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2.073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cd4e720ff8499aa9c9e3078ba400f2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秘密★启用前嘉陵一中高2023级高二上期化学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e56Cu64−−−−−−一、选择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措施不利
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代替燃煤发电B.氢氧燃料电池汽车代替燃油汽车C.利用2CO和2H合成淀粉D.开采可燃冰()4CH代替煤作燃料【答案】D【解析】【详解】A.火力发电,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代替燃煤发电,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A不选;B.氢氧燃料电池汽车代替燃油汽车,减少了二氧化碳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不选;C.利用2CO和2H合成淀粉,减少了二氧化碳的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不选
;D.开采可燃冰()4CH代替煤作燃料,可燃冰燃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D选;故选D。2.下列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HCOOHHCOOH−++B.223COHOHCOH−+++C.23233HCOHOCOHO−−+++D.22HSHOHSOH−−++【答案】
D的【解析】【分析】水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据此信息解答。【详解】A.根据分析,该过程属于醋酸的电离,不是水解反应,A错误;B.根据分析,该反应过程中没有盐提供的酸根离子,只是2CO与2HO生成23HCO电离的化合反应,不是水解反应,B错
误;C.水合氢离子可以看作为32HOHOH+++,则该反应最终为233HHCOCO−+−+,不是水解反应,C错误;D.该反应符合水解反应的定义,满足盐电离出的HS−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2HS的过程,属于水解反应
,D正确;故答案为:D。3.常温下,将10.1molL−的()442NHSO溶液加水稀释至10.01molL−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44cNHcSO+−B.()()cHcOH+−C.()24nSO−保持不
变D.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氧元素总质量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442NHSO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铵离子和硫酸根:()2-44442NHSO=2NH+SO+,()442NHSO为强酸弱碱盐,少量铵离子会发生水解使得溶液呈酸性,10.1molL−的()442NHSO溶液
加水稀释至10.01molL−过程中,水解程度增大但酸性有所降低;【详解】A.硫酸铵固体中铵离子的数目是硫酸根的2倍,结合分析可知()442NHSO溶液中()()244cNHcSO+−,故A正确;B.
稀释过程中,硫酸铵溶液始终呈酸性,则()()cHcOH+−,故B正确;C.稀释过程中硫酸根数目守恒,即()24nSO−保持不变,故C正确;D.稀释过程中加入水,水含氧元素,则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氧元素总质量增加
,故D错误;选D。4.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无水2MgClB.制备3FeOH()胶体C.中和热的测定D.验证AgCl溶解度大于AgI【答案】A【解析】【详解】A.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氢,直接
加热,氯化氢挥发会使水解平衡不断右移直至趋于完全生成氢氧化镁,所以在氯化氢氛围中加入六水氯化镁可以抑制氯化镁水解制得无水氯化镁,故A正确;B.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无法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B错误;C.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用环形玻璃搅拌器搅拌使反
应充分反应,减少实验误差,故C错误;D.向过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后,再加入碘化钾溶液,只存在沉淀的生成,不存在沉淀的转化,所以无法验证碘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碘化银,故D错误;故选A。5.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Zn-2e
-=Zn2+B.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C.在外电路中,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D.Cu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锌铜构成的原电池,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铜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2e-=Cu,原电池
工作时,电子从电池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由此分析。【详解】A.铜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2e-=Cu,故A不符合题意;B.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硫酸锌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增大,盐桥中的氯离子移向硫酸锌溶液;
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C.原电池工作时,在外电路中,电子从电池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之相反,故C不符合题意;D.Cu电极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6.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1MgCl2溶液含Mg2+的数目为0.1NAB.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后,体系中分子数为2NAC.氯碱工业中阴极产生22.4L气体(标况),则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1L1mol·L-1C
H3COOH溶液含有的离子总数为2NA【答案】C【解析】【详解】A.Mg2+发生水解,因此1L0.1mol/LMgCl2溶液中含Mg2+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故A错误;B.SO2与O2反应2SO
2+O22SO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充分反应后体系中气体分子物质的量在2~3mol之间,故B错误;C.氯碱工业: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阴极上产生气体为氢气,因此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氢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2.4L2(10)2
2.4L/mol=2mol,故C正确;D.CH3COOH为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因此1L1mol/LCH3COOH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小于2mol,故D错误;答案为C。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澄清透明的溶
液中:343KFeMnONO++−−、、、B.由水电离产生的()12cH10mol/L+−=的溶液中:KNaClOI++−−、、、C.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32243NaAlSOCO++−−、、、D.常温下,()()12cOH110cH−−+=的溶液:223KSSiONa+−−+、
、、【答案】A【解析】【详解】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选项中的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A正确;B.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10-12mol/L的溶液为酸性或者碱性溶液,若是酸性溶液,H+、ClO-、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中碳酸
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D.常温下()()12cOH110cH−−+=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中S2-、23SiO−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故答案选A。8.将一定量的2CO和2H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12232COg3HgCHOHgHOgΔH49kJmol−++=−,2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实线甲所示,若变为虚线乙,可能改变的条件是A.加催化剂B.升高温度C.充入2ND.增
大2CO的浓度【答案】D【解析】【详解】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氢气的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错误;C.向恒容容器中通入不参与反应的氮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氢气的物质
的量不变,故C错误;D.增大反应物二氧化碳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故D正确;故选D。9.下列关于水的电离H2O⇌H++OH−ΔH>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水加热至50℃,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依然呈中性B.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
呈碱性C.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呈酸性D.常温下,pH=2的盐酸中,水电离的c(H+)=1.0×10−2mol·L−1【答案】D【解析】【详解】A.水的电离吸热,将水加热至50℃,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依然呈中性,故A正确;B.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氢氧
根离子浓度增大,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呈碱性,故B正确;C.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铵根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D.
