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分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普班)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397.854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分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普班)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分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普班)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分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普班)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分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普班)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24)页,397.85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d74bf34aede14b91caecc57dd7910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分宜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

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C.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在18世纪的中

国,“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这些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A.封建理学致使世风日下B.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

峰C.重农抑商政策令行禁止D.自然经济发展的封闭性3.下表据《通考·田赋考四·历代田赋之制》整理而成。据此可推知年代户数垦田亩数每户平均亩数976年3,090,504295,332,06095.5996年4,132

,576315,525,12576.31021年8,6771677524,758,43260.51066年12,927,211440,000,000341083年17,211,713461,655,00026.8A.土地经营方式变

化成为可能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政府重视保护小农经济发展D.垦田面积与人口增长成反比4.宋代广泛流行买扑制,由私人通过类似现代流行的招标竞标方式,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额的钱物后,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矿山、田地、商税场、盐井、河渡等在特定时空内的经营权。由此可推断,

当时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趋向瓦解C.官民共利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5.某学者指出,明代“抑商”政策仍旧存在,但经日浸月蚀,已成强弩之末,而“通商”之意已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操作层面,贯穿于明代多项经济

社会制度。至迟到万历时期,“通商”政策正式确立。所谓“重商”只不过是“通商”的构成内容和表征而已。据此可以推知A.明代商业地位得到政府肯定B.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废除C.通商是重商的表现形式之一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

型6.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情形,到明代演变成“湖广熟,天下足”。原来苏州及常州等粮食输出区,反而从湖北、湖南购买米粮,成为粮食输入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B.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C.长途贩运的日益兴盛

D.江南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7.明清时期,各地区间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客商在商业中心建立会馆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在当时号称“小南京"的湘潭有来自山西、山东等五省会馆一所、江苏省凡四馆、江西省凡十三馆、福建一馆等。这说明当时A.商业资本的日趋集

中B.工商业市镇迅速崛起C.农产品商品化迅速发展D.区域间的贸易较为活跃8.南宋元符二年,朝廷下达诏令:“番舶为风飘著海州界,若损败,及舶主不在,官为拯救,录其货,许其亲属召保认还。”由此可见南宋A.官营工商业的兴盛B.政府鼓励朝贡贸易C.

沿海贸易环境恶化D.对海外贸易的重视9.有学者指出,英国输出品的价值从1720年的800万英镑上升到1763年的1900万英镑,法国输出品的价值由1116年的12000万里弗尔增长为1789年的50000万里弗尔。已经达到顶峰的荷兰人完全不能和如此的增

长相匹敌。据此可推知A.世界经济霸权正在发生转移B.荷兰因自身的原因走向衰落C.民主政治制度优势已经凸显D.世界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到来10.2020年6月以来,在美国民众发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运动中,多处哥伦布塑像被捣毁(见如图)这是因为哥伦

布A.最早从事罪恶的黑奴贸易B.是西方种族歧视的代言人C.开辟新航路造成物种灭绝D.开启了西欧人的殖民时代11.18世纪初,英国上自贵族下至贫民,他们的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几乎都是由印度的印花棉布制成,英国的棉纺织产品因缺乏竞争力而导

致对外贸易失利。这一状况A.刺激英国开展科技革命B.促使英国倡导自由贸易C.导致英国开始殖民扩张D.削弱了英国贵族的势力12.同学们在学习“工业革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佐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检索到下列三份材料。下列对其史料价值的

评估与说明,正确的是①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②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③道伊斯·;沃尔夫编:《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1973年)A.①是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B.②是原始档案,有较高史料价值

C.③是后人所编,不具备史料价值D.以上史料均不能当作佐证材料13.1813—1844年,印度输出的原棉由4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表明印度A.对华贸易量的激增B.棉纺织业迅速发展C.经济殖民地化

加深D.自由贸易走向繁荣14.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这一技术迅速被产品化并投入市场,或者将其应用到新的产品中,例如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都是西门子公司利用新发明最先

