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件 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4讲 其他常见地貌

PPT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3 页
  • 大小 4.814 M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件 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4讲 其他常见地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件 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4讲 其他常见地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件 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4讲 其他常见地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0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件 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4讲 其他常见地貌.pptx,共(63)页,4.81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beced3a0eeed96a0a27bc72a048122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讲其他常见地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基本概念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洞、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石柱、风沙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沟槽和垄脊)、

新月形沙丘、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海岸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石拱桥、海蚀柱、海滩、沙坝、角峰、刃脊、冰斗、峡湾基本原理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的成因、特点与分布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答题指导强基础必备知识基础落实1.喀

斯特地貌(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峰丛、孤峰、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里常见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流水堆积作用形成2.风沙地貌3.海岸地貌(1)海蚀地貌:常见的类型有

、海蚀平台、、海蚀拱桥、海蚀柱等。海蚀崖崩塌后退后,形成海蚀平台(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分为、沙滩和泥滩。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以淤泥质沉积物为主海蚀崖海蚀穴沙坝砾滩思维拓展·

再提升海蚀穴、海蚀拱桥和海蚀柱在形成上有何关联?提示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被蚀穿后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4.冰川地貌(1)冰川分类依据是冰川的

形态与规模类型分布特征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和上面积大,冰层厚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区规模较大陆冰川小,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南极洲格陵兰岛中低纬度高海拔(2)冰川侵蚀地貌思维拓展·再提升分析峡湾的形成过程。提示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运动对地面产

生刨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随着全球气候进入温暖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U形谷,形成峡湾。实践应用1.风力侵蚀形成的坑——风蚀坑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

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Ⅱ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下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

。(2)分析风蚀坑—积沙体规模无法持续扩大的原因。(1)简述阶段Ⅰ利于风蚀坑水平生长的条件。提示风蚀坑出口处的强风侵蚀能力强,导致沟谷宽度增加;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积沙体高度有限,对宽度增加的阻碍弱。提示松散的地表物质深度有限;随着风蚀坑的加深,侧壁后退,坍塌物向坑底运移、堆积;

随着积沙体增高,到达丘顶的风速越来越小,堆积至此的沙粒越来越少。2.海洋水下“近岸凹槽”地貌海水(或海浪)对区域的侵蚀或沉积,主要与其速度相关。山东芝罘岛由坚硬基岩构成,海岸陡峭。在岛屿西端的砾石、砂砾、砂大小混杂分布的近岸平坦海床上,形成

了典型的水下“近岸凹槽”地貌。受海水侵蚀与沉积影响,海床的表层物质不再混杂分布,离岸由近及远处,海底表层物质颗粒依次主要为砾石、砂砾、砂。图1为芝罘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芝罘岛西端近岸凹槽形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1图2(1)该地“近岸凹槽”形成的主要季节主要是在冬季还是夏季?为什么?提示冬季。该地冬季盛行强盛的西北风,在岛西端成为向岸风;使向岸冲击风浪速度加大,海床侵蚀加剧。(2)说明“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区差异的形成原因。提示近岸

处,海底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较小颗粒的砂砾、砂被侵蚀搬运,(较大颗粒)砾石得以保存;离岸较远处,海底水流速度减缓,砂砾、砂先后沉积下来。网络自建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提素养关键能力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一喀

斯特地貌、风沙地貌核心归纳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岩石的可溶性强、透水性好,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岩石的透水性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考点一考点

一考点二考点二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水的溶蚀能力水体成分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体的流动性大气降水多,

流动性强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溶蚀作用强烈,喀斯特地貌发育更广泛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地貌类型地貌特征图示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地表

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呈长条状或网格状石芽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有些形体高大的石芽常高数十米,称为石林洼地分布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底部宽阔而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

的农耕区2.喀斯特地貌景观及特点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地貌类型地貌特征图示地表喀斯特地貌峰丛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峰林峰丛被

溶蚀形成的浑圆状成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孤峰孤立存在的石灰岩山峰残丘进一步被溶蚀残留的孤立石峰,比孤峰规模更小、更平缓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地貌类型地貌特征图示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长数米到数百千

米,常常呈层状分布地下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笋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不断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的形似竹笋的堆积体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连接在一起形成考点一考点一考点

