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版含解析.docx,共(16)页,536.78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0940508d7cf9b40a4fa96fdad8205f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这张原始村落复原图中能反应出农耕时代特征的是A.种植植物,兼有饲养家畜B.定居生活,形成农耕聚
落C.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化D.过分开垦,造成农业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图片反映的是半坡原始聚落,是定居生活,其农耕的特征是定居生活,形成农耕聚落,故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饲养家畜,排除A;青铜文化是夏商周时期,C错误;图片也不能体现开垦土地情况,排除D。2.
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近代西欧城市建设的变化从本质上()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时间是14世纪以后,事件是大型世俗建筑成批出现,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的是经济发展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城市建筑凸显人的价值和作用,D项正确;人文精神的萌发是在古希腊时期,A项错误;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B项错误;启蒙运动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C项错误。
3.中国城镇人口在1956年就增加了900万,占当时整个城镇人口数的近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一五”计划的实施C.新中国的成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2【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一五计划的开展,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展工业化建设,因此城镇人口大量增
加,B项正确;农业改造与人口迁移无关,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D项是1958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4.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
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C.法制建设日趋完善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供
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收地方税;这说明,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城市
化水平相当高”,故A项错误;材料只提及《娱乐地法》,无法说明法制建设日趋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与其他国家比对,无法说明英国的城市建设世界领先,故D项错误。5.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促进了
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筑通往北方的直道,有利于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也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6.1
66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运河,目的是“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这一“最宏大的土木工程”是A.米迪运河B.苏伊士运河C.通海运河D.巴
拿马运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法国”“避开直布罗陀海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是米迪运河,A正确;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B项排除;通海运河属于英国,它的修建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3港口之一
,C项排除;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D项排除。7.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大运河的开通A.使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有利于对外贸易的繁
荣C.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大运河连通了海河、黄河以及长江流域地区,有助于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D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A;大运河是内河航运,排除B;隋
文帝完成统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排除C。8.近代以来,河南郑州的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和开封两大古都。其直接原因是A.铁路的开通B.运河的修建C.农业的发展D.工业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郑州位于铁路交
通要道,因此在近代发展较快,A正确;近代运河功能减退,排除B;徐州的农业发展和洛阳、开封相差不大,排除C;工业兴起不是郑州发展的直接原因,排除D。9.2015年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北京推进
方案。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6座城市将力争在2017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B.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成型C.交通发展引发社会生活变化D.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其中
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6座城市将力争在2017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可以看出,由于北京一带经济发展,加快了这一地区交通的一体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基础设施的发展,排除A;B项太绝对,排除B;材料并没有反映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排除C。10.下表是根据
《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4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C项正确;表格显示在全年客运总量中轨道交通总量高于公共电汽车总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比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的价格,无法得出轨道交通价格低廉的结论,故D项错误。11.《汉书》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四月,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瘟疫大流行。朝廷在长安城中建邸舍房屋200区,将灾民中的染病者安置在其中,进行隔离医治,以防止相互
传染。由此可知A.汉代各种疫情灾害频发B.汉皇室对疫情不闻不问C.政府主导抗击瘟疫疫情D.汉朝开始中药治疗瘟疾【答案】C【解析】【详解】朝廷将灾民安置在政府修建的邸舍房屋进行隔离治疗,体现了汉代政府对
抗疫情的措施,C正确;政府积极抗疫,由此不能说明皇室对疫情不闻不问,排除B;材料主旨是政府抗疫行为而非疫情发张频率,排除A;D中的“开始”不符合史实,排除。12.人类与瘟疫的抗争从未停止,一些世界名画
记录了“战疫史”。意大利画家皮耶特·布鲁格尔在1562年绘制的板面油画《死亡的凯旋》,记录了这场让人类历史陷入绝望的黑死病瘟疫。这场疫情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许多人开始信奉科学胜过信奉上帝B.欧洲社会从中世纪走向了文艺复兴5C.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方
向D.使人们更加信仰天主教的说教【答案】D【解析】【详解】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蔓延,大量人口死亡,人们陷入绝望,对天主教的说教产生了怀疑,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3.北京开幕的中国首届华佗文化节,
集中展示了传统中医的优秀成果,旨在推动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这套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奠
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②④属于华佗的医学成就,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4.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内容1982年19
83年1984年医疗、社会保险3.54.85.9医疗、住房补贴11.21.7其他项目21.829.735.3A.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推动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答案】C【
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时间为1981年美国政府预算中关于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和其他项目消减的金额,从6数量来看是逐渐增加了削减量的,根据所学和削减内容可知,这主要削减的是关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政府财政支出,等于国家在减少经济干预,据此可推断出这是在经济出现了“滞胀
”的情况下,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故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5.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从此,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这表明我国A.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严重
B.环境治理依靠法制力量C.大力推进民主立法D.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信息“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表明我国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D项正确;A
项是现象,B项中环境治理说法有误,C项中民主说法错误,均排除。16.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