投入市场的。这表明当时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发源地B.英国丧失工业优势地位C.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15.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英国主导的“亚洲三角贸易”。“亚洲三角贸易”的影响是A.促进

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B.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得以确立C.英国对亚洲市场的控制掠夺D.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16.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等“八大财团”,日本以家族财为中心的三井、三菱等“四大财阀”,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西门子电气、菜菌一威斯特伐里亚煤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直接

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这说明A.中小企业占据主导B.工厂制度逐步瓦解C.垄断组织已经形成D.国家垄断资本盛行1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人生计,皆为

所夺矣。”这一现象A.体现出清政府经济剩削日益沉重B.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说明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D.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18.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

,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A.集股筹资赢得社会各界响应B.洋务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C.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D.洋务民用企业具有示范效应19.1897年,张謇在奏折中指出:“凡有国家者,立国之一在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

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理有固然。”这表明张謇重视农业的目的是A.推进向西方学习进程B.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C.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D.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20.下表为1861年—1891年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企业数量对比(单位:个)。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类型1861年1871年1881年1891年军事工业1111630民用工业011453A.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核心内容发生质的变化C.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1.民国初年,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穆藕初,针对

原棉不足,棉质退化的问题,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强调“专以研究棉产为范围……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穆藕初的系列举措旨在A.实现农业资本化经营B.振兴实业挽回利权C.推动产业布局的调整D.抵制外国棉花输入22.下表是1912-1920

年中国棉纺织业新版纱厂数统计表,据此可知此时中国棉纺织业()1912-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新办纱厂数统计表年份1912年1914年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19年1920年厂数4243251513资本总额(万元)7204239060140

55012301720备注缺1家缺2家缺6家缺2家A.一战时发展优势并不明显B.受外部压力变化影响最大C.一战后列强并未卷土重来D.获得了独立自主发展空间23.1895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非大股东”控制企业的特征十分明显,即对企业产权

的控制并不一定凭借对企业产权的实际投资比重,而更大程度上是凭借与官府的关系、创办者本人的特殊身份等。这种现象A.彰显西方企业制度对中国的影响B.凸显洋务新政下民用企业的特点C.反映了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困境D.推动了近代官办企业的迅速发展24.抗战以前,西南地区基本上由各地方军阀控制,财

政上不容中央染指。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独资兴办、与西部各省地方政府合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这种变化A.推动了工业布局渐趋平衡B.有利于改变西南地区经济分割的局面C.建立了独立自主工业体系D.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5.如图为1948年米谷创作的漫画《伪

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漫画中,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昨晚穿的一双鞋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如同两条船。该漫画反映的现象A.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B.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C.源于外国商品的大量

涌入D.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

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

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

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据材料一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2)材料二合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

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棉纺织业是近代中国最为典型的“两栖”行业。机器工业以“纺”为主,以“织"为辅,手工业以“织”布为重,以“纺”线为次。1913年,国内机制布产量增长到1756万匹,在棉布总产量中的比重也仅为2.26%。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若干现代因

素催生了棉织业的原始工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相继出现了改良的手拉机和足踏机,手拉机一人一日约能织布四五十尺。1906年,高阳商会集资向天津日商田村洋行购买织机,试办工厂,是为高阳布改良之始。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立了一批传

习性质的工艺局所,招收了许多织布学徒,学徒毕业后,成为工场工人。北京政府税务处重申“旧式土布,为织布生计攸关,除仍照土布减税成案每百斤征收出口正税1两及运往内地照纳沿途税厘外,其由此口运至彼口应即免征复进口半税

”。——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一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材料二棉纺织业最初源于印度,16世纪中后期,传入英格兰。17世纪中期以来,棉织物构成英印贸易的主要商品。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

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不能拥有印度原装进口的印花棉布,他就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相对适度的模仿品”,就这样,“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的保护

措施培养了一个'进口替代'产品的产生”。18世纪中期,尝试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臺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为棉纺织品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单位生产成本一