二考点二地貌类型地貌特征图示地下喀斯特地貌石幔或石帘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而成,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二、风沙地貌1.雅丹地貌(1)形成条件因素影响岩性条件岩性较松软或者泥岩和砂岩软硬互层、有垂直节理(缝隙)发育的湖相沉积地层更容易被风蚀形成雅丹地貌动力

条件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环境条件极端干旱或者干冷多风的气候条件、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较为湿润地区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强烈的地区考点一考点一考

点二考点二因素影响其他条件风化作用、重力坍塌、盐类风化和龟裂等。其中盐风化是由于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分蒸发使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类似冰劈作用),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内陆干旱区

和海岸表现最明显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2)形成过程①地质时期河流、湖泊物质沉积,形成水平岩层。②地壳抬升,水体外泄或蒸发,岩体出露。③气候干旱、强劲的定向风沿裂缝侵蚀,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凹槽,坚硬岩层

出露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台地,雅丹地貌形成。(3)地貌特点①形态不规则的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②沟槽内常有砂粒堆积。③沟槽与垄脊多呈长条形,走向与主风向平行。④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壁较陡。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2.移动沙丘(风积地貌)(1)移动沙丘的形成条件

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2)沙丘移动的机制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向上滚动,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一层一层地向前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流动沙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3)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4)根据沉

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真题剖析(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

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形成莲花盆需要()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

层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A.曲折的河道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命题解读以广西溶洞中的莲花盆命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

科学真理的精神调用知识溶洞中沉积地貌形成的条件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不断滴落或沿岩壁流下信息解读信息: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图中河床平坦解读:莲花盆的形成需要含有碳酸氢钙的水滴不断滴到浅水中,导

致水自滴点向四周,从而形成盆状解读: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流水作用导致河床平坦,并形成薄层水环境思维过程从喀斯特沉积地貌的成因入手,并结合图中莲花盆的特点及河床特点进行分析外溢河床答案(1)B(2)B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变式训练]若溶洞中的薄层水流失,则莲花盆会发育为何种地貌?提

示带有莲花盆底座的石笋。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对点训练考向一喀斯特地貌(2023·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某些洞穴景观中,有一颗颗浑圆或近圆形的“珠子”浸在相对平静无流动的浅水中。它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呈现出“汤圆”“弹珠

”“黄豆”“西米”等不同形态,数量上也成千上万,被称作“穴珠”(图1)。当“穴珠”持续发育中遇到某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就会变为以侧面增长为主,形成“穴饼”(图2),积水将“穴饼”胶结粘连,呈现“冰冻”状态。据此完成1~3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1.形成“穴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2.推测典型“穴珠”“穴饼”所属的岩石类型为()A.花岗岩B.砾岩C.石灰岩D.大理岩3.形成“穴饼”的某种环境变化最可能是()A.水位下降B.冻融加剧C.气温降低D.地壳抬升DCB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

,“穴珠”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在外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碳酸氢钙转化为碳酸钙附着在小岩屑上逐渐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属于流水堆积作用。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为主,因此“穴珠”“穴饼”属于石灰岩。第3题,据材料分

析,“穴珠”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为立体增长形成;而“穴饼”为以侧面增长为主,所以应是水位下降,“穴珠”不能向上增长了。冻融加剧、气温降低、地壳抬升与形成“穴饼”关系不大。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向二风沙地貌(2023·云

南保山二模)抛物线沙丘是一种平面形态呈“V”形或“U”形的典型固定、半固定沙丘,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因平面图形像抛物线,故得名抛物线沙丘。植被的分布可控制抛物线形沙丘侵蚀和沉积,是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图示意新疆艾比湖流域某研究区抛物线沙丘的形成过程,通过野

外观测和对研究区抛物线沙丘形态特征和沙丘上植被特征的分析,初步可以断定研究区抛物线沙丘起源于风蚀洼地。据此完成4~6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4.风蚀洼地阶段风蚀洼地与弧形沙梁的相互关系是()A.风蚀洼地为弧形沙梁提供了全部沙源

B.弧形沙梁减弱了吹蚀风蚀洼地的风力C.风蚀洼地对弧形沙梁的沙粒进行分选D.风蚀洼地和弧形沙梁沿相同方向生长5.抛物线沙丘从半环形阶段到初级抛物线阶段的形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植被()A.减弱了风沙的沉积作用B.增加了风力的

