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8)页,54.66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8660f9544f99128d57ec5701d1a4f0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考试高一语文阶段测试一(2020.10.07)【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2.本试卷共6页,包含
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
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古代,“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换言之,“家”是人与神灵对话、人与自然对话以及人与人对话之所。祭祀对中国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是对神灵和超自
然对象的臣服,也是人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寝祭”。寝祭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
对祖先的祭祀方式。贵族统治者的庙祭,是在寝祭基础上形成的。有意思的是,宗庙的主室是庙,王宫的主室是朝,而庶人住屋的主室则是寝,三者其实具有相同的功能。庶人的主室既称为寝,又可以称为家,寝祭就是家祭。通过这种对话,人们既可以表达对鬼神的敬畏,也可以表达对美
好未来的期盼。家也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载体,这种对话首先以生产的方式实现。夏商周时期,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就是宗族制度。此时的个体家庭,则是组成宗族的最基本的单元。《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庶人的具体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只不过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每个家庭的人口在2~7人,
每家有一个成年男性作为家长,家庭要按照人口服徭役。当时的个体家庭尚未从宗族中独立出来,在生产上实行的是“耦耕俱耘”的方式。按照《诗·周颂·良耜》的记载,在宗族内部,个体家庭之间相互形成劳动协作的关系,也就是“
一族同时纳谷”,“出必共洫间而耕,入必族中而居”。以家为单位,人才实现了与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而不是听任自然的摆布。《周易·序卦传》说“伤于外者,必返其家”。意思是受伤之后,一定会返回其家。之所以要返回其家,一是“亲亲之谊”可恃,二是“休戚之情”可同,不必与人争仇,不必与
人争利。家即是夫妇、父母和子女的对话场所。如《尚书·梓材》就有:“若作室冢,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但实际上在古代,家更多指的是夫妇、家庭。如《诗·周南·桃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的“室家”,指夫妇结合后的家庭。此外,《诗经》中还有“妻子好合,如
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的句子,表达同样的意思。综上,家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属和保障,身体的安歇和庇护之所,亲属关系的维持之处。正因如此,《周易》才有“家定而国家可保”,《大学》才有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之论。(摘编自燕连福《中国古代“家”具备三重意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古代,“家”兼有祭祀、生产和居住等多重功能,在此实现人、神、自然三者之间的对话。B.古人的祭祀表
明对天地神灵和超自然现象的敬畏,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家”中进行的人神交流。C.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以家与家之间的劳动协作为方式实现的,此时生产资料为每个家庭所占有。D.当“家”更多地与夫妇、家庭联系起来的时候,它已经被赋予温馨的感情
色彩,成为心灵之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从“对话”的角度揭示了“家”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流变。B.文章主体部分注重对文史知识的讲解,主要使用引证手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C.第4段主要论证“家是人与人对话之所”的观点,并
以此为前提推出全文的结论。D.论证古代中国“家”的多重意蕴,意在阐明今天“家”之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商周时期,“家”作为人与神灵对话的重要场所,对话内涵与今天不尽相同。B
.如果普通百姓想通过家祭来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那么他就会犯下僭越之罪。C.只有将个体家庭真正地从宗族中独立出来,人才能实现和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D.因为古代中国人赋予“家”以多种作用,所以有人常常把治家当作治国的基础。(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斯日(文中简称“斯”)屠岸(文中简称“屠”)屠岸先生访谈录一斯:屠岸先生您好!您的自传《生正逢时》,从标题看包含了时代的意义,您能谈谈国家和时代对您一生的影响吗?屠:这个书名是从吴祖光那里来的。
他50年代被打成“右派”,有人对他说“生不逢时”。他拿起笔来写了“生正逢时”,表示抗议。我借用这句话,但跟他的还不一样。斯:您正好相反,无论时代如何,个人还是接受这个时代,一生跟着时代的步伐的。屠:对。我生下来,正是国内军阀混战,中学以后
,就逢抗日战争,全民抵抗日本侵略。抗战胜利后,又逢国共内战。为了解共产党,我专门去苏北解放区,我会写歌词,愿意参加文工团。但当时的领导建议我到国统区工作,于是我回到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我们搞了一个刊物叫《时代学生
》,公开发行,是共产党领导的,我也写稿。斯:用手中的笔投入到国家与时代的命运中,正是您这本自传突出的特色。屠:对,《生正逢时》讲述的是我生下来所逢的各种历史事件,记录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斯:在自传中您回忆