再降低,成为英国开始寻求棉花原料、扩大生产规模的起点,美国南部、印度逐渐成为英国原棉产地。——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特点,分析推动中国近代棉织业工业化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英印棉织贸易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废除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法案的经济背景。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缫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在民族工业产生时期,

地主和官僚的投资占一半左右,买办投资亦占颇大比重。但在20世纪以后,就主要是商人投资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的思潮下。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志之士在艰难中集资创办新式企业。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

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利润优厚,民族资本家称之为“黄金时代”。1914~1919年间工矿业投资约有1亿元,棉纺织等行业繁荣直到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

外国在华资本则瞠乎其后。最有发展的华商棉纺织业也难与日、英在华纱厂竞争。20世纪20年代.民族工业一度出现萧条。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恢复活跃,发展到高峰,估计工矿交通运输业的资产净值在13亿元左右。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到战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

趋于萎缩,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分宜中学2020-2021学年度

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A.男耕

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C.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可知东汉时期牛耕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即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逐渐推广,故选B;“已经成熟”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牛耕技术的广泛分布不代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排除C;材料不涉及土地兼并的信息,排除D。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在18世纪的中国,“浪

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这些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A.封建理学致使世风日下B.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C.重农抑商政策令行禁止D.自然经济发展的封闭性【

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此时再想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可知,费正清认为自然经济在18世纪发展到饱和,阻碍了科技进步,故D选项正确;ABC项都不是其主要

原因,可排除。3.下表据《通考·田赋考四·历代田赋之制》整理而成。据此可推知年代户数垦田亩数每户平均亩数976年3,090,504295,332,06095.5996年4,132,576315,525,12576.31021年8,6771677524,758,43260.51066年12,92

7,211440,000,000341083年17,211,713461,655,00026.8A.土地经营方式变化成为可能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政府重视保护小农经济发展D.垦田面积与人口增长成反比【答案】A【解析】【详解】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

平均土地占有量不断下降,说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而人口数量却在不断增长,因此大量农民成为了佃农,租佃经经营的方式逐步发展与普遍,这也为土地经营方式变化成为可能,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北经济对比的内容,故排除B;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故排除C;由表格信息可知,人

口是在不断增长,垦田面积在1021年之前也是明显增长的,后来有所下降,所以“垦田面积与人口增长成反比”这一表述是不准确的,故排除D。4.宋代广泛流行买扑制,由私人通过类似现代流行的招标竞标方式,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额的钱物后,承包或

承买官府的酒坊、矿山、田地、商税场、盐井、河渡等在特定时空内的经营权。由此可推断,当时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趋向瓦解C.官民共利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宋代允许私人通过招标竞标方

式,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等的经营权,买扑者把原先官府的垄断经营变成私人的垄断经营,反映了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官营工商业的种种弊端,故选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A;B不符合史

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共识”,排除C。【点睛】5.某学者指出,明代“抑商”政策仍旧存在,但经日浸月蚀,已成强弩之末,而“通商”之意已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操作层面,贯穿于明代多项经济社会制度。至迟到万历时期,“通商”政策正式确立。所谓“重商”只不过是“通

商”的构成内容和表征而已。据此可以推知A.明代商业地位得到政府肯定B.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废除C.通商是重商的表现形式之一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而‘通商’之意已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操作层面,贯穿于明代多项经济社会制度。至迟到万历时期,‘通

商’政策正式确立。”可知,商业政策在明代逐渐松弛,商业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到万历年间政府肯定了商业的地位,故A正确;B项史实错误,故排除;C项与材料“所谓‘重商’只不过是‘通商’的构成内容和表征而已”逻辑关系恰好相反

,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转型,故排除D项。6.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情形,到明代演变成“湖广熟,天下足”。原来苏州及常州等粮食输出区,反而从湖北、湖南购买米粮,成为粮食输入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B.多个区域经济中