侵蚀作用C.转变了风沙运动的方向D.改变了风沙流空间分布6.野外要判断抛物线沙丘发育的阶段,可以依据()①沙粒物质组成②沙丘长宽之比③沙脊形态特征④沙丘植被类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DC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解

析第4题,由题意可知,抛物线沙丘的形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故而可以判断风蚀洼地位于抛物线沙丘的上风向,为其提供了部分沙源,A错误;洼地主要顺风向向前延伸,所以图中弧形沙梁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作用于风蚀洼地的风力影响较小,B错误;风蚀洼地中的植被增加了地

表粗糙程度,使风速有所降低,较粗沙粒会发生沉降,故而风蚀洼地对弧形沙梁的沙粒具有分选性,C正确;初期阶段弧形沙梁主要沿两翼方向发展,洼地主要顺风向向前延伸,风蚀洼地和弧形沙梁发育方向不同,D错误。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

点二第5题,由题意可知,抛物线沙丘从半环形阶段到初级抛物线阶段的形态变化,主要是两臂的延长,这是由于植被对两臂部分的固定,增强了风沙的沉积作用,使得两臂部分风力侵蚀作用减弱,A、B错误;洼地主要顺风向向前延伸,风沙运动的方向并未发生转变,C错误;中间迎风坡部分由于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侵蚀作用强,

故而向前推进,所以是由于植被分布特点改变了风沙流的空间分布,D正确。第6题,由图可知,图中四个阶段沙丘的长宽比和沙脊的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以通过沙丘长宽比和沙脊形态来判断抛物线沙丘发育的阶段,②③正确;抛物线沙丘的沙粒物质组成都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带来的,组成性质相似,不能用来判断抛物线

沙丘发育的阶段,①错误;沙丘植被类型没有发生变化,④错误。故选C。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核心归纳1.海岸地貌形成过程及特点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地貌特点海蚀地貌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

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平台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海蚀穴海浪冲蚀海滨陆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

,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似拱桥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地貌特点海积地貌海浪挟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堆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坝、贝壳堤等海滩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上

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沙坝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2.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地貌特点冰蚀地貌冰川所挟带的碎屑

物在冰川滑动过程中磨蚀、刨蚀冰床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冰川槽谷(U形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

开阔,形如“U”字峡湾冰期接受冰蚀作用形成冰川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形成两侧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即峡湾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地貌特点冰碛地貌碎屑物随冰川衰退而堆积下来冰

碛丘陵冰川消融后,碎屑物堆积,形成高低起伏的形态终碛垄分布于冰川前缘地带,由终碛组成的弧形垄状地形。内侧缓,外侧陡,相对高度因地而异冰水堆积地貌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扇融水河流挟带泥沙堆积,多个冰水扇连成一片形成外冲平原蛇形丘狭长、弯如蛇

的高地。主要是由略具分选的冰水砾堆积而成,有一定的磨圆度,发育冲刷、填充物构造,呈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两坡对称湖冰积物堵塞,局部冰融水生成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真题剖析(2023·海南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

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2)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命题解读以羊

背石的分布及形态命题,有利于学生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的养成调用知识有冰川分布的地区才会有冰川地貌的分布;羊背石迎冰面和背冰面的侵蚀方式不同,坡度不同信息解读信息: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解读: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有大量分布信息:羊背石由于冰川侵蚀作

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解读:可以根据羊背石坡度判断哪一侧是迎冰面,哪一侧是背冰面,从而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思维过程从海拔高低判断冰川的分布地区;再根据材料中对羊背石的描述,分析观察羊背石可以得出的结论冰川方向答案(1)A(2)B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变式训练

]羊背石坡度较缓的一侧是迎冰面,还是背冰面?提示迎冰面。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对点训练考向一海岸地貌(2023·安徽合肥一模)“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从天空

俯瞰,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潮间带上的参天大树,主干朝向大海,枝杈朝向陆地。下图是2022年10月14日某摄影爱好者在钱塘江入海口拍摄的“潮汐树”照片。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潮汐树”所在的海滩属于()A.流水侵蚀地貌B.流水堆积地貌C.海水侵蚀地貌D.海水堆积

