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共(9)页,1.06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adecc152123d015941464088c7d01d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4年春季联赛(高二)生物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第1至第5页,非选择题第6至第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
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
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合理饮食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证能量供应需摄入高糖类食物B.大大减少难以消化的纤维素类食物C.适量摄入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D.饮用水越纯净越好2.Rubisco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CO2固定的酶
,但其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形成C3和C2,导致光合速率下降。CO2与O2竞争性结合同一活性位点。蓝藻具有CO2浓缩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和光合片层膜B.大气中CO2不断运输至羧化体而逐渐降低的C.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都含有相应
分子或离子的结合部位D.通过提高Rubisco周围的CO2浓度可以抑制O2与C5结合3.Akita小鼠是一种模型小鼠,该小鼠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干扰了胰岛素二硫键的形成,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聚集在内质网中,导致相
关细胞的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细胞的凋亡程序。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该小鼠血糖含量比正常小鼠高B.该小鼠致病的原因是翻译过程错误C.内质网通过溶酶体降解后排出体外D.增强胰岛细胞高尔基体功能可缓解该小鼠病情4.玉米根部细胞既有乳酸脱氢
酶又含有乙醇脱氢酶,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下图是一定量玉米根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的相对速率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在0-9min内,玉米根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在9-30min内检测到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
有酒精生成C.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消耗[H]比产生乳酸时消耗多D.玉米根细胞改变呼吸代谢途径可缓解能量供应不足的问题5.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以细胞内部DNA合成为依据,又可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
、S期(DNA合成期)和G2(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根据染色体行为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在G1期发生一个DNA分子的断裂,则前期有一条染色单体异常B.若在G1期发生一条染
色体的丢失,则中期染色体数目减少2条C.若在G2期发生一个DNA分子的断裂,则后期有两条染色体异常D.若姐妹染色单体两端黏在一起,后期随机分开时可能导致染色体片段重复6.下列关于实验材料和实验说明的叙述,错误的是()序号实验名称实验材料实验说明的A观察细胞质的
流动黑藻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适当调暗视野C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年生枝条为缩小实验误差需进行预实验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两种颜色彩球数量相等A.AB.BC.CD.D7.人类卵子死亡是由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患者家系的部分遗传系谱图,其中Ⅰ1含有致病基因,Ⅰ2不含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病为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Ⅰ1和Ⅱ4基因型相同C.Ⅱ4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D.Ⅱ3和
Ⅱ4生一个患病孩子概率为1/48.SRY基因(简称S基因)是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在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带有S基因的Y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上,不影响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能力,含S基因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不含S基因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只含Y染色体
的受精卵不发育。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A)和黑色(a),其中A和a位于4号染色体上。现有两个基因型为AaXYS的甲、乙两只小鼠,其中乙小鼠在发育过程中S基因丢失发育成可育雌性。甲、乙小鼠杂交,F1雌雄个体均表现为黄色:黑色=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1正常发育个体中黄色
雄性占2/9B.F1中黄色雄性个体中Y染色体来自甲C.F1体色表型比例可能是含A的精子有50%的致死率D.若AA致死,将发育成甲的受精卵S基因转移到4号染色体上,则F1中雌性:雄性=1:29.四倍体硬粒小麦具有高蛋白含量的优质性状,但易感赤霉病。为获得稳
定遗传的优质抗病高蛋白小麦新品种甲,科研人员将四倍体硬粒小麦(AABB)与六倍体小偃麦(AABBEE)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反复筛选培育,其中A、B、E表示3个不同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E组1号染色体上带有
赤霉病抗性基因,5号染色体上有高蛋白基因,7条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机移向细胞两极。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AABB在减Ⅱ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B.F2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分布范围为28~42C.让F2中含30条染色体的优质抗病高蛋白小麦植株自交获得9/16新品种甲D.通过人工选择使
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和耐盐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0.无义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UAG、UAA、UGA)出现,使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科研人员成功合成了一种抑制性tRNA(sup-tRNA),能识别终止密码子并引入色氨酸到合成的肽链中,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色氨酸的
密码子是AUCB.该sup-tRNA恢复读取终止密码子从而使肽链延伸C.该sup-tRNA抑制无义突变时出现了新的碱基配对方式D.理论上,sup-tRNA可以治疗基因突变引起的任何遗传病11.当兴奋传到轴突末梢时,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形成的Ca2+电流将膜内的负电荷消除,才能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
膜融合,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下图为某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以及Ca2+电流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化与Ca2+内流有关B.该兴奋传递至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变为内正外负C.Ca2+电流传导至突触后膜,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D.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