心的形成C.长途贩运的日益兴盛D.江南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宋代时苏湖地区是粮食输出区,到明代此地变为粮食输入区,结合所学可知,明代经济作物在江南地区广泛种植,挤压了粮食作物的空间,所以苏湖地区变为粮食输入区,故选D;苏湖地区和湖广地

区均在长江流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说法错误,故排除A;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长途贩运的兴盛与粮食种植中心的转移无关,故排除BC。7.明清时期,各地区间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客商在商业中心建立会馆的现

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在当时号称“小南京"的湘潭有来自山西、山东等五省会馆一所、江苏省凡四馆、江西省凡十三馆、福建一馆等。这说明当时A.商业资本的日趋集中B.工商业市镇迅速崛起C.农产品商品化迅速发展D.区域间的贸易较为活跃【答案】D【解析】【详解】会馆的建

立是为了方便客商的各项活动,而“客商在商业中心建立会馆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说明区域间的商业贸易越来越频繁,由此可知明清时期区域间的贸易较为活跃,故选D;材料只能说明区域间商贸活动的频繁,不能说明商业资本的日趋集中和工商业市镇

的迅速崛起,更不能反映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排除ABC。8.南宋元符二年,朝廷下达诏令:“番舶为风飘著海州界,若损败,及舶主不在,官为拯救,录其货,许其亲属召保认还。”由此可见南宋A.官营工商业的兴盛B.政府鼓励朝贡贸易C.沿海贸易环境恶化D.对海

外贸易的重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南宋在执行对外贸易政策时,并没有放松对漂流船只的警惕,说明南宋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故选D;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鼓励朝贡贸易、沿海贸易环境恶化,排除B、C。【点睛】9.有学者指出,

英国输出品的价值从1720年的800万英镑上升到1763年的1900万英镑,法国输出品的价值由1116年的12000万里弗尔增长为1789年的50000万里弗尔。已经达到顶峰的荷兰人完全不能和如此的增长相匹敌。据此可推知A.世界经济霸权正在发生转移B.荷

兰因自身的原因走向衰落C.民主政治制度优势已经凸显D.世界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到来【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在18世纪后期英国、法国和荷兰在对外贸易增长方面的变化,荷兰的商业霸主地位在衰落,英国和法国地位在上升,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荷兰仍在增长,只是增长速度不如英法,

故B项错误;C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来;D项表述错误。10.2020年6月以来,在美国民众发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运动中,多处哥伦布塑像被捣毁(见如图)这是因为哥伦布A.最早从事罪

恶的黑奴贸易B.是西方种族歧视的代言人C.开辟新航路造成物种灭绝D.开启了西欧人的殖民时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西欧人的殖民时代。在对殖民地的开拓与掠夺中才出现了贩卖黑奴等种族歧视现象,题中哥伦布像被捣毁的原因正是在此,D正确;在三角贸易的过程中,最先进行黑奴

贸易的是葡萄牙人,A排除;哥伦布豢养的奴隶并非黑人,也不是种族歧视代言人,B排除;C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11.18世纪初,英国上自贵族下至贫民,他们的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几乎都是由印度的印花棉布制成,英国的棉纺织产品因缺乏竞争力

而导致对外贸易失利。这一状况A.刺激英国开展科技革命B.促使英国倡导自由贸易C.导致英国开始殖民扩张D.削弱了英国贵族的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几乎都是由印度的印花棉布制成,英国的棉纺织产品因缺乏竞争力而导致对外贸易失利”可得出,英国所用的棉纺品大量来牛耕印度,而英

国英国产品却没有竞争力,这使英国不得不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竞争力,从而刺激英国开展科技革命,A项正确;B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英国已经开始殖民扩张,排除C;材料主旨与贵族势力变化无关,排除D。12.同学们在学习“工业革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佐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检索到下列三

份材料。下列对其史料价值的评估与说明,正确的是①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②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③道伊斯·;沃尔夫编:《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1973年)A.①是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B.②是原始档案,有较高史料价值C.③是后

人所编,不具备史料价值D.以上史料均不能当作佐证材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历史常识,“②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史料价值评估正确,故选B项;小说《雾都孤儿》是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属于二手史料,可信度不

