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x,共(16)页,784.29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380b58daaf84b26634c29c84bf9fd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都区2020年(春季)高一年级期末测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引导B.国家统一的完成C.生产工具的进步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农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关系,另一个就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对于耕作方式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2.墨子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这体现
出中国古代小经济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安定富足D.技术领先【答案】B【解析】【详解】“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体现了中国古代小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选B;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
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符合题意,排除A;小农经济下,农民是封建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受剥削沉重,生活贫困,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生产技术领先,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联系所学古代小经济的
特点分析解答。3.下面是根据清朝前期广东海关税收收人情况所绘制的示意图。该图表明清朝前期A.清政府仍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B.中国对外贸易仍有一定程度发展C.中国同外国交往仍在日趋加强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并结
合所学可知中国清朝前期虽然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关税收入依然增长,说明当时中国还有一定程度发展,B项正确。A项错误,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错误,图表只体现了广东一个地区不能看出中国同外国的交往在日趋加强,排除。D项错误,通过关税看不出出超地位,排除。综上
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4.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当时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近代工业开始出现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传统的经济结
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随着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败,机器生产开始出现,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开始出现,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就开始出现,小农经济完全破产过于夸张,不符
合史实,③④说法有误,排除包含③④的BCD。故选A。5.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之一种”。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A.清政府晚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可知,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
国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故D正确;清政府晚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北洋军阀政府时期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错误。6.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派侵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将军率领下奋起反击,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其中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支援方式最可能
是A.组织敢死义勇军B.积极捐款捐物C.努力发展生产D.上街游行宣传【答案】B【解析】【详解】民族资产阶级在当时是比较富有的,且人数较少,他们最可能是积极捐款捐物,购买枪支武器,支持抗战,故选B项;A、D两项可能是工人的行动;C项体现在平时,而不是战时。7.1954年,毛泽东提出:“孤
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エ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1954年前后,为解放农村生产力
,解决“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的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项正确;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已经基本完成,A项错误;1958年“大跃进”运动以前,我国农村的个体经济已经改造成了集体经济,C项错误;1958年的“人民
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和规模,是“左”倾错误的表现,D项错误。8.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一举措A.推动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的展开B.使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C.说明外向型经济战略开始确立D.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85年2月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推动了对外开放的进程,使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因此
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1985年2月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之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展开;C选项错误,在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提出时间是1987年,不是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D选项错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
成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初,不是1985年。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如图是中国某一阶段的国内生产总值折线图,图中折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实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C.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
织成员D.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得以召开【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这是1992年之后,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因此才会有材料中的现象,故B项正确;A项是从1984年开始,排除A项;
C项是2001年,排除;D项是2001年,排除D项。10.近代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下表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A.长袍马褂B.西装C.中山装D.列宁装【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中山装,中山装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故C项正确;A项是清代传统的服饰,与材料中“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不符,排除A项;B项是西式的服装,与“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不符,排除B项;列宁装是因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后传入新中国而流行的,排除D项。11.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C.西式交通工具占
据了主导地位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上海有着不同的出行工具和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人群,说明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D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上海是当时最繁荣的商业城市,A排除;材料未涉及上海与
各地的经济进行比较,B排除;西式交通工具仅占一部分比例,主导地位的说法错误,C排除。故选D。12.近几年,网络订餐日益盛行,街头随处可见载着“美团外卖”、“饿了么”送货箱的快递车辆,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出更多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反映了A.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城市公共交通推
动了快餐行业创新C.互联网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答案】A【解析】【详解】网络订餐日益盛行、快递车辆随处可见等现象反映出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城市“公共交通”与快餐行业创新无关,B项错误;网络订餐方便了上班族的生活,与工
作效率提高不符,C项错误;网络订餐和外卖并不能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D项错误。13.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开辟了从欧