盐酸抑制水电离,常温下,pH=2的盐酸中,水电离的c(H+)=1.0×10−12mol·L−1,故D错误;选D。10.向体积为Va的0.05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b的0.05mol·L-1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Va>Vb时:c(CH3COOH)+
c(CH3COO-)>c(K+)B.Va=Vb时:c(CH3COOH)+c(H+)=c(OH-)C.Va<Vb时:c(CH3COO-)>(K+)>c(OH-)>c(H+)D.Va与Vb任意比时:c(K+)+c(H+
)=c(OH-)+c(CH3COO-)【答案】C【解析】【详解】A.Va>Vb时,醋酸是过量的,即溶液是由醋酸和醋酸钾组成的,由物料守恒得c(CH3COOH)+c(CH3COO-)>c(K+),选项A正确;B.Va=Vb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的醋酸钾水解显碱性,由质子守恒得c(C
H3COOH)+c(H+)=c(OH-),选项B正确;C.Va<Vb时,氢氧化钾是过量的,即溶液是由醋酸钾和氢氧化钾构成的,c(K+)>c(CH3COO-)>c(OH-)>(H+),选项C不正确;D.Va与Vb任意比时,电荷守恒
可知,c(K+)+c(H+)=c(OH-)+c(CH3COO-),选项D正确。答案选C。11.在3个初始温度均为T℃的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容器编号容器类型初始体积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mol)平衡时n(SO3)/molSO2
O2SO3I恒温恒容1.0L2101.6II绝热恒容1.0L210aIII恒温恒压0.5L10.50bA.a<1.6B.b<0.8C.平衡时,以SO2表示的正反应速率:v(I)<v(II)D.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0.4molSO2(g)、
0.3molO2(g)和1.6molSO3(g),反应正向进行【答案】B【解析】【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绝热恒容与恒温恒容相比,相当于升高温度,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减小,则a<1.6,故A正确;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恒温恒压与恒温恒容相比,相当于增大压强,则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增大,则b>0.8,故B错误;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绝热恒容与恒温恒容相比,相当于升高温度,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则平衡时,以SO2表示正反应速率:v(I)<v(II),故C正确;D
.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0.4molSO2(g)、0.3molO2(g)和1.6molSO3(g),等效为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SO2(g)为(0.4+1.6)mol=2.0mol、O2(g)为(0.3+0.8)mol=1.1mol,与I相比,相当于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反
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正确;故选B。12.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t℃时AgCl的-10spK=4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t℃时,AgBr的spK知为-134.910B.在t℃时,图中a点
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C.只改变温度,可使溶液由c点到b点D.在t℃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中c点的c(Ag+)和c(Br-)可得该温度下AgBr的Ksp为4.9×10-13。【详解】A.根据图
中c点的c(Ag+)和c(Br-)可得该温度下AgBr的Ksp为4.9×10-13,A正确;B.在a点时Qc<Ksp,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B正确;C.b点的Ksp大于大于c点的,改变温度,c(Br-)和c(Ag+)的浓度均改变,所以只改
变温度,不能使溶液由c点到b点,C错误;D.K=()()()()()()()()cccKKcccspspClClAgAgClAgBrBrBrAg−−+−−+==,由A可知,K816,D正确;故选C。【点睛】的13.常温下,将0.011molL−盐酸逐滴滴入10mL0.011molL−Na
CN溶液中。滴加过程中,CN−、HCN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p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1图2A.HCN的电离平衡常数9.5110K−=B.当pH7=时,溶液中()()ClHCNcc−=C.b点对
应的溶液中:()()()ClCNOHccc−−−D.c点对应的溶液中:()()1CNHCN0.01molLcc−−+=【答案】D【解析】【详解】A.当c(CN-)=c(HCN)时,溶液的pH=9.5,HCN的电离平衡常数
9.5-c(CNc(Hc(Hc(HC=N))=)10)1K++−=,故A正确;B.溶液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CN-)+c(Cl-),存在物料守恒:c(NCN+)=c(HCN)+c(CN-),则溶液中存在c(HCN)+c(H+)=
c(OH-)+c(Cl-),pH=7时,溶液呈中性,c(H+)=c(OH-),则c(Cl-)=c(HCN),故B正确;C.b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CNCN、HCN、NCNCl,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则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的电离程度,但CN-的水解程度、HCN的
电离程度都较小,则c(CN-)>c(OH-),氯离子不水解,所以溶液中存在c(Cl-)>c(CN-)>c(OH-),故C正确;D.c点溶液体积是原来的二倍,NaCN与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CN和NaCl,反应后的溶液中,HCN发生电离,由物料守恒,含有CN元素微粒的浓度之和是原
来的一半,即c(CN-)+c(HCN)=0.005mol•L-1,故D错误;故选:D。14.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串联组合的新工艺可节能,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为Cl2,Y为H2B.c>a>bC.燃料电池中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从右侧移向左侧D.标准状况下,若生成22.4LX,则消耗空气56L【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B池为燃料电池、A池为电解池,通入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的一
