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共(32)页,1.54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3348e0c66d29bbdbb575d4afa24d53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10月月考试卷生物学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必修2第1~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食品保存有很多种方法,其中腌制处理能保鲜的原因是()A.食盐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B.食盐破坏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C.微生物在高渗环境中失水,无法生存D.产生了亚硝酸盐,抑制了微生物繁殖2.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
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维生素D3、磷脂、性激素和脂肪等都是脂质B.肾脏细胞释放羟化酶时需要利用载体蛋白C.人体血液中钙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的现象D.人体缺钙时,在补钙的同时还
需要补充维生素D3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A.a-动物细胞中单糖和二糖种类、b-动物细胞中多糖种类、c-动物细胞中糖的种类B.a-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
的膜面积C.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D.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叶肉细胞的结合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4.ABC转运蛋白主要分为TMD(跨膜区)和NBD(ATP结合区)两部分。研究表明,某些ABC转运蛋白能将已经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
药物排出(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MD的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高B.游离的氨基位于ABC转运蛋白的肽链的两端或R基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D.肿瘤细胞合成大量的ABC转运蛋白会使耐药性增强5.透析袋是一种半透膜,水、葡
萄糖等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而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则无法通过。某实验小组搭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上述结论。A是袋内溶液,烧杯中B是蒸馏水。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A.若A是蛋白质溶液,B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则不会发生紫色
反应B.若A是淀粉溶液,B中加入碘一碘化钾溶液,则A会变蓝C.若A是葡萄糖溶液,则透析袋的体积会先增大后减小D.若A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B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则透析袋体积不变6.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上存在两条呼吸途径。主呼吸链途径
发生时,电子传递链释放的能量使H+通过蛋白复合体从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然后H+驱动ATP合酶合成ATP;交替呼吸途径发生时,不发生H+的跨膜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ATP时H+顺浓度梯度由内外膜
间隙进入基质B.主呼吸链途径中的蛋白复合体起载体蛋白的作用C.交替呼吸途径比主呼吸链途径产生更多的ATPD.乳酸菌细胞内不存在主呼吸链和交替呼吸途径7.荔枝果皮褐变是限制长期储运、降低品质的主要因素。经研究温度是影响果皮褐变的环境因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是A.花色素苷乙存在于荔枝果皮细胞的液泡中B.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多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C.确定荔枝储运的最适温度需控制好无关变量D.冷藏的运输条件有利于荔枝的较长时间的保鲜8.生物兴趣小组用韭菜叶片进行了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研磨韭菜叶片时,
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保护色素不被破坏B.若滤纸条上观察不到色素带,可能是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C.在滤纸条上显色最宽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D.韭菜叶中各种色素被分离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9.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产物积累引发的细胞死亡。铁死亡的关键调节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
物酶4(GPx4)活性受到抑制时,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活性氧(ROS)大量堆积,从而引发氧化损伤导致细胞铁死亡;此过程中,线粒体发生萎缩、膜密度增加、嵴减少等重要且独特的形态学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死亡是由活性氧等衍生物
破坏生物大分子引起的细胞凋亡B.维持GPx4的活性有利于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C.铁死亡细胞体积变小,氨基酸等物质运输能力变强D.可根据线粒体形态学变化来判断细胞死亡方式10.实验小组欲利用性反转实验研究某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还是ZW型,其原理是甲基睾丸酮(MT)能诱导雌性鱼反转为雄性鱼,
但不改变性染色体组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染色体组成为YY或WW的个体无法存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投喂的是普通饲料,②处投喂的是MT饲料B.该鱼的性别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不受环境影响C.若子代群体中雌性:雄性=1:1,则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D.若子代群体中全部
为雌性,则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11.某植物花色的深浅有五种层次,分别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色,现有深红和白色的两株植物杂交,产生的F1全为中红花,F1自交得F2,F2中各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色.的=1∶4∶6∶4∶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含有
的显性基因数量越少,花的颜色越浅B.该植物五种层次的花色中,中红花的基因型最多C.淡红花植株随机传粉,子代全是淡红花D.让开红花的植株自交,子代可能出现深红花12.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Dd,但细胞在分裂时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即
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丢失(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③)。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在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端粒的成分是DNAB.以上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
减数分裂I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C.若图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应位置处都是D基因,图⑤后两个子细胞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D.在不考虑其它变异的情况下,图⑤后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也不一定相同13.百合甲虫是最常见的红色昆虫,鲜
亮的红色外壳在自然界中非常夺目。已知百合甲虫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鲜红色,aa呈红褐色,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虫为鲜红色,雌虫为红褐色。现有一种群,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1,且雌:雄=1:1.让该群体的甲虫进行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代红
褐色甲虫所占比例为()A.1/4B.1/3C.1/6D.1/814.生菜不结球纯合品系甲(mmNN)和结球纯合品系乙(MMN'N')杂交,F1自交,F2中结球紧实29株、结球疏松10株和不结球115株。M基因促进结球,但M、N同时存在时,结球程度与N基因
