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暑期检测(一)历史.docx,共(8)页,95.19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6714556c3ed9491965e7d7ebc043a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学科假期检测(一)考试时间长度:75分钟满分100分制卷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1.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陶寺遗
址中,发现了城址城壕、专用玉石兵器、有大量随葬品的显贵大墓及专用的贵族墓地,以及散见于遗址内的非正常死亡遗骸等,这些发现可以用来证明()A.阶级分化和斗争加速国家出现B.城市是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C.中国华北地区最早出现了国家D.当时中国南
北联系日益加强2.西周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对年龄在13岁至20岁之间的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与此同时,乐与礼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王朝对“乐”的重视()A.促进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完善B.有助于维护宗法分封秩序C.导致了家国
一体局面的形成D.消弭了统治阶级内部纷争3.天命这一名称是由周人提出来的,但它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帝”这一神灵的信仰与崇拜。西周以前,“天命”高高在上,具有绝对权威。西周以后,“天命”逐渐具有“德”的内涵,“德位相配”成为时人共识。这一变化()A.反映了儒家思想的
社会影响力有所提升B.表明君权神授观念迎合专制加强的需要C.有助于为政权转移的合法性创造理论依据D.折射出德才兼备成为选任人才的主要标准4.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赐命礼等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辏”的价值思维,将王室与诸侯视为一个政治实体,建构出“
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的政治结构。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B.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C.贵族统治秩序开始确立D.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5.据古籍记载夏、商、周三朝不断有接待“四夷”的活动,如“夏后即位七年,于夷来宾”“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周朝
还专门设立“象胥”这一职官,负责接待四方使节和诸侯宾客,“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上述现象表明()A.华夏认同观念促进了民族交融B.天下共主的局面促成国家统一C.中央王朝注重与周边民族交流D.各个民族之间实现了和谐平等6.战国时期各国大多先于边地设郡,
齐国却始终没有设郡,而是将全国划分为五都;各国的官僚机构基本都走上了“官分文武”的道路,但楚国仍沿袭春秋旧制,以令尹为最高官职,其他官职设置更加五花八门,异多于同。这一现象反映了各国()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求同存异谋发展的趋势C.民族交往交融程度不一D.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7.战
国时期,诸子对利用舆论来管理基层社会的态度各异。孟子主张君主决策时要把国人的舆论作为重要参考,但不能盲从。韩非主张应采取对统治有利的舆论,但前提是必须受到法律制约,“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两种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加强君主集权B.稳定社会秩序C.强化思想控制D.迎合贵族诉求
8.商周时期“族众”是集体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国家财政的维持和民力的征发都严格依据以血缘为纽带的“族”为单位来实现,国家“不料民而知其多少”。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征发单位向以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转变。这说明了()A.春秋战国政府人口管理难度加大B.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关爱百姓C.
分封宗法制的瓦解影响政府税收D.国家强化基层人口和经济的控制9.西汉建国后,在长安附近地区的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均设邑建县名“五陵邑”,“后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于诸陵”。这一规划设置意在()A.凸显皇权至上的尊贵威严B.增强关中地区
实力强化中央集权C.改善首都地区的城市布局D.纠正西汉初年郡国并行体制弊端10.汉代的制度构建不同于西周的“宗统”、“君统”不分,也不同于秦代灭绝“亲亲”的做法,而是政府试图在承认宗族是社会基本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突破血缘关系,将君
臣、君民、官民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父子关系。这表明,汉代()A.宗族势力的发展壮大B.尊卑秩序得到强化C.儒学理论体系政治化D.社会道德风气改善11.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
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上述做法()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B.表明汉与匈奴之间无意继续战争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12.下表为东汉光武帝度田(丈量土地)的相关记载内容文献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
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垦田),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后汉书·刘隆传》十六年……天下刺史、太守以垦田不实下狱死者十余人,于
是南郡太守刘隆亦系狱,上以隆功臣也,免为庶人。《后汉纪》卷七《光武皇帝纪》据表推知,光武帝的度田措施旨在()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B.完善地方监察体系C.增加政府赋税收入D.重构封建经济基础13.“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
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亡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出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这段文字的特点是()A.恬静安宁,朴素绮丽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C.朴实生动、传播广泛D.脍炙人口、千古绝唱14
