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2 页
  • 大小 395.183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9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共(32)页,395.18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9ef0212016f114fa92195eaddd587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生物测试(6.12)(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20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豌豆是因为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且花比较大,有利于人工杂交B.提出假

说的核心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接近1∶1”C.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是F1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D.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推测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演绎推理2.已知豌豆

根据花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腋生和顶生,两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腋生对顶生为显性。现有一株腋生豌豆,若要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行()A.让腋生豌豆自交B.让该腋生豌豆与顶生豌豆杂交C.与杂合腋生豌豆杂交D.与纯合腋生豌豆杂交3.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毛

对黑毛为显性。现有一只灰毛雌鼠(M),为了确定M是否为纯合子(就毛色而言),让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B.若子代全为灰毛鼠,则M一定是纯合子C.若子代中灰毛雄:黑毛雄鼠=1:1,则M一

定是杂合子D.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雄鼠=3:1,则M一定是杂合子4.控制某植株性状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a与基因B/b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若不考虑互换,该植株产生ABCd配

子的概率为1/8C.可以选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测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可以选择基因型为Aacc和aaCc的个体杂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5.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③过程B.子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所占比例7/16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6.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2

N=46)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2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231/2()B.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有关C.同一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Ⅰ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D.观察果蝇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装片,可观察到染色体形态不同但数目相同的细胞7.某雄性动物(2n=20)基因型为A

aXBY,该动物体内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组成为AAXBXB时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2条Y染色体C.该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D.若产生精子AaX

B:Y=1:1,则可能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8.有些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为的A.Ⅱ-1的基因型为XaYB.Ⅱ-2与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为1/4C.I-1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或母亲D.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9.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了如下的实验(注: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A.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可能都有放射性B.该实验保温时间过短对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大小几乎无影响C.搅拌不充分或保温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强度增大D.该实验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胞10.从小鼠、DNA病毒以及RNA病毒中提取

出三份遗传物质样品,分析其碱基百分比组成,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样品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胸腺嘧啶尿嘧啶a262823023b212929210c222726250A.可判断样品a来自RNA病毒,其可能为单链RNA或双链RN

A的B.样品b、c都含胸腺嘧啶,无法判断该样品来自DNA病毒还是小鼠C.样品b与样品a、c相比其稳定性更高,更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将三份核酸样品彻底水解后,可根据水解产物的种类判断样品来源11.BrDU是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可被细胞吸收并用作DNA复制的原料,DNA复制过程中与腺嘌呤配

对。基于上述信息合理的推测是()A.BrDU的结构中包括五碳糖、含氨碱基和磷酸B.BrDU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期利用率最高C.BrDU在细胞DNA复制时取代尿嘧啶与腺嘌呤配对D.完成某次分裂后给予BrDU,则再

完成一次分裂后,DNA的两条链均含BrDU12.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有三种不同的体色。为了解环境对其体色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初次调查,结果如图甲。多年后,该地区工业污染加重,研究人员进行第二次调查,结果如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白桦尺蛾可通过改变自身体色以适应环境变化B.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是自然选择导致的C.若该地区环境得到整治,白桦尺蛾数量可能会增多D.工业污染加重后,三种桦尺蛾中最不适宜在此地区生存的是白桦尺蛾13.除了边解旋边转录外,细胞还存在如图所示的高效转录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

链的左端是3′端,①链的下端是5′端B.R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C.(A+C)/(G+U)的比值在①链和②链中互为倒数D.转录完成后,RNA不一定会翻译成蛋白质14.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

,错误的是()A.同卵双胞胎基因相同但性状有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有关B.因为表观遗传过程中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所以不可遗传C.基因前端的调控序列发生甲基化会造成基因表达受抑制D.表观遗传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15.研究人员在一段时间内对某数量足

够大的果蝇种群进行研究,得到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等位基因A、a的基因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已知长翅由A基因控制,残翅由a基因控制,I、II、III分别表示研究的前期、中期、后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I时期,该种群

中长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96%B.II时期A和a发生变化可能是因为该地受到大风天气的影响C.I时期和III时期中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说明该种群并未发生进化D.与I时期相比,II、III时期中该种群的基因库均发生了变化16.X地三色堇主要依靠Y地昆虫传粉,在2

0年中,X地的三色堇花朵小了10%,花蜜产量减少20%,自花授粉的比例增加了25%,传粉昆虫造访减少,同时期Y地的昆虫也在大量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三色堇和传粉昆虫间可能存在协同进化B.X地三色堇发生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三色堇中与自花授粉有关基因的频