是最高,史料价值评估错误,排除A项;《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虽是后人编纂的著作,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三份材料均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可以当作佐证材料,排除D项。13.1813—1844年,印度输出的原棉由

4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表明印度A.对华贸易量的激增B.棉纺织业迅速发展C.经济殖民地化加深D.自由贸易走向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印度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联系日益密切,其中出口的原料体现的是印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说明的是印度经济殖民地化加深,C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这些原料是否流入中国或者其他地区,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印度成为英国的经济附庸,D排除。故选C。14.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

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这一技术迅速被产品化并投入市场,或者将其应用到新的产品中,例如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都是西门子公司利用新发明最先投入市场的。这表明当时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发源地B.英国丧失工业优势地位C.科技创新

与生产紧密结合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可知,科技发明与市场紧密结合,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排

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英国仍没有完全丧失世界工业优势地位,故排除B项;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故排除D项。15.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英国主导的“亚洲三角贸易”。“亚洲三角贸易”的影响是A.促进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B.英国殖民霸主地位

得以确立C.英国对亚洲市场的控制掠夺D.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通过“亚洲三角贸易”,中国的大量手工业品进入英国,而白银最终也流入英国,由此可知加强了英国对亚洲市场的控制和掠夺,故选C;英国的资

本原始积累是在殖民扩张时代,到19世纪英国已经度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开展了工业革命,排除ABD。16.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等“八大财团”,日本以家族财为中心的三井、三菱等“四大财阀”,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

西门子电气、菜菌一威斯特伐里亚煤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直接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这说明A.中小企业占据主导B.工厂制度逐步瓦解C.垄断组织已经形成D.国家垄断资本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摩根、三井、西门子电气等都是垄断组织,故选C;材料中反映的是规模空前

的大企业,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排除D。1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这一现象A.体现出清政府经济剩削日益沉重

B.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说明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D.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随着外来商品的进入,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说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走向

解体,故选B;材料反映的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清政府以及土地所有制没有关系,排除AC;中国始终没有成为列强的殖民地,排除D。18.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

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A.集股筹资赢得社会各界响应B.洋务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C.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D.洋务民用企业具有示范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

洋务运动。由于民用企业利润的吸引,诱导民间资本投资近代工业。具有示范效应。D项正确;“社会各界”说法错误,排除A;广泛支持不能体现,排除B;C项是在甲午战后,排除C。19.1897年,张謇在奏折中指出:“凡有国家者,立国之一在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

,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理有固然。”这表明张謇重视农业的目的是A.推进向西方学习进程B.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C.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D.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凡有国家者,立国之一在于工

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理有固然”表明张謇重视农业的目的是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故D正确;推进向西方学习进程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的生计问题和国家的赋税

收入,故BC错误。20.下表为1861年—1891年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企业数量对比(单位:个)。据此可知,洋务运动类型1861年1871年1881年1891年军事工业1111630民用工业011453A.

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核心内容发生质的变化C.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表格可知,1861~1891年军事工业个数稳步上升,1871~1891年民用企业个数猛增,说明无论是军事工业

,还是民用企业,个数都在增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因而不能说“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核心内容一直是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其目的是辅助军工,故B项错误;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诞生于通商口岸

的外资企业,故C项错误。21.民国初年,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穆藕初,针对原棉不足,棉质退化的问题,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强调“专以研究棉产为范围……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穆藕初的系列举措旨在A.实现农业资

本化经营B.振兴实业挽回利权C.推动产业布局的调整D.抵制外国棉花输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专以研究棉产为范围……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可知,穆藕初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目的是振兴中国

实业,挽回利权,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产业布局问题,排除C;D不是主要目的,排除。【点睛】22.下表是1912-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新版纱厂数统计表,据此可知此时中国棉纺织业()1912-19

20年中国棉纺织业新办纱厂数统计表年份1912年1914年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19年1920年厂数4243251513资本总额(万元)720423906014055012301720备注缺1家缺2家缺6家缺2家A.