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处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呈下降趋势,根据所学知识此时儒学发展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C项正确;a处为秦朝,儒学发展陷入低潮,由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A项错误
;b处为上升点,处于汉朝时期,由于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项错误;d处儒学再次发展到历史高点,对应的时间是宋明时期,由于此时儒学与佛教,道教融合发展,催生了新儒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D项错误。17.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三十功
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表明岳飞()A.认为人应该树立起自己的尊严B.强调人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7C.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D.对程朱所倡修身养性非常推崇【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B正确;从材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表达了积极进取的思想,与树立自己的尊严无关,故A错误;明清之际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岳飞《满江红》是宋代的,故C错误;岳飞生卒早于朱熹,岳飞去世时,朱熹才12岁,所以不可能对
朱熹有推崇,故D错误。18.“个人主义”强调冲破传统道德伦理束缚,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但不久社会各界对其评价逐渐走低,到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更是成为“自私自利”的代名词,反复遭到批判。这一变化产生的
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B.图强御侮的现实感召C.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D.西方文明弊端的显现【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图强御侮的现实感召下,“个人主义”遭到批判,B正确;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主流思想变化依然是意识领域的,不能作为“个人主义”被批判的主要因素,排除A;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就已经遭受了批判,地位被动摇,C排除;西方文明弊端的显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已经显现,D排除。19.宋明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理论建
构却又往往离不开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的帮助。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这说明,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A.佛教文化成社会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合流C.佛教能够
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明理学在构建自身的思想体系时,难以摆脱佛教的影响,最终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可见儒佛思想存在互
补合流的趋势,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儒家是主流思想,排除;材料主体是宋明理学对待佛为.8学的态度和结果,而非佛教本身,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的理
解。20.明朝时,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积极应对,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吴承恩融合佛教思想创作《西游记》B.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C.王阳明提出
“致良知”“知行合一”D.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利玛窦是明末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人,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介绍西方数学的著作,体现出当时在文化知识层面部分国人呈现出对西方科学文化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度,B项正确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文化,A项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与“东西方碰撞交融”无关,C项错误;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并不能反映出中国文化知识界的态度,D项错误。21.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
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材料表明伏尔泰A.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B.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C.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D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
】由材料可知,伏尔泰之所以赞赏儒家文化,是因为认为儒家文化“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可以判断,伏尔泰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专制制度和宗教观念,故B项符合题意;伏尔泰借助儒家思想,不是为了维护法国现有社会秩序,而是对旧制度、旧秩序
的冲击,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要把中国文化用于欧洲,把欧洲文化用于中国的文化交流,C项不符合题意;伏尔泰是利用中国儒家文化反对旧制度,是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没有“深刻”影响,目的更不在于中国
传统文化的弘扬,D项不符合题意。22.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9明该法典的实质是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体现的是对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的保护,C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不可能实现自由平等,A
排除;材料与“君权神授”无关,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2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①建筑技术②宗教信仰③自然科学④专制王权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
文明古国,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术,①正确;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注重来世的宗教信仰,②正确;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体现了自然科学知识的充分运用,③正确;规模巨大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也是专制王权的象征,④正确;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不全面,排除。【点睛】24.“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斯塔夫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A.罗马帝国基督教B.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C.拜占庭帝国东正教D.基辅罗斯帝国东正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于沙漠中”的宗教、公元8世纪中期与中国接壤的横
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分别是,诞生于阿拉伯半岛上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B项正确;罗马帝国形成于公元前27年,A项错误;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被称之为“拜占庭帝国”,C项
错误;基辅罗斯形成于9世纪,D项错误。25.古希腊的四大“冠冕赛会”---奥林匹亚竞技赛会、皮提亚竞技赛会、尼米亚竞技赛会、科林斯地峡竞10技赛会,不但是希腊人祭祀神灵的宗教仪式,更是希腊人自己的盛大节日,它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竞
技对抗的热爱之情。据此可推知,古希腊的“冠冕赛会”A.加剧了各城邦间的矛盾B.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形成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是希腊人自己的盛大节日”“体
现了古希腊人对竞技对抗的热爱之情”可知,材料内容强调了人对竞技对抗的热爱,体现了人文精神,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城邦间矛盾、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内容,故AC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都排除。26.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
”,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A.世俗王权凌驾于宗教神权之上B.教会是西欧最大土地所有者C.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欧洲逐渐形成二元政治格局【答案】D【解
析】【详解】题干文字及图片均体现了教权和王权的关系,故可说明当时欧洲正在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D项正确;图中的“教皇,为皇帝加冕”,一定程度上可证明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教皇和教会在西欧占有土地的总量比例,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教皇与皇帝的
关系,不是封建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7.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
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B.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C.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D.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答案】D【解析】11【分析】考
