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地理 答案.docx,共(20)页,4.506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b6551a52f54002f85b35f9e3a778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学年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
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送别袁老!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1996年9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主带小行星。1999年10月,经国际小
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8117Yuanlongping),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试推断“袁隆平星”不在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A.总星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2.下列关于“袁隆平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环绕太阳运动B.它的体积与地球相似C.它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D.它四周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袁隆平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
的一颗主带小行星。结合所学可知,太阳系中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被称为小行星主带,小行星主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环绕太阳公转,因此“袁隆平星”应位于太阳系,而太阳系又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又属于总星系,故袁隆平星既在太阳系中,也在银河系
和总星系中,ABC不合题意;但“袁隆平星”位于银河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因此“袁隆平星”并不位于河外星系,D符合题意。故选D。【2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袁隆平星”属于主带小行星,主带小行星位于太
阳系,均环绕太阳做公转运动,A正确;“袁隆平星”属于主带小行星,而地球属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因此它的体积远比地球小,B错误;“袁隆平星”属于主带小行星,主带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C错误;“袁隆平星”属于主带小行星,体积质量很小,不可能吸引住大气形成大气层,D错误。故选A。【点睛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已经被编号小行星有120437颗。由于小行星带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这个区域因此也被称为主带。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
小行星。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2021年11月7日20时28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王亚平的出舱标志着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漫步”,她身着的新舱外服也在太空中首次亮相。下图为在北京
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右)结束出舱任务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具有的主要功能有()①隔绝高低温②保持压力平衡③防强辐射④减轻失重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航
天员出舱时不能观察到的是()A.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B.黑色天幕上无数明亮的星星C.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D.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答案】3.A4.D【解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太空中太阳辐射强,应具有防强辐射,③正确。在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如
果人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②正确。舱外宇航员体热过高的情况下,通风服和水冷服以不同的方式散发热量。若人体产热量超过350大卡/小时(如在舱外活动),通风服便不能满足散热要求,这时
即由水冷服降温。①正确。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均处于微重力环境,太空服并不能减轻失重感,④错误。综上所述,排除B、C、D选项。故选A。【4题详解】地球为蓝色星球,且太空水汽杂质较少,舱外能看到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A不符合题意。空间站所处位置,大气非常稀
薄,散射作用弱,因此天空呈黑色,因此能看到无数明亮的星星,B不符合题意。白天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船体能够反射太阳光,因此能看到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C不符合题意。空间站附近大气非常稀薄,难以与流星体相互产生摩擦形成流星现象,D符合题
意。故选D。【点睛】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走出航天器到舱外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是最小的载人航天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包括:保持适宜的压力,调节宇航服内的气压使宇航员处于适宜的工作环境。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防辐射、隔热、防紫外线。制冷、冷却功能,排出宇航员身体代谢
出的热量。防微陨石、太空碎片冲击。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
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5.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A.人口少B.气温高C.纬度低D.海拔高6.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
了()A.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C.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D.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7.推测园区光伏发电不稳定的原因有()①天气变化大②昼夜差异大③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大④
人口数量少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答案】5D6.C7.A【解析】【分析】【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地为青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D正确;青海地处中纬度
,纬度较高,C错误;人口和气温对太阳能丰富程度影响很小,且青海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较低,AB错误。故选D。【6题详解】羊群在光伏板间和板下活动,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增大羊
群的活动空间,AD错误;较高的杂草对光伏板有遮阴作用,故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错误、C正确。故选C。【7题详解】人口数量少,不影响光伏发电的稳定性,④错误;昼夜变化,规律性强,不是光伏发电不稳定的主要原因,②错误;青海地处高原,天气多变,日照时间不稳定,①正确;夏季
太阳辐射强,昼更长,冬季太阳辐射弱,昼更短,导致光伏发电不稳定,③正确。故选A。【点睛】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①纬度: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低纬>高纬,但高纬地区夏季光照时间更长(如:新疆、内蒙、东北)。②季节:夏季>冬季。③地
