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docx,共(15)页,532.10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bf419768fe0000552ec16763b57d46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仁寿一中南校区高2021级高二(上)半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如下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的每个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
应蛋白质B.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D.c中碱基对若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2.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
换导致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一定引起DNA分子的改变C.由于发生基因重组,导致Aa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3.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酒精是致癌物质,且当人体内的ALDH
2基因突变会导致参与酒精分解的酶合成减少,表现出酒后脸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酒精作为化学致癌因子使ALDH2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无限增殖B.癌细胞中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其无正常的生命历程C.ALDH2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结构和数目改变,从
而影响人体的性状D.只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就一定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4.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需要统计各时期细胞数量。如图是两种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只考虑细胞核中的DNA,不考虑变异,下列说法成立的是()A.由于遗
传物质具有稳定性,所以同一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是不变的B.甲可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细胞中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C.如果乙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那么具有该细胞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D.高倍镜下统计各时期细胞数量时,只需要统计一个视野中各时期的数量即可
5.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表示的变异类型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甲会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C.
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D.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6.下列有关教材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提供斐林试剂甲液、乙液和清水,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②“用高倍镜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选择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理由是其中的叶绿体小而多,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③“绿叶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可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都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低⑤进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
的变化”实验时,实验流程大致是先制作装片再低温处理,然后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最后观察A.①B.①⑤C.②③⑤D.③④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属于交叉互换B.经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之间可能存在碱基数目不
同C.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数量异常遗传病D.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增加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遗传病不一定都会遗传给后代,但均由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引起C
.隐性致病基因决定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一定均携带致病基因D.某地区红绿色盲基因频率为n,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别占该地区人群的n2/2、n/29.如图是一种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是隐性遗传病,Ⅱ-4是纯合子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儿子可能患病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女儿会患病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中的10.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由单基因控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用S和s表示),它是由运动神
经元存活基因1突变导致SMN蛋白功能缺陷所致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该病发生率为1/10000~1/60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B.遗传病都是由基因异常导致的C.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频率至少为0.01D.一个携带者与一个表现正常的人结婚,其后代患病的概率
至少为1/20211.图是萝卜—甘蓝植株的育种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F的不育与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关的B.2F的细胞中有36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C.萝卜—甘蓝植株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萝卜和甘蓝之间存在生殖隔离12.现用高秆抗病(AAB
B)品系小麦和矮秆不抗病(aabb)品系小麦培育矮秆抗病(aaBB)品系小麦,下列对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A.F1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B.F2中出现重组性状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C.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D.通常利用F
2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13.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子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经⑦⑤是多倍体育种,产生的三倍体
有极小概率可育的可能B.②④可以采用杂交育种,也可采用单倍体育种C.若④采用单倍体育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AAAA占1/4D.经⑥过程得到的个体依然是三倍体14.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
捷的方法是()A.种植→F1→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15.西瓜的瓜皮颜色有深绿和浅绿两种
,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利用基因型为Aa的深绿皮西瓜培育无子西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种B.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四倍体西瓜C.经秋水仙素处理的亲本深绿皮西
瓜可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D.上述经多倍体育种培育的无子西瓜中,深绿皮:浅绿皮=11:116.基因有正选择压基因和负选择压基因之分,正选择压基因的表现效应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负选的择压基因的表现效应不利于生物
的生存和繁殖。雄鸭的美羽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吸引雌鸭交配,避免与近似鸭错配而使生殖失败,雄鸭的素羽,不易被天敌发现,但不利于吸引雌鸭交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的正负选择压基因是相对的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正选择压基因的
频率会不断积累C.进化的实质是负选择压基因突变为正选择压基因的过程D.在天敌锐减﹑近似鸭数量增多时,美羽的基因频率会增大17.猎豹与斑马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发展出各自的特点:猎豹奔跑速度快但是耐力不佳,斑马虽然奔跑速度不及猎豹,但是动作敏捷且耐力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猎豹
的存在促进斑马种群的发展B.猎豹与斑马在生存斗争中共同进化C.猎豹与斑马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保持不变D.斑马动作敏捷且耐力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8.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A.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B.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19.科研人员将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随
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逐代提高培养基中青霉素的含量,乙组先在无青霉素的普通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转移至0.1单位青霉素/cm3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显示:甲组出现的耐药菌能在250单位青霉素/cm3的培养基上生存,而乙组的野生型菌群在0.