单独存在时没有显著差异。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菜的不结球对结球为显性B.结球与否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基因型为MMNN的生菜不结球D.F2中结球紧实的基因型有1种15.某动物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无角雄性与有角雌性杂交,F1中雌性都为无角,雄性都为有角。该实验小组就以上实验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二,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Aa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性别中表型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为假设一,则F1基因型为XAX
a、XAYB.若为假设二,通过上述杂交实验可判断显隐性C.若假设二,且亲本为纯合子,F1基因型为AaD.让F1相互杂交,通过子代性状分离比可判断是否为假设一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研究发现,莱茵衣藻cpl3突变体(cpl3基因被敲除)的叶绿体中ATP合成酶的量显著低于野生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莱茵衣藻的cpl3突变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cpl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促进ATP合成酶基因的表达C.ATP合成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D.野生型莱茵衣藻能将太阳能固定在其合成的有机物中17.酵母细胞中的M蛋白被激活后可导致
核膜裂解、染色质凝缩以及纺锤体形成。蛋白K和P可分别使M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三者间的调控关系如图所示。现有一株细胞体积变小的酵母突变体,研究发现其M蛋白的编码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突变体变小可能是M增多且被激活后造成细胞分裂间期变短所致B.P和K都可改变M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其活性C.K不足或P过量都可使酵母细胞积累更多物质而体积变大D.M和P之间的活性调控属于负反馈调节18.某科研团队在热带雨林土壤中分离获得了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为探究影响其纤维素酶活性的条件,
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试管底物和试剂实验条件1纤维素+2mL纤维素酶溶液30℃水浴;pH=72纤维素+2mL纤维素酶溶液①______;pH=3为3纤维素+2mL纤维素酶溶液0℃水浴;pH=②______A.若试管1和试管2形成对比实验,则①为30℃
水浴处理B.实验结束时,试管1中的纤维素含量可能最低C.试管3中纤维素酶的空间结构在低温条件下遭到破坏D.可增加设置其他温度和pH的试管以完善该实验19.某种XY型的生物体中,控制正常眼的基因中间缺失一段较大的DNA片段后导致了无
眼性状的产生。图1是该种生物的两只正常眼个体杂交的图解,图2是其中部分个体眼型基因片段的电泳结果。正常情况下,DNA电泳时的迁移速率与其分子量呈负相关。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无眼为隐性性状B.根据电泳结果分析,5号应为纯合子,且表型为正常眼C.3号眼型基因片段的电泳结果与2号相同的概率为2/3D.若5号与异性杂合子杂交,子代有一半表现为正常眼20
.酵母菌的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相互结合形成二倍体合子,二倍体合子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孢子,发育为4个酵母菌。培养时发现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有时会出现小菌落,其产生原因有:①分离型:核基因A(显性基因)发生基因突变②中性型:失去全部线粒体DNA,不
能产生有氧呼吸相关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分离型小菌落酵母菌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后代小菌落:正常菌落=1:3B.中性型小菌落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不能进行细胞呼吸,生长增殖缓慢C.中性型小菌落酵母菌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理论上后代均为正常菌落D.二倍体合子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和核DNA数目最多是普通酵母菌的2倍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硝酸根离子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氮源,植物可能因土壤中的硝酸根离子分布不均匀而缺乏氮源。图1表示酵母菌细胞内液泡和线粒体的关系,Cys为
半胱氨酸。科研小组探究了氮源分布不均匀时拟南芥基因Y的表达情况,实验设置如图2所示,除培养基有无硝酸根离子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TP水解酶是存在于液泡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图示可知其作用有_____(答出两点),从而引起
液泡的酸化。ATP水解酶的结构改变会使液泡酸化受阻,导致细胞质基质中Cys的浓度升高,原因是_____。(2)正常情况下,Fe2+进入线粒体后形成Fe-S复合物。研究发现,细胞质基质中Cys浓度升高会抑制Fe2+进入线粒体,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衰退。结合以上信息,请设计实验确定ATP水解酶功能异
常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3)由图3所示检测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氮源分布不均匀会_____。这对拟南芥的生长发育的意义是_____。22.植物叶绿体中的淀粉含量在白天和夜晚的变化很大,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可在夜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时,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能量。如图1为植物
细胞中物质的运输与转化过程。温度对光合产物运输也会产生影响,科学家把14CO2供给甘蔗叶片吸收以后,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定其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情况,结果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1)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是______,为这个循环提供能量
的物质是______,这个能量是通过______(物质)吸收可见光能后转化而来的。(2)从图2曲线可以看出,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2℃左右。低于最适温度,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______减少,导致运输速度降低;
高于最适温度,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______增多,导致运输速度降低。(3)在白天光合产物磷酸丙糖,除了用于合成蔗糖,还可用于合成______。研究发现,白天在叶绿体中常见到大的淀粉粒,而夜晚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则消失,同时发现在夜晚蔗糖的合成速率和白天几乎无差别。分析这一现
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23.洋麻具有秆高、麻皮厚、纤维韧、耐拉力强的特点,是麻纺、造纸和医药工业的优质原料。还能以麻籽油为原料,生产亚油酸(酯)和生物柴油。可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晚熟良种种子,高纬度
地区种植收麻。普通洋麻是高秆的,但自交不亲和(自交无法产生后代)。进行杂交时,普通洋麻的高秆性状常常会丧失。研究人员为探究洋麻高秆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洋麻的自交不亲和性有利于增加种群的_____多样性。(2)选取不同的高秆品系与矮秆品系进行杂交,F
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亲本F2表型及比例一高秆品系1×矮秆品系高秆:矮秆=47:35(约9:7)二高秆品系2×矮秆品系高秆:矮秆=85:28(约3:1)三高秆品系3×矮秆品系高秆
:矮秆=39:59(约27:37)①由表分析,洋麻的高秆是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该性状至少由_____对基因控制,在遗传上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若用A/a、B/b……表示秆高的控制基因,则杂交组合一所得F2中,纯合高秆个体的基因型为___
__。若当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高秆,否则表现为矮秆。对杂交组合三的F1进行测交,测交子代中高秆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24.籼稻(基因型表示为ii)和粳稻(基因型表示为jj)的杂交种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势。
科研人员将纯合籼稻和纯合粳稻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仅有杂交种和籼稻,且二者比例接近1:1.回答下列问题:(1)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籼粳杂交种产生的花粉中有一半出现败育(失去授粉能力),根据题目信息可以推测,杂交
