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4)页,674.41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97b014df5e6638dba2efdaac18df91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鹤壁市高中2022届高二检测(二)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
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这一变化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2.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
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3.唐中期以来,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衹。各座城市的行政首脑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城隍的仪式。城隍已被
民众奉为专门守护城池的神衹,而且其神格及影响超过土地神。当时,大众的城隍信仰浓烈是源于A.官府推崇神灵崇拜B.儒学正统面临挑战C.土地财富作用削弱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4.史学界认为:古代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
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西汉时期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A.前期无为而治,体现了道家的调剂作用B.中期国弱变有为,体现法家的支持作用C.中期加强中央集权,体现儒家文饰作用D.后期重农抑商,体现了法家的支持作用5.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
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D.宋明理学统治
地位动摇6.魏源建议设立造船厂制造战船。他认为,“舟舰缮矣,必练水师”,在武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并且特别提出,出洋贸易的商船,经商家禀请,可派战舰护航,以保安全。
魏源的构想A.尚未突破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B.强调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C.反映了洋务派专业人才的匮乏D.着眼于抵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7.武昌起义“第一枪”到底由谁打响,历来众说纷纭。如表列举了相关观点,据此可以得出出处观点首义人士胡祖舜回忆城外
起义总指挥李鹏升指挥罗金玉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时间是10月10日晚上6时零5分孙中山《建国方略》为自存计,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史学家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届时,罗金玉首发一枪,辎重队的革命者即将马草房点燃,举火起义A.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B.革命家的观点具有权威性C.史学家的著作更为可信D.历
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8.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一战华工出国A.迫使列强放
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D.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复山东主权9.如图是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生动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A.宣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B.倡
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C.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D.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10.1991年末,中国人发现,在他们的西边突然多了几个邻国,而这时新版的世界地图还没来得及印刷。对中国边境上行色匆匆的人们来说,这一变化并没有那么可怕,生活更忙了,有更多的生意在等他们去做。这反映出A.市场
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国策C.苏联解体并未影响到中国社会D.改革开放的国内阻力大为减少11.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如图为贸易路线示意图。该
图可说明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B.帆船贸易使美洲大为受益C.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D.西班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12.1689年英国议会与威廉国王和玛丽女王达成了一项财政协议。根据协议,君主对财政收入的支配权非常有限,
他们不得不经常召集议会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金。该协议A.剥夺了君主财政权力B.保障了议会的支配地位C.赋予内阁财政控制权D.形成君主统而不治局面13.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在言语间从方方面面抨击中
国的各种弊端。他们研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A.促进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C.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14.如表是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每人每年消费量)
。1934—1937年消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5—19291930—19331934—1937谷物10093.386.7奶和奶制品100100.998.5瘦肉、鱼类10096.294.7蛋10010093.7A.失业人数的剧增B.提供居民农副产品补贴C.农产品
价格提高D.市场零售食物供应过剩15.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每秒3000次的运算,而美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达到每秒15000次。60年代后期,苏联成功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这表明A.冷战加剧了高科技竞争B.技术差距加
速美苏全面对抗C.信息革命改变世界格局D.美苏关系缓和促进技术进步16.汉武帝时期,发生灾异时君主发表“罪己诏”成为一项制度。孝文帝是北魏首位下发“罪己诏”的皇帝,并先后五次颁发“罪己诏”检讨过失。孝文帝多次颁发“罪己诏”说明北魏A.灾异现象频发B.天人感应学说深入人心C.政
权实现汉化D.治国理念深受儒学影响17.依据下表能够推断出《后汉书》中有关东汉盐铁政策的部分记述记述出处章帝建初六年(81年),“肃宗(章帝)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帝不从”。《后汉书·郑众传》章帝元和年间(84—87年