率升高D.自花授粉有利于增加三色堇的遗传多样性1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B.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C.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编码跨膜蛋白(CFTR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D.原发性高血

压、苯丙酮尿症、冠心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群体中发病率较高1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获得三倍体,其稻穗和籽粒小B.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不能正常分裂,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

加倍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小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可能发生基因重组19.下列针对图中所示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一所示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出现了重复和缺失B.图

二所示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C.图三所示细胞中出现A、a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图四所示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0.人工栽培的马铃薯(四倍体)难以出现新品种,而马铃薯野生型品种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马铃薯的育种资源。如图表示马铃薯新品种

(丙)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植物甲、植物乙和野生品种均为二倍体B.若丙为四倍体,则过程①一定是秋水仙素处理C.过程①获得的四倍体植物(丙)不一定为纯合子D.培育马铃薯新品种丙的原

理是基因重组二、非选择题(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21.某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BAaXY,某次细胞分裂如图1所示,该动物产生精子并参与受精卵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如图2所示。的(1)图1所示细胞名称为

______,对应图2中的______段。图1中A、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原因是______。(2)图2中,7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______,10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______。(3)若该个体某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BAAX的精细胞,且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则同

时产生的其它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22.研究发现,2HS可以还原二硫键,破坏蛋白质高级结构,从而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图1-1中①~⑤分别表示硫化氢可能的影响细菌的作用机制,其中②表示通过影响细胞膜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字母a、b、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F、R表示不同的结构。图1-

2表示该细菌细胞中X基因的表达过程。(1)图1-1中,④表示硫化氢可能抑制了b过程所需的______(酶)发挥作用。将1个F用31P标记后,放在32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则含32P的F有______个。(2

)图1-2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3)图1-2中“甲”代表甲硫氨酸,其反密码子为5’-______-3’(填碱基序列)。若X基因对应mRNA的部分序列为5’-UCAGCU-3’,则X基因上非模板链的对应序列为:5

’-______-3’。(4)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顺序如图所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翻译上

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填“甲”或“乙”)链转录形成的。若该mRNA中,腺嘌的呤和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转录形成它的DNA区段中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

的______。23.某观赏植物雌雄同株,花色有红、粉、白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纯合)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粉花品系丙(AAbb)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杂交组合实验

1实验2P甲×丙乙×丙F1类型及比例全是粉花全是红花类型及比例粉花:白花=3:1红花:粉花:白花=9:3:4(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2中,若对F1进行测交实验,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3)实验2的F2中粉花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若要确定某一粉花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______,则该粉花个体是纯合子;②若_

_____,则该粉花个体是杂合子。24.玉米(2n=20)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

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选择非糯性紫株与______杂交。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因型为______。(2)某研究人员在玉米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种三体植株,其6号染色体有3条(基因型为AAa)。减数分裂时

,3条6号染色体中任意2条随机配对,另l条不配对,配对的2条染色体正常分离,不能配对的另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意一极,其余的染色体均正常,形成的配子均可育。该三体玉米进行自交时,子代中aa所占比例为______;其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杂交,子代中三体植株出现的概率为______

。(3)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并授于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1F代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

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①请在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标出1F代绿株的基因组成______②在做细胞学的检查之前,有人认为1F代出现绿株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1F代绿株产生。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探究X射线照射花

粉产生的变异类型。实验步骤:第一步:选1F代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紫株杂交,得到种子(2F代);第二步:2F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3F代);第三步:观察并记录3F代植株颜色及比例。结果预测及结论:若3F代植株的紫色:绿色=______

,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若3F代植株的紫色:绿色=______,说明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25.某二倍体昆虫的翅型受A、a基因控制

,眼型受B、b基因控制(两对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且其中一对性状存在某种基因型致死现象)。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让一只长翅正常眼雌性昆虫与一只短翅正常眼雄性个体交配,1F中的雌性个体全为正常眼,雄性个体中有正常眼和细眼,

让1F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2F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短翅正常眼短翅细眼长翅正常眼长翅细眼雌性个体1/81/169/569/112雄性个体1/81/89/569/56回答下列问题:(1)翅型中显性性状为______。(2)亲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

_____;致死基因型为______(只需写出该致死等位基因的基因型)。(3)为进一步验证致死基因型,可选用1F中的长翅正常眼雄性个体与2F中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4)让2F中所有短翅个体随机交配