种产生的含有_____基因的花粉败育。另外调查发现,水稻花粉的育性还受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这说明_____。(2)研究者选择了5个与花粉败育可能有关的候选基因,为确定与籼粳杂交不育相关的基因,应_____(填编号并排序)。①将敲除候选基因的ij自
交②分别敲除ij的5个候选基因③敲除ij的全部候选基因④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3)为持续获得花粉败育型水稻用于后续育种,科学家将基因M(含该基因的花粉致死)导入到F₁的受精卵中进而获得植株甲,导入位置如图所示(不考虑互换)。让植株甲进行自交,后代花粉可育
:花粉败育=_____。若选择植株甲为父本与自交后代中花粉败育型水稻杂交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后代全为花粉败育型的水稻,理由是_____。25.图1和图2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高等动物(2n)精巢中细胞分裂图像(仅
示部分染色体),图3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不同时期的细胞①~⑦中染色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的(1)图1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_,对应于图3中的细胞_____,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2)图2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它具有
B、b等位基因,是因为减数分裂Ⅰ过程中_____发生了部分互换。(3)图3中,细胞②含_____个染色体组;细胞_____(填图3中数字序号)中DNA聚合酶活性非常高;⑥→⑦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是_____。(4)人类的头颈部鳞
状细胞癌(简称HNSCC)与染色体片段或整条染色体丢失密切相关。正常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端粒有_____个,而HNSCC细胞常有染色体端粒缺失,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后期连接在一起而出现“染色体桥现象”,如图所示。若染色体断裂发生在_____(填“a”或
“b”)处,则有可能使子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数量增多,进而造成细胞过度增殖。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10月月考试卷生物学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必修2第1~2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食品保存有很多种方法,其中腌制处理能保鲜的原因是()A.食盐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B.食盐破坏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C.微生物在高渗环境中
失水,无法生存D.产生了亚硝酸盐,抑制了微生物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详解】A、食盐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但不是腌制处理能保鲜的原因,A错误;B、食盐
是一种调味剂,并不是破坏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不是腌制处理能保鲜的原因,B错误;C、腌制过程中添加食盐等可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无法生存,是腌制处理能保鲜的原因,C正确;D、腌制时产生了亚硝酸盐,可抑制了一些微生物繁殖,但是亚
硝酸盐过多可转化成亚硝胺,对人体有害,D错误。故选C。2.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维生素D3、磷脂、性激素和脂肪等都是脂质B.肾脏细胞释放羟化酶时需要利用载体蛋白C.人体血液中钙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的现象D.人体缺钙时,在补钙的同时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3【答案】B【解析】【分析】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脂肪: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
的作用;(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包括维生素D、性激素和胆固醇),即维生素D3、磷脂、性激素和脂肪等都是脂质,A正确;B、羟化酶属于大分子物质,肾脏细胞释放羟化酶的方式是胞吐,胞吐需要能量和膜上的蛋白质,
但不需要载体,B错误;C、人体血液中钙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的现象,血钙含量过高会引发肌无力,C正确;D、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人体缺钙时,在补钙的同时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3,以促进对钙的吸收,D正确。故选B。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
=a+b,且a>b”的是()A.a-动物细胞中单糖和二糖种类、b-动物细胞中多糖种类、c-动物细胞中糖的种类B.a-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C.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D.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叶肉细胞的结合水、c-叶肉细胞
总含水量【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动物细胞的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及多糖;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包括内膜我外膜,其中内膜折叠,膜面积增大;细胞内的水分,有自由水和结合水;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具膜细胞器。【详解】A、动物细胞中的糖类分
为单糖、二糖及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有乳糖等,多糖包括糖原及几丁质。若a为动物细胞中单糖和二糖种类、b为动物细胞中多糖种类、c为动物细胞中糖的种类,则符合c=a+b,且a>b,A不符合题意;B、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若a为细胞器的膜面积、b为细胞核的膜面积、
c为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则c>a+b,B符合题意;C、线粒体膜结构包括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外膜,若a为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为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为线粒体膜面积,则符合c=a+b,且a>b,C不符合题意;D、细胞内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若c表示叶肉细胞总含水量,b表示自由水、a表示结合水,则符
合c=a+b,且叶肉细胞代谢旺盛,a>b,D不符合题意。故选B。4.ABC转运蛋白主要分为TMD(跨膜区)和NBD(ATP结合区)两部分。研究表明,某些ABC转运蛋白能将已经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排出(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MD的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高B.游离的氨基位于ABC转运蛋白的肽链的两端或R基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D.肿瘤细胞合成大量的ABC转运蛋白会使耐药性增
强【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BC转运蛋白是生物细胞中存在的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可以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来转运物质,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据图可知,TMD(跨膜区)横跨磷脂双分子层(其内部具有疏水性),NBD(ATP结合区)分布在细胞质基质,故TMD亲水性氨基酸比例
比NBD低,A错误;B、游离的氨基位于ABC转运蛋白的肽链末端和R基,B错误;C、据图可知,在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错误;D、肿瘤细胞膜上ABC转运蛋白数量增多,导致大量化疗药物被排出,会使其耐药性增强,降低药物的疗效,D正确。故
选D。5.透析袋是一种半透膜,水、葡萄糖等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而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则无法通过。某实验小组搭建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上述结论。A是袋内溶液,烧杯中B是蒸馏水。下列现象不会出的现的是()A