古发现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程度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历史也有自己的真实面目,不会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时间更近不一定更为真实,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
的真实不是靠学者修正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详解】28.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
.中日关系交往密切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答案】B【解析】【详解】《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性,B项正确;日本人民虚心好学、中日关系交往密切和中日疆域临近交通便利,都只是客观因素,不是“中
国古典文学典籍”在这本书中大量被引用的最主要的原因,ACD三项错误。29.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阿兹特克祭司所
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可知,阿兹特克历法与当时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太阳神的地位,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B错误;据材料“阿兹
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可知,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而不是专为祭祀活动运用,D错误。30.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
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12【答案】C【解析】【详解】
根据“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可得出不论是欧洲还是美洲,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都经历着一些相同的发展过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
体现欧洲对美洲的影响,排除A项;印第安文明之间并没有密切的相互交流,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3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兴
起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明清时期“经世致用”的新儒学的历史文化变迁中,最终形成了“以儒为宗”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发生了内生性的演变,但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性,如崇尚和谐、爱好和平、天人合一、与人为善、讲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和连续的。——摘自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材料二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新青年》杂志始终坚守推动文化革新与
社会革命之初衷,生动地展现了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轨迹。杂志创刊伊始,致力于思想启蒙,是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激进派杂志。十月革命胜利后,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新青年》杂志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摘编自王兰娟《<新青年
>杂志的“主义”转向》(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吸收外来文化的阶段特征并简析其成因。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
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
征:以儒学为中心;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继承性与创新性。原因:儒家思想的伦理性;儒家思想的开放性;农业社会的稳定性;政治体制的专制性;中华文明的延续性。(2)阶段特征:对西方的学习转向思想
层面;经历了学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成因: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分子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3)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13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解析】【小问1详解】特征:根据材料,古代中国思想的变化始终没有脱离儒家思想,以儒学为中心;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
,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发生了内生性的演变,但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性,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继承性与创新性。原因:根据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可以推断出其形成的原因是:儒
家思想本身的伦理性及优越性;儒家思想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革新,说明了儒家思想的开放性;儒家思想能够延续与发展,根本原因是农业社会的稳定性;在政治上由于政治体制的专制性;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小问2详解】
阶段特征:根据材料“致力于思想启蒙,是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激进派杂志”可以得出对西方的学习转向思想层面;根据"《新青年》杂志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可以得出经历了学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成因:结合所
学从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分子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等角度分析。【小问3详解】从材料中的“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可以看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是世界意识;
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可以联系所学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来回答。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
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
划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材料二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1820年3737723506.31840年428126686.5141893年3367726687.91920年44
377470010.61936年46136526311.41949年54167576510.6——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原因。材料三1834年英国通
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新“济贫法”首次强调了需要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实施社会救助是其应尽的义务……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
…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什么特点?【答案】(1)遵循礼制的城市建设理念;存在等级思想的城市建设理念;顺应自然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2)特点:中国城市现代化起步晚,起点低,发展缓慢;中国城市现代化与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
同步进行;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城乡发展的脱节;原因:晚清日益严重不可遏制的腐败;中央权威的削弱;外国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3)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传播;贫富分化严重;特点:立法规范;政府主导;【解析】【小问1详解】根
据材料"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得出遵循礼制的城市建设理念;根据材料"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二里”得出存在等级思想的城市建设理念;根据材料“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
必中准绳"得出顺应自然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別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
起步更晚“得出中国城市现代化起步晚,起点低,发展缓慢;中国城市现代化与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同步进行;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15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
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得出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城乡发展的脱节。关于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城市化的领导力量、物质基础、政府作用等方面分析作答。【小问3详解】根据“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
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得出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传播;根据“强调了需要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实施社会救助是其应尽的义务”得出贫富分化严重;特点:根据“183
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得出立法规范;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实施社会救助是其应尽的义务……”得出政府主导;16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