形成的Na+外流,诱发动作电位12.下图为某植物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主要由发育的种子提供B.赤霉素和生长素调节果实发育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C.第14
天含量最高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D.果实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最低,衰老和脱落时含量特别高13.资料表明,光可导致植物生长素降解。当室外充足阳光照射的某植物转移到光照时间和强度均减弱的室内环境中,其生长发育过程发生一系列的
变化。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抑制茎的伸长生长B.不发生向光弯曲生长C.光敏色素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D.叶绿素传递的光信号发生改变在14.帽贝常分布在布满岩石的狭长海岸。科学家统计了帽贝随时间变化的平均体长、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相关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可
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帽贝的种群密度B.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在T2时刻达到环境容纳量C.在一定范围内,体长大小与种内竞争激烈程度呈负相关D.T4时刻进行捕捞可能获得最大捕捞量15.生态足迹指数(EFI)是指一定
区域的生态承载力(EC)与生态足迹(EF)的差额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越缓慢,EF越小B.EF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C.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能提高ECD.当EFI<0时,采取的措施是缩小EF二、非选
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5分。)16.表现矮小性状的植株是发掘株高遗传基础的珍贵材料。中国农业大学某课题组发现一种超矮生型拟南芥,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下,其植株生长发育的特征表现为叶片小而卷曲,株高仅为野生型的1%,固定CO2酶的活性高于野生型。回
答下列问题:(1)超矮生型拟南芥叶片小而卷曲,有助于___。(2)为探究超矮生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存在差异,可用___提取色素,并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观察滤纸条上___。(3)研究发现超矮生型拟
南芥单位面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其意义是___。当光照强度较低时,超矮生型拟南芥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__。(4)超矮生型拟南芥有赤霉素合成缺陷型和赤霉素不敏感型两种类型。现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拟南芥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该超矮生型拟南芥类型,写出简
要思路:___。17.果蝇的眼色有多种,其遗传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棕色眼、朱红眼、暗红眼和白眼四种纯合品系。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果蝇眼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判断控制棕色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可增设一组___杂交实验。(2)若实验中控制果蝇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果蝇眼色至少由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情况下,实验三中F1表型及比例为___,说明相关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若
实验中果蝇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A/a位于X染色体上。则B/b不能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实验一中亲本基因型分别是___。18.下图是人体感染某种病原体后,体温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原
体后,致热性细胞因子会作用于___中枢,导致相关腺体分泌的___(填具体激素名称)增加,使细胞代谢加快。(2)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恢复至正常温度,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是___。(3)为探究发热症状出现的机制,研究者进行了下列实验。①向小鼠注射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可
引起发热。肺炎球菌荚膜多糖作为___被吞噬细胞识别,引起免疫应答,进而通过___调节,导致发热。②F基因在神经元中表达量很低,但注射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后,F基因迅速表达。研究者在小鼠体温达到峰值时,检测神经中枢不同区域细胞的F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含量,其目的是___。19.人类的糖尿病分
为Ⅰ、Ⅱ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所致,Ⅱ型糖尿病初期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正常或高于正常水平,但往往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的敏感性降低。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中产生的一种名为FGF1的激素能快速调节血糖含
量,还能成功地降低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糖浓度,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的(1)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降低时,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上升。进食后一段时间,___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加,
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2)据图分析,Ⅱ型糖尿病初期产生胰岛素抵抗可能是___表达下降。注射FGF1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患者血糖浓度的原因可能是___。(3)有同学对FGF1降低血糖浓度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必须依赖胰岛素;假
说二:FGF1自身具有降血糖作用。为探究哪种假说成立,以生理状态相同且敲除胰岛素基因和FGF1基因的模型小鼠为材料进行以下处理,请补充甲组和丁组的实验操作:甲组(对照组)___乙组(实验组1)2mL胰岛素溶液+2mL生理盐水丙组(实验组2)2mL
FGF1溶液+2mL生理盐水丁组(实验组3)___预期实验结果为___,则支持假说一。20.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工程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筼筜湖生态修复是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之一,研究人员采用建
设红树林湿地等三项措施(如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80年代,政府对沿湖周围企业进行整治,解决了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排放问题,但是湖水水质仍较差,原因是___。(2)20世纪90年代,政府从
单一的水质治理转变为生态系统修复,恢复了生态系统的___,从而可依靠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环境治理。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的修复重点是恢复植物群落,在植物选择上需要考虑的的因素有___(答出两点即可)。(3)利用在湖滨滩涂种植红树林和生态浮床种植耐盐植物措施可为鸟类和海洋
生物提供___。这两项措施也能抑制浮游植物疯长,原因是___。利用措施③改善水质时,前期需降低水体浑浊度,其目的是___。(4)筼筜湖生态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___演替,随着生物种类和食物网复杂性的增加,生态系统的___稳定性增强,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的功能中___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