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222.356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8)页,222.3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2aff63c160b4583572a3e5857b09ec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玉溪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说明: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吴红星审题人:黄昌怡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内,写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

题,每个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考古工作者在有着“最初的‘中国’”之称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公猪下颌骨(如图1),即《周易》记载的象征和平正道的“豮豕之牙”,其两侧各对称倒置3件象征武力的玉钺。据专家考证,这表达的

是“修兵弗战”“以德治国”的理念。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图1A.孔孟之道由来已久B.文德理念源远流长C.早期国家业已形成D.贫富分化已经出现2.商代早期遗址盘龙城发现后,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达到长江流域。但盘龙城仅仅是商王朝南下的一个据点或臣

服于商的一个重要方国中心,其控制的范围和具体的界限根本无法确定。江西吴城商文化、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遗址发现后,又有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到达江西中部。西周疆域的四至虽然比商代清楚了许多,但也存在这类情况。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由于()A.国

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受阻C.政治疆域的模糊性和多变性D.早期国家的统治力量还很有限3.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间,列国进行战争483次,朝聘会450次,晋国曾多次参加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会,并规定各附属国“三

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B.兼并战争十分频繁C.传统政治秩序受冲击D.华夏认同观念出现4.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墨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这些主张()

学派论述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A.具有大一

统的政治理想B.重视自然,无为而治C.体现社会变革时代特征D.重视法律,以法治世5.《管子》提出:“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并认为“礼义廉耻”是支撑社会建设的“四维”:“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表明,他的

治国理念是()A.道德教化是富民的基础B.治理国家应该尊重民意C.法制政令与道德教化结合D.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并举6.秦朝县兵是由县令对有战斗能力的县住民在大范围内实行武装动员而组成的,在以县城为基地的军事活动中,县令发展成为军事指挥者。据此可知,当时秦朝()A.尚未确立中央集权体制B.中央军事

指挥权力下移C.宗族势力影响地方治理D.地方政权存在失序风险7.《秦律十八种·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置罔(网),到七月而纵之。这规定说明()A.秦朝有保护生态意识B.秦朝律法十分严苛C.秦朝较重视

农业生产D.秦律违背自然规律8.“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

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具体内容都离不开鬼怪神灵,但也或隐或现地再现了官场的政治生态和时人

对生命的忧患意识。志怪小说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是()①汉末战乱,统治者压榨百姓,民不聊生②受道教神仙观和佛教因缘果报论的影响③基于人们对自身的关注及对爱情的幻想④玄学流行使人们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

③④D.②③④10.户籍档案是了解古代王朝人口变化、土地及赋役制度等的重要资料。有学者在研究7世纪后期敦煌户籍档案时发现,大历四年,某处在籍的61户人家,户均已授田47亩,仅占应授田的33.9%;户与户之间授田数也

存在差异,如:赵大本三丁一中一老男90亩,张介介中女当户51亩,令狐进尧一丁一老男103亩。由此可推知,当时()A.土地兼并情况严重B.政府严控土地流转C.赋税制度有待调整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11.“任土作贡”(依

据土地具体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现象古已有之,汉代形成制度。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唐后期这一现象()A.促进了均田制、租庸调制瓦解B.为地方

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C.表明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D.说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12.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吸收佛道精粹,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

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材料主要反映了()A.统治者个人好恶影响学术的地位B.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C.主流思想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趋势D.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思想的更替13.各朝史书对边疆民族的记述,《汉书》有匈奴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西域传,《旧

唐书》有突厥传、回纥传、南蛮传、西戎传、东夷传、北狄传等,《元史》虽立有《外夷传》,但所记只是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与元朝有贡属关系的诸国,而不记境内各民族。这一变化说明()A.朝贡范围的拓展B.华夷思想的淡化C.行省制度的推行D.对边疆控制加强14.《辽史》中记载:“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行营)”这一治理模式反映了辽国()A.统一天下的坚定意志B.军事实力的强大C.政治中心的有序迁

移D.国内矛盾的消除15.1258年蒙古南侵,南宋财政亏空加大,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为解决以上问题,贾似道推行公田法(低价购买民间,尤其是官员手中超限的部分土地),结果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1262年面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进攻,为解决财政

压力,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以税收作为定期利息),被称为13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战争催生了金融创新B.反映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C.政府垄断破坏金融秩序D.金融稳定是政权巩

固的重要因素16.下表为清朝雍正年间军事将领陈伦炯《海国闻见录》的目录及内容简介。这可以用来说明()内容简介《天下沿海形势录》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水文、航运、海防《东洋记》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东南洋》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和婆罗洲岛《南洋记》

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及巽(xùn)他群岛《小西洋记》记述南亚、西亚及中亚《大西洋记》介绍了非洲与欧洲,记载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活动《昆仑记》《南澳气记》记录中国“千里石塘,万里长沙”的南海群岛A.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上升B.有识之士渐渐关注海洋地

理C.近代国人海权意识明显增强D.开明人士尝试探索国家出路17.与宋代相比,明清的版图更辽阔,商人活动的范围更大。但商人经营和贩运的主要商品是非主要生活资料,且缺少生产资料。一些工商业市镇的产品并不具

有优势。土地租佃收益的稳定性使商业资本和封建农业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雏形初现B.近代化动力存在不稳定因素C.手工业生产受到商业资本控制D.雇佣劳动力的市场较为广阔18.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后,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促使农耕文明在古代

