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4月) 历史含答案.doc,共(9)页,19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0f8a995038202082439b521810252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届高二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商代晚期,“公”是商王对其旁系亲属的称呼。周初承袭殷制,除了王室贵族有凭血缘关系而称“公”者外,王还常把“公”这个称号授予功臣,以此凸显周王室与他们之间兄弟般的密切关系。这表
明,当时()A.商朝制度被周完全承袭B.基层管理不再依靠血缘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王权受到族权严重制约2.周初受封的几个大诸侯国,如齐、鲁、晋、燕等,在夏商时期皆为蛮、夷、戎、狄各族所居,长期徘徊于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分封制推行后,这些封国所在地区无例外地建立起
奴隶制政权。由此可见分封制()A.使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B.初创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C.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建立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3.周幽王取妻子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宠爱)
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申人)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材料实质反映()A.西周的治国理念发生变化B.周宗族派系斗争激烈C.周天子昏
庸无道众叛亲离D.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4.郡国庙制是西汉特有的产物。汉初,皇帝多次下令在郡国广建皇室宗庙,汉武帝时期及以后,郡国庙制的存在不断遭到质疑并逐渐被废止。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B.王国问题得以彻底的解决C.思想控制趋于严密D.郡国庙制服务于现实政治5.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拉铁摩尔在《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中指出,秦帝国把长城修建在牧地和耕地之间,就是为了把长城内外对农民与牧民各自有利的自然环境区别开来,防止出现边疆扩张所带来的“脱离中国典型发展的
过程”。作者意在强调长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A.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B.保护两种经济模式的发展C.区别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D.巩固中原王朝的发展模式6.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本质上是对九品中正制的叛逆,是社会集
团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时代,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引发了连续的政治危机。科举制的实施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A.没有改变九品中正制的形式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C.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D.导致寒门庶族对政权的垄
断7.“天王”称号从周代就有,为周天子称号。十六国及西魏北周时期的若干君主,在称帝前先称“天王”。“可汗”一词最早出现在鲜卑语中。贞观四年,西北诸藩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太宗欣然接受。这些现象说明()A.各民族文化差异消失B.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民族交融的趋势凸显D.少数民族政权
封建化的完成8.明朝大臣奏章递进以后,经通政使司官员交司礼监呈送皇帝审阅;皇帝阅后再由司礼监交文书房送内阁票拟,经皇帝同意后由司礼监批红,经文书房“落底簿”,然后经过内阁发至六科,六科审核无误,即交六部执行。可见,明朝票拟批红制度()A.使内阁和宦官能独立处理政务B.使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C
.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相权的缺失D.强化了内阁对六部的控制9.清朝雍正年间,原各省所设学官一律改为提督学政,简称学政。学政一般由具有钦差性质的翰林出任,负责一省的学校事物,包括考察各级学校教师、生员,主持生
员的岁考和科举预备考试等,地位仅次于督抚。学政的设置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地方行政实行分权体制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强化D.士人思想受到严格禁锢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以下四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③②①④B.④②③①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11.古雅典的海外殖民贸易把城市、土地与海洋相联系,使国内民众的经济实力普遍增强,也壮大了对抗贵族的胆量,他们在社会中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参与政事的能力也明显提升。这表明,古代雅典()A.地缘环
境激化了公民与贵族矛盾B.海洋文明决定民主政治类型C.商业发展有利于参政意识的增强D.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12.罗马帝国前期的经济繁荣主要是行省经济的发展,意大利本土的经济落后于行省,农业开始衰退,奴隶
反抗甚至逃亡,一些行省成为罗马新的谷仓,罗马帝国各地间的贸易非常发达。面对这种状况,罗马法律的新变化是()A.编制成文法维护奴隶主对于奴隶的压迫B.制定《十二铜表法》缓和社会阶级矛盾C.编订《民法大全》管理帝国境内自由民D.通过万民法调节各地区社会和商
业关系13下表为雅典城邦不同时期的公民政策。据此可以推知雅典()时期公民政策梭伦时期鼓励外邦工匠移居雅典,赋予其雅典公民身份克里斯提尼时期凡年满18岁的男性村社成员,只要通过审查,就有资格成为雅典公民伯里克利时
期享有公民权利的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A.公民政策呈现出开放的趋势B.民主活力日趋减弱C.公民并不是一个封闭的集团D.公民范围越来越大14.罗马帝国时期为保障离婚女子的生活来源,规定“解除婚姻应当将婚前嫁资返还给妻子”,但也考虑到婚姻关系也
有可能是因女方的过错而解除,对嫁资的返还作出了一定限制,即丈夫对嫁资的留置权,一般有因花费留置、因子女留置、因伤风败俗留置、和因赠与物留置等规定。这表明罗马法()A.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B.维护了罗马帝国的
