图。具体如下:【小问2详解】依据上题光照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故节气为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23°26′N);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北,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小问3详解】太阳直

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地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极地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图中各点昼长由短到长为DCBA。【小问4详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故有太阳直射的为BC。极圈以内的点有极昼、极夜现象,故有极昼、极夜现象的为A。温带

地区(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四季变化明显,故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D。【小问5详解】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张掖市昼长夜短;图示日期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故兰州市昼渐短,夜渐长。【小问6详

解】图示日期(6月22日前后),接近地球公转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此日后公转速度变慢,在7月初达到最慢后加快。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

如图为某半球中纬度的锋面气旋。(1)判断图示天气系统所在半球,请说明理由(至少两点)。(2)从锋面类型、雨区位置、雨区范围等方面比较LX和LY所示锋面系统的差异。(3)请从天气状况、气温、气压等角度分析B地即将发生的天气变化特点。【答案】(1)北半球;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

方向运动;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说明北侧纬度高,为北半球。(2)锋面类型:LX为冷锋,LY为暖锋;雨带位置:LX在锋后,LY为锋前;雨带范围:LX范围小,LY范围大。(3)(将经历暖

锋过境),出现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半球中纬度的锋面气旋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的判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由

等压线的气压值可判断,L为低压中心,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图中南侧风向为西南风,东侧风向为东南风,西侧风向为西北风,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冷锋雨区在锋后,暖锋雨区在锋前,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由图中的雨

区位置判断该结构的北侧为冷气团一侧,说明北侧纬度高,为北半球。因此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由上题推断可知,北侧为冷气团一侧,由气流运动方向可知,LX为冷气团移向暖气团的冷锋;LY为暖气团移向冷气团的暖锋;从雨带位置:

LX锋面向偏南方移动,雨区位于冷气团一侧,雨区在锋后,LY锋面向偏北方向移动,雨区也位于冷气团一侧,雨区位于锋前;从雨带范围看,LX雨带范围小,LY雨带范围大。【小问3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地将

经过的天气过程是暖锋过境,带来连续性降水,然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29.下图为沿回归线所作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石灰岩层形成年代早于砾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地表海拔低于乙地的原因。(2)结合

图文材料,说明丁山形成过程。(3)该地区要开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选址分别有甲、乙、丙三个规划方案,最终选择甲方案。请从工程的安全性和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说明没有选择乙、丙方案的理由。【答案】(1)甲地位于背斜

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乙地位于向斜地区,由于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因此甲地海拔低于乙地。(2)丙处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导致岩层断裂,丁处上升形成山地。(3)乙

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处岩层下弯,结构不稳定,且容易积水,不适合开凿隧道。丙处岩层发生断裂位移,为断层,断层处岩层破碎,易坍塌,断裂面易发生渗漏。【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质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地质构造的判断、地貌的成因

以及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则甲、乙地质构造分布背斜和向斜,根据所学知识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被侵蚀

成为洼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紧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所以甲地地表海拔低于乙地。【小问2详解】读图丁山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受挤压力,一侧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山脉。【小问3详解】根据上题甲为

背斜构造,背斜构造稳定,不易有积水,适宜开凿隧道;乙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易积水,且结构不稳定;丙为断层构造,地壳活跃,断层处岩层破碎,易发生坍塌,且地下水易沿着断层面渗漏,所以丙不宜开凿隧道。为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