,理论上3F的短翅雌性昆虫中纯合个体(两对基因都纯合)所占比例为______。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生物测试(6.12)(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20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下

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豌豆是因为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且花比较大,有利于人工杂交B.提出假说的核心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接近1∶1”C.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

是F1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D.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推测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演绎推理【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运用的“假说—演绎法”的流程如下

图所示:【详解】A、豌豆花比较大,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已经完成了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A正确;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

交后代的性状比例接近1∶1”,这属于演绎推理,B错误;C、由于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和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受精时,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D、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推测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A。2.已知豌豆根据花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腋生和顶生,两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腋生对顶生为显性。现有一株腋生豌豆,若要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行()A.让腋生豌豆自交B.让该腋生豌豆与顶生豌豆杂交C.与杂合腋生豌豆杂交D.与纯合腋生豌豆杂交【答案】

D【解析】【分析】假设腋生和顶生的基因分别用A、a表示,这株腋生豌豆可能是纯合子AA,也有可能是杂合子Aa。【详解】A、腋生为显性性状,该腋生植株自交,若是纯合子AA,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若是杂合子Aa,则会出现性状分离,A不符合题意;B、将腋生豌豆A_与顶生豌豆aa杂交,若是杂合子Aa,则子

代出现两种性状,若是纯合子AA,则子代全为腋生,B不符合题意;C、将腋生豌豆A_与杂合腋生豌豆Aa杂交,若后代全是腋生,则该腋生豌豆是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腋生又有顶生,则该腋生豌豆是杂合子,C不符合题意;D、

将腋生豌豆A_与纯合腋生豌豆AA杂交,无论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后代都是腋生豌豆,无法判断纯杂合,D符合题意。故选D。3.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现有一只灰毛雌鼠(M),为了确定M是否为纯合子(就毛色而

言),让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B.若子代全为灰毛鼠,则M一定是纯合子C.若子代中灰毛雄:黑毛雄鼠=1:1,则M一定是杂合子D

.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雄鼠=3:1,则M一定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灰毛对黑毛为显性,则灰毛的基因型为AA、Aa,黑毛的基因型为aa。【详解】A、若子代出现黑毛鼠,说明M不可能是AA,则M一定是杂合子

,A正确;B、若子代全为灰毛鼠,但由于子代数目较少,则不能确定M一定是纯合子,只能推测很可能是纯合子,B错误;C、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雄鼠=1∶1,由于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C正确;D、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3∶1,由于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D

正确。故选B。4.控制某植株性状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a与基因B/b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若不考虑互换,该植株产生ABCd配子的概率为1/8C.可以选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测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可以选

择基因型为Aacc和aaCc的个体杂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间: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基因A

/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若不考虑互换,该植株产生ABCd配子的概率为1111××2228=,B正确;C、基因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应该选择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验证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A/a和C/c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应选择AaCc的个体自交或测交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B。5.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A、a与B、b的自由组合

发生在③过程B.子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所占比例为7/16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过程①,A错误;B、由表现型为12:3:1可知,亲本的类型是双显性(基

因型为AaBb),子代中的重组型即为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占4/16,即1/4,B错误;C、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M是4×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现型比例是12:3:1,所以表现

型P是3种,C正确;D、由表现型为12:3:1可知,只要含有A基因或者只要含有B基因即可表现为一种性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错误

。故选C。6.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2N=46)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2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231/2()B.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有关C.同一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

裂Ⅰ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D.观察果蝇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装片,可观察到染色体形态不同但数目相同的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的遗传物质存在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得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

现多样性。【详解】A、若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人(2N=46)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2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00%,A错误;B、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是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正确;C、同一个体的细胞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Ⅱ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相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Ⅰ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C正确;D、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成四分体,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观察

果蝇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装片,可观察到染色体形态不同但数目相同的细胞,D正确。故选A。7.某雄性动物(2n=20)基因型为AaXBY,该动物体内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组

成为AAXBXB时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2条Y染色体C.该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D.若产生的精子AaXB:Y=1:1,则可能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

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敷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锺体和染

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基因组成为AAXBXB,无同源染色体且无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

、Y)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含有X染色体,一个含有Y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可能出现2条Y染色体,故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1条或2条Y染色体,B错误;C、某雄性动物(2n=20),精

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C正确;D、精子AaXB中等位基因A、a未分开,所以可能是携带等位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正确。故选B8.有些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外貌与正常女