.若A是蛋白质溶液,B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则不会发生紫色反应B.若A是淀粉溶液,B中加入碘一碘化钾溶液,则A会变蓝C.若A是葡萄糖溶液,则透析袋的体积会先增大后减小D.若A是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B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则透析
袋体积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要发生渗透作用,需要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从浓度小的溶液一侧往浓度大一侧渗透。【详解】A、若A是蛋白质溶液,B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则B中不会发生紫色反应,A
不符合题意;B、若A是淀粉溶液,B中加入碘-碘化钾溶液,碘-碘化钾可透过半透膜,与淀粉发生反应,则A应该变蓝,B不符合题意;C、若A是葡萄溶液,B中为蒸馏水,刚开始时A浓度>B浓度,因此水分子会进入A中,即透析袋的体积会增大,一段时间后A中浓度下
降,葡萄糖会透过半透膜,B中浓度上升,水分子又会进入B中,即透析袋的体积会减小,C不符合题意;D、若A是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B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后者单位体积中微粒个数多,透析袋体积减小,由于葡萄糖可进
入透析袋,透析袋体积会增大,D符合题意;故选D。6.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上存在两条呼吸途径。主呼吸链途径发生时,电子传递链释放的能量使H+通过蛋白复合体从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然后H+驱动ATP合酶
合成ATP;交替呼吸途径发生时,不发生H+的跨膜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ATP时H+顺浓度梯度由内外膜间隙进入基质B.主呼吸链途径中的蛋白复合体起载体蛋白的作用C.交替呼吸途径比主呼吸链途径产生更多的ATPD
.乳酸菌细胞内不存在主呼吸链和交替呼吸途径【答案】C【解析】【分析】1、H+与O2结合生成水,同时将H+通过蛋白复合体从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形成H+浓度梯度。H+顺浓度梯度从内外膜间隙移至基质内驱动ATP合成,故合成ATP的直接能量
来源为H+电化学势能。2、交替呼吸在交替氧化酶(AOX)的参与下,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电子传递链释放的能量将H+通过蛋白复合体从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而合成ATP时H+顺浓度梯度从内外膜间隙移至基质内,A正确;B、电子传
递链释放的能量将H+通过蛋白复合体从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所以主呼吸链途径中的蛋白复合体起载体蛋白的作用,B正确;C、交替呼吸途径发生时,不发生H+的跨膜运输,其比主呼吸链途径产生的ATP少,C错误;D、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不能进
行主呼吸链和交替呼吸途径,D正确。故选C7.荔枝果皮褐变是限制长期储运、降低品质的主要因素。经研究温度是影响果皮褐变的环境因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色素苷乙存在于荔枝果皮细胞的液泡中B.高温和低温均能
破坏多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C.确定荔枝储运的最适温度需控制好无关变量D.冷藏的运输条件有利于荔枝的较长时间的保鲜【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温度可以影响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而多酚氧化酶可以催化棕红色的花色素苷乙转变成褐色的氧化产物。【详解】A、花色素苷乙是细胞色素,存在液泡中
,A正确;B、多酚氧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高温会破坏它的空间结构,但低温下其结构没有改变,B错误;C、探究荔枝储运的最适温度,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即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C正确;D、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花
色素苷乙转变成褐色的氧化产物,故冷藏的运输条件有利于荔枝的较长时间的保鲜,D正确。故选B。8.生物兴趣小组用韭菜叶片进行了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研磨韭菜叶片时,加入二氧
化硅有助于保护色素不被破坏B.若滤纸条上观察不到色素带,可能是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C.在滤纸条上显色最宽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D.韭菜叶中各种色素被分离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答案】B【解析】【分析】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
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详解】A、二氧化硅由于颗粒坚硬,因此研磨韭菜叶片时,加入二氧化硅作用是有助于研磨充分,A错误;B、在分离色素时,不能
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即若滤纸条上观察不到色素带,可能是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B正确;C、显色宽度表示含量,在滤纸条上显色最宽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含量最多,并非溶解度最高,C错误;D、韭菜
叶中各种色素被提取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D错误。故选B。9.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产物积累引发的细胞死亡。铁死亡的关键调节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活性受到抑制时,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活
性氧(ROS)大量堆积,从而引发氧化损伤导致细胞铁死亡;此过程中,线粒体发生萎缩、膜密度增加、嵴减少等重要且独特的形态学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死亡是由活性氧等衍生物破坏生物大分子引起的细胞凋亡B.维持GPx
4的活性有利于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C.铁死亡的细胞体积变小,氨基酸等物质运输能力变强D.可根据线粒体形态学变化来判断细胞死亡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其中凋亡是细胞死亡
的一种主要方式。2、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详解】A、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程序性死亡,铁死亡是由活性氧等衍生物破坏生物大分子引起的细胞死亡,
所以铁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B、GPx4活性受到抑制时会导致细胞铁死亡,而根据铁死亡的概念可知,铁死亡由脂质过氧化产物积累引发,所以抑制GPx4的活性有利于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B错误;C、铁死亡的细胞体积变小,但线粒体嵴变
少甚至消失,细胞能量供应降低,氨基酸等物质运输能力变弱,C错误;D、铁死亡会使线粒体发生萎缩、膜密度增加、峭减少等重要且独特的形态学现象,所以可根据线粒体形态学变化来判断细胞死亡方式,D正确。故选D。10.实验小组欲利用性反转实验研究某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
式属于XY型还是ZW型,其原理是甲基睾丸酮(MT)能诱导雌性鱼反转为雄性鱼,但不改变性染色体组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染色体组成为YY或WW的个体无法存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投喂的是普通饲料,②处投喂的是MT
饲料B.该鱼的性别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不受环境影响C.若子代群体中雌性:雄性=1:1,则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D.若子代群体中全部为雌性,则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答案】D【解析】【分析】甲基睾
丸酮(MT)能诱导雌性鱼反转为雄性鱼,但不改变性染色体组成,若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XX型雌性鱼性反转后染色体组成仍然为XX,该鱼和正常的雌性鱼杂交,杂交的组合为XX×XX,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X,因此全部为雌性;若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ZW型雌性鱼性
反转后染色体组成仍然为ZW,该鱼和正常的雌性鱼杂交,杂交的组合为ZW×ZW,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ZW:WW(致死)=1:2:1,雌性:雄性=2:1。【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MT能将雌性鱼性反转为雄性鱼,因此投喂饲料①为MT饲料,投喂的目的是使雌性鱼性反转为雄性,杂交后统计