一战时发展优势并不明显B.受外部压力变化影响最大C.一战后列强并未卷土重来D.获得了独立自主发展空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表中信息可知1912年、1919年和1920年新增厂数和资本数明显高于其他年份,1914-1916年虽然部分

数据缺乏,但据已知数据可知发展状况并不稳定,1919-1920两年的数据明显高于1917-1918两年,据此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虽有所发展,但相比战前和战后几年发展优势并不明显,故A项正确;虽然整体上一战期间因外部压力减小,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发展的春天,

但从表中信息可知,1919—1920年(一战已经结束)的设厂数和资本总额明显高于1917—1918年,这一时期影响中国棉纺织业的因素很多,依据此表无法确定外部压力变化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故B项错误;虽然表中1919年和1920年的新办纱厂数和资本数远高于其他年份,但只能说明这两年的

情况,并不代表一战后列强没有卷土重来,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1840—1949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以中国棉纺织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始终没有实现独立自主发展的环境,故排除D项。23.1895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非大股东”

控制企业的特征十分明显,即对企业产权的控制并不一定凭借对企业产权的实际投资比重,而更大程度上是凭借与官府的关系、创办者本人的特殊身份等。这种现象A.彰显西方企业制度对中国的影响B.凸显洋务新政下民用企业的特点C.反映了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困境D.推动了近代

官办企业的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大生纱厂“非大股东”控制企业的特征明显,企业的产权控制和企业发展依赖于创办者的特殊身份、与官府的关系等因素,这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企业不能脱离封建官府而独立发展,说明了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困境,故C符合题意;材

料未涉及到西方企业制度的影响,故排除A;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性质不同,故排除B;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不是官办企业,故排除D。24.抗战以前,西南地区基本上由各地方军阀控制,财

政上不容中央染指。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独资兴办、与西部各省地方政府合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这种变化A.推动了工业布局渐趋平衡B.有利于改变西南地区经济分割的局面C.建立了独立自主工业体系D.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

【分析】【详解】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独资兴办、与西部各省地方政府合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这改变了抗战以前,中央无法染指西南地区财政的局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改变西南地区经济分割的局面,故B正确;工业布局渐趋平衡、建立了独立自主工业体系不符合史实,故A

C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错误。25.如图为1948年米谷创作的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漫画中,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昨晚穿的一双鞋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如同两条船。

该漫画反映的现象A.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B.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C.源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D.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信息“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可知,该漫画体现了恶性通货膨胀现象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故B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A错误;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不是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故C错误;此时没有国际经济危机,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

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

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

汤蹈火之苦”。——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据材料一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从社会经济

发展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2)材料二合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主要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

间的限制;政府监管放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2)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向商人征收重税;重农抑商

政策;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影响:维护了小农经济;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解析】【详解】(1)主要表现:据所学可从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政府监管放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繁

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等方面回答。理解:据所学可知,宋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2)社会现象:据材料“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可知,清政府广设钞关;据材料“……

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并结合所学可知,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向商人征收重税;重农抑商政策;据材料“(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

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并可知,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影响:据所学可从维护了小农经济;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等方面回答。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棉纺织业是近代中国最为典型

的“两栖”行业。机器工业以“纺”为主,以“织"为辅,手工业以“织”布为重,以“纺”线为次。1913年,国内机制布产量增长到1756万匹,在棉布总产量中的比重也仅为2.26%。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若干现代因

素催生了棉织业的原始工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相继出现了改良的手拉机和足踏机,手拉机一人一日约能织布四五十尺。1906年,高阳商会集资向天津日商田村洋行购买织机,试办工厂,是为高阳布改良之始。晚清中央和各地

方设立了一批传习性质的工艺局所,招收了许多织布学徒,学徒毕业后,成为工场工人。北京政府税务处重申“旧式土布,为织布生计攸关,除仍照土布减税成案每百斤征收出口正税1两及运往内地照纳沿途税厘外,其由此口运至彼口应即免征复进