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更强。④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8.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6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图所示)
,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600℃,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800℃。据此下列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A.两极地区的极光现象B.太阳东升西落C.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D.指南针失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大痣”是出现在太阳光球上的颜色变
暗的部分,属于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强时,会产生强烈的带电粒子流,当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上空时,受到地球磁场作用分别向南北两极上空“吹去”,这些电粒子“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发光产生极光现象,A与题意不符;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与太阳活动无关,B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强烈时,来自太阳大气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C与题意不符;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帮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指示正确方向,D与题意不符。依据题
意,所以选B项。9.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部分)图,读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B为地幔B.图中C为地壳C.图中E古登堡界面D.图中F为陆地部分【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图中A为地
壳,B为地幔,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E为莫霍界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起来,即C为岩石圈,故A正确,B、C错误;陆地地壳比为海洋地壳厚,F为海洋,D错误。故选A。【点睛】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
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11.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A.海生藻类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类植物【答案】10.D11.D【解析】【10题详解】读
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
、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故选D。【点睛】1、海生藻出现于前寒武纪。2、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3、被子植物在新生代高度繁盛。读河流地貌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A.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B.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C.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D.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13.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①地形平坦,岔流较少②海浪作用明显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④多沙洲、沙岛发
育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12.D13.C【解析】【12题详解】从图中看①位于河流出山口中,为冲积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冲积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③为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汊流较多,地处河
流入海口附近,受海浪的影响明显,①错误,②正确;三角洲受海洋的影响较强,土壤盐碱化明显,土壤并不肥沃,而①为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土层深厚,土壤较为肥沃,③错误;三角洲地区沙洲、沙岛发育,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
里。冲积扇的规模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牛轭湖是指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由于河曲发育不断弯曲,最终被废弃,从而形成湖泊。下图为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牛轭湖形成
的环节有()①凹岸堆积②河流下蚀③凹岸侵蚀④裁弯取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图示①②③④四段河流故道中,形成最晚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4.D15.D【解析】【分析】【14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凹岸侵蚀使图中河流逐渐变弯曲,弯曲到一定程度后
,河流裁弯取直,遗留下来的河段形成牛轭湖,故③④正确,①②错误。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裁弯取直后,形成牛轭湖的河流故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故道与主干河道的距离会越来越远。由此可知,距离河道最近的河流故道形成最晚,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
睛】牛轭湖的河流故道,距离现在河道最近的形成的时间最晚。2020年9月15日6时40分,四川省木攀枝花市米易县白坡彝族乡突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进乡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导致大批人员被困。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诱发此次泥石流灾
害的因素最可能是()A.暴雨洪涝B.地势陡峭C.山石松动D.植被破坏17.发生泥石流时,逃生时应()A.顺山谷地势往低处跑B.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C.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D.迅速向山顶方向攀爬【答案】16.A17.C【解析】【16题详解】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由
暴雨、大量冰雪融水或江河、水库溃决后的急速地表径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碎屑物质,并具有强大冲击力和破坏作用的特殊洪流。结合所学可知,暴雨洪涝、地势陡峭、山石松动和植被破坏都是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但题干问的是“诱发因素”,据图可知,泥石流主要
发生在山谷中,诱发因素应该是暴雨洪涝,A正确,BCD排除。故选A。【17题详解】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山谷中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为了快速避险、远离泥石流路径,应向与等高线垂直的高处逃生,即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故C正确,A错误;泥石流发生时,山体和植被的稳定性都较
差,故借助大树躲避和向山顶攀爬都是较危险的行为,BD错误。故选C。【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
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表示一种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18.图示地貌名称为()A.冲积平原B.冲积扇C.三角洲D.新月型沙丘19.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20.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答案】18.D19.A20.C【解析】【18题详
