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老高考旧教材) 小题抢分练15 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歌 名篇名句.docx,共(3)页,23.47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4b03977dbf7e6bafc594f4f7fd258f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题抢分练15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名篇名句(限时2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相对于中国古代小说而言,新文学时段里的现代小说,可称之为新小说。回眸新小说百年,世俗性始终是小说文体的根
本规定。新旧小说在功能上并没有天壤之别,其所关注的都是世俗,都是人间。这一点无论新旧小说,还是中西小说①。对于小说而言,世俗的关怀与同情,是不变的基调。梁启超的“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良苦用心不在小说,而在启发民智,小说、音乐、戏剧在这一点
上的作用机理大同小异。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小说显然不是某一代之文学,而是世变后精神下移、俗世关怀后的可能产物。哪怕《红楼梦》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虽然有王国维的“偶开天眼觑红尘”的意外所得,但也属于读者的阅读引申了。可见,百年新小说的传统
,与旧小说的传统在文体趣味上并没有差别,对俗世的关怀都②。就小说自身而言,它忍不住关怀,虽如梁启超对旧小说评价不高,无非都是俗世,都是日常生活。而“丛残小语”的小说的“小道”,与西方小说的世俗“十日谈”,愤世嫉俗
也罢,超凡脱俗亦好,都是如此。事情、世情、人情与风情,都是世俗之情。百年新小说的“思路”,正是这样。在新小说的世界里,小说家大多是平常人,是庸常人生和世俗世界的一分子,也是现代社会与现代世界的同路人。随着世俗社会
的开阔与壮大的演变,小说因在叙事功能上的专长,成为日常生活现实世界表达的文艺主力。平凡的世界,新小说“时间开始了”。新小说百年思世俗的“思路”虽不变,但视野之开阔③,目力所及不再是一家一姓,不再是一朝一代,而是当下
社会与现代世界的万花筒,是某场某域的风云气象。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①②③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3.文中第二、三段有三处引用,请分别说明三处引用的作用
。(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2023山东潍坊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9分)冬夜赠别友人卢纶①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更送乘轺归上国,应怜贡禹②未成名。注①
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一生仕途坎坷。②贡禹:西汉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著称,官至御史大夫。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友人已经远去,而诗人的相思之愁,却正如这“千家流水”一般,扰人心绪,连绵不断。B.诗人独自行走在冬夜月色之下,
触景生情,心情压抑,更加重了月下独行的愁绪。C.诗人久居他乡、身体多病、生活贫苦,与仕途不畅的友人可谓同病相怜,故离愁更浓。D.诗人面对即将归京的友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抒发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5.有人认为该诗颔联极富画面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
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蒹葭》中“,”两句描绘了主人公于秋天露水凝霜时,不惧路途艰辛仍执着追寻心上人的情态。(2)韩愈在《师说》中,不仅以“”高度赞扬李蟠的学识素养,更褒奖他“”,向自己求学的行为。(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的结局。答案与解析小题抢分练15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名篇名句1.示例①概莫能外②煞费苦心③前所未有2.随着世俗社会的开阔与壮大,小说因在叙事功能上的专长,成为现实世界日常生活表达的文艺主力。3.①第一处引用梁
启超的话,意在阐明小说是以世俗的关怀与同情来达到启发民智的作用的;②第二处、第三处引用《红楼梦》和王国维的话,用以佐证小说是俗世关怀下读者对小说的阅读延伸。4.C解析C项,“与仕途不畅的友人可谓同病相怜”错误。尾联是写朋友乘车归京,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引发
了无限的感慨。没有写友人仕途不畅。5.①明亮的月色下,暗草、重霜、寒山,层次鲜明,仿佛一幅山水画,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愁绪。②“侵阶”“遍郭”由近及远,呈现出动态的画面之感,暗含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③“暗草”“月明”明暗对比,色调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画面感。6.(1)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