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Ⅱ-1的基因型为XaYB.Ⅱ-2与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为1/4C.I-1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或母亲

D.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答案】C【解析】【分析】由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可知,Ⅰ-1是女性携带者,基因型为XAXa,Ⅰ-2的基因型是XAY,生出的子代中,Ⅱ-1的基因型是XaY,Ⅱ-2的基因型是XAXa,Ⅱ-3的基因型是XaY,Ⅱ

-4的基因型XAXA,是Ⅱ-5的基因型是XAY。【详解】A、据分析可知,Ⅱ-1基因型是XaY,A正确;B、Ⅱ-2的基因型是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后,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

1:1,则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是1/4,B正确;C、Ⅰ-1是女性携带者,基因型为XAXa,若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则父亲基因型为XaY,由题干可知XaY为不育的女性化患者,因此,其致病基因只可能来自母亲,C错误;D、XaY(女性化患

者)无生育能力,会使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A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D正确。故选C。【点睛】9.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了如下的实验(注: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的A.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可能都有放射性B.该实验保温时间过短对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大小几乎无影响C.搅拌不充分或保温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增大D.该实验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

菌的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详解】A、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

白质不进入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以培养基中的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有放射性的DNA,子代噬菌体以培养基中的无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无放射性的蛋白质,因此子代噬菌体的核酸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放射性,A错误;B、正常情况

下,上清液放射性强度来自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若保温时间过短,未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仍会进入上清液,几乎不会影响上清液放射性强度,B正确;C、搅拌不充分,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吸附在大肠杆菌上,会导致上

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减小;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增大,C错误;D、该实验同时用了放射同位素32P和35S做标记,设计思路错误,由于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不能判断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标记是否是35S,因此不能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

大肠杆菌,D错误。故选B。10.从小鼠、DNA病毒以及RNA病毒中提取出三份遗传物质样品,分析其碱基百分比组成,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样品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胸腺嘧啶尿嘧啶a262823023b212

929210c222726250A.可判断样品a来自RNA病毒,其可能为单链RNA或双链RNAB.样品b、c都含胸腺嘧啶,无法判断该样品来自DNA病毒还是小鼠C.样品b与样品a、c相比其稳定性更高,更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将三份

核酸样品彻底水解后,可根据水解产物的种类判断样品来源【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小鼠、DNA病毒以及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DNA、RNA,样品a中,A≠U,C≠G,表示单链RNA;样品b中,A=T,C=G

,表示双链DNA分子,样品c中,A≠T,C≠G,表示单链DNA。【详解】A、样品a中含有尿嘧啶,不含有胸腺嘧啶,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样品a来自RNA病毒,腺嘌呤数与尿嘧啶数不相等,胞嘧啶数与鸟嘌呤数不相等,其可能为单链RNA,A错误;B、样

品b中腺嘌呤数等于胸腺嘧啶数,胞嘧啶数等于鸟嘌呤数,为双链DNA,是来自小鼠,样品c中腺嘌呤数不等于胸腺嘧啶数,胞嘧啶数不等于鸟嘌呤数,为单链DNA,是来自DNA病毒,B错误;C、样品b为双链DNA,样品a为单链R

NA,样品c为单链DNA,双链比单链稳定性更高,更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D、样品b和样品c都为DNA,彻底水解产物相同,都是磷酸、脱氧核糖、四种碱基(A、T、G、C),不能根据水解产物的种类判断样品来源,D错误

;故选C。11.BrDU是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可被细胞吸收并用作DNA复制的原料,DNA复制过程中与腺嘌呤配对。基于上述信息合理的推测是()A.BrDU的结构中包括五碳糖、含氨碱基和磷酸B.BrDU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期利用率最高C.BrDU在细胞DNA复制时取代尿嘧啶与腺嘌呤配对D.完成某次分裂

后给予BrDU,则再完成一次分裂后,DNA的两条链均含BrDU【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详解】A、BrDU是一种核苷酸,因此其结构中

包括五碳糖、含氮碱基、磷酸,A正确;B、BrDU用于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故BrDU应在间期被利用,B错误;C、BrDU在细胞DNA复制时取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C错误;D、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完成某次分裂后给予BrDU,则再完成一次分裂后,只有子链含B

rDU,D错误。故选A。12.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有三种不同的体色。为了解环境对其体色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初次调查,结果如图甲。多年后,该地区工业污染加重,研究人员进行第二次调查,结果如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桦尺蛾可通过改变自身体色以适应环境变化B.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是自然选择导致的C.若该地区环境得到整治,白桦尺蛾数量可能会增多D.工业污染加重后,三种桦尺蛾中最不适宜在此地区生存的是白桦尺蛾【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

