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57.166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8)页,57.16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ee80ce1496dc2f3415494ae537673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阳泉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年级高二学科历史命题人:乔玲爱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

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2.有学者认为:“明代的内阁,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一个拟定朝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阁臣是皇帝选用的代言侍臣。”材料表明()A.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B.内阁是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内阁首辅与宰相地位一致D.内阁拥有草拟

政令的权力3.在讨论是否远征西西里时,雅典政治家尼西阿斯从城邦整体考虑,劝阻公民大会出兵西西里。但在野心家亚西比德的蛊惑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却遭惨败。面对失败的教训,公民大会本应总结教训,但是却把责任完全推到当初赞成远征的将领身上。材料反映了雅典公民大会()A.内部

矛盾尖锐B.滥用国家权力C.维护贵族利益D.缺乏理性分析4.古代雅典城邦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议事会、陪审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A.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的不同

B.执政官数量不同C.古代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D.古代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5.联邦党人指出:“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双重

保障”是指()A.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B.权力的分立与制衡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D.分权制衡与联邦制6.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

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A.恢复三代秩序B.托古改制的策略C.尊崇儒学的思想D.遵循传统的意识7近代宣誓制度经孙中山引介,进入中国。民国成立后,宣誓制度进入国家政治层面,国家领导及公务人员就职时需对宪法进行宣誓。北洋政府时期,元首宣誓制度得以建立,现代宣誓

制度得到初步发展。这一制度()A.有助于巩固民主政治B.维护了军阀的独裁统治C.制约了袁世凯的权力D.保证了政府的廉洁自律8《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

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A.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批判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政策C.推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D.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9.《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

。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A.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C.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D.开放稳定企业改革10.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考课”。《东汉会要》记载“旧法,当使丞奉计”,这些审计人员还可以由郡国长官推

荐;根据唐代的相关规定,由尚书省考功司专门负责内外文武官吏历年的官绩考核。这种变化反映了唐代()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行政效率提高C.官员管理的制度化D.官员腐败严重11.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

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体现了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B.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D.保证了文官群体的素质12.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

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材料说明()A.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欧洲影响深远B.科举制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制度C.西方国家也采用了科举制选拔人才D.部分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3.下图所示《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表明

,当时中国()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C.完全确立近代学制D.新旧教育体制并存14.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

表明我国()A.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B.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D.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推行15.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

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他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16.“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等级表明亲属范围和亲属关

系亲疏远近的制度。它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统治阶级用以调整民事法律关系并用作刑事法律判罪定刑的一个标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人治为主,法治为辅B.中国古代统治者主张以法入礼C.中国古代律令呈现儒家化的特点D.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定法律的唯一标准17.自20世纪中

叶以来,各国人格保护的发展开始颠覆近代以来人与物大一统的损害赔偿观念,出现了回归罗马法传统与价值的趋势,重新把“人的保护”与财产权保障区分开来,优先保护人格利益,逐步构建出一套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保护体系与规则。这表明()A.现

代法律对古罗马法的借鉴与创新B.罗马私法精神渗透近代社会生活C.各国制定法律更倾向于对人的保护D.古代法律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18.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

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A.王权开始走向衰落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C.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D.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19.下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成就。这说明()时间名称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共十五大召开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1997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反分裂国家法》A.立法工作完善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20.清王朝的民族政策强

调“一切政治,悉因其俗”。雍正帝曾说:“朕思回民之有教,乃其先代留遗家风土俗,亦犹中国之人……是以回民有礼拜寺之名,有衣服文字之别,要亦从俗从宜,各安其习。”这一观点()A.体现了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B.确保了民族

关系的稳定和睦C.加速了中华民族一元化进程D.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21.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编查户口、组

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这一制度()A.体现了政府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B.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障了局势稳定C.改变了夷夏观念实现了民族平等D.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2.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

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该规定()A.导致了欧洲民族国家形成B.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C.否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D.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23.周恩来在建国

初指出:“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

.建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4.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一些国家建交的具体时间表。对此合理的解释应是()时间1964.01.271970.10.131972.02.131972.09.291972.10.111972

.12.211979.01.01建交国法国加拿大英国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美国A.中法建交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重返联合国推动中国外交政策调整C.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中国外交决策D.中苏关系的恶化直接促成中美建交25.国家主

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得到更大发展。”这反映了当代中国()A.积极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C.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第Ⅱ卷(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法系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刑即是法,法字从“水”象征法的公

平。以农业立国、统一多民族的固有国情决定和制约着法律的形成、发展以及它的传统。据史书记载,西周时已有田律,农业立法和维护政权秩序的法律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凡涉及民事纠纷、经济权益,国家均视为“细故”,尽量用调解而非法律解决。最具代表性的法典《唐律疏议》开宗明义在“名例”篇的序言中宣布:“德

