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1.0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doc,共(6)页,41.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5a21eea6e19ab1da85c4d9f18d389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龙海二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商代具有恐怖威慑、狞厉神秘力量的兽面纹处于青铜礼器纹饰的中心,

但到西周中晚期后,复杂的兽面纹变得浑朴简小,由器物的主体退居到器物的足部,仅为附饰。春秋战国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兽面纹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先秦A.礼器纹饰功能的质变B.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C.民众审美标准的嬗变D.青铜礼器偏重实用功能2.《庄子.养生主》中记载了庖丁解牛的典故。庖丁在劳动过程

中探求“道”,练习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由此达到依乎天理、出神入化的劳动境界。这表明道家A.赋予了劳动的精神超越性B.奠定了劳动观的基本框架C.开启了劳动道德化的进程D.凸显了劳动行为的重要性3.“国”字在甲骨文中从”(或)”,含义为干戈之地,后引申为部落;在金文中写

作””””,含义为王的领地或诸侯封地。“国”字含义的发展说明A.西周确立中央集权体制B.中华民族形成共同心理C.文字书写逐渐规范统一D.西周王权逐步得到加强4.据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人物时间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

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吴起楚悼王时期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

社会性质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5.“王天下”是儒家对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先秦儒家再到西汉诸儒,“王天下”的解释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儒家A.正统地位不断加强B.哲学体系

日益完整C.神学色彩逐渐浓厚D.因时而变创新突破6.考古工作者曾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其内容与《魏书》(二十四史之一)记载相同,证明该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据此可知()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靠B.官方史书具有最高的权威性C.文物和文献

可以相互印证D.历史研究依赖考古得以推进7.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因表达为国忠贞的悲愤情绪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蔡京和明代严嵩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书法作品,其原因在于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B.颜真卿的艺

术成就不可超越C.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D.唐代书法符合官方意识形态8.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取士的发展完善B.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C.义理之学思想

的浸染D.官僚体制的日益完备9.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

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

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10.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雇人纺织的机户至少在三万家以上,受雇的机工数量更加庞大,两者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这表明当时A.新型生产关系得以发展B.家庭

丝织业已基本解体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民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11.顺治十二年春,王夫之开始作《周易外传》,通过探索象数以穷理。在这部著作中,王夫之精辟地阐述了“器”(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和“道”(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指出:“天下唯器而已矣”,他希望人们“勉于治器”。这一论断A.

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C.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D.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12.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

》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A.忽视历史的真实性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D.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13.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

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万民法需要权威人士的解读B.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要C.帝国境内自由民人数的增多D.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和事

务的繁多14.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这反映了A.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规

范B.西方法律轻视国家利益的保护C.罗马法被延用并不断发展到近代D.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15.1462—1530年间,中欧地区的白银产量增加了五倍多。在1526—1535年间达到最大,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些白银大量流向西欧和东方。

中欧白银这种流向A.是西欧出现价格革命的主因B.刺激西欧走上黑奴贸易之路C.推动世界范围的商品大交换D.导致东西方经济实力悬殊大16.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

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17.17世纪

,英、法、荷等国纷纷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英国建立了西印度公司和东印度公司,分别负责对美洲和亚非的各项事务。特权贸易公司的建立A.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物B.使欧洲在中欧贸易中处于出超C.加快了列强殖民

扩张的进程D.造成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18.欧洲历史上的某一时期“黄金和白银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神秘感。用金线织成的布匹和壁毯在光照下熠熠生辉,黄金和白银让雕像写油画大放光不,金银制成的徽章、珠宝和餐具述说着贵族与生俱来的美德“这历史现象A.刺激了西欧的海外

殖民扩张B.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C.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文艺复兴时期,女诗人维托里亚·科论娜曾因同情宗教改革遭到宗教法庭的监视;女画家索芬尼斯巴·安奎索拉曾应邀到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国王的宫廷,教授女王作画。

这一现象表明文艺复兴运动A.推动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B.已从意大利扩展到其他国家C.使知识女性改变革命的策略D.解放了上层知识女性的思想20.下表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

位:部)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由此表可知A.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推动欧洲文化进步B.妇女地位的提高得益于工业革命推动C.印刷术传入促进欧洲文化的突飞猛进D.启蒙

运动使社会形成重视文化的风尚21.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原则。“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的典故就出自伏尔泰手笔。上述材料反映了A.牛顿为普及物理知识而

精心编写通俗读物B.伏尔泰深入浅出地解说牛顿的物理学思想C.近代科学精神已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中D.科学精神的推广有利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22.17世纪,德国文学界媚法之风盛行。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扩散,德国文学界主张不

迷信法国的古典主义文风,倡导研究德意志民歌和历史,用德语创作,以诗歌、戏剧等作为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平台,并激发日耳曼人那种共同体精神。德国的文学革命体现了A.德法不同的文化差异B.文学界反权威反传统C.德国文化具有统一性D.思想启蒙的双重作用23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这一做法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B.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C.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控制D.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24.17世纪以后英国议会的立法套语仍保留着“(该法)由无上圣明之国王陛下依本届议会僧俗两界贵

族与平民之建议,并经其同意而制定颁行,其权威、效力亦源于上述三者”的说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英国A.议会居于权力中心B.国王丧失全部权力C.宪政传统影响深远D.政治体制保守僵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25题24分,第

26题16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太祖在位期间,对周围邻国采取睦邻友好政策,不断派遣使臣,广加招徕,力图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但出于巩固内部统治和防御北元再起的考虑,又厉行海禁,禁止私人出海贸易,也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

并将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保持不变。----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实际上从13--14世纪就开始酝酿,

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诸城邦,各种商业关系的发展已接近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不过,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所提供的契机,这场革命很难说要在何时才能真正发生。----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厉行海禁”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明代对外政策与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1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5—16世纪,随着人口压力减弱,中世纪的经济动力消失了,与资本主义格格不入的传统主又文化泛滋起来。一方面,“黑死病”带来的对

无亡的恐惧助长了速信和宗教情绪,频繁的宗教节日和庆典活动造成人力物力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农民和雇佣劳动者时常大吃大喝,酗酒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天主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主张重振社会风习,宗教改革家提出“因信称义”,反对一切与内心信仰无关的宗

教仪式和迷信活动;英国清教进而认为上帝的荣耀、公共福利和个人美德密不可分。16—17世纪,“移风易俗”运动在英国兴起。运动初期,主要是都铎致府致力于减少宗教庆典活动;1570年以后,在小康阶层的支持推动下,运动更为直

接地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禁止赌博、反时酗酒、惩治懒汉等。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摘编自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木主义的兴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移风易俗”运动的特点(8分)。27.大历史观是看待历史的观点。黄仁宇一贯的“大历史”观点: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数字上管理乃黄仁宇“大历史”观

中的一个枢纽性概念。黄摩崖(当代“大历史”写作的新锐代表)的“大历史”理念基本包含了黄仁宇大历史观的特点,比如以小见大,讲究历史纵深,中西片比等等,但不同的是,黄摩崖的“以小见大”是扎根于详实的史料,也没有依赖于生硬的技术分析,而是瞩目人性的复杂以及整个文明

的活态,行文充满了价值判断与人文关怀。以材料中一个“大历史观”(任意一点或几点)为指导,评析世界近现代某一阶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论题具体,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