子代的性别比例,因此投喂饲料②是普通饲料,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鱼的性别受性染色体决定,但是也受环境的影响,B错误;C、若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XX型雌性鱼性反转后染色体组成仍然为XX,该鱼和正常的雌性鱼杂交,杂交
的组合为XX×XX,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X,因此全部为雌性;若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ZW型雌性鱼性反转后染色体组成仍然为ZW,该鱼和正常的雌性鱼杂交,杂交的组合为ZW×ZW,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ZW:WW(致死)=1:2:1,雌性:雄性=2:1,C错误,D、若该鱼性别决
定方式为XY型,则XX型雌性鱼性反转后染色体组成仍然为XX,该鱼和正常的雌性的鱼杂交,杂交的组合为XX×XX,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X,因此全部为雌性,D正确。故选D。11.某植物花色的深浅有五种层次,分别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色,现有深红和白色的两株植物杂交,产
生的F1全为中红花,F1自交得F2,F2中各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色=1∶4∶6∶4∶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含有的显性基因数量越少,花的颜色越浅B.该植物五种层次的花色中,中红花的基因型最多C.淡红花植株随机传粉,子代全是淡红花D.让开红花的
植株自交,子代可能出现深红花【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对性状的控制属于数量遗传,即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因此,可根据后代显性基因的数目,判断花色的表现型。【详解】A、F2中各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色=1∶4∶6∶4∶1,属于
9∶3∶3∶1的变式,所以该植物花色深浅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该植物含有的显性基因数量越少,花的颜色越浅,A正确;B、若用A/a和B/b表示控制花色的基因,则五种花色对应的基因型分别为深红(AA
BB)、红(AABb、AaBB)、中红(AaBb、AAbb、aaBB)、淡红(Aabb、aaBb)、白色(aabb),其中中红色的基因型最多,B正确;C、淡红花随机传粉,子代可能出现淡红花、中红花和白花,C错误;D、开红(AABb、AaBB)花植株自交,子代可能出现深红花,D正确。故选C。12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Dd,但细胞在分裂时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即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丢失(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③)。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在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染色体端粒的成分是DNAB.以上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I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C.若图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应位置处都是D基因,图⑤后两个子细胞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D.在不考虑其它变异的情况下,图⑤后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也不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
】【分析】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
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详解】A、染色体端粒的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错误;B、端粒断裂(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的现象,因此该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但减数分裂I没有图中着丝粒的断裂,所以
不可能发生图中的变异,B错误;C、若图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应位置处都是D基因,据题意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两个D基因两侧,则图⑤中两个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此时两个子细胞一个基因为DD,另一个不含有D基因,基因型不同;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两个D基因之间,则图⑤后两
个D基因最后分别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此时两个子细胞中都是D基因,基因型相同。综上所述,图⑤后两个子细胞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正确;D、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发生断裂后,两条染色体
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错误。故选C。13.百合甲虫是最常见的红色昆虫,鲜亮的红色外壳在自然界中非常夺目。已知百合甲虫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鲜红色,aa呈红褐色,在基因型为Aa的
个体中,雄虫为鲜红色,雌虫为红褐色。现有一种群,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1,且雌:雄=1:1.让该群体的甲虫进行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代红褐色甲虫所占比例为()A.1/4B.1/3C.1/6D.1/8【
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
传给后代。【详解】甲虫群中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1,且雌:雄=1:1,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即基因型为AA(1/2)的后代全为鲜红色(雌、雄);基因型为Aa(1/2)的后代中1/8AA全为鲜红色(雌、雄),1/2×1/2×1/2=1/8Aa表
现鲜红色(雄),1/2×1/2×1/2=1/8Aa表现红褐色(雌),1/8aa全为红褐色(雌、雄),所以让该群体的甲虫进行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代红褐色甲虫所占比例为1/8+1/8=1/4。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生菜不结球纯合品
系甲(mmNN)和结球纯合品系乙(MMN'N')杂交,F1自交,F2中结球紧实29株、结球疏松10株和不结球115株。M基因促进结球,但M、N同时存在时,结球程度与N基因单独存在时没有显著差异。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菜的不结球对结球为显性B.结球与否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基因型
为MMNN的生菜不结球D.F2中结球紧实的基因型有1种【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据题意可知,将不结
球纯合品系甲和结球纯合品系乙杂交,F1杂合子自交,F2中结球39株、不结球115株,即结球∶不结球≈1∶3,说明生菜的不结球对结球为显性,M基因促进结球,结球与否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B、据题意可知,将不结球纯合品系甲和结球纯合品系乙杂交,
F1杂合子自交,F2中结球39株、不结球115株,即结球∶不结球≈1∶3,说明生菜的不结球对结球为显性,M基因促进结球,结球与否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C、结球是隐性性状,M基因促进结球,F2中结球紧实:结球疏松:不结球115株=3:1:12,说明N基因决定生菜不结球,N___表现为不结球,
基因型为MMNN的生菜不结球,C正确;D、结球是隐性性状,M基因促进结球,F2中结球紧实:结球疏松:不结球115株=3:1:12,说明N基因决定生菜不结球,N___表现为不结球,基因型为MMNN的生菜不结球,M_N'N'表示结球紧实,基因型有2种
,D错误。故选D。15.某动物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无角雄性与有角雌性杂交,F1中雌性都为无角,雄性都为有角。该实验小组就以上实验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二,A/a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Aa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性别中表型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为假设一,则F1基因型为XAXa、XAYB.若为假设二,通过上述杂交实验可判断显隐性C.若为假设二,且亲本为纯合子,F1基因型为
AaD.让F1相互杂交,通过子代性状分离比可判断是否为假设一【答案】B【解析】【分析】从性遗传,即表现型受个体性别的影响。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雌雄个体中基因型与性状的对应关系,特别是杂合子的基因型与性状的对应关系。【详解】A、若为假