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这位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C选项符合题意。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A选项排除。达伽马到达印度,B选
项排除。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试题难度较易,解题关键在于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即可得出答案。14.有人指出:“三角贸易是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的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对
此认识正确的是A.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主要还是黑人奴隶B.非洲黑人主导了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易C.没有黑奴贸易就没有世界市场的形成D.殖民者的罪恶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三角贸易把欧亚非美的
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说明三角贸易客观上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故D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黑奴是黑奴贸易的主要商品,而不是世界市场的主要商品,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殖民者主导了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易,故B项错误;
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拥有了雏形;殖民扩张与掠夺,使世界市场初具规模;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黑奴贸易是殖民掠夺的一部分,该项说法过于夸张,故C项错误。15.1
9世纪下半叶,无论新兴工业还是采用新的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都需要大量投资,于是一些资本家便合股开办各种大企业,并对小企业予以兼并。这一现象促成了A.工厂制产生B.垄断组织出现C.公有制发展D.计划经济盛行【答案】B【解析】
【详解】19世纪下半叶,大企业兼并小企业,资本和生产越来越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B;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工厂,19世纪下半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私
有制发展,排除C;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形成计划经济,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下半叶”“资本家便合股开办各种大企业,并对小企业予以兼并”,联系所学垄断组织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
。16.美国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如图),举办了芝加哥世博会。此时,美国A.面临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B.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D.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1933年5月美国兴办“一个世纪的
进步”为主题的芝加哥世博会时,正面临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A项正确;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于1980年代里根总统执政时期,B项错误;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后,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C项错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
期”与1933年的美国不符,D项错误。17.“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市场经济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知识经济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答案】B【解析】
【分析】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B项正确。【详解】18.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
罕见的持续增长,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出现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美国政府A.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B.宏观调控、微观自主C.推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D.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90年代新
经济主要指的是知识经济,得益于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B正确;20世纪90年代已经放弃凯恩斯主义,不赞成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排除A、C;20世纪80年代里根执政时期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排除D。19.1922年,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
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士地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苏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的特征,这主要和新经济政策有关,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商
品货币关系,A排除;CD是在1928年后推行的,排除。故选B。2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
工业化发展之路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通过指令性计划发展经济的特点,故选D
;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在苏联工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斯大林模式,排除B;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联系所学斯大林模式的
特点分析解答。21.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勃列日涅夫:“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是A.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B.实行
多党制C.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D.优先发展农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特别是重工业、军事工业,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作用,故C项正确,排除A项;B项是戈尔巴乔
夫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优先发展农业,排除D项。22.下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某一经济体系特点的直观表示。这一体系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布雷顿森林体系C.雅尔塔体系D.世界
贸易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示可知,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由此可知,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故B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故
A错误;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的国家政治格局,故C错误;世界贸易体系成立于1995年,是国际贸易组织,故D错误。23.某一区域性经济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各成员国之间差异性明显,但在经济结构上又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一区域性经济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
由贸易区C.东南亚国家联盟D.欧洲经济共同体【答案】A【解析】【详解】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A正确;BCD机构包括的范围显然和材料不符合,排除。故
选A。24.全球化把每一个人变为社会的一员,彼此之间都成为生活在统一“地球村落”中的利害攸关的居民。这使得人们须时刻以全球意识应对社会大变革,这说明当今的全球化A.使社会竞争更加剧烈B.影响了人们思维观念C.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D.削弱西方国家的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彼此之间都成
为生活在统一‘地球村落’中的利害攸关的居民”“人们须时刻以全球意识应对社会大变革”可知,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影响了人们思维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全球化影响了人们思维观念,没有涉及社会竞争,排除A。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社会进步,也带来问题,排除C。经济
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彼此之间都成为生活在统一‘地球村落’中的利害攸关的居民”“人们须时刻以全球意识应对社会大变革”,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5.在今年防控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中,
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感动着全国人民,它的历史更加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