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

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海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白桦尺蛾不能通过改变自身体色适应环境变化,而是环境的变化选择了桦尺蛾

的体色,A错误;B、环境的改变,使森林中该种蛾类不同体色的个体数量发生改变,因此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是自然选择导致的,B正确;C、该地区工业污染加重导致白桦尺蛾数量减少,而黑色桦尺蛾数量增多,若该地区环境得到整治,白桦尺蛾不被天敌发现,更适合环境,故白桦尺蛾数量可能会增多,C正确;D、从甲

乙两次结果对比发现,白色个体减少的最多,因此,白色蛾最不适于在此地区生存,D正确。故选A。13.除了边解旋边转录外,细胞还存在如图所示的高效转录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链的左端是3′端,①链的下端是5

′端B.R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C.(A+C)/(G+U)的比值在①链和②链中互为倒数D.转录完成后,RNA不一定会翻译成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表示转录过程,转录时,RNA的延伸方向是5′→3′,因此模板DNA链的方向为3′→5′。【详解】A、由图可知右侧的

RNA链较左侧长,表明转录的方向是从DNA链的左端往右端进行,所以图中DNA链的左端是3′端,RNA链①的下端为5′端,A正确;B、R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正确;C、①链和②链均由DNA相同的模板链转录而来,两者的(A+C)/(G+U)的比值相等,C错误;

D、转录的产物是RNA,通常包括mRNA、tRNA和rRNA,只有mRNA才能被翻译成蛋白质,D正确。故选C。14.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卵双胞胎基因相同但性状有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有关B.因为表观遗传过程中基因的碱基序

列不变,所以不可遗传C.基因前端的调控序列发生甲基化会造成基因表达受抑制D.表观遗传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

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同卵双胞胎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相同,但性状有微小差

异,与表观遗传有关,A正确;B、表观遗传过程中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表观遗传属于可遗传变异,能够遗传,B错误;C、基因前端的调控序列可能时启动子,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可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该部位发生甲基化会造成基因表达

受抑制,C正确;D、表观遗传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D正确。故选B。15.研究人员在一段时间内对某数量足够大的果蝇种群进行研究,得到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等位基因A、a的基因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已知长翅由A基因控制,残

翅由a基因控制,I、II、III分别表示研究的前期、中期、后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I时期,该种群中长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96%B.II时期A和a发生变化可能是因为该地受到大风天气的影响C.I时期和III时期中Aa的基因

型频率相同,说明该种群并未发生进化D.与I时期相比,II、III时期中该种群的基因库均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不同表现型的个体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发生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

向进化。【详解】A、I时期,该种群中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80%、20%,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4%,因此长翅果蝇(A_)所占比例为1-4%=96%,A正确;B、II时期长翅基因频率减小,残翅基因频率增大,可能是因为该地区受到大风天气的影响,长翅个体(飞行能力强,容易被大风刮到水里)不适应环

境,数量减少,B正确;C、对比I时期和III时期,该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发生了进化,C错误;D、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包括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与I时期相比,II、III时期中该种群A和a的数量均发生了改变,即II、III时期中该种群的基因库均发生

了变化,D正确。故选C。16.X地三色堇主要依靠Y地昆虫传粉,在20年中,X地的三色堇花朵小了10%,花蜜产量减少20%,自花授粉的比例增加了25%,传粉昆虫造访减少,同时期Y地的昆虫也在大量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三色堇和

传粉昆虫间可能存在协同进化B.X地三色堇发生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三色堇中与自花授粉有关基因的频率升高D.自花授粉有利于增加三色堇的遗传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

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三色堇花朵变小,

花蜜产量随之减少,自花授粉比例上升,传粉昆虫造访减少,相应的昆虫数量减少,说明三色堇和传粉昆虫间可能存在协同进化,二者之间相互影响,A正确;B、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A地三色堇在20年间自花授粉的比例增加了25%,传粉昆虫造访减少,其发生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正确;C、结合题干,自花授粉的比例增加,即经过自然选择,三色堇中与自花授粉有关基因的频率升高,C正确;D、自花授粉(相同基因型之间的杂交,不利于不同个体间的基因交流)不利于增加三色堇的遗传多样性,D错误。故选D。1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