了很多朋友和熟悉的文人,出版后有没有人向您提出过什么意见?屠:没有。我也没有预先去征求他们的意见,说我这样写对不对,我是根据我的感觉、我所经历的跟他们的交往,然后以客观的笔调来写。事前没有给他们看,事后
他们也没有提出意见。二斯:作为诗人,您对诗的自传特征怎么看?屠:诗歌有两种,一种叫抒情诗,一种叫叙事诗。抒情诗都带有自传的性质。最典型的是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屈原从自叙身世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逐的苦闷与矛盾,抒发了自己的美政理想以及爱国热情。后来,中国历代的一些著
名诗人,比如陶渊明,他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写他自己的感情,带有自传性质;杜甫的诗《月夜》也有很明显的自传性质,因为那个时候他被困在长安,他的妻儿在鄜州。国外诗歌也是这样的。华兹华斯的《露西》组诗,写的就是
他初恋的少女露西,露西早夭,整个五首诗都写对露西的怀念之情。斯:您自己的诗歌也有自传的特色吗?屠:我的诗也都是写自己的感情。我有一首叙事诗《荏苒姑娘》,荏苒是一个有病的女孩子,她翻译了英国19世纪诗人斯蒂文森的诗歌《一个孩子的诗园》。这个诗我早就翻译过。她来信征求我的意见,我送了她一本我的诗集,
让她参考。后来这个女孩子去世了。斯:您这首诗讲述的是这个姑娘的事情,也是一个传记的形式,属于他传了。屠:有点像。诗言志,诗缘情,表达的都是自我的感情。三斯:您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中国第一个全译本。您翻译诗歌有什么原则?屠:有一个名词叫作“客体感受力”,这是济慈的美学概念。他认为
在诗歌创作中应该放弃自我的定式思维,将主体的自我和客体的对象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够写出好诗来。我觉得在翻译方面也一样适用。斯:没有主体了,不同翻译者的不同风格将怎么体现呢?屠:翻译作品首先是作者的风格,同时
必然带有译者的风格,同一首诗,不同的译者翻译出来是不一样的。比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殷夫翻译的,很经典。斯:近年来,翻译界出现一种声音,说经典需要新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屠:经典重译是对的。并不是
每一次重译都超过前译,但是总体来讲应该是进步的。鲁迅有一篇文章叫《非有复译不可》,就是提倡重译。斯:您1936年创作第一首诗,至今仍然笔耕不辍,这在当代中国诗人中不多见。您如何看待诗歌的创新问题?屠: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诗歌都要面临创新的问题。《离骚》当然好,是经典之作,
但是中国只有一个屈原不行,还得有其他的诗人。有时创新在水平上不一定超过前面,但是毕竟跟前面的不一样了;时代在前进,新的诗歌也随之产生。不过也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有人认为只要是创新的就是好的,就提出颠覆英雄、颠覆崇高甚至颠覆语言的歪主意来。4.下列对《生正
逢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节选自《传记文学》2018年第2期)A.书名借用了吴祖光的话,但意思不一样,吴祖光表达的是对别人说法的抗议,屠岸表达的是对时代的接受。B.抗战胜利后,屠岸到苏北解放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文工团,并为《时代学生》撰稿,积极宣传党的
主张。C.全书讲述的是屠岸一生所逢的各种历史事件,以他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记录国家的命运、个人的感受。D.自传里提到了很多朋友和文人,但没有人对此书提出意见,作者比较客观地叙述了存在和发生过的事件。5.根据原文
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离骚》从自叙身世写起,抒发自己遭谗被逐的苦闷,表达自己的美政理想,带有屈原的自传性质。B.杜甫被困长安,因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于是以《月夜》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有自传性质。C.华兹华斯初恋的少女露西早夭,《露西》抒情组诗是诗人抒发对露
西的怀念之情的诗作。D.屠岸的诗歌《荏苒姑娘》是为了纪念一个因病去世的女孩子,讲述的是这个姑娘的事情,属于他传。6.在诗歌翻译方面,屠岸有怎样的主张?请概括回答。(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战士孙犁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
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
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
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伙计不爱说
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
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怎样?”我问他。“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我安慰他说
,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
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我对她讲,她丈夫的
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
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
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
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
,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九四一年于平山(有删改)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B.“
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C.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D.小说讲述抗战中几位受伤的“战士”的故事,