极是燃料电池的正极,水分子作用下空气中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a%大于b%,与该电极相连的逸出气体X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逸出气体Y的电极为阴极,则X为氯气、Y为氢气,通入氢气的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A池中水在阴极
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b%大于a%。【详解】A.由分析可知,A池为电解池,X为氯气、Y为氢气,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B池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a%大于b%,A池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b%大于a%,所以c>a>b,故B正确;C.
由分析可知,B池为燃料电池,通入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的一极是燃料电池的正极,所以燃料电池中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从左侧移向右侧,故C错误;D.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标准状况下,若生成22.4L氯气,则消耗空气的体积为22.4L122.4L/mol220%=56L,故D正确;故选C。二、
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大题,每空2分,共58分)15.白醋是日常饮食中的一种调味剂,国家标准规定酿造白醋中醋酸含量不得低于0.035g/mL。用标准NaOH溶液可以测定白醋中醋酸的浓度,以检测白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某品牌白醋的醋酸浓度测定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1)某温度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5aK1.610−=,则物质的量浓度为11molL−的醋酸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3CHCOOH的电离度α=_______。(2)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mL稀释
后的白醋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_______作指示剂(填“酚酞”“甲基橙”或“石蕊”)。(3)该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4)用标准的0.0600mol/L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释后的白醋溶液,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滴定次数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滴定前刻度/mL滴定后刻度/mL125.00mL0.1225.11225.00mL0.3025.31325.00mL0.8025.80425.00mL第4次滴定实验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
用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5)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白醋中醋酸含量为_______g/mL。达到滴定终点后,读取标准液体积时若视线如图所示,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情况是:待测液浓度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0.4%(2)①.酸式滴定管②.酚酞(3)当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4)28.10(5)①.0.036②.偏大【解析】【分析】碱性滴定管洗净后用待装氢氧化钠溶液润洗2~3
次、装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尖嘴部分充满液体,并没有气泡,调液面到零或零刻度以下,等液面稳定后读数并记录;准确移取25.00毫升白醋稀释液于锥形瓶中,滴加两滴指示剂,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通过碱式滴定管向醋酸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摇
动锥形瓶,等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从无色变成浅红色、30秒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定、待液面稳定后读取滴定管液面的读数并记录,重复2-3次实验;【小问1详解】设电离的氢离子及醋酸根离子为xmol/L,()()()33H/L
100/Lxxx/L1xxxCHCOOHCHCOOmolmolmol−++−起始电离平衡,225axxK1.6101x1−==−,3x410/Lmol−=,3CHCOOH的电离度3410100%0.4%1−=;故答案为:0.4%;【小问2详解
】醋酸为弱酸,准确量25mL取稀释后的白醋待测溶液应当用酸式滴定管,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得到强碱弱酸盐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故应选择在碱性环境中变色的酚酞作指示剂;故答案:酸式滴定管;酚酞;【小问3详解】酚酞在醋酸中呈无色、在pH=8的溶液中呈浅红色,该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当
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小问4详解】按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示意图,则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为28.10mL-0.00mL=28.10mL;故答案为:
28.10mL;为【小问5详解】由表知:第一次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25.11mL-0.12mL=24.99mL,第二次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25.31mL-0.30mL=25.01mL,第三次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25.80mL-0.80mL=25.00mL,第四次消耗
NaOH溶液体积为28.10mL,偏差大,舍去第四次数据,则按前三次数据取平均值:消耗0.06000mol/LNaOH溶液体积为25.00mL,则25.00毫升白醋稀释液中含醋酸为0.06000mol/L×25.00mL×10-3L/mL=1.500×10-3mol,则未稀释前10.00mL白醋