有3个染色体组B.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C.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编码跨膜蛋白(CFTR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D.原发性高血压、苯丙酮尿症、冠心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答案】B【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人类遗传病不都是基因突变而产生致病基因引起,如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这类遗传病患者体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只是染色体异常导致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不正常。【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只是21号染色体有3条同

源染色体,A错误;B、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进而不能合成酪氨酸酶,而不能产生黑色素引起的,B正确;C、囊性纤维病是常见的一种遗传病,其致病原因是编码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碱基对缺失引起的,C错误;D、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

B。1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获得三倍体,其稻穗和籽粒小B.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不能正常分裂,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小段外来DNA序列,

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能正常分裂,但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三倍体不育,没有籽粒,A错误;B、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

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着丝粒能正常分裂,B错误;C、一段外来DNA序列插入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中可导致该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D、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是多对基因,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

正确。故选D。19.下列针对图中所示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一所示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出现了重复和缺失B.图二所示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C.图三所示细胞中出现A、a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

变D.图四所示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

(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图一所示细胞中两条染色体的区别在于右边的染色体多了一个f片段,遗传物质没有出现重复,可能是发生了易位或染色体片段缺失,A错误;B、图二所示细胞中的这对同源染色体长短不一,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B正确;C、图三所

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出现A、a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互换,C错误;D、图四所示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A所在片段移接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的易位,D错误。故选B。20.人工栽培的马铃薯(四倍体)难以出现新品种

,而马铃薯野生型品种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马铃薯的育种资源。如图表示马铃薯新品种(丙)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植物甲、植物乙和野生品种均为二倍体B.若丙为四倍体,则过程①一定是秋水仙素处理

C.过程①获得的四倍体植物(丙)不一定为纯合子D.培育马铃薯新品种丙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表示将四倍体马铃薯的花药培育成单倍体植株(2个染色体组)和野生品种杂交后获得乙,再将乙品种经过加倍获得四倍体的马铃薯新品种(丙)。【详解】A

、植物甲是由花药发育而来的,为单倍体,A错误;B、若植物乙为二倍体,过程①可采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丙(四倍体),B错误;C、植物乙的基因型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故经过程①获得的四倍体植物(丙)可能为纯合子或杂合子,C正确;D、马铃薯新品种丙的

育种过程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21.某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BAaXY,某次细胞分裂如图1所示,该动物产生精子并参与受精卵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如图2所示。(1)图1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对应图

2中的______段。图1中A、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原因是______。(2)图2中,7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______,10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______。(3)若该个体某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BAAX的精细胞,且分

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则同时产生的其它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答案】(1)①.次级精母细胞②.6-7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2)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

色单体分开②.精子和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3)XB、aY、aY【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

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

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小问1详解】分析图2,1-5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减数第一次分裂,5-7染色体数目减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7-9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9-10染色体数目再次减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10-11染色体数目恢复和

体细胞一样,为受精过程,13-14染色体数目变为体细胞的两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1,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对应图2中的6-7段;图1中A、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互换。【小问2详解】7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7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10为受精过程,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精子和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小问3详解】若该基因型为AaXBY个体某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细胞,根据该精子的基因型可知,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A没有分

开,而XBXB正常分开,则另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XB,同时可知,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YY,该细胞正常分裂后,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都是aY,则同时产生的其它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XB、aY、aY。22.研究发现,2HS可以还原二

硫键,破坏蛋白质高级结构,从而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图1-1中①~⑤分别表示硫化氢可能的影响细菌的作用机制,其中②表示通过影响细胞膜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字母a、b、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F、R表示不同的结构。图1-2表示该细菌细胞中X基因

的表达过程。(1)图1-1中,④表示硫化氢可能抑制了b过程所需的______(酶)发挥作用。将1个F用31P标记后,放在32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则含32P的F有______个。(2)图1-2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3)图1-2中“甲”代表甲硫

氨酸,其反密码子为5’-______-3’(填碱基序列)。若X基因对应mRNA的部分序列为5’-UCAGCU-3’,则X基因上非模板链的对应序列为:5’-______-3’。(4)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顺序如图所示。由它控制合

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的—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

___(填“甲”或“乙”)链转录形成的。若该mRNA中,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转录形成它的DNA区段中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______。【答案】(1)①.RNA聚合酶②.16(2)从左向右(3)①.CAU②.TCAGCT(4)①.乙②.