统治秩序C.渗透着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D.影响着后世资本主义的立法15.罗马早期的继承法要求继承人要同时继承被继承人财产上的一切权利和义务,既包括继承人的遗产,也包括他的全部债务。改革后的罗马法明确继承人继承的债务权以被继承人的遗产为限,当债权不足以抵消债务时,继承人没有义务继承被
继承人的债务。由“父债子还”到“有限继承”,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公民由家庭关系走向契约关系B.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过渡趋势C.一定程度上限制罗马贵族特权D.商品经济是罗马社会的基石16.美国建国时,立宪者不赞成复制罗马宪政,反对行政人员和法官由人民每年选举产生
,主张总统任期4年,参议员任期6年。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A.注重国家稳定B.大小州的矛盾尖锐C.总统权力扩大D.人民主权意识强化17.有学者认为,德国资本主义不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君主们所推动的经济方式,君主的主动也就意味着专制制度的
合理存在。据此可知德国近代()A.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状况B.经济发展缺乏制度的保障C.君主推动国家实现统一D.政治体制形成的基本特点18.英王乔治三世自1760年继位以来,就利用王室恩惠与官职授予权,不断扩大个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他通过“国王之友”内阁逐步建立起个人专制统治,在1
770年诺斯任首相期间达到顶峰,由此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发展走势。这反映当时英国()A.责任内阁制度亟待完善B.国王与内阁之间斗争激烈C.议会主权原则遭到破坏D.内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19.长期以来,美国实际上存在两种民主,一种是国家民主,另一种是地方民主,
美国人对第一种民主的怀疑感和冷漠感越来越深,但是对第二种民主的热情始终不渝,形成所谓的“乡镇精神”,表现为对乡镇极其迷恋、对本地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意识。这一现象()A.实质是邦联体制的回归B.背离了民主共和的精神C.弱化了公民的国家意识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20.下表是美国众参两院概况众议院参议院议员构成由选民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普选产生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每州2名议员任期2年6年议员权力主要负责提出议案审核提案,表决批准总统提名的大法官、内阁成员表中众参两院的不同设置说
明美国()A.司法权与立法权相互制衡B.大众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C.大州与小州实现利益平衡D.历史传统与现实政治的统一21.法国1875年宪法由三个宪法性文件组成,缺乏一般原则和公民权利的规定,作为宪法来
说很不完备,但在当时法国政治斗争格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却成了宪法的护身符,人们有了对宪法做出重新解释的余地,维护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相对稳定,这体现了()A.政治妥协的智慧B.理性精神的缺失C.大革命的彻底性D.共和制的优越性22.雨果看到一位著名画家作画
,问画家在一个骑者手上正画些什么?画家回答说:“画的是马刀的闪光”,雨果笑着说:“表现马刀的闪光已经不属于画家的任务,而是我们作家的任务。”这位浪漫派的文豪并不理解,像古典派绘画那样把物体绘画的一清二楚,很难传达出运动感,而这位画家为了通过瞬间的印象以充分地表达情绪和感觉
,就是耍捕捉住“运动”。这位画家属于A.立体主义画派B.现实主义画派C.印象主义画派D.浪漫主义画派23.1946年,美国的电影票房创下了超过15亿美元的历史记录,每周有8到9千万人到电影院看电影。但从1947年到1957年,每周
的观影人数下降到了4700万人次,大约有4000家影院被关闭。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电影发展停滞B.电视艺术发展C.美国经济衰退D.网络时代到来24.画家德加常常在后台和包厢里冷静地观察舞蹈演员,默写演员们舞蹈时一瞬间的动作,他的画作《舞台上的舞女》生动地表现出舞蹈者
轻柔的动作和跳动起来的生动姿态。更成功的是他通过对舞女的造型描绘,将舞台灯光下的感觉传达的格外真切。下列美术作品与他的绘画风格最接近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B.《播种者》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二.非选择题(第25题24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32年的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5%增长到3.3%;中等阶级主体获得了选举权,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英国的贵族寡头制度开始
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方式来推行政治民主化,演变成为英国的一种传统。改革大门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再关上,英国在1867、1884和1918年继续进行了议会改革。——摘编自刘金源《议会改革
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材料二:有人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德国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德国人已告别了旧德意志,却尚未到达新德国,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阅读材料,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效。(8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德国人已告别了旧德意志,却尚未到达新德国”?(10分)(3)英、德两国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它们在权力分配和运行机制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6分)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为中国古代制度(部分)简图试从图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7.(15分)【历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封建教育走向了穷途末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明确提出了变科举、开学校、育人才为变法之本的主张。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内容包括: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