中醋酸含量331001.500106.0001025mLmolmolmL−−=,则其含量为360g/6.000100.036g/10.00molmolmLmL−=;读取NaOH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偏大,导致标准溶液体积数值偏大,则待测液浓度偏大;故答案为:0.036g/m
L;偏大。16.I.肼24(NH)−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无污染,能量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负极发生的反应式为_______。(2)电池工作时,OH−移向_______极(填“a”或“b
”)。Ⅱ.如图为用惰性电极电解100mL0.5mol/L的4CuSO溶液。(3)电解初始阶段,b电极上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4)a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5)若a极产生56mL(标准状况)气体,则所得溶液的pH=_______(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
)。(6)按(5)问中的数据,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加入_______。A.CuOB.2Cu(OH)C.3CuCOD.223Cu(OH)CO【答案】(1)①.空气②.2422NH4e4OHN4HO−
−−+=+(2)a(3)有红色物质析出(4)222HO4eO4H−+−=+(5)1(6)AC【解析】【小问1详解】燃料电池的正极是氧气发生还原反应,负极通入燃料发生氧化反应,肼中的N元素从-2价升高到0价,碱性电池中,其电极反应式应为:2422NH4e4OHN4HO−−
−+=+;【小问2详解】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a为负极,所以电池工作时,OH−移向a电极;【小问3详解】B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2Cu2eCu+−+=,现象:有红色物质析出;【小问
4详解】电极a与电源正极相连,为电解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222HO4eO4H−+−=+;【小问5详解】电极a与电源正极相连,为电解池正极,电极反应式:222HO4eO4H−+−=+,若a极产生56mL(标准状况)气体,对应氧气
物质的量为0.0025mol,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消耗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01mol,溶液中生成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01mol,则氢离子浓度:()0.01molcH0.1mol/L0.1L+==,pH1=;【小问6详解】所得溶液电解过程中CuSO4溶
液每损失2个Cu原子,就损失2个O原子,相当于损失一个CuO,为了使CuSO4溶液恢复原浓度,应加入CuO,也可以加入CuCO3,符合恢复溶液浓度的定量关系,但不能加入Cu(OH)2、Cu2(OH)2CO3,因为324422CuCOHSOCuSOCOHO+=++,相当于加CuO,而()24422
CuOHHSOCuSO2HO+=+、()23244222CuOHCO2HSO2CuSOCO3HO+=++,除增加溶质外还增加了水,答案选AC。17.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
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二氧化碳加氢可转化为二甲醚,既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可以得到性能优良的汽车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二甲醚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3322CO(g)+6H(g)CHOCH(g)+3HO(g)∆H,则∆H
=___________。已知:①2232CO(g)+3H(g)CHOH(g)+HO(g)∆H1=-49.0kJ∙mol-1②33322CHOH(g)CHOCH(g)+HO(g)∆H2=-23.5kJ∙mol-1(2)往一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和26molH,一定温度下
发生反应:223322CO(g)+6H(g)CHOCH(g)+3HO(g),起始总压为0p,20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测得CH3OC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2.5%。①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
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改变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零c.向容器内再通入21molCO和23molH,重新达平衡后CH3OCH3体积分数增大d.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氦气,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
0~20min内,用2H表示平均反应速率()2vH=___________,CO2的平衡转化率()2αCO=____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用含0p的式子表达,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
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③升高温度,二甲醚的平衡产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简述理由:___________。④工业上,CO2与H2混合气体以一定的比例和一定流速分别通过填充有催化剂I、II的反应器
,CO2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在催化剂II作用下,温度高于1T时,CO2转化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的【答案】(1)-121.5kJ/mol(2)①.ac②.-1-10.1molLmin③.66.7%④.40768p⑤.减小⑥.二甲醚的合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
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甲醚产率降低⑦.催化剂的活性降低【解析】【小问1详解】①2232CO(g)+3H(g)CHOH(g)+HO(g)∆H1=-49.0kJ∙mol-1②33322CHOH(g)CHOCH(g)+HO(g)∆H2=
-23.5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反应①+反应②,即得223322CO(g)+6H(g)CHOCH(g)+3HO(g)∆H=2×∆H1+∆H2=2×(-49.0kJ∙mol-1)+(-23.5kJ∙mo