设一,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F₁基因型为XAXa、XaY,A正确;B、若为假设二,无论无角为显性还是隐性,无角雄性与有角雌性杂交,F1都可以得到雌性都为无角,雄性都为有角,B错误;C、若为假设二,
且亲本为纯合子,则亲本基因型为AA、aa,F₁基因型为Aa,C正确;D、让F₁相互杂交,通过子代表型及比例可判断是否为假设一,若为假设一,F1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为有角:无角=1:1,若为假
设二,F1基因型为Aa,子代会出现有角:无角=3:1或1:3,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研究发现,莱茵衣藻cpl3突变体(cpl3基因被
敲除)的叶绿体中ATP合成酶的量显著低于野生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莱茵衣藻cpl3突变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cpl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促进ATP合成酶基因的表达C.ATP合成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D.野生型莱茵衣藻能将太阳能固定
在其合成的有机物中【答案】BC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详
解】A、莱茵衣藻的cpl3突变体中的光合色素并没有被破坏,仍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的B、莱茵衣藻的cpl3突变体中的叶绿体ATP合成酶的量显著下降,可以判断cpl3的表达产物可能促进ATP合成酶基因的
表达,B正确;C、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会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所以ATP合成酶是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C正确;D、野生型莱茵衣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正确。故选B
CD。17.酵母细胞中的M蛋白被激活后可导致核膜裂解、染色质凝缩以及纺锤体形成。蛋白K和P可分别使M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三者间的调控关系如图所示。现有一株细胞体积变小的酵母突变体,研究发现其M蛋白的编码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突变体变小可能是M增多且被激活后造成
细胞分裂间期变短所致B.P和K都可改变M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其活性C.K不足或P过量都可使酵母细胞积累更多物质而体积变大D.M和P之间的活性调控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C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
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详解】A、据题干信息“M蛋白被激活后可导致核膜裂解、染色质凝缩以及纺锤体形成”可知,M蛋白激活可促进细胞进入分裂前期,导致分裂间期变短,使得间期蛋白质
合成量不足,细胞体积变小,A正确;B、据题干信息“蛋白K和P可分别使M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知,P和K分别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M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其活性,B正确;C、据题图可知,蛋白K对M有抑制作用,蛋白P对M有激活
作用,故K不足或P过量都会使酵母细胞中被激活的蛋白M增多,促进细胞进入分裂前期,间期蛋白质积累不足而体积变小,C错误;D、据题图可知,当M增多时,会激活促进蛋白P的产生,而蛋白P又会反过来继续激活促进蛋白M的产生,使得M继续增多,故M和P之间的活性调控属于正反馈调节,
D错误。故选CD。18.某科研团队在热带雨林土壤中分离获得了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为探究影响其纤维素酶活性的条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试管底物和试剂实验条件1纤维素+2mL纤维素酶溶液30℃水浴;pH=72纤维素+2mL纤维素酶溶液①______;pH=33纤维素+2mL纤
维素酶溶液0℃水浴;pH=②______A.若试管1和试管2形成对比实验,则①为30℃水浴处理B.实验结束时,试管1中的纤维素含量可能最低C.试管3中纤维素酶的空间结构在低温条件下遭到破坏D.可增加设置其他温度和pH的试管以完善该实验【答案
】C【解析】【分析】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在低温下,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详解】A、若试管1和试管2形成对比实验,温度是无关变量,应保
证相同且适宜,则①为30℃水浴处理,A正确;B、试管①条件最接近热带雨林的土壤,实验结束时,试管①中的纤维素含量可能最低,B正确;C、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低温不会破坏纤维素酶的空间结构,C错误;D、本实验温度梯度和酸碱度梯度设置都比较大,所以可增加设置其他温度和p
H的试管以完善该实验,D正确。故选C。19.某种XY型的生物体中,控制正常眼的基因中间缺失一段较大的DNA片段后导致了无眼性状的产生。图1是该种生物的两只正常眼个体杂交的图解,图2是其中部分个体眼型基因片段的电泳结果。正常情况下,DNA电泳时的迁移速率与其分子量呈负相关。不考
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无眼为隐性性状B.根据电泳结果分析,5号应为纯合子,且表型为正常眼C.3号眼型基因片段的电泳结果与2号相同的概率为2/3D.若5号与异性
杂合子杂交,子代有一半表现为正常眼【答案】AB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双亲都是正常眼,生出无眼子代,说明该性状是隐性性状,且亲代中父本是正常眼,可判断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详解】A、根据杂交图解分析,亲本为正常眼,子代4号雌性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
由于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亲代中父本是正常眼,可判断出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由于DNA电泳时的迁移速率与其分子量成负相关,5号个体的电泳带只有一条,且位于电泳方向的后端,表明5
号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的分子量相对较大,设A控制正常眼,则a控制无眼,根据题干信息,无眼基因(a)是由于正常眼(A)缺失片段导致,故可判断为5号个体基因型为AA,B正确;C、亲本1号、2号均为Aa,3号为1/3AA或2/3Aa,4号为aa,3号眼型基因片段的电泳结果与2号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
D、5号个体基因型为AA,若5号与异性杂合子Aa杂交,其子代全部为正常眼,D错误。故选ABC。20.酵母菌的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相互结合形成二倍体合子,二倍体合子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孢子,发育为4个酵母菌。培养时发现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有时会出现小菌
落,其产生原因有:①分离型:核基因A(显性基因)发生基因突变②中性型:失去全部线粒体DNA,不能产生有氧呼吸相关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分离型小菌落酵母菌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后代小菌落:正常菌落=1:3B.中性型小菌落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不能进行细胞呼吸,生长增殖缓慢C.中性型小菌
落酵母菌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理论上后代均为正常菌落D.二倍体合子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最多是普通酵母菌的2倍【答案】A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
前,染色体复制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正常菌落酵母菌核基因型为A,突变后的分离型小菌落酵母菌的基因型为a,二者结合形成的二倍体合子的基因型是Aa,经减数分裂后
形成的4个单倍体孢子的基因型为A、A、a、a,发育成的4个酵母菌2个为正常菌落,2个为小菌落,比例为1:1,A错误;B、中性型小菌落失去全部线粒体DNA,不能产生有氧呼吸相关酶,但能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中性型小菌落酵母菌
产生的原因是无线粒体DNA,属于细胞质遗传,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后代酵母菌中会有正常线粒体,因此均为正常菌落酵母菌,C正确;D、二倍体合子进行的是减数分裂,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是普通酵母菌的2倍,D正确。故选AB。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
题,共55分。21.硝酸根离子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氮源,植物可能因土壤中的硝酸根离子分布不均匀而缺乏氮源。图1表示酵母菌细胞内液泡和线粒体的关系,Cys为半胱氨酸。科研小组探究了氮源分布不均匀时拟南芥基因Y的表达情况,实验设
置如图2所示,除培养基有无硝酸根离子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TP水解酶是存在于液泡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图示可知其作用有_____(答出两点),从而引起液泡的酸化。ATP水解酶的结构改变会使液泡酸化受阻,导致细胞质基质中Cys的浓度升高,原