12%【解析】【分析】图1:a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b是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c是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①~⑤抗生素抑制细菌的作用机理是:①作用原理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形成,②作用原理是破坏细菌细胞膜,③是抑制DNA分子的复制,④是抑制

转录过程,⑤是抑制翻译过程。图2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a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图1-1中④表示硫化氢可能抑制了b过程所需的RNA聚合酶的作用,影响了DNA的转录过程。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因此将1个F用31P标记后,放在32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

,则含32P的F有24=16个。【小问2详解】由图1-2,根据tRNA的进出方向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小问3详解】图1-2中“甲”代表甲硫氨酸,其密码子为5'-AUG-3',则反密码子为5'-

CAU-3'。若X基因对应mRNA的部分序列为5'-UCAGCU-3',则转录其生成的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为3'-AGTCGA-5',则X基因上非模板链的对应序列为:5'-TCAGCT-3'。【小问4详解】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U、C-G,结

合DNA中碱基顺序和所提供的密码子,“—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对应的基因模板链中碱基序列应为GG_CT_CT_TT_,符合乙链中的碱基顺序,即转录的模板链应该为乙;mRNA中A+U=42%,DNA分子中一条链C=24%,T=30%,由于“mRNA中A+U=42%”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DNA分子的每一条单链中均为A+T=42%,因此该单链中的A=42%-30%=12%,G=1-42%-24%=34%,则另一条DNA单链中胸腺嘧啶T=12%。23.某观赏植物雌雄同株,花色有红、粉、白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

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纯合)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粉花品系丙(AAbb)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杂交组合实验1实验2P甲×丙乙×丙F1类型及比例全是粉花全是红花类型及比例粉花:白花=3:1红花:粉花:白花=9:3:4(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填“遵循

”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实验2中,若对F1进行测交实验,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3)实验2的F2中粉花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若要确定某一粉花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最简

便的方法是:______。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______,则该粉花个体是纯合子;②若______,则该粉花个体是杂合子。【答案】(1)遵循(2)红花∶粉花∶白花=1∶1∶2(3)①.AAbb或Aabb②.

让该粉花个体自交,观察子代的花色(表型)及比例③.子代中全为粉花④.子代中粉花∶白花=3∶1【解析】【分析】表格分析:实验2中,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红花∶粉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

AaBb,表现为红花的基因型是A_B_,表现为粉花的基因型是A_bb,aaB_和aabb则表现为白花。【小问1详解】根据实验2的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红花∶粉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式,可知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实验2中

,根据F2的表型比例可知,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根据红花∶粉花∶白花=9∶3∶4,可知红花的基因型是A_B_,表现为粉花的基因型是A_bb,aaB_和aabb则表现为白花。AaBb与aabb进行测交实验,则后代为AaBb∶Aabb∶aaBb∶aabb=1∶1∶1∶1

,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1∶1∶2。【小问3详解】实验2中,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F2中粉花的基因型是A_bb。若要确定某一粉花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则可通过自交或测交进行,其中最简便的方法是让该粉花个体自交,观察子代花色的性状表现及比例。若其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子代中全为

粉花(AAbb),若该粉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子代中粉花(A-bb)∶白花(aabb)=3∶1。24.玉米(2n=20)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籽粒

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选择非糯性紫株与______杂交。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

因型为______。(2)某研究人员在玉米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种三体植株,其6号染色体有3条(基因型为AAa)。减数分裂时,3条6号染色体中任意2条随机配对,另l条不配对,配对的2条染色体正常分离,不能配对的另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意一极,其

余的染色体均正常,形成的配子均可育。该三体玉米进行自交时,子代中aa所占比例为______;其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杂交,子代中三体植株出现的概率为______。(3)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并授于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1F代734株中有2株为绿

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①请在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标出1F代绿株的基因组成______②在做细

胞学的检查之前,有人认为1F代出现绿株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1F代绿株产生。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实验步骤:第

一步:选1F代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紫株杂交,得到种子(2F代);第二步:2F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3F代);第三步:观察并记录3F代植株颜色及比例。结果预测及结论:若3F代植株的紫色:绿色=______,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

(B)的区段缺失;若3F代植株紫色:绿色=______,说明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答案】(1)①.糯性紫株②.AAbb和aaBB(2)①.1/36②.1/2##50%(3)①.②.3∶1③.6∶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验证基

