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717.922 KB
  • 2024-09-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含答案.doc,共(9)页,717.9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0dfb73eeed526feea26db11e699af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南宁三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月考(一)文科历史试题命题人:高一历史备课组审题人:高一历史备课组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

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节气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2.考古工作者在战国七雄的疆域内普遍地挖掘到战国中、

晚期的铁农具,河北石家庄一处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即占同一地点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南辉县固围村的五座魏国墓葬中就掘出了58件铁农具,河北兴隆及磁县都发现有用来制造锄、镰、镢等各种农具的铁制型范。这些发现表明,战国时期A.农

业生产进步推动社会分工B.牛耕技术得到推广C.铁农具在中原各国普遍使用D.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3.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如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

量提高4.某瓷窑唐朝盛产白瓷,宋朝因此被皇帝以年号赐予该窑所在城市,该瓷窑位于图中的2A.①B.②C.③D.④5.江西海昏侯西汉墓遗址入选全国“2015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

墓葬出土的是A.编钟B.五铢钱C.竹简D.青花瓷6.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泉州成为南方最

大的对外贸易城市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繁荣的景象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7.唐中期,大臣刘晏改革盐法,在产盐区设官负责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给商人,对盐商则“纵其所之”;在距产盐区较远的地区,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

减价卖给百姓。这反映了A.官商勾结致使吏治败坏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D.商品经济空前繁荣8.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

、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3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⑤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9.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

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外贸繁荣促使政府对外开放10.北宋时期,租佃制跃居主导地位;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农

民只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这反映出北宋时期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11.西周王朝建立前,太公将君位传给季历(太公少子

,文王之父),文王将君位传给嫡次子姬发(武王)。西周初年,周公(武王之弟)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武王嫡长子周成王,这表明当时A.分封制受到了巨大冲击B.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开始实施C.王位继承方式尚不固定D.“兄终弟及”制仍有较大影响1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置

了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这是广州建置的开始。当时的任嚣A.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B.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C.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封地D.享有世袭的权利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13.《元史》记载,“岭北行

省,控制一方,广轮万里,实为太祖肇基之地,国家根本系焉,方面之寄岂可轻任。今岭北行省治所,常以勋旧重臣为之。”这表明A.岭北行省位居各地行省之上B.元朝重视对岭北行省官员的任命C.行省官员有中央授予的大权D.中央政府削弱地方行政大权14.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

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4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B.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C.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D.制度的变革和创新15.《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

积贮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C.阁臣弄权不合制章D.世俗日下嫉贤妒能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

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堆叠的唐宋时期的瓷器。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

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

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

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回答下列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11分)5(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

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14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

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

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农业发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9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随着国家控制力的增强,户

籍制度逐步发展起来。秦国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了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徒、迁徙时必须审核并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按一家一户的原则来登记和管理户口,开始实行户赋和口赋相结合的算赋和征

赋制度。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时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宋代,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土地要交地税,客户为无地佃农交丁口税,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明洪武年间,政府编制鱼鳞图册,户籍黄册与地籍鱼鳞册的使用,使赋税收入

有了保证。明中期实行“一条鞭法”,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户籍仅保存人口统计的作用。清代实行“摊丁入亩”以后,户籍申报编制的经济意义降低,但治安管理的政治意义却加强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1)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

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演变的因素。(10分)6(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作用。(5分)7南宁三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月考(一)文科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BDDDBD

BC题号1112131415答案CBBDC1.B【详解】《荀子·王制》突出农业生产对气候的重视,《农书·粪田之宜》突出农业生产对用肥的重视,《吕氏春秋·上农》《齐民要术》强调要按照自然规律来搞好农业生产,四则材料综合体

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A、C两项仅仅强调了某一个方面,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C【详解】根据“普遍地挖掘到战国中、晚期的铁农具”说明战国中晚期铁农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铁农具才会在墓葬中成为普遍的陪葬品,故选

