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PDF版含答案.pdf,共(5)页,973.72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65d680994733c9072cb5328a936a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12月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中期,楚、秦、晋开始在新扩
张的土地上设县。秦、楚设县,由国君委派官员管理,晋国设县,多用来赏赐给卿大夫。至公元前5世纪,秦、楚依然强大,晋国则被卿大夫一分为三。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A.县制利于国家稳定B.传统政治秩序开始瓦解C.中央集权劣势凸显D.地方治理方式新旧杂陈
2.据中国历代官方户籍统计,自西汉到明末的1600年间,中国人口几乎没有增长。仅东汉后期、唐朝中期、元明两代人口接近或略超过西汉鼎盛时人口,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中国古代A.上计制度尚未发挥作用B.户籍制度的政治
功能突出C.疆域广阔统治鞭长莫及D.人口迁移频繁影响了统计3.唐太宗在位时,曾下诏“令道士、女冠在僧尼之前”,此诏引起了佛教徒的极大不满,此后唐太宗调整政策曰“今李家据国,李老在前;若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这一调整反映了A.对外来文明的妥协B.治国理政的智慧C.佛教对现实的适
应D.主流思想的变更4.两宋之际,江南地区已成为了最大的粮食产区。明朝后期,该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等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桑蚕压倒稻作的新趋势”。由此可知当地A.现代农业模式开始出现B.重农抑商政策不断松动C.家庭手工业已占据主导D.农业
生产呈现繁荣景象5.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关于一切大政宜立法以为准”“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发展近代社会生产和经济、福利事业”等一系列的主张。这些主张A.迎合了太平天国统治层的需求B.得益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具有近代“新政”思想
的色彩D.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6.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大豆的出口量急剧增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与此相反,中国一向远销欧美、日本的蔗糖,却因欧洲和爪哇甜菜糖的发展一蹶不振,农民纷纷改种杂粮。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列强加紧了对华资本输出B.传统农业结构调整C.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制约D.农民生产观念改变7.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学者依托《新青年》积极传播新思想新道德;同时,以刘师培为代表的国粹派筹办《国粹学报》,主张复兴古学、宣传国学、提倡国粹,批判新思潮新文学。双方的斗争
A.有利于国民的思想解放B.造成了新文化运动阵营分裂C.推动了近代报刊业发展D.试图调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8.金一南少将说:“中国共产党转战农村后,在组建革命队伍时发现:许多同志不愿远离家乡打仗、农村支部大会如同家族会议、游民成员在队伍中来去自由等情况严重。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这场战役将与传统
农民起义无异”。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思想建党的紧迫性B.敌后抗战的艰难性C.宗法观念的顽固性D.小农经济的落后性9.1951年,中国政务院对接受外国津贴的高等院校做了如下处理:一部分接收为公办;另一部分改为中国人自办或者仍归私人办理,但均需改组董事会及校行政,行政权属中国
校长。此后三年我国又陆续接办了千余所外资津贴的中小学。该举措A.践行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B.捍卫了新中国的教育主权C.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体现了教育不需外国经验10.1984年,北京市天桥百货商场改组为股份有
限公司。为进一步扩大规模,该公司率先采取了向社会发行股票的办法筹措资金,第一期股票发行以后,国家、银行、企业、个人持股的比例分别为50.97%、25.89%、19.68%、3.46%。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动摇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成效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
索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越11.下表1为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城邦三个阶层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斯巴达城邦表1斯巴达社会的三个阶层阶层身份概况斯巴达人城邦公民和战士占城邦总人口的十二分之一;可以参加公民大会,享受
所有的政治权利;掌握土地资源;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保卫城邦柏李伊赛人(即边民)较早被征服的同盟者民族占城邦总人口的十二分之四;主要从事贸易活动和手工业生产,没有政治权利希洛人沦为奴隶的土著民和战俘占城邦总人口的十二分之七;没有任何权利可言{#{QQABIQoEogCg
QgBAARgCAwXwCAOQkgECAYgGRAAMMAABCBFABAA=}#}第3页共6页第4页共6页A.民主政治存在缺陷B.奴隶社会特征明显C.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社会分工趋向合理12.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后,引申出“人人皆僧侣”的观点;同一时期明代王阳明则主张
“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子、朱熹的语录为真理。两者的思想都A.带有人文主义色彩B.引发了社会巨变C.拥有广泛社会基础D.冲击了世俗王权13.美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还未能摆脱在经济上对英国的依附地位,许多发明仿照英国样
式;19世纪60年代后,美国的技术革命自主创新力度增强,并扩展至重工业部门,美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英国。由此可知A.美国产业发展呈垄断趋势B.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创新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动摇D.科技与工业结合日益紧密14.1921年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
,重视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经济制高点(银行业、重工业、运输业)的控制;斯大林上台后,用行政手段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配置,大力发展重工业。两者都A.重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B.体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性C.借鉴市场经营管理方式D.服务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15