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创办各种专门学堂,命各省挑选留学生派赴日本留学等。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明令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至1905年,清政府下诏“停科举”“广学校”。——摘编自张玉芬《论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
新派教育改革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影响。(7分)2022届高二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123456789101112131415答题16171819202
1222324答二.非选择题(第25题24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4分)(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效。(8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德国人已告别了旧德意志,却尚未到达新德国”?(10分)(3)英、德两国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
它们在权力分配和运行机制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6分)26.(13分)试从图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
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7.(15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教育改革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影响。(7分)2022届高二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答
案CDDDDBCCCDCDBAAADACBADBC25.【答案】(1)成效:民主范围有所扩大(或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贵族寡头政治遭受冲击;渐进改革成为政治传统;推动了议会改革的深入。(8分)(2)“告别旧德意志”: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联邦制国家;资
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6分)“尚未到达新德国”: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君主权力极大,议会权力很小)。(4分)(3)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发较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较强;同时有限制国王权力的传统。统一前的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统一后的德国沿袭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从经济、政治<阶级>、历史传统等方面分析)(6分)26.【答案】示例:关键词:分封制、郡县制。(2分)主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分)补充关键词:行省制。(1分)阐释:西周实行分封
制;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2分)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2分)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的演变,这一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各族人民交流交融和国家统一。(2分)27.【答案】(1
)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传统教育走向困境;西方教育的传入;改革教育的倡导;维新变法的开展。(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促进学校建设及教学内容革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促使清政府调整教育政策;为后世教育改革提供借鉴。(7分,言之成理即可)2022届高二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CD
DDDBCCCDCDBAAADACBADBC25.【答案】(1)成效:民主范围有所扩大(或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贵族寡头政治遭受冲击;渐进改革成为政治传统;推动了议会改革的深入。(8分)(2)“告别旧德意志”: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联邦制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快
速发展,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6分)“尚未到达新德国”: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君主权力极大,议会权力很小)。(4分)(3)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发较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较强;同时有限制国王权力的传统。统一前的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统一后的德国沿袭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从经济、政治<阶级>、历史传统等方面分析)(6分)26.【答案】示例:关键词:分封制、郡县制。(2分)主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分)补充关键词:行省制。(1分)阐释:西周实行分封制;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2分)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2分)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的演变,这一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各族人民交流交融和国家统一
。(2分)27.【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传统教育走向困境;西方教育的传入;改革教育的倡导;维新变法的开展。(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促进学校建设及教学内容革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促使清政府调
整教育政策;为后世教育改革提供借鉴。(7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