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7)页,147.35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14bcc084e54aa284a3c447015f91a6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公25小题,每小题
2分,总分50分)1.大汶口出土的墓葬品有明显的大小墓差异,小墓仅能容尸,空无一物;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A.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B.代表了古代封建社会成就C.生产技术发达领先世界D.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格
局2.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B.具有继承性C.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D.具有封闭性3.据《礼记.
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维护方国联盟的秩序。周克商后,殷商故地“其民易煽,其地易震”,同时,殷商属国还与殷民相互勾结
,制造动乱。《左转》记载到:“周公吊二叔之不贤(武王弟管、蔡与商遗势力武庚勾结叛乱),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周初()A.君主集权制度的确立具有必要性B.统治者推行新的统治模式势在必行C.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已成定局D.防范商周贵族的联系成为当务之急5.梁启超提到古代
有一种田制“助”,孟子解释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称私田,同养公田”。结合所学,对该田制阐述错误的是()A.实行于商周时期B.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步废除C.土地为国王所有D.按性别和年龄分配土地6.武王伐纣后,“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
以续殷祀。徧(遍)封功臣同姓戚者。”这则材料可用于研究()A.世袭制B.分封制C.井田制D.禅让制7.春秋时期的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据此表明天人合一思想是()A.建立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的关系B.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泛滥成灾C.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D.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8.从春秋到战国,我国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周边各族()A.大量迁居黄河流域B.生产方式迅速封建化C.华夏认同不断发展D.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9.“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0.“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邑以载民,故取名于君,谓之郡。”“郡”字的出现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家统一趋势
受到威胁B.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建立C.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化1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是()A.由宗法关系决定
的社会等级制度B.分封制下各司其职,社会稳定C.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D.贵族拥有世袭特权12.《史记》记载“黄帝居中,四夷宾服”。后来,不论华夏族还是“四夷”族,都视黄帝为“高祖”。这体现了()A.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B.国
家统一的必然趋势C.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D.各民族已经没有差异1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功绩是()A.统一全国B.统一货币和度量衡C.建立中央官制D.焚书坑儒14.秦国统一六国以前,
主要采用军功入仕制,并辅以客卿入仕和由吏入仕(客卿:外来人才;吏官府里面的底层办事人员)。秦统一后,由吏入仕成为秦人入仕的主要通道。此变化()A.体现了统治者治国思想的改变B.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C.顺应了巩固政权对人才的需
求D.说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成熟1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选贤举能,唯才是用C.家国同治,皇权至上D.官员众多,政
务繁杂16.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B.反击匈奴的军事战争需要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D.限制丞相权力以强
化专制17.《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C.增加税收D.削弱王国势力18.《后汉书》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
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指中南半岛海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大秦指东罗马帝国B.东汉与大秦已有直接交往C.东汉与大秦直接交往频繁D.公元1世纪时中国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19.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
线索,示意图中的“?”应是()A.郡国并行B.刺史C.中外朝制D.察举制20.汉武帝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置太学并设置郡国县学。公元前135年,又设五经博士,使儒学上升为经学。这些做法()A.实现了对各地的有效控制B.使诸子百家的学说完全消失C.创
立了一种新的思想流派D.推动了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21.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新疆古龟兹国境内发现了大量“汉龟二体钱”(又称龟兹五铢),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如图),且在库车苏巴什佛寺的发掘中发现与
唐朝钱币同存于同一文化层内。据此可知()A.龟兹地区农耕经济发达B.中外经贸交流日益频繁C.西域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D.龟兹货币可在唐都长安流通22.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
县”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这表明汉代()A.中国的疆域基本确立B.中央集权巩固发展C.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D.政权分裂根源消除23.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
说明()A.王氏家族人才辈出,被国家重用B.高门士族控制朝政C.庶族地主崛起,平等意识增强D.东晋皇帝昏庸无能24.北魏孝文帝初期“京师民庶,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为此孝文帝实行了()A.赐爵制B.俸禄制C.均田制D.汉化政
策25.自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逐渐形成南迁浪潮。该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导致民族矛盾尖锐B.推动江南经济开发C.干扰南方社会秩序D.南北经济交流频繁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总分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材料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认识到儒学的价值,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材料四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朝闻道,夕
死可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奥运官方网(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秦、汉两代对儒学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并分析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6分)(4)奥运会
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你从以上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8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
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曰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
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明张岱所著《夜航船》材料三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
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造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两项主要的政治制度,并指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0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2分)(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至少列举4点表现)(8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秦国的商鞅
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材料二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
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摘编自白寿彝《中
国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商鞅变法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