.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实现与苏联、中国关系的正常化;在他的领导下,法国反抗美元霸权,抵制美国的经济渗透。即使如此,法美合作也从未停止。这体现了法国A.促进世界和平的愿望B.深受马歇尔计划牵制C.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D.构建欧洲联盟的决心16.2024年9月4日,中
非合作论坛新一届峰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和53个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一致同意,支持联合国在全球发展合作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提升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反映了A.全球治理机
制臻于完善B.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诉求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新型大国关系稳健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灌溉系统的建设,是农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倚仗。早在四五千年
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古蜀人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治水经验和水利工程技术,是成都
平原农业经济开发四五千年,成都城市历经3000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也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
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二:农业诞生后,人类在稳定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获得了稳定的、较充裕的生活资料来源,人类开始定居下来,逐渐形成村落和城
镇。人类在剩余产品的积累和集中过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使得一批人能够脱离物质生产领域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进行精神文明创造,专业化的社会劳动分工成为可能,社会复杂性提高,社会组织的严密性不断变化增强。农业的产生引发了社会一系列革命性的变
化。——摘编自李世安等《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地灌溉系统的相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述农业产生的革命性意义。(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西班牙、葡萄牙纷纷建立殖民据点,开展海上贸易。至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中国凭借商品的优势,吸纳了世界将近1/3的白银。进入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海上贸易逐渐取代了陆上贸易,贸易范围
逐渐向全球范围扩大。——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19世纪70年代后的“电气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重工业
开始在世界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十分显著。以工业生产为例,1870年~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23.3%上升到35.8%,德国则从13.2%上升到15.7%,而英国却从31.8%下跌到14%,
失去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逐渐从以英国为核心的西欧转移到以美国为核心的大西洋时代。——摘编自李德伟译《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地图中任意画出一条该时期的国际贸易路线,并为
其撰写解说词。(8分){#{QQABIQoEogCgQgBAARgCAwXwCAOQkgECAYgGRAAMMAABCBFABAA=}#}第5页共6页第6页共6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
后期至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并说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的历史启示。(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下是相关采访报道:——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赵晓霞《“北京中轴线”申遗
成功背后的故事——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文本团队负责人吕舟》(1)根据材料,指出该报道对研究“北京中轴线”的史料价值,并说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对世界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7分)20.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10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学术界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展开了较为丰富的讨论。以下是部分学者的观点:张新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变体现在世界经济重心之变、世界政治格局之变、科技与产业之变和全球治理之变朱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包括国际权力结
构的“大变局”、全球秩序“大变局”、全球治理结构“大变局”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方式和国家间竞争形态的“大变局”杨长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层面体现为世界经济版图、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三个层面同步发生深刻调整罗建波“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包括了全球化进程、世界经济格局、国际权力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及治理规则、人类文明及交往模式都在发生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变化李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是一种温和的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与秩序的再调整,不是一种根本的世界秩序变
革——摘编自郝身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维度的阐释与启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你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完整)(10分)记者:在世界遗产层面上,“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