因的分离定律时,只能考虑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用非糯性紫株与糯性紫株杂交,F2代所有花粉中,非糯性基因(A)和糯性基因(a)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F2代所有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小问1详解】由于玉米非

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所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只能选择非糯性紫株与糯性紫株杂交。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应选择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其基因型为AAbb和aaB

B。【小问2详解】基因型为AAa的三体玉米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A∶Aa∶A∶a=1∶2∶2∶1,该三体玉米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有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共9种,其中aa占1/36;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这3条6号染色体的任意2条向细胞一极移动,剩余1条移向细胞的另一极,细胞中其他染色体正常分离,则该三体玉米细胞产生含有2条6号染色体和1条6号染色体的配子的比例均为1/2,其与基因型为Aa的正常植株杂交,子代中三

体植株出现的概率为1/2。【小问3详解】①由于第6号染色体的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F1代出现2株绿色玉米,所以F1代绿株的基因组成bb,b基因所在位点应该是图中左侧基因位点,如图所示:的②要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

生的变异类型,需要选F1代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非糯性紫株杂交,得到种子(F2代);将F2代植株的自交,得到种子(F3代),如果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3∶1,则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染色体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如果

花粉中第6染色体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BB×bO→Bb、BO,让其分别自交BO的后代为:BB、2BO、OO(致死),Bb的后代为:BB、2Bb、bb,则自交后代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绿色为6∶1。25.某二倍体昆虫的翅型受A、a基因控制,眼型受B、b基因控制(两对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且

其中一对性状存在某种基因型致死现象)。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让一只长翅正常眼雌性昆虫与一只短翅正常眼雄性个体交配,1F中的雌性个体全为正常眼,雄性个体中有正常眼和细眼,让1F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2F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短翅正常眼短翅

细眼长翅正常眼长翅细眼雌性个体1/81/169/569/112雄性个体1/81/89/569/56回答下列问题:(1)翅型中显性性状为______。(2)亲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致死基因型为______(只需写出该致死等位基因的基因型)。(3)为进

一步验证致死基因型,可选用1F中的长翅正常眼雄性个体与2F中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4)让2F中所有短翅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3F的短翅雌性昆虫中纯合个体(两对基因都纯合)所占比例为______。【答案】(1)短翅(2)①.aaXBXb②.XBXB(3)长翅

正常眼雌性:长翅正常眼雄性:长翅细眼雄性=1:1:1。(4)4/25【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长翅正常眼雌性昆虫与短翅正常眼雄性个体交配,F1中的雌性个体全为正常眼,雄性个体中有正常眼和细眼,眼型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可判断正常眼为显

性性状,且为伴X显性遗传。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F2中短翅:长翅在雌性和雄性中比例都为7:9,与性别无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翅型只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aa,经计算可知,当F1中Aa占1/2、aa占1/2时,随机交配后出现A

_:aa=7:9,可判断短翅为显性性状,长翅为隐性性状。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小问1详解】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F2中短翅:长翅在雌性和雄性中比例都为7:9,与性别无关,说明翅型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翅

型只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F1的基因型应有两种:Aa、aa,经计算可知,当F1中Aa占1/2、aa占1/2时,随机交配后F2出现A_:aa=7:9,据此可判断短翅为显性性状,长翅为隐性性状。【小问2详解】亲代全为正常眼,F1出现了细眼,说明正常眼对细眼为显性

,同时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2雌性中正常眼:细眼=2:1;雄性中比例为1:1,说明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结合翅型性状的遗传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由于F2眼型性状中雌性个体数少于雄性个体数,可判断雌性个体中存在致死基因型XBXB。【小问3详解】若

雌性个体中确实存在致死基因型XBXB,则选用F1中的长翅正常眼雄性个体(aaXBY)与F2中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aaXBXb)进行杂交,其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长翅正常眼雌性(aaXBXb):长翅正常眼雄性(aaXBY):长翅细眼雄性(aaXbY)=1:1:1。【小问4详解】F1中短翅

Aa占1/2、长翅aa占1/2,雌性XBXb∶雄性XBY∶雄性XbY=1∶1∶1,F1雌雄个体相交交配,F2中AA:Aa:aa=1∶6∶9,XBXb∶XbXb∶XBY∶XbY=2∶1∶2∶2,故让F2中所有短翅个体随机交配,短翅型中AA占16/40,雌性个体中XbXb占2

/5,理论上F3的短翅雌性昆虫中纯合个体所占比例为16/40AA×2/5XbXb=4/25。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