.在汉代,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的“伐阅簿”。官吏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即使与孝廉、茂才等察举升迁方式无缘,依然可依功劳等次累升至郡国长官一级。若自动去职或免职后,仍可按
累积的功劳,再次被征用。据此可知,汉代()A.察举制以功劳为升迁依据B.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C.官吏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D.郡国长官控制地方选人权15.西汉吕后时期实行“受鬻法”,规定“大夫以上(年)九十……禀鬻米月一石”;汉文帝时期颁
布“养老令”,规定“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汉武帝时期将其减少为仅赐三石米;汉哀帝时期则赐予象征意义的王杖(如鸠杖)而非布帛、粮食等。这些举措()A.体现出优抚政策渐显教化趋向B.反映出赈济活动由国家主导C.旨在强化统治集
团的特权地位D.确立了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16.在古代中国,青铜器既是能够上通天地鬼神的宗教礼器,亦是受命于天的神圣象征。中国历朝历代的君王将青铜器视作国之重器,而金石收藏与研究自宋代以来就成为了文人社会的重
要传统。这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A.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B.注重礼乐文化传承C.长期受到宗教信仰束缚D.青铜铸造长期繁荣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和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量地而立国,计利而蓄民,度人力而授事……利足以生民。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摘编整理自《荀子》材料二《国语》记载:
“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音zi,古代供祭祀的谷物)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人口)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财物增长)于是乎始,敦庬纯固(强大国力,庬,音mang)于是乎成”。农家学派强调抓住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要素,即人力、气候、土壤
和地形。为此他们经常劝告统治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得时之稼,其臭(音xiu)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位变强,凶气不入,身无苛殃”。——摘编自唐任伍、孟娜《先秦农家学派的民生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重农思想。(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地位和民生角度分析先秦时期重视农业的理由。(8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高(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史记·秦始
皇本纪》材料二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今宗庙吏(事)及箸(书)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益阳兔子山秦简牍“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材料三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被发掘,出土1100多枚竹简。秦墓主人是一个秦吏,名字叫喜。随葬的秦简
写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为吏之道》等,秦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主持参与本次考古工作的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陈振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肃然起敬,“按照常规,棺内器物不多,清理的任务不大。但是
我们看到,在墓主的头下、右侧、腹部和足部,堆满了竹简,那一幕确实太震撼了。”——据《国家宝藏——云梦秦简》等(1)材料一、二对秦二世继位的记载不同,有学者认为,根据材料二可以推翻《史记》的记载,但也有学者不同意。根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实证角度,简要解释学者不同意的理由。(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振裕看到喜的墓葬深感震撼并“肃然起敬”?(4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地方上
,秦在郡一级设置监御史,上对中央负责,下监察郡中一切官员和百姓,也包括同级的郡守和郡尉。西汉初取消了监御史的设置,只是派丞相史不定期到地方监视。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实行了新的监察制度。他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州(郡),各设刺史
一名。刺史每年八月由京城出发,巡视所部郡国,然后在年终回到京城汇报。所谓六条问事,是中央规定刺史监察的内容。其中第一条是“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其余五条都是针对地方官员的,如是否遵守国家制度,
背公谋私,搜刮百姓;是否司法不公,残害百姓,失掉人心;是否任人唯亲,袒护坏人;是否放纵家属子弟仗势欺人,捞取好处;是否勾结地方豪强,收取贿赂,损害朝廷风纪等。征和四年(前89)汉武帝又设置了司隶校尉,负责监察朝中百官和京畿三郡及河内、河东、河南、弘
农四郡。——摘编自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至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演变过程,并指出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创新的表现。(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汉监察制度。(4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东汉未年至三国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姓名出身及任职事迹陆觊举孝廉出身,曾任东吴永兴县长、征北将军、豫州牧等其时,宫中列将何定媚逢奸巧,受宠专权,陆凯当面斥责:“你看前前后后侍奉君主不忠诚,倾覆混乱国政的人,有哪
一个能善终天年的?你为什么专们干那些佞媚奸邪的坏事,堵塞君主的视听?你应当自我勉励改正。”蒋琬举茂才出身,曾拜蜀国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等诸葛亮开丞相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邑、阴化、庞延、廖淳。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荀彧举孝廉出身、曾任东汉侍中、守尚书令或尝言于太祖(曹操)曰:“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则王道两济。”或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关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据陈寿
《三国志》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