因是_____。(2)正常情况下,Fe2+进入线粒体后形成Fe-S复合物。研究发现,细胞质基质中Cys浓度升高会抑制Fe2+进入线粒体,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衰退。结合以上信息,请设计实验确定ATP水解酶功能异常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
___。(3)由图3所示检测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氮源分布不均匀会_____。这对拟南芥的生长发育的意义是_____。【答案】(1)①.催化和运输②.液泡中H+浓度减少,Cys运进液泡需要借助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变小,因此运进液泡的Cys减少,细胞质基质中Cys浓
度升高(2)实验分甲、乙两组,甲组采用正常功能的ATP水解酶,乙组采用异常功能的ATP水解酶,其他条件保持一致,通过检测细胞质基质中Cys浓度来判断线粒体功能(3)①.促进有硝酸根离子区域的根中基因Y的表达②.通过增加有硝酸根区域的根的吸收能力,满足植物生长发育
对氮的需求【解析】【分析】液泡是一种由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低等动物特别是单细胞动物的食物泡、收缩泡等也属于液泡。液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积累和贮存养料及多种代谢产物;吞噬消化细胞内破坏的成分。【小问1详解】图1中ATP水解酶是存在于
液泡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图示可知其可以催化ATP水解以及运输H+,所以其作用有运输和催化,从而引起液泡的酸化;ATP水解酶的结构改变会使液泡酸化受阻,导致细胞质基质中Cys的浓度升高,原因是液泡中氢离子浓度减少,Cys运进液泡需要借助氢离子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变小,因此运进
液泡的Cys减少,细胞质基质中Cys浓度升高;【小问2详解】探究ATP水解酶功能异常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实验自变量是ATP水解酶功能是否正常,细胞质基质中Cys浓度升高会抑制Fe进入线粒体,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衰退。因此因变
量是检测细胞质基质中Cys浓度。实验思路为:实验分甲、乙2组,甲组采用正常功能的ATP水解酶,乙组采用异常功能的ATP水解酶,其他条件保持一致,通过检测细胞质基质中Cys浓度来判断线粒体功能;【小问3详解】由图3可以看出,A组添加硝酸根离子的左根基因Y在根中表达量
远高于未添加硝酸根离子的右根,而两侧都添加硝酸根离子的B组的左根和右根基因Y在根中表达量相当,说明氮源分布不均匀会促进有硝酸根离子区域的根中基因Y的表达。对拟南芥来说,可通过增加有硝酸根区域的根的吸收能力
,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对氮的需求。22.植物叶绿体中的淀粉含量在白天和夜晚的变化很大,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可在夜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时,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能量。如图1为植物细胞中物质的运输与转化过程。温度对光合产物运输也会产生影响,科学家把14CO2供给甘蔗叶片吸收
以后,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定其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情况,结果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1)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是______,为这个循环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这个能量是通过______(物质)吸收可
见光能后转化而来的。(2)从图2曲线可以看出,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2℃左右。低于最适温度,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______减少,导致运输速度降低;高于最适温度,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______增多,导致运输速度降低。(3)在白天光合产物磷酸
丙糖,除了用于合成蔗糖,还可用于合成______。研究发现,白天在叶绿体中常见到大的淀粉粒,而夜晚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则消失,同时发现在夜晚蔗糖的合成速率和白天几乎无差别。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案】(1)①.叶绿体基质②.ATP和NADPH③.光合色素(2
)①.ATP②.有机物(3)①.淀粉②.白天淀粉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夜晚淀粉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解析】【分析】由图1可知,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可转化为蔗糖在筛管内运输,由图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甘蔗叶中碳水化合物的相对运输速度先增加
后减小。【小问1详解】卡尔文循环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为这个循环提供能量的物质是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这个能量是通过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可见光能后转化而来的。【小问2详解】有机物的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从图2曲线可以看出,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2℃左右。低于最适温度,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ATP减少,导致运输速度降低;高于最适温度,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导致细胞运输有机物的速度降低。【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
,在白天光合产物磷酸丙糖,除了用于合成蔗糖,还可转化为葡萄糖最终用于合成淀粉。研究发现,白天在叶绿体中常见到大的淀粉粒,而夜晚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则消失,同时发现在夜晚蔗糖的合成速率和白天几乎无差别。说明白天淀粉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使其叶绿体内存在淀粉粒的积累,而夜晚淀粉分解速度大于合成
速度,因此夜晚淀粉粒消失。23.洋麻具有秆高、麻皮厚、纤维韧、耐拉力强的特点,是麻纺、造纸和医药工业的优质原料。还能以麻籽油为原料,生产亚油酸(酯)和生物柴油。可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晚熟良种种子,高纬度地区种植收麻。普通洋麻是高秆的,但自交不亲
和(自交无法产生后代)。进行杂交时,普通洋麻的高秆性状常常会丧失。研究人员为探究洋麻高秆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洋麻的自交不亲和性有利于增加种群的_____多样性。(2)选取不同的高秆品系与矮秆品系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
比例,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亲本F2表型及比例一高秆品系1×矮秆品系高秆:矮秆=47:35(约9:7)二高秆品系2×矮秆品系高秆:矮秆=85:28(约3:1)三高秆品系3×矮秆品系高秆:矮秆=39:59(约27:37
)①由表分析,洋麻的高秆是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该性状至少由_____对基因控制,在遗传上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若用A/a、B/b……表示秆高的控制基因,则杂交组合一所得F2中,纯合高秆个体的
基因型为_____。若当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高秆,否则表现为矮秆。对杂交组合三的F1进行测交,测交子代中高秆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答案】(1)遗传(或基因)(2)①.显性②.三(或3)③.遵循④.AABBCC⑤.1/8【解析
】【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生物多样性
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小问1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自交不亲和现象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洋麻的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小问2详解】①表中杂交组合二
分析可知,F1自交得到F2,F2中高秆∶矮秆=3∶1,进而判断洋麻的高秆是显性。杂交组合三F2中高秆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27/64=(3/4)3,依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3对等位基因
,满足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杂交组合三所得F2中,高秆占比27/(27+37)=27/64=(3/4)3,进而判断出A_B_C_为高秆,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矮秆,所以纯合高秆个体