口半税”。——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一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材料二棉纺织业最初源于印度,16世纪中后期,传入英格兰。17世纪中期以来,棉织物构成英印贸易的主要商品。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

花棉布,但收效甚微。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不能拥有印度原装进口的印花棉布,他就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相对适度的模仿品”,就这样,“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的保护措施培养了一个'进口替代'产品的产生”。18世纪中期,尝试一连串机械化

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臺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为棉纺织品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单位生产成本一再降低

,成为英国开始寻求棉花原料、扩大生产规模的起点,美国南部、印度逐渐成为英国原棉产地。——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特点,分析推动中国近

代棉织业工业化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英印棉织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废除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法案的经济背景。【答案】(1)特点:手工业和民族机器工业并存;手工业和民族机器工业侧重点有所不同;机

器织布业的发展相对迟缓。因素:棉纺织机器的发展;商会扮演了积极角色;技术人才的培养;政府减免税行为。(2)变化:从禁止到允许;从进口棉纺织品(成品)到进口原棉(棉花)。经济背景: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机器化生产和技术的革新,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世界市场的拓展。【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棉纺织业是近代中国最为典型的‘两栖’行业。机器工业以‘纺’为主,以‘织’为辅,手工业以‘织’布为重,以‘纺’线为次。”可知,手工业和民族机器工业并存、手工业和民族机器工业侧重点有所不同;根据材

料“1913年,国内机制布产量增长到1756万匹,在棉布总产量中的比重也仅为2.26%。”可知,机器织布业的发展相对迟缓。因素: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相继出现了改良的手拉机和足踏机,手拉机

一人一日约能织布四五十尺。”可知,棉纺织机器的发展;根据材料“1906年,高阳商会集资向天津日商田村洋行购买织机,试办工厂,是为高阳布改良之始。”可知,商会扮演了积极角色;根据材料“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立了一批传习性质的工艺局所,招收了许多织布学徒,学徒毕业后,成为工场工人。”可知,技术人才的培养

;根据材料“北京政府税务处重申‘旧式土布,为织布生计攸关,除仍照土布减税成案每百斤征收出口正税1两及运往内地照纳沿途税厘外,其由此口运至彼口应即免征复进口半税’。”政府减免税行为。(2)变化:根据材料“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

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臺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可知,从禁止到允许;根据材料“17世纪中期以来,棉织物构成英印贸易的主要商品。”“美国南

部、印度逐渐成为英国原棉产地。”可知,从进口棉纺织品(成品)到进口原棉(棉花)。经济背景: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尝试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

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并结合所学,从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世界市场的拓展等方面进行分析。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

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缫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在民族工业产生时期,地主和官僚的投资占一半左右,买办投资亦占颇大比重。但在20世纪以后,就主要是商人投资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的思潮下。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志之士在艰难中集资创办新式企业

。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利润优厚,民族资本家称之为“黄金时代”。1914~1919

年间工矿业投资约有1亿元,棉纺织等行业繁荣直到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外国在华资本则瞠乎其后。最有发展的华商棉纺织业也难与日、英在华纱厂竞争。20世纪20年代.民族工业一度出现萧条。20世纪30年代中期

.民族资本恢复活跃,发展到高峰,估计工矿交通运输业的资产净值在13亿元左右。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到战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趋于萎缩,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历史背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或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封建经济的破坏(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的影

响;西学东渐;等等。(2)特点:历经曲折,发展时间短暂;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相较于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始终不占优势地位;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影响:作为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社会进步,有利于生产

力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物质条件;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动摇了传统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详解】(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

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封建经济的破坏等内容。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还包括洋务运动的影响,西学东渐,等等。(2)近代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20年代.民族工业一度出现萧条”并联系所学可知,历经曲折,发展时间短暂;根据“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外国在华资本则瞠乎其后”并联系所学可知,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根据“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等信息可以看出,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联系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影响、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传入、动摇传统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等方面来回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