解】结合材料可知,该地貌为风力堆积地貌,四个选项中只有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并且结合等高线,图示地貌形似新月,故名新月形沙丘,D正确;冲积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都是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一侧坡度缓,背风坡一侧坡度陡,故结合指向标和沙丘等高线疏密情况可知,西北侧为迎风一侧,该地盛行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某地区主导的外力作用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决定,我国西北地区
深处内陆,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成地貌发育,C正确;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降水较多,属于我国湿润或半湿润区,多以流水地貌为主,ABD错误。故选C。【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
称,迎风坡凸面平缓,坡度在5°~20°之间;背风坡凹而陡,一般为28°~34°。新月形沙丘背风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下图为我国桂林山水地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
1.与图中所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B.花岗岩、流水沉积地貌、流水作用C.大理岩、风力侵蚀地貌、风力作用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22.图中
的景观在以下哪一地形区中广泛分布()A.青藏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云贵高原D.四川盆地【答案】21.D22.C【解析】【分析】【21题详解】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而非球状风化地貌。当地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沉积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
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排除ABC。喀斯特地貌是当地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云贵地区多喀斯特地貌,C正确。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四川盆地等
地喀斯特地貌不典型,并非广泛分布。故选C。【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钟乳
、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下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该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海水侵蚀D.冰川侵蚀24.下列地貌景观成因与图示景观相同
的是()A.离岸堤B.石芽群C.风蚀柱D.海蚀崖【答案】23.C24.D【解析】【23题详解】“南天一柱”位于南海海岸,是海浪侵蚀而成的海蚀柱,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形成风蚀蘑菇或风蚀洼地,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形成沟谷或瀑布,冰川侵蚀作用主要形成冰
斗、刃脊、角峰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图示景观是海浪侵蚀形成的,离岸堤是海水堆积地貌,A错误;石芽群是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的一种,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错误;风蚀柱是风力侵蚀而成
的,C错误;海蚀崖和海蚀柱都是海浪侵蚀而成的,D正确。故选D。【点睛】海浪侵蚀一般形成海蚀平台、海蚀洞穴、海蚀柱、海蚀崖等;冰川侵蚀形成冰斗、刃脊、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和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
国芬兰)等;流水侵蚀一般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流水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和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风力侵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等。下图为冰川地
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地貌分别是()A.角峰、冰斗、U型谷B.冰斗、角峰、U型谷C.U形谷、冰斗、角峰D.冰斗、U型谷、角峰26.有关图中地貌的描述,最贴切的是()A.①地貌形态特点是高耸尖锐
B.②地貌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的大陆冰川C.③地貌属于分布在山岳冰川的沉积地貌D.该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非洲和南美大陆【答案】25.A26.A【解析】【25题详解】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
的洼地,②符合。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①符合。U形谷是由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横剖面近似型,③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①为角峰,角峰属于冰川
侵蚀地貌,特点是高耸尖锐,A正确;②地貌主要是分布在山岳冰川,B错误;③地貌属于分布在山岳冰川的侵蚀地貌,C错误;非洲为热带大陆,冰川面积较小,因此不可能分布在非洲地区,D错误。故选A。【点睛】冰川地貌包括冰川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包括角峰
、刃脊、冰斗、冰坎、冰川刻槽等;沉积地貌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的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完成下面小题。27.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
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溶蚀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28.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答案】27.D28.C【
解析】【27题详解】魔鬼城是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它的形成和气候密切相关,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力将山地岩石侵蚀成城堡或者怪石嶙峋的模样,所以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D正确;流水作用多发生在湿润或者半湿润地区,AB错误,冰川
侵蚀所发生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C错误。故选D。【28题详解】乌尔禾魔鬼城的地貌主要是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光照充足,风力强,C正确;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是青藏高原特征,A错误;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是横断山
区特征,B错误。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是温带季风区的特征,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区别风力沉积和风力侵蚀是不同的,风蚀是对岩石的破坏,岩层的剥落,而风积作用是沉积,比如风积地貌主要是指沙漠地区的沙丘等。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
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为牲
畜提供食物来源⑤提高沙层含水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④⑤30.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A.建材产业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D.沙生中药材产业【答案】29.C30.A