地貌2.对图中“潮汐树”潮沟的形成,解释合理的是()A.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强B.涨潮水流速度慢,堆积作用强C.退潮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D.退潮水流速度快,堆积作用强DC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解析第1题,仔细审题可知,本题是问“潮汐树”所在的海滩

属于什么地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根据材料“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可知潮沟的形成以侵蚀作用为主;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弱;退潮时,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形成潮沟。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向二冰川地貌(2023·广东汕

头二模)研究表明在同一条冰川内部,随着冰川流速增大,槽谷的侧蚀作用逐渐取代下蚀作用成为主要外力作用,从而影响冰川槽谷的形态。如(a)图示意某冰川槽谷不同海拔位置多个探测点测定的冰川流速,如(b)图为利用探测技术测量各探测点横

剖面的谷底形态。据此完成3~4题。(a)(b)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3.下列剖面中可能是Ⅲ点位槽谷剖面的是()A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4.影响该冰川不同位置槽谷形态发育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光照C.坡度D.坡向C解析第3题,由材料“研究表明在同一条冰川内部,随着冰川流速增大

,槽谷的侧蚀作用逐渐取代下蚀作用成为主要外力作用”以及(a)图中Ⅲ点位冰川流速最快可知,此地槽谷剖面最宽,结合(b)图可知,Ⅲ点位槽谷最低点海拔范围为120~180米。第4题,从等高线弯曲情况可以看出,不同探测点所在剖面的坡度有明显差异,

进而影响冰川流速,最终使得冰川不同位置槽谷形态发育差异;气温、光照、坡向均未在图中和材料中表现出对冰川流速有较大影响。答题指导思维路径答题指导(五)地貌形成过程1.分析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成因2.分析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答题指导1.侵蚀地貌成因解

答思路考向关键词答题思路河谷、沟谷、峡谷河床、下蚀、侧蚀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下蚀、侧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可溶性岩石、暖湿的气候、溶蚀可溶性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与含有CO2的流水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挟带、破坏风挟带的大量沙石对周

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2.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思路考向关键词答题思路洪(冲)积扇山口、平缓、减慢、堆积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挟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三角洲地势低平、大量泥沙、海(

湖)水的顶托、入海(湖)口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湖泊),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湖)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堆积地貌碎屑物质、阻挡、风速降低、堆积风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时,风速降低,大量物质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碛地貌在气温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应用尝试(2023·山东泰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节理,也称为裂隙,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江西武

功山(114°E,27.5°N)峰林地貌是节理发育的典型。研究发现,武功山曾是华南海盆北部边缘一部分,位于次级板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在内外力不断作用下,海盆闭合抬升逐渐演化成高耸的峰林地貌景观。目前,武功山地貌处于发展的幼壮年早期,景区内花岗岩峰林、石柱、石芽、象形石等微地貌景观广

泛发育。下图为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形成演化模式。(1)描述武功山花岗岩峰峦地貌的形成过程。(2)依据地貌演化一般规律,推测武功山地貌发展进入老年期时的微地貌类型。加里东期,华南海盆闭合,武功山地区地层褶皱隆起,岩浆侵入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燕山期,板块继续碰撞挤

压,武功山山体大幅抬升,伴随岩浆多次侵入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山体继续抬升隆起,在外力作用下,海相基底沉积地层大量风化侵蚀滑脱,花岗岩体暴露突出地表,形成高耸挺拔的花岗岩峰峦地貌。以残峰、残丘等景观为标志,最后进入准平原阶段(或地势更加和缓/趋平等)。解析第(1)题,研究发现,武功山曾是华南海

盆北部边缘一部分,位于次级板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加里东期,华南海盆闭合,武功山地区地层受挤压褶皱隆起,岩浆侵入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变多但仍然位于地下,是因为板块继续碰撞挤压,武功山山体大幅抬升,伴随岩浆多

次侵入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随着时间推移,内力作用下山体继续抬升隆起,在外力作用下,海相基底沉积地层大量风化侵蚀滑脱,花岗岩体暴露突出地表,形成高耸挺拔的花岗岩峰峦地貌。第(2)题,根据图示演化,武功山

地貌继续受到外力侵蚀作用,高度降低、面积减小,以残峰、残丘等景观为标志,最后进入准平原阶段(或地势更加和缓/趋平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