?吕舟:“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通过建筑群和城市空间表达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持续影响……记者:作为申遗保护文本团队的负责人,在您看来,如何向世界讲述“北京中轴线”故事?吕舟:……我们一共补充了两次材料:一次是介绍《考工记》及其规定、与其他城市规划理论的不同之处;一次是解释“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理念在都城规划与建设物质层面的集中体现……记者:“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吕舟:……民众广泛参与是很成功的经验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居民和社区已成为参
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关决策与实践的重要力量……记者:“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在世界遗产领域有哪些贡献?吕舟:世界遗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对其的保护是不同文化对话合作的过程,通过对世界遗产的价值阐释,可以实现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与理解……{#{QQABIQoEogC
gQgBAARgCAwXwCAOQkgECAYgGRAAMMAABCBFABAA=}#}第1页共2页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12月测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
1213141516DBBDCCAABCBADAC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1)历史悠久;灌溉系统基本一致;排洪和灌溉兼顾;促进农业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农业的产生,人类从劳动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一方面
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推动人类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专业化的社会劳动分工产生,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精神生活需要而产生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每点3分,3点得8分)18.(14分)(1)解说词:该条贸易路线称之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
它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美洲殖民地与中国本土进行的商贸活动的贸易路线;西班牙用美洲的殖民地开采出来的白银,通过马尼拉大帆船,穿越太平洋,抵达菲律宾,来换取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一方面解决了中国白银紧缺的现状,大量白银从世界流入中国,加速了国内商品经济以及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封建社会的解体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它是西方殖民者拓展世界市场的缩
影,也见证了中国世界贸易地位的变化。(落实学生时空观念的素养,学生在绘制贸易路线图时,位置要大体正确。这一时期的路线图可以画定位符部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图”,也可以画直线部分“围绕印度洋的丝银贸易
路线图”,也可以全部画出来称“丝银贸易路线图”;还可以绘制三角贸易路线图;绘制清楚且正确2分,在做解说词时,贸易双方清晰2分;贸易过程和内容叙述2分;贸易的影响2分,共计8分。)澳门(葡占)马六甲里斯本果阿(印度)马尼拉阿卡普尔科{#
{QQABIQoEogCgQgBAARgCAwXwCAOQkgECAYgGRAAMMAABCBFABAA=}#}第2页共2页(2)特点:经济活动以欧美为中心;贸易中心转移与工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集中在大西洋沿岸。(每
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启示:世界贸易格局是由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决定的;世界贸易的发展需要规范性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任答1点得2分)19.(14分)(1)史料价值:该报道属于口述史料,被采访对象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亲历者,采访者是中央主流媒体的记
者,有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该报道可与北京故宫等相互印证理解。(任答1点得3分)文化内涵:体现了“中正”“和谐”理念的核心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续性的重要见证;彰显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念、礼仪文化与哲学思
想;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理想秩序的追求。(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2)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加强国际间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创新手段;有利于加强世界文化的创造性,推动文化创新。(每点2分,答4点得7分)20.
(10分)示例:论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变”与“不变”论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的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主权国家的战略选择和大国的互动模式的变化,国际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经济看,美欧等
西方发达国家实力相对削弱,以中国为主体的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东西方逐渐形成均衡态势;从政治看:以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政治秩序正面临着多重挑战,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政治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从文化看:西方文明价值观呈下降态势
,世界文明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从全球治理看:全球化问题和挑战迫使全球治理体系需要从“以国家中心”向“多极化”转变;从社会生活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科技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改变着现代和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在百年变局的背景下,我们还应特
别关注那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例如,发达国家依然占据综合优势,全球力量对比并未根本变化,世界的变化尚处于量变之中。综上所述,当今世界正处于重大的变革阶段,我国要继续树牢人类命运共同的理念,开展全方位对外交往,为人类社会美好的世界
梦想贡献中国智慧。评分标准:分值具体要求论题(0-2分)表达准确,有一定的思辨性论述(0-6分)示例准确,逻辑通畅列举型论述:举例需要至少三个不同角度或者同一个角度不同维度;陈述性论述:需要说清楚原因/经过/影响三个层次结论(0-2分)设问要求谈谈认
识,需要在结论处给出自己的见解,升华主题。{#{QQABIQoEogCgQgBAARgCAwXwCAOQkgECAYgGRAAMMAABC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