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8.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9.“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诗歌阅读(35分)
(一)现代诗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沉钟袁可嘉让我沉默于时空,如古寺锈绿的洪钟,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把波澜掷给大海,把无限还诸苍穹,我还是沉寂的洪钟,沉寂如蓝色凝冻;生命脱蒂
于苦痛,苦痛任死寂煎烘,我是锈绿的洪钟,收容八方的野风。1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节传达了“我”面对荒漠时空的孤独感受,起句“让我沉默于时空”,气象宏大有力。B.“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将深厚的历史感和清醒的
现实意识交织在一起。C.我是沉寂的洪钟/沉寂如蓝色凝冻”,洪钟沉默不语是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D.作者借“负驮三千载沉重”的沉钟,来写其在对自我与世界平衡点的探寻中的生命体验。1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
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将自己比作洪钟,以洪钟的身份来描写形象,记叙行为,抒发情感歌。B.第二节和第三节使用反复的手法,在增强语势的同时,使语言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富有美感
。C.诗歌用第一人称来抒情,有利于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D.诗歌结构上首尾呼应。第一节的“窗外风雨”与最后一节的“收容”遥相呼应,构思巧妙,浑然一体。12.“收容八方
的野风”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13.诗歌塑造了洪钟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送清上人归
暨阳[宋]释行海中分吴越大江流,君自东归我尚留。烟锁白杨渔浦晚,风鸣黄叶凤城秋。穷途散尽三千客,故国难忘十二楼。依旧团圆今夜月,照吟不照别离愁。14.江阴古称“暨阳”,诗中写江阴地理位置的诗句是,作者认为,江阴地理位置重要,请结合诗句
阐释理由。(3分)15.这是一首体裁的诗歌,题材内容上以为主,简要概括作者抒发的主要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词句是:,。(
2)《插秧歌》中暗示抢插稻苗犹如一场紧张战斗的诗句是:,。(3)《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4)《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5)秦观
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17.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沁园春·长沙》的上阕,虽然也是▲的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词人眼中之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
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过的景物,并经过词人眼光▲出来。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热烈、喜人的场面。因为词人要抒发的是▲的壮志豪情,这是一种乐观、昂
扬向上的情绪。A.一样筛选反射改天换地B.一般挑选反射翻天覆地C.一般筛选折射改天换地D.一样挑选折射翻天覆地18.下列文常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词最早起于隋代,形成于唐,到宋代达到顶峰。词又名曲子词、乐府、乐
章、琴趣、诗余、长短句等。曲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鹊桥仙”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词按照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风格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B.《诗经》有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
方的民间歌谣,这些民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的传统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C.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进士及第,历任四朝,谥号“文节”。传世作品四千多首,他的诗歌描写自然景物,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
情感,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D.萧统,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谥号“昭明”,后世称为“昭明太子”,他主持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19.下列诗句与“悯农馆
”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A.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B.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C.①打稻②插
秧③车水④织布D.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20.费孝通《乡土本色》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全部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3分)()①安土重迁②叶落归根③克己复礼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⑤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⑥日新月异⑦兄友弟恭⑧眉目传情⑨人怕出名猪怕壮⑩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A.