),“尚书张林奏请官家煮盐,朱晖反对,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于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后汉书·朱晖传》章帝章和元年(87年),广陵太守马棱“奏罢盐官,以利百姓”。《后汉书·马棱传》和帝继位(88年)后,下诏:“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连上意。先帝(章帝)恨之,
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后汉书·和帝纪》A.章帝曾短期恢复盐铁官营B.章帝在晚年废止盐铁之禁C.和帝继位后恢复盐铁之禁D.东汉始终在推行盐铁官营18.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其孙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
。这说明南朝A.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B.用官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C.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D.世族子弟直接继承父祖官爵19.如图反映唐代A.货币体系多元B.中外经济贸易繁荣C.朝贡贸易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20.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朝秦暮楚”“楚才晋用”的现象十分
普遍。西汉时期,涌现出一批忧国忧民、为国尽忠的典型人物,其中有不少士人。这一变化反映了西汉A.儒学独尊地位已确立B.士人的国家认同观念增强C.国家大一统局面正式形成D.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21.清代乾嘉学者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如戴震提出“理者,存乎欲者也”,焦循也强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以上材料反映程朱理学A.被乾嘉学者修正B.在清代已经衰落C.遭清代学者反对D.不承认人的欲望22.1912年2月12日,以隆裕太后名义发表的《清帝逊位诏书》说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
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据材料可知A.外国压力是促使清帝退位主因B.清政府要将行政权交全国国民C
.全国拥护共和的人数已占多数D.清帝和平退位符合南北方利益23.1898年,湖南率先建立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其课程分学校、农工、工程、刑名、缉捕、交涉六类,戊戌政变后被废止。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下令各省设立课吏馆。据此可知A.课吏馆适应了社
会转型的需要B.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湖南确立C.课吏馆是地方官制改革的标志D.湖南率先引入了近代官僚制度24.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重申: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
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家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这说明A.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进一步缓和B.中共意在改变现行的土地所有制C.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形势空前严峻D.团结抗战是中共调整政策的依据25.据如表分析,影响当时农民货币收入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1949~1952年中国农民净货币收入变化情况项目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指数指数指数指数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68.5100.087.4127.6111.4162.6127.9186.7人均净货币收入(元)14.9100
.018.7125.523.6158.426.8179.8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苏联的援助D.农业经营方式的革命26.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来局限于商业领域的“市场”“推销”
“包装”“成交”“投资”“老板”等词汇意义泛化,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反映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B.语言随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C.外来文化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D.丰富的物质文化改变了精神生活27.公元前4世纪后期,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
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梭伦主持了这三次法律改革B.罗马帝国立法尊重民众意愿C.民众斗
争推动罗马法的发展D.罗马元老院掌握最高司法权28.19世纪末,美国工程师泰罗考察企业管理,认为工人不是简单的机器,只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资本家就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这一主张A.认为工人应该主动提高生产效率B.强调资本家要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C.反映了当时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D.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9.1949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决策文件,明确提出要“防止亚洲出现足以威胁美国安全或亚洲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力量对比”。据此可知,美国A.认为亚洲的力量对比已经失衡B.不将苏联视为
唯一的敌人C.致力于维护亚洲的稳定与安全D.将冷战政策重心转向亚洲30.1964年,夏季奥运会在东京举办。日本为此大举投资约1万亿日元,其中新干线建设约3800亿日元,东京地铁建设为1895亿日元。这说明A.国际社会已经原谅日本的罪行B.日本由此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C.日本坚持交通优
先的发展理念D.日本对社会经济实施国家干预31.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年)曾说:“为了画出真实,画家的眼睛应该盯着现实,他应该用眼睛来看事物,而不是用项背。”下列与库尔贝观点相近的是A.画家应注重表现而不是再现B.
文学应表达幻想和渴望C.作家要像历史学家那样工作D.音乐的真谛是抒发感情32.公元前494年,波斯人攻下了小亚细亚重要的希腊城邦米利都。有人就此事写了名为《米利都的陷落》的悲剧。当它在雅典上演时,引发全体观众痛哭。后来,雅典公民大会重罚作者1000德拉马克,并禁演此剧。这一禁演事件表明雅典A.