C;材料只能说明铁农具的应用,不能体现社会分工,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牛耕技术和手工业分工,排除BD。3.B【详解】从图1的直犁到图2的曲辕犁出现,体现的是耕犁技术的成熟,因此B正确;AC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4.D【详解】宋朝皇帝宋真宗因对景德镇所产的白瓷表睐有加,而把自己的年号赐给该瓷器的原产地,从此新平镇改名为景德镇。景德镇位于今天的江西省,故D项正确;①处瓷窑是在浙江省,故排除A项;②处瓷窑是在四川省,故排除B项;③处瓷窑是在湖南省,

故排除C项。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花瓷出现于元朝,因此不可能出现于汉朝的墓葬中,符合题意,所以D正确;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因此可能会出现于墓葬中,不符合题意,所以A错误;汉武帝在位期间,鉴于当时

严重币值的混乱,铸行重如钱文的“五铢”钱。因此五铢钱也有可能出现于墓葬中,不符合题意,所以B错误;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是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因此可能会出现于墓葬中,不符合题意,所以C错误。6.D【详解】由材料信息“宋代

提举两浙路市舶司”“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可知,该史料反映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D正确;没有信息表明泉州成为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城市,故A错误;“官民互惠贸易”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

误;“朝贡”贸易指的是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7.B【详解】刘晏的盐法改革中,政府不再将产运销全盘包揽,而是将盐转卖于商人,甚至在距产8盐区较远的地区,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

姓。即政府在食盐专卖中放松了销售环节,这意味着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正确;吏治败坏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官府将食盐转卖给商人或者将食盐减价卖给百姓都不等于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排除C;明清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排除D。8.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养

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都和丝绸之路有关,故①②③④正确;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不是通过丝绸之路的经济文

化交流,排除⑤。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9.B【详解】材料“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体现的是在闭国锁国政策下,清朝仍然在推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并非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B正确,A排除;

材料未涉及朝贡体制,C排除;D说法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不符,排除。故选B。10.C【详解】北宋时期,租佃制得到推广,佃农拥有迁移和受雇佣的自由,农民只须按契约保证地租等,反映出北宋时期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C项正确;材料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了“

冲击”,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项错误。11.C【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当时出现兄终弟及,传位嫡次子等多种王位继承方式,说明王位继承方式尚不固定,C正确;西周初期,分封制很稳固,

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排除B;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2.B【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秦始皇设置了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根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规定,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和拥有封地,代表中央管辖地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表现.故AC

D错误;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无权任免县令,故选B。13.B【详解】材料表明岭北行省系“国家根本”,并“常以勋旧重臣为之”,说明元朝重视对该行省官员的任命,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岭北行省与其他行省的隶属关系,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行省官员权力的问题,故排除C项

;中央政府削弱地方行政大权,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D项。14.D【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曹魏到北宋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原因在于九品中正制被科举制取代,体现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故D正确;社会环境与材料数据变化没

有直接联系,故A错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没有发生重大演变,故B错误;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与选官制度没有因果关系,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变化,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九品中正制被科

举制取代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不符9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5.C【解析】据材料“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法度虽严,非议四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而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大权独揽,不符合明朝制度,故“非议四起”,故C选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张

居正自身不正贪污腐化,故A选项错误;材料“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说明张居正善于理财,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世俗日下嫉贤妒能,故D选项错误。故选C。16.(1)影响:海外贸易地域广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3分);促进了以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

业的繁荣(3分);广州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出现了新兴行业(3分)和外国人居住的“蕃坊”,成为国际都市(3分),(共11分,1点3分,写到4点给11分)。(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1点2分,共

6分)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1点2分,共8分)17.(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高产农作物引进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1点2分,

写到其中3点6分)(2)原因:政府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1点3分,写到其中3点9分)18.(1)演变趋势:户籍制度与

赋役制度逐渐分离;户籍制度的政治作用逐渐加强(1点2分共4分)因素: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赋役制度的变革。(1点2分共6分)(2)作用: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的结合,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及课取赋税,保证国家的赋税收

入(2分);户籍制度作为人口管理统治刻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2分);但严格的户籍管理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