世界不断扩张的因素是()A.较稳定的农业产量B.较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C.高纬度的地理位置D.比较简单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19.公元前四千年代中期,古埃及人发明了图画式象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的古巴伦出现了楔形文字;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中国

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出现了甲骨文,与此同时,西亚的腓尼基人充分利用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创造了22个辅音字母文字。这些可用来证明,人类文明()A.呈现出多元化特点B.因社会的不同分工而产生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D.起源于国家和文字的成熟2

0.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农业一旦产生,定居就一定出现。一旦定居,人口的数量就会增加。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作者意在强调()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B.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C.文明扩张方式存在差异D.人地

矛盾推动文明融合21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修建过大规模的道路系统,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都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办法……印加帝国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强化统治的措施。这说明()A.人类文明在交流与借鉴中不断发展B.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与统一性C.人类文明

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的出现D.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文明产生22.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

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A.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B.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D.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23.“合理谋利”精神起源于新兴的市民等级。市民等级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

它包括手工艺匠人、商人、雇工、作坊老板,以及所有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城市作为自由自治的市民社会,创造出了一种可以引发农民的市场兴趣、把他们的富余产品出售到市场从而为自己增加收入的新机制。这种经济联系产生的结果是()A.加速了专业化分工B.促进了英国的农业化C.直接导致

工业革命D.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24.1251年,在英国某郡的王室自营地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

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庄园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A.中古西欧王权的分散和软弱性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D.英国普通民众自治能力的增强25.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在算术、天文学和历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他们的

知识传播范围只面向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西班牙征服者消灭了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后,当地人很快失去了自己的知识与文化。这说明()A.西班牙征服者破坏了美洲文明B.印第安人的教育体系不完整C.美洲文明发展具有严重封闭性D.文

明的传承需要多阶层参与26.17世纪初,荷兰人因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而受到欧洲各国高利贷商人的青睐,加之荷兰司法独立,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不忌惮权贵,许多专制国家的资本也在此时一点一滴地向荷兰汇集。由此可知,1

7世纪初的荷兰()A.率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具备殖民扩张的优越条件C.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D.海外探险得到国王的支持27.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东南亚香料的兴趣逐渐减弱,茶叶、棉花等新商品的占比大幅增加。英国新设立北婆罗洲公司,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

易中转站。这反映出()A.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B.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综合国力上升C.特许公司是殖民扩张的重要工具D.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贸易格局形成28.晚明时期,澳门发展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以澳门一果

阿一里斯本的贸易而论,葡萄牙人把中国的生丝、丝织品、瓷器等商品,从澳门运往印度果阿,由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有白银、象牙、檀木等,而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在这场贸易中()A.罪恶的“三角贸易”逐渐形成B.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日渐衰微C.中国

被卷入了“全球化”贸易D.新兴的大西洋贸易迅速成长29.《大国法则》指出:在新旧世界大交替的历史洪流面前,哥伦布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他是一个既信奉上帝而又掠夺成性的拜金狂,这是一个勇敢非凡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冒险家。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站在美洲立场,

对哥伦布以负面评价为主B.站在欧洲立场,对哥伦布以正面评价为主C.站在全球视角,打破孤立建立全球性联系D.站在殖民立场,使欧洲建立大量殖民帝国30.关于马铃薯的传播,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信息,据此判断他的结论可能是马铃薯()1

6世纪中期欧洲马铃薯传入欧洲,起初被用作饲料和观赏、药用植物1770年法国科学家帕门尔发表科学论文,详细分析马铃薯的营养优势1795年英国泰晤士报刊出食谱,教人蒸煮马铃薯汤,用马铃薯做面包1650—1850年中国人口增长了两倍(明

末清初,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①用途广泛,是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商品②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食物结构③营养价值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主食④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

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期中31题20分,32题10分,33题10分,共40分)3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史·郑和传》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事迹:“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

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送)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

遍历诸番国。”材料二1936年,在云南玉溪县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现了《郑和家谱》,记载了郑和出使事迹:“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特选皇廷”;“敕奉差诸官员共二万七千四百一十一员,又拨宝船六十三只,大船

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恭敬)”;“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

。材料三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1)阅读材料一、二,比较两则史料关于郑和下西洋记载的异同。(8分)(2)结合史料类型,说明一、二两则史料的价值。(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8分)32.(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

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

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

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谈谈你对文明交往形式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分)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马尼拉帆船贸易是指1

565至1815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航运贸易。这一时期,太平洋东西两岸的社会经济嬗变为中国和拉美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终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了一个贸易循环体系,先通过中国商船把中国的丝绸、

瓷器、工艺品等货物运往马尼拉,然后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把货物运销到阿卡普尔科港。大帆船在归程时装载美洲的白银回到马尼拉,西班牙人用这些白银采购中国商品,由此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1553年后澳门

也成为另一个中转港。十九世纪初,墨西哥爆发了独立战争,阿卡普尔科港被焚毁。1813年西班牙宣布终止马尼拉帆船贸易,1815年“麦哲伦号”从墨西哥驶回马尼拉标志着贸易的结束。——整理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图3马尼拉帆船贸易路线示意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尼拉帆船贸易”兴起的背景及影

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7074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