【解析】【29题详解】宁夏地区铁路旁风沙较为严重,设置草方格沙障是为了避免包兰铁路被沙掩埋,故①对;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面摩擦力,从而减弱风力,故②对;草方格沙障不能改变当地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主要由纬度和大气环流决定,故③错;草方格沙障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牲畜提供食物,是为了防风固沙,故④错;⑤草方格
沙障可以截留一部分水汽,从而增加沙层含水量,故⑤对。即①②⑤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30题详解】该地人烟稀少,建筑少,对建材的需求少,且植被覆盖率低,故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题目要求选择不适合的产业,故A符合题意;该地有独特的沙漠景观,可以
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故B不合题意;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太阳辐射丰富,可以发展光伏发电,故C不合题意;该地区沙漠面积较广,可以因地制宜种植一些沙生中药材,此做法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故D不合题意。故选
A。【点睛】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m的土堙,间距1~2m,走向与风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
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第II卷(非选择题)二、本卷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目前该省正在加大太
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kW•h/(m2•a)]分布示意图。(1)简述甘肃省太阳能源分布特征(2)分析甘肃省太阳能源丰富的原因。(3)说明甘肃省加大太阳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分布不均;西北部太阳能资源丰富,东部、东南部太阳能
资源相对匮乏。(2)该省位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时间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3)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丰富能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周边
居民收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能的分布特征、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和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分布
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从整体分析及特殊分布点分析两大方面回答。读图可以看出,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整体分布不均,西北部太阳能资源丰富,最大在1900kW•h/(m2•a)以上;东部、东南部太阳能资源相对匮乏,在13
00kW•h/(m2•a)以下。【小问2详解】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要从影响太阳能分布的纬度、下垫面、天气等方面分析太阳能状况。纬度:读图可知,甘肃省位于中纬度地,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烈;白昼时间长,光照时间长。天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下。垫面:地形
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所以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小问3详解】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从提供能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太阳能无污染且
可再生,因此,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不仅可以提供丰富能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太阳资源开发力度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提高周边居民的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天气: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日
照时数: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量多。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当地居民常选择甲、丁作为耕地和居住的场所。(1)如何区分河漫滩与河流阶地?(2)说明当地居民常选择甲、丁作为耕地和居住场所的原因。(3)若甲阶地上部谷坡
上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则出现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简述该自然灾害的危害________。【答案】(1)河漫滩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没;河流阶地是洪水期也出露水面的阶梯状地形。(2)甲、丁为河流阶地,地形较为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靠近
河流,用水方便;不容易受到洪水影响,河流起到防卫功能。(3)①.滑坡②.危害:掩埋农田和村主,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河谷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水地貌及对聚落分布影响、滑坡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河漫滩在洪水期被淹没,接受泥沙沉积,枯水期出露地表(注意图中平水位和洪水位与河漫滩的关系)。而河流阶地上的沉积物是在地质时期河流沉积形成,
之后受内力作用,区域地壳抬升,同时河流下切,在河流两侧形成阶梯状的地形,阶地上的沉积物在洪水期间无法被淹没。同时,阶地上的沉积物是河流在地质时期沉积形成,如果阶地上沉积物受外力侵蚀较强,也可能不存在沉积物,所以阶地上可能有地质
时期的河流沉积物。【小问2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丁为河流阶地,在洪水期不会被淹没,在甲丁作为耕作和居住场所,可有效避免洪水灾害的威胁(该地位于我国江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洪涝灾害
)。其次,阶地沉积物较厚,土壤深厚肥沃,有利于发展耕作业。最后,阶地地势相对平缓,有利于居住场所的建设。【小问3详解】甲阶地上部谷坡上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出现的自然灾害为滑坡。大面积滑坡会导致道路等基础设施破坏,民居
房屋被掩埋,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滑坡也会掩埋农田,破坏沿途森林植被,造成耕地资源和植被的破坏等。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不同地区绘制了当地的地貌景观素描
图。(1)说出甲地貌上下部风蚀速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例举出乙地貌类型的地表景观和地下景观?【答案】(1)下部侵蚀速度快。原因:下部气流挟带沙粒量大,侵蚀强度大;下部岩石疏松,易遭受侵蚀。(2)地表景观:石芽、石林、峰林、天生
桥、钙化坝、钙化湖、溶斗、溶沟等。地下景观: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暗河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
详解】读图可知,甲地貌为风蚀蘑菇景观,风力上下部差异侵蚀形成的,上部侵蚀速度慢,下部侵蚀速度快。原因是风在前进过程中,下部气流距地表近,挟带泥沙数量多,侵蚀强度大,速度快;上部气流挟带泥沙少,侵蚀强度小,速度慢;岩石
下部质地疏松,易被侵蚀。【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乙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地表景观有有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天生桥、钙化坝、钙化湖、溶斗、溶沟等,地下景观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暗河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
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