①③⑤⑨B.②⑤⑦⑧C.①④⑥⑨D.②⑤⑧⑩21.下列各组判断,与所给文字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汉字不仅表意,还有象形与表音等特质,无论是繁体字抑或简体字。德国哲人莱布尼茨曾说,汉字一字就有一意,这种表意性让汉字有了超越语音的强大功能
,由此成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通俗来讲,西方语言多是靠字母组成音节,再由音节搭配出意义,但字母本身没有含义。汉字则不同,每个字都参与语言建构;而且,汉字的传达可以不经语音作中介。这一点,既是汉字不同于西方主要语言的特性,也
是四大文明古国里,唯汉字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学者认为,允许一定范围内的简繁字共生,提倡从一部分人开始识繁写简,是承认汉字超越语言工具的一种传统文化认同。A.西方世界一直在寻求组义语言来替代没有含义的字母文字。B.从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来说,繁体字的存在和使用有特别的
文化意义。C.西方语言的流传,必须借助语音这个中介才可以实现。D.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因为不具备汉字的表意特质而最终消亡。22.请将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超过30字。(4分)《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
”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
,“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
、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20级高一语文阶段测试一答案1.D。A
项,曲解文意,“‘家’兼有祭祀、生产和居住等多重功能”错。原文开头说的是“在中国古代,‘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B项,张冠李戴,“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家’中进行的人神交流”错。根据文意可知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C项,于文无据,“此时生产资料为每个家庭所占有”错。原文说的是,“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土
地”就是“生产资料”之一。2.C。以偏概全,“以此为前提推出全文的结论”错。结论是由前面几个段落的论述推出的,而不仅是第4段的分析,最后一段中“综上,家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属和保障,身体的安歇和庇护之所,亲属关系的维持之处”中的“综上”二字也表明这个意思。3.C
。说法绝对,“只有……才能……”错。原文告诉我们,“以家为单位,人才实现了与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但“当时的个体家庭尚未从宗族中独立出来”。4.B“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文工团”错,原文是“愿意参加文工团”“但当时的领导建议我到国统区工作”,可见屠岸并没有参加文工团。5.D“属于他传”是采
访者斯日的观点,但屠岸的回答是“有点像”。6.诗歌翻译需要有客体感受力;诗歌翻译应同时体现作者的风格和译者的风格;提倡经典重译。7.B(“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分析于文无据,“一毛钱的搅缠”只能说明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成对比,突出掌柜的热情。
这一情节并不能说明“英雄不被理解”)8.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贏伏击战。②义烈不挠。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③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④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
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⑤率直急躁。对掌柜言语粗砺,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9.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②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
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10.C“洪钟沉默不语是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错,这两句意在强调洪钟默默地坚持做自己。11.B诗歌没有使用反复的手法。12.这句话钟以自已圆大的形体来收聚容纳不同方向的风;(
1分)象征义是“我”以宽广的胸怀吸收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思想,人生的方向将更为豁然开朗。(3分)13.①饱经沧桑,锈迹斑斑。由诗中的“锈绿”“负驮三千载沉重”可知洪钟历经三千载,饱经风雨洗礼而锈迹斑斑,、甘愿忍受寂寞。诗中写洪钟“把波澜
掷给大海/把无垠还诸苍穹”,甘愿做一个沉寂的洪钟”、③乐观豁达。由诗歌最后一节可以看出洪钟看淡人生的苦痛,并张并怀抱,接纳八方的野风。(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14.中分吴越大江流(1分);江阴位于吴、越两地之间,扼守长江天险。(2分)15.七言律诗(
1分);送别诗(1分);离愁别绪,故国难忘,期望再次团圆相聚(4分)。16.(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17.C18.B“浪漫主义”
错误19.C20.C④⑥不能反映乡土文化21.B22.语文的人技、人格、人生三重教育分别给学生真、善、美。23.参考2020年全国卷作文评分标准。1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