l-1)=-121.5kJ/mol。答案为:-121.5kJ/mol;【小问2详解】①对于反应223322CO(g)+6H(g)CHOCH(g)+3HO(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a.容器内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
的体积不变,压强不变,a正确;b.达平衡时,各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大于零,b不正确;c.向容器内再通入21molCO和23molH,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重新达平衡后CH3OCH3体积分数增大,c正确;d.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氦气,反应混合气体的浓
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d不正确;故选ac;②往一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和26molH,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23322CO(g)+6H(g)CHOCH(g)+3HO(g),起始总压为0p,20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测得CH3OCH3的物质的量分数
为12.5%。设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x,则可建立如下三段式:223322CO(g)6H(g)CHOCH(g)3HO(g)(mol)2600(mol)30.51.5(mol)2630.51.5xxxxxxxx++
−−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则0.512.582100xx=−,x=43mol。0~20min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2vH=43mol32L20min=-1-10.1molLmin,CO2的平衡转化率()2αCO=100%2x≈66.7%;达平衡时,
总压强为082P8x−=02P3,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30026001232P(P)83831232(P)(P)8383=40768p。③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甲醚
的平衡产率减小,理由:二甲醚的合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甲醚产率降低。④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催化剂II作用下,温度高于1T时,CO2转化率下降,可能是催化剂对此反应的催化效率降低,或有其它副反应发
生,即原因可能是催化剂的活性降低。答案为:ac;-1-10.1molLmin;66.7%;40768p;减小;二甲醚的合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甲醚产率降低;催化剂的活性降低。【点睛】对于恒容容器,若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等,则反应达
平衡后,气体的压强将发生改变。18.一种磁性材料的磨削废料(含镍质量分数约21%)主要成分是铁镍合金,还含有铜、钙、镁、硅的氧化物。由该废料制备纯度较高的氢氧化镍,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酸溶”后废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2
)合金中的镍难溶于稀硫酸,“酸溶”时除了加入稀硫酸,还要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稀硝酸,反应有2N生成,写出金属镍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3)“除铁”时22HO的作用是_______,为了证明添加的22HO已足量
,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选“36KFe(CN)”或“KSCN”)溶液。黄钠铁矾()3462NaFeSO(OH)具有沉淀颗粒大、沉淀速率快、容易过滤等特点,此步骤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4)“除铜”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5)已知常温下
152KspNi(OH)2.010−=,该流程中2Ni(OH)生成时,调节pH约为_______,2Ni+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51110molL−−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lg20.3=)。【答案】(1)SiO2(2)2322
5Ni2NO12H5NiN6HO−++++=++(3)①.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②.36KFe(CN)③.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为黄钠铁矾渣(4)22HSCuCuS2H+++=+(
5)9.15【解析】【分析】废料中加入稀硫酸、稀硝酸酸溶铁镍合金转化为铁离子、亚铁离子和Ni2+,铜、钙、镁的氧化物转化为铜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硅的氧化物不溶于酸形成废渣为SiO2,滤液中加入双氧水和碳酸钠,铁离子
转化为黄钠铁矾,加入H2S与铜离子反应生成CuS沉淀,加入NaF除去钙离子和镁离子,最后滤液中含有Ni2+,加入NaOH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酸溶后的废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小问2详解】金属镍
与稀硫酸、稀硝酸反应有N2生成,Ni转化为Ni2+,1个Ni转化为Ni2+失去2个电子,1个3NO−转化为N2得到5个电子,因此Ni和3NO−的系数比为5:2,再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3225Ni2NO12H5NiN6HO−++++=++
。【小问3详解】除铁时加入H2O2,最后生成黄钠铁矾,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故过氧化氢作氧化剂,作用为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为证明添加过氧化氢已足量,则证明溶液中没有亚铁离子即可,检验亚铁离子的试剂为36KFe(CN)。黄
钠铁矾中含有OH-,在碱性条件下较易生成,因此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为黄钠铁矾渣。【小问4详解】除铜时,H2S和铜离子反应生成CuS沉淀和氢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2HSCuCuS2H+++=+。【小问5
详解】Ni2+浓度小于1×10-5mol/L时认为Ni2+沉淀完全,此时c(OH-)=155210110−−=2×10-5,则c(H+)=92102−mol/L,pH=9-0.5lg2+lg2=9.15。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