的基因型为AABBCC,且F1高秆品系基因型为AaBbCc,测交后观察后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测交后代中高秆AaBbCc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8。24.籼稻(基因型表示为ii)和粳稻(基因型表示为jj)的杂交种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势。
科研人员将纯合籼稻和纯合粳稻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仅有杂交种和籼稻,且二者比例接近1:1.回答下列问题:(1)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籼粳杂交种产生的花粉中有一半出现败育(失去授粉能力),根据题目信息可以推测,杂交种产生的含有_____基因的花粉败育。另外调查发现,水稻花粉的育性还受光照
时间长短的影响,这说明_____。(2)研究者选择了5个与花粉败育可能有关的候选基因,为确定与籼粳杂交不育相关的基因,应_____(填编号并排序)。①将敲除候选基因的ij自交②分别敲除ij的5个候选基因③敲除ij的全部候选基因④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3)为持续获得花粉败育型水稻用于后续育种,
科学家将基因M(含该基因的花粉致死)导入到F₁的受精卵中进而获得植株甲,导入位置如图所示(不考虑互换)。让植株甲进行自交,后代花粉可育:花粉败育=_____。若选择植株甲为父本与自交后代中的花粉败育型水稻杂交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后代全为花粉败育型
的水稻,理由是_____。【答案】(1)①.j②.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②①④(3)①.1:1②.不能③.杂交后代花粉可育与花粉败育的比例仍为1:1【解析】【分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有可能不改
变生物的性状,也有可能会导致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发生替换、肽链变长或变短。【小问1详解】纯合籼稻(ii)和纯合粳稻(jj)杂交,获得籼粳杂交种F1的基因型为ij,已知F1产生的花粉中有一半出现败育,F1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为i:j=1:1,F1自交得到的F2中仅有杂交种(ij)和籼稻(
ii),且ij:ii≈1:1,说明杂交种F1只能产生i花粉,即产生的含有j基因的花粉败育。水稻花粉的育性还受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这说明水稻花粉的育性不仅受基因的控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问2详解】研究者选择了
5个与花粉败育可能有关的候选基因,为确定与籼粳杂交不育相关的基因,应先分别敲除ij的5个候选基因(②),再将敲除候选基因的ij自交(①),然后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④),并将该表型及比例与没有敲除任何候选基因的ij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
例进行对比,即可确定敲除的基因是否与花粉败育有关。【小问3详解】由图可看出M基因和j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籼粳杂交种(ij)产生的含有j的花粉败育,含有M基因的花粉也败育。植株甲的基因型可写为ijM,植物甲自交,产生的雌配子i:jM=1:1,雄配子只有i,产生的后代花粉可育(ii):花粉不育
(ijM)=1:1。自交后代中的花粉败育型水稻基因型为ijM,选择植株甲(ijM)为父本与自交后代中的花粉败育型水稻(ijM)杂交,仍相当于甲自交,得到的后代花粉可育:花粉败育=1:1,不能得到后代全为花粉败育型水稻。25.图1和图2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高等动物(2n)
精巢中细胞分裂图像(仅示部分染色体),图3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不同时期的细胞①~⑦中染色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_,对应于图3中的细胞_____,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
型是_____。(2)图2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它具有B、b等位基因,是因为减数分裂Ⅰ过程中_____发生了部分互换。(3)图3中,细胞②含_____个染色体组;细胞_____(填图3中数字序号)中DNA聚
合酶活性非常高;⑥→⑦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是_____。(4)人类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HNSCC)与染色体片段或整条染色体丢失密切相关。正常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端粒有_____个,而HNSCC细胞常有染色体端
粒缺失,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后期连接在一起而出现“染色体桥现象”,如图所示。若染色体断裂发生在_____(填“a”或“b”)处,则有可能使子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数量增多,进而造成细胞过度增殖。【答案】(1)①.有丝
分裂后期②.⑦③.AaBb(2)①.次级精母细胞②.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3)①.1②.④⑤③.着丝粒分裂(4)①.2或4②.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
分离的行为,同时姐妹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姐妹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图3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不同时期的细胞①~⑦中染色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细胞①染色体数和核DNA数都为n,
是精细胞,细胞②染色体数为n,核DNA数为2n,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细胞③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n,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者是精原细胞,细胞④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5n,
说明该细胞的DNA正在复制,该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⑤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3.2n,说明该细胞的DNA也正在复制,该细胞也处于分裂间期,细胞⑥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4n,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⑦染色体数为4n,核DNA数为4n,说明该细胞
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末期。【小问1详解】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的行为,同时姐妹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3中的细胞⑦染色体数为4n,核DNA数为4n,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亲本细胞基因型一样为AaBb。【小问2
详解】图2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姐妹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动物是雄性高等动物,所以该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由图2可知,它具有B、b等位基因,是因为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发生了对等片段的交换。【小问3详解】图3中,细胞②染色体数为n
,核DNA数为2n,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细胞④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5n,细胞⑤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3.2n,说明细胞④⑤的DNA也正在复制,该细胞也处于分裂间期,所以细胞④⑤中DNA聚合酶活性非常
高;细胞⑥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4n,细胞⑦染色体数为4n,核DNA数为4n,说明⑥→⑦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小问4详解】正常细胞中一条染色体没有复制时端粒有2个,复制后正常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
染色单体上端粒有2个,端粒总共就有4个;如图所示染色体的每条姐妹染色单体都有一个原癌基因,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后期连接在一起而出现“染色体桥现象”后,若染色体断裂发生在a处,左侧染色体中就不含原癌基因,右侧染色体则含2个原癌基因,有可
能使子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数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