重视戏剧的政治影响B.严控公民情感的表达C.漠视其他城邦的安危D.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33.西汉地方长官须每年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垦田,赋役等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汉宣帝曾斥责郡国“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漫,以避其课”。这表明当时西汉A.地方财政出现危机B.政府运行机制待完善C.君主
专制趋向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已崩坏34.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之序,称北魏乃承继前秦火德而来,故属土德;多数大臣认为应“以皇魏承晋为水德”,得到皇帝的认可。孝文帝此举意在A.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B.消除鲜卑责族的改革阻力C.推行中原的文化学说D.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
地位35.“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A.佛教融入中国社会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36.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
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被称为“香药犀象”的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海外贸易的拓展B.经济重心的南移C.经济结构的变化D.消费市场的扩大37.明清时期
,江南人家有田十亩,必延请塾师培养子弟应举入仕;商人、高利贷者也热衷于培养后代在科场博取功名,还不惜血本捐官买爵。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社会群体依附于政治权力D.官商
一体成为趋势38.如表所列的是鸦片战争前后向国人介绍西方的书籍概况。如表表明当时书名主要编纂者成书背景《四洲志》林则徐任职广东期间组织搜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摘译而成《海国图志》魏源以《四洲志》为基础增补、整理而成《瀛寰
志略》徐继畲任福建布政使期间组织人员搜集、编译资料而成A.闽粤是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B.政府大力推动学习西方C.士人群体广泛关注外部世界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39.1843-1894年间,中国出现了许多外
国工厂,主要从事轮船维修和农产品加工,同时也涉足肥皂,火柴、水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据此推知,该时期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心发生转移B.中国对外出口商品已涵盖各个领域C.洋货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D.既有条
约无法满足列强的利益需求40.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各地电报发送进行管制,“凡暗码之电,概不传递”,以防范日方间谍利用电报传递情报。由此可知,电报在当时A.成为信息传递主要方式B.被限制在军用领域使用C.因其即时性而倍受重视D.改变了近代战争的形态41.1940年
8-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华北展开对日作战,参战人数近40万,动用民工20多万,总计大小战斗1824次,歼灭日伪军4.63万人。这表明该时期A.抗日根据地获得了较大发展B.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紧密配合C.持久抗战
思想得到贯彻落实D.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42.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人民公社”改为“乡、民族乡”,“人民公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改为“乡长,副乡长”,“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决定
旨在A.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B.实行政企分开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乡镇企业43.公元前6世纪初,基尔哈人破坏德尔菲神庙,梭伦号召希腊人帮助德尔菲人维护神的光荣,援助德尔菲神庙。梭伦因此受到希腊人称颂。这表明A.梭伦在为
改革做舆论准备B.梭伦改革打击了氏族贵族势力C.希腊各城邦以雅典为中心D.希腊各城邦拥有共同文化传统44.糖在中世纪英国属于奢侈品。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糖消费量变动如图所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贵族饮食文化发生变化B.工业革命引发原料需求上升C.英国殖民霸权逐步确立D.世界性贸易引起
的价格革命45.面对欧美列强要求开埠通商的压力,德川幕府多次派出留学生,引进欧美技术,但奉行避战缔约政策。明治政府加快了向欧洲学习的步伐,提出“挽回国威”的目标,并强调不平等条约应予修改。这表明日本向西方学习A.存在着全盘西化的倾向B.具有
继承性与发展性C.实现了脱亚入欧的目标D.具有计划性与策略性46.19世纪末,德国出现的“回归乡土运动”主张村庄绝不能模仿城市,反对出于美观考虑而移除古老树木,或出于其他考虑而弃除旧田梗。这体现了A.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B.城市规划中对历史传统的延续C.对乡村工业化振兴的期盼D.工业化进程
中价值观念的冲突47.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以满足欧洲的紧急需求。他认为:“如果欧洲经济还像今天这样,继续分裂成若干小的防水碎片的话,欧洲就不可能从这场战争中恢复过来。”这一主张目的是A
.强调欧洲集体自救B.推动欧共体的成立C.利用欧洲对抗苏联D.建立美欧经济联盟48.据统计,世界贸易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6年为6.6%,1966~1977年为9.2%。20世纪80年代增速有所放缓,90年代世界贸易额峰值相当于
1980年的两倍。这体现出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B.区域性经济联盟的出现C.国际石油危机的爆发D.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前行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其中49题25分,50题12分,51题15分)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84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举办万国博览会(首届世界博览会),以向世人展现时代的荣耀。博览会要展示每个国家的产品,应有尽有。等到一切打算都有了头绪,他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公布其计划大纲,得到委员们的赞成。大厂家热烈拥护
,殖民地和东印度公司表示赞同,各大国踊跃送来展品。议会经过讨论后,通过了将博览会设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议案。1851年5月,在灿烂夺目的场景与欢欣鼓舞的气氛中,万国博览会由女王主持了开幕典礼。——摘编自(英)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材料二1906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决定在中国举办
博览会。自1908年春起,他几乎一直把筹备南洋劝业会作为其工作重点,任命江苏绅商张謇为南洋劝业会“总理”,具体负责筹备事宜。端方要求所属各部门认真落实,又直接给上海、苏州等地商会去函,请求认购商股,共襄