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很发达”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口
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都会的地理优势是什么?材料二汉口开埠以后,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漕运中心,武汉往来商人货物络绎不绝。据统计,1895—1913年,全国共设厂矿549家,资本投资总领12028.8万元,其中武汉设厂矿28家,占全国的5.1%,资本投资总额为1724万元,占全国
的14.3%.这种比例仅低于上海而远远超过广州、天津等大城市,到1936年,武汉共有エ厂516家,资本总额5148.66万元,而纺织和烟草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本额纺织业第一、——摘编自涂戈尔《近代武汉三种文化现象解析》(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近代以来武汉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材料三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但是在这一巨大的河流上,却缺乏一座近代化的连接祖国南北方的桥梁。一九五零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组织了大批工程人员开始进行武汉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工作,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
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カ、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援助,克服了重重困难,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
桥梁建设人才。武汉长江大桥的工程即使有万种困难,我们的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它。——摘编制《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有利因素。并简要分析其建成的历史意义。【答案】(1)表现:商旅往来频繁,商品贸易兴盛,各级商业市
场组成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一些工商业市镇规模较大。优势:陆路和水路交通便利。(2)因素:汉口被列强开辟为通商口岸;地理位置优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实业救国”;广大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刺激。(3)因素:一五计划的实施(或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的援
助;建设人员攻坚克难。意义:促进了南北交通,培养了专业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可归纳出商旅往来频
繁和商品贸易兴盛;根据材料“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可归纳出各级商业市场组成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口镇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陆路和水路交通便利。(2)因素:根据材料“汉口开
埠以后,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漕运中心,武汉往来商人货物络绎不绝”可归纳出汉口被列强开辟为通商口岸和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材料“1895—1913年,全国共设厂矿549家,资本投资总领12028.8万元”时间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的原因进行补充;根据材料“到
1936年,武汉共有エ厂516家,资本总额5148.66万元”可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进行补充。(3)因素:根据材料“组织了大批工程人员开始进行武汉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工作,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测设计工作的
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カ、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援助”可归纳出一五计划的实施(或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建设人员攻坚克难。意义:根据材料“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
批桥梁建设人才”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意义可归纳出有促进了南北交通,培养了专业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自信心。26.从某种角度而言,解决贫困之道反映了人类文明的程度。阅读材料,完下列要求材料一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
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我们可以看到,新济贫法实际上是对旧有济贫法的一次重大变革与修改,在救济方式、救济对象的确认以及具体的管理方面都做出了
巨大的变化。从旧济贫法到吉尔伯特法、斯皮纳姆兰法,政府的救济在不断的宽松,而新济贫法则一反常态,使济贫要求变得严厉起来。——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济贫法”颁布的主要目的。并扼要说明此法出台的历史背景。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
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
利事业。——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总统为解决当时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材料三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人ロ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国。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国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
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3)材料三中“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目的: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背景:
政治上,英国逐渐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导地位;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2)变化:从不干预到干预。措施:直接救济;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社会立法,保证人民基本生活)。(3)内容: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或包产
到户、包干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答到“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影响: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
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可知为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背景:根据材料“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可知此时是工业革命即将完成,
联系所学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等方面来分析该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即政治上英国逐渐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导地位;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2)变化:根据材料二“20世纪
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可知从不干预到干预。措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直接救济
、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来回答。(3)内容: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影响:根据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
就改变了。”结合所学可以从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改善了农民生活、推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分析回答。27.综合探究题。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一:文明的链接】(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探究一中的图示。【探究二:全球化】(2)根据探究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漫画作者对全球化持何种态度?【答案】(1)解读:新航路开辟;新旧世
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态度:批判、悲观。看法:不赞成。理由: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引发了一
系列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把人类社会的联系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应共同探讨解决,而不是逃避。(凡言之成理的回答均可得分)【解析】【详解】(1)解读:从材料中的物种、疾病在新旧世界之间的流动可以看出这是新航
路开辟的影响,其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态度:材料中的漫画显示地球仪出现运转分离的问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批判、悲观。关于看法可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及应对措施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