1单位青霉素/cm'的培养基上绝大多数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所用的青霉素对野生型菌进行了定向选择B.甲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化速度比乙组的要快C.青霉素的使用导致野生型菌发生了耐药性变异D.金黄色葡萄球菌不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20.仙人掌肉质茎表面密集的硬刺可以抵御动物摄食。科学家对某
地区仙人掌进行多年研究,发现其肉质茎上硬刺密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刺密度过低或过高的类型很少。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野猪喜食少刺的仙人掌,土蜂一般将卵产到多刺的仙人掌中,其幼虫以肉质茎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土蜂和野猪的双重选择压力会促使此地仙人掌加速分化形成新种B.若土蜂在
少刺的仙人掌产卵,其幼虫会在野猪取食仙人掌时被吞食C.土蜂选择多刺的仙人掌产卵,此类仙人掌易被大量土蜂幼虫取食而死亡D.土蜂和野猪的双重选择使得此地仙人掌肉质茎上刺的密度保持相对稳定2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
正确的()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
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多B.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加C.进食后不久,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的分泌增加D.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增加,pH值下降不明显23.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C.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D.往突触间隙注入递质水解酶抑制剂,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24.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研究
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
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25.在寒意阵阵的隆冬季节人们既
感觉到寒冷又容易感觉到饥饿,但人体的体温却保持相对稳定。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寒冷刺激温度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都会增加C.人体
需要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从而容易形成饥饿感D.下丘脑受到刺激后发出信号,导致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减少散热26.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
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B.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
,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D.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27.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药剂
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有①号和⑤号家兔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缓解的是②号家兔C.该实验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的D.该实验证明家兔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葡萄糖、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28.如图为人
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
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29.下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于神经纤维外表面,A、B、C为可以选择的刺激位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刺激A点,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到B点B.若要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最好刺激C点C.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D.刺激B点,观察②指针的偏转次数,可以判断X处有无突触30.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B.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
有机物,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D.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31.人受到惊吓时,机体通过相关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同时还可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
,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下列对两种调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激素调节B.前者需依赖信息分子,后者不需要C.前种方式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D.后种方式反应速度快但持续时间短32.
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刺激前的处理用硫酸刺激的部位实验结果实验一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左后肢中趾左后肢不能运动实验二不作处理右后肢中趾右后肢能运动实验三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右后
肢中趾(每隔1min刺激一次)右后肢能运动,但3min后不能运动实验四实验三后立即实验右侧背部(每隔1min刺激一次)右后肢能运动,但5min后不能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
枢位于大脑皮层B.该实验损毁蛙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高级中枢反射活动的影响C.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肌肉上D.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33.
突触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释放的递质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抑制过程中
,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C.突触后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隙中不能检测到正常数量的递质D.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由于释放的递质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才发生抑制34.如图为某动
物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三种不同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表示正反馈调节、“-”表示负反馈调节B.受到寒冷刺激时,血液中丙的含量会升高,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能作用于下丘脑的信息分子除丙以外,还有神经递质等多种信息分子D.
若手术摘除垂体,则分泌激素功能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甲状腺35.如图是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
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
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二、填空题36.现有两个纯种普通小麦品种,品种①:高秆抗病(TTRR),品种②:矮秆易感病(ttrr),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利用品种①、②培育品种⑥矮
秆抗病纯种的相关育种方法,其中,Ⅰ~Ⅶ代表育种过程,请据图回答:(1)品种①、②经过Ⅰ、Ⅱ、Ⅲ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2)过程Ⅵ常利用______获得单倍体幼苗,再通过Ⅶ,即用__
__人工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ttRR,这种育种方法的显著优点是______。(3)通过Ⅳ、Ⅴ,也可培育出品种⑥,其中,过程Ⅳ常用X射线等处理植物,处理对象常选用____,其原因是该部位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几率较大。但该过程难以达到育种目的,原因是_____。37.如图是人体
局部组织的模式图,①、②、③、④是构成人体体液的不同成分,请据图回答:(1)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它由图中________(填序号)构成的。(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除了①与③外,还有________
(填序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3)②中的酸碱度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这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4)营养不良的病人,因②中________降低,导致水分滞留在________(填序号)中,形成组织水肿现象。3
8.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实验步骤:(1)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_的含量。(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_(器官
)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小鼠并作观测。(5)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实验结果及结论:(6)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一正确;(7)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观点二正确;39.请回答:(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的过程。(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
0~120mg/d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_______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mg/d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
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___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___。(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mg/dL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__________。40.玉米(2n=20)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研究发现,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而卵细胞不受影响。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T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突变成基因t。(2)育种学家只需要对玉米
配子中10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就可明确其基因组序列,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取植株A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两种方法(仅一次杂交实验)验证植株A的T基因是位
于异常染色体,t正常染色体上。①方法一: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②方法二: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在③上述产生的F
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组成如图二所示,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