盛举。随后他又电函张之洞、袁世凯,希望他们在北京斡旋以使之成。1909年7月,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仍在为南洋劝业会操心费力。1910年6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品博览会如期在南京隆重开幕。南洋劝业会的展览持续了6个月。当年获奖的一些产品后来大都成了饮誉海内
外的名优特产。南洋劝业会吸引了中外客商十万多人与会,周边地区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更是不计其数。——摘编自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万国博览会筹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举办博览会
的历史背景。(11分)(2)据材料二概括端方筹建南洋劝业会的措施。(8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举办博览会共同的积极作用。(6分)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现代化模式可以按现代化启动的原因和时间序列加以划分,这种分
类法是在早期的“双元主义”(Daulism)基础上形成的。所谓“双元主义”就是按现代化的动力渊源,将现代化分为内发型(内源型)和外发型(外源型)两大种,前者动力渊源来自该社会本身,后者动力渊源来自外力的干扰或冲击。学者蔡明哲主编的
《迈向现代化》一书中曾对此作了进一步发挥。其图式见“表6”表6现代化模式——摘编自许开轶、方军《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与东亚现代化》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评析表6中关于现代化模式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亦可
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晋朝末年,“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南北朝又甚于两晋,“博士买驴,书纸三卷,不见驴字”,在民间传为笑柄。此种
风气还影响到了公文。隋文帝时,李谔上书请求对文风进行改革。《隋书》称,隋文帝“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于公元584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又多次发布措辞严厉的文书,以保障文风改革顺利实施。泅州刺史在给朝廷上表章时,因为文辞华丽不实,被交付“有司治罪”。
自此,“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隋炀帝在撰写《与越公书》《建东都诏》等公文时,“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隋朝一直维持着这种文风。——摘编自《隋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推行公文文风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概括隋文帝公文文风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9分)鹤壁市高中2022届高二检测(二)历史参考答案1—5DBDAC6—10DDBCB11—15CBBCA16—20DACBB21—25ADADA26—30BCCBD31—35CABDA36—40BCADC41—45AADCB
46—48DCD49(1)特点:亲王主导推动;目的明确;成立专门机构;过程精心策划、有序推进;得到各国、各企业及英国议会等广泛支持。(4点4分)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影响力扩大;英国议会改革推动代议制完善,促进社会稳
定发展;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成果丰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国际关系相对缓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各国经济联系加强。(3点6分,4点7分)(2)措施:列为工作重点,命专人负责;要求各部门认真落实;请求各地商会支持;谋求各
地官员及中央支持;亲自督促、持续关注。(4点8分)(3)展示了工业发展的成就,扩大了产品影响力;开拓了商品市场,加强了各地交流与联系;扩大了主办方的影响力,提升了主办方自信心、自豪感。(3点6分)50.示例1:观点:内源型复合式现代化是英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2分)评析:英国的原初工业是现代
化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使得农业剩余产品大量存在,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和工商业发展,英国这时开始步入工厂手工业时期,英国原初工业进入了一个较高水平;伊丽莎白一世采取重商主义和海上扩张政策,在18世纪使英国成为
欧洲首屈一指的海上强国;圈地运动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和缓宗教改革保持了社会稳定;近代自然科学的成长,出现了许多知名科学家,促使人们具有科学思想,摆脱愚昧禁锢;18世纪下半叶,英国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过渡。(每个层次2分,共8分)可见,
英国的现代化模式是其通过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社会变革道路,是自发的、自上而下的、渐进变革的过程(2分)。示例2:观点:内源型简单式现代化是美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2分)评析: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现代化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因素。移民组成的美国无法形成贵族,有民
主的传统,宗教宽容;美国国土辽阔、国民富庶、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美国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防止外来的资源冲击;源源不断的移民,大量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是美洲大陆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推进现代化进程起着极大作用,移民涌入也使得美国文化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同时移
民也给美国带去大量资金,移民大量迁入进一步扩充了美国的市场;“光荣而孤立”的外交政策,美国奉行的“光荣而孤立”外交政策,为美国造就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美国政治经济有稳定的环境,而专注自己的内部事物,尤其是促成美国的大陆扩张,使美国现代化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进行。(每个层
次2分,共8分)由于这些独特内源条件的准备,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掀起一个现代化高潮。(2分)示例3:观点:日本是外发型东方式现代化模式。(2分)评析:日本在前现代时期,生产的扩大与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其现代化的成长加快;1854年的“黑船事件”,在外国势力的迫使下,1872年日本实行了“
明治维新”,之后人口增长减缓、耕地增加、地租固定,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日200年的闭关锁国期间,“兰学”在日广泛传播,它给日本国民注入了一支新鲜的空气,东西方文化的巨大碰撞,使原有旧文化开始瓦解,人们思想观念迅速更新;
文化的开放性、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启蒙,当现代化来临时,其先进思想已经奠定。(每个层次2分,共8分)可见,日本是在受到西方的侵略冲击下走向现代化道路的。(2分)51.(1)公文文风受到魏晋时期浮华文风的影响,辞藻追
求华丽,不符合公文发布的要求。(6分)(2)措施:发布诏书要求变革文风;对于表章文风浮华的官员进行惩治;皇帝以身作则。(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