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材料二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起草新式法律《刑事民事诉讼法》、《

大清商律草案》《国籍条例》等,基本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由他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捂而流于具文。他还亲自编译教材,创设法律学堂,造就司法人才。晚清政治改良的最终失败,使修律与司法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却推动了近代法律的转型发展。——摘编自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法律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修律为例,指出近代法律转型与传统法律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简析近代法律转型发展的启示。(4分)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

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

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英国文官考试研究》材料二2

0世纪前期,政府逐步接纳妇女进入文官行列。但在很长时期内,广大妇女不能进入重要岗位,只能担任抄写、打字和收发之类的工作,多数是临时雇员,而且受到年龄和婚姻限制,同工不得同酬。面对种种不合理现象,英国文官界妇女在社会进步势力的

声援下,长期坚持斗争。1919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任何人不应因性别或已婚而被剥夺担任文官的资格。两年后财政部又首先制定接纳妇女担任文官的实施细则,允准妇女参加文官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但同时又规定女文官候

选人必须是单身女子,一旦结婚必须辞职。正因为如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仍然只有少数妇女能获此幸。部分妇女进人高级文官阶层,则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以来英国妇女在入职文官职位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在全球史视野下,“汉化”固然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但“

胡化”也不容忽视,或言之“同化”更为恰当。作为外来文化,它曾经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如胡服、胡食、胡乐、胡舞、胡骑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的研究“汉化”和“胡化”能够更客观的反映中华文

化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格局与特征。所谓胡与汉并非是独立的两个民族概念,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相互影响、兼并、融合、发展,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文化体系或文化面貌,不可简单地评价为此之琼浆,彼之糟粕。事实上,两者没有贵

贱之分、高低之别,仅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摘编自陈筱娇《中国古代设计中的“胡化”与汉胡融合现象研究》根据材料,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

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题卡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区(居中)缺考违纪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2.选择题必须

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公整,笔记清楚。3.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错误填涂一、选择题(25*2共50分)二、主观题(50分

)26.(18分)(1)(6分)(2)(8分)(3)(4分)27.(20分)(1)(8分)1.[A][B][C][D]6.[A][B][C][D]11.[A][B][C][D]16.[A][B][C][D]2.[A][B][C][D]7.[A][B][C][D]12.[A][B][C]

[D]17.[A][B][C][D]3.[A][B][C][D]8.[A][B][C][D]13.[A][B][C][D]18.[A][B][C][D]4.[A][B][C][D]9.[A][B][C][D]14.[A][B][C][D]19.[A][B][C][D]5

.[A][B][C][D]10.[A][B][C][D]15.[A][B][C][D]20.[A][B][C][D]21.[A][B][C][D]22.[A][B][C][D]23.[A][B][C][D]24.[A][B][C][D]25.[A][B][C][

D](2)(12分)28.(12分)阳泉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年级高二学科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CADADBAACACDD141516171819202

122232425ACCADCDDBBCA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修律为例,指出近代法律转型与传统法律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3)综合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法律转型发展的启示。(4分)【答案】(1)特点:立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法尚公平;立足实际,体现国情;立法体现以农为本;重刑轻民(重公法轻私法);德主刑辅(礼法结合)。(2)变化:把修法与图强相结合

(修法与维护国家主权相结合);引进西方现代法律,增加民法、商法等私法内容建立近代法律体系。原因:列强入侵,国家丧失治外法权;清末新政的推动;传统法律受到西方法律思想和制度文明的冲击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启示:法制建设要与时俱进;法律转型

需要处理好法律引进与法律本土化(国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法律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法律转型要注意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民众法律意识。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8分)背景:旧的选官制度(恩赐制和政党分肥

制)导致政治腐败和效率低下;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东印度公司公开考试竞争原则的影响;社会力量的推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政府管理事务多样化和复杂化,亟需建立一支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文官队伍;英国政府顺应时势,两次颁布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以来英

国妇女在入职文官职位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变化:从禁止到逐步接纳;从普通、临时性的雇员到成为高级文官成员;从受到年龄、婚姻限制到法律上取消限制;从不允许通过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

位到法律上可以通过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主要原因: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英国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妇女的不断斗争;英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2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据材料,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2分)观点1:唐代的胡汉交融,使唐朝形成了兼收

并蓄、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观点2:宋元时期政权动荡,促使胡汉文化相互融合,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观点3: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特色,是民族交融、胡汉融合的重要体现。具体阐述(略)【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材料的主题为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相互影

响、兼并、融合、发展”,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不同时间阶段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拟定题目,展开论述。论述过程中,要注意推动文化间“兼并、融合”的政策、制度和

历史大事件是因,中华文化的最终发展是果,如论述唐代,可以从兼容并包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同办法出发,最终得出唐代的管理政策推动了民族交融,最终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文化面貌的结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

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