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7)页,40.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1b2b16ba3bc0b933150b835b7dfb13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2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说明: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
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
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答案】B2.西周居住在城内的贵族
和平民称为“国人”,以别于郊外的“野人”。国人在西周地位比较重要,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解周厉王。西周国人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体现在①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②对君主的权力起绝对制约③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④
君主遇重大问题要征求国人意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3.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下列有关秦朝文书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文书多,秦始皇把大量的文书交给三公批阅B.
秦朝的文书传送是为了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C.秦朝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D.“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反映了秦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答案】A4.约公元前494年,斯巴达国
王克列奥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约公元前506年,斯巴达人规定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材料可知A.国王有名无实B.监察官是国家元首C.国王与监察官的权力相互制约D.监察官拥有审判监察国王的权力【答案】
D5.中古西欧的政治制度以法国和英国为代表,其中标志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的事件是A.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B.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三级会议的召开C.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D.14世纪中期多次议
会的召开,议会权力得到加强【答案】B6.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派监察御史一人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到唐朝后期,“道”逐渐成为一级实体行政区划,地方形成道、州、县三级行政体制。和唐代“道”性质演变类似的是A.秦朝的道B.汉代的
州C.元代的行省D.清代的府【答案】B7.伏尔泰曾对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高度赞扬,认为该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对该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唐代有
秀才、明经等科目B.宋遵循“取士不问家世”原则C.明代曾实行了南北卷制度D.形成了“上品无寒门”的局面【答案】D8.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记载:“泰西近欧论,皆言三权:有论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表明康有为()A.拥护清政府的统治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C.改革军机处D.发动人民群众实行三权分立【答案】B9.当代中国有一项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
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领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项制度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答案】D10.中华民国建立后,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
,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落到实处,改革缺乏法律保障B.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不足D.国民党力量分
散,政党政治不完善【答案】B11.西晋段灼批判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时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A.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
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B.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唯家世论,不考虑道德和实际才能C.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D.门阀士族势力的迅速发展,九品中正制沦为维护其政治利益的工具【答案】D12.从1427年开始,明政府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
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明朝实行科举考试南北卷制度①是为了保证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②体现了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③说明当时政治中心出现了南移的倾向④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13.考核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历代十分重视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汉官员考核制度是上计制B.隋唐官员考核部门为御史台C.明朝的考核分为考满和考察D.清朝的考课制度分为京察和大计【答案】B14.据载,汉代的郡县
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消失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地方政府职
能转变【答案】B15.“这套新办法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明确职责,以六科控制六部,六科是独立监察机关,职责是对六部进行对口监督……中央六部把官员的工作分解,一条条登记在账簿上,考核内容非常明确具体,并确定明确
的完成期限。”材料中的“这套新办法”最有可能出现在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张居正改革【答案】D16.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经历了曲折过程。下列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的是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
革命爆发B.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C.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D.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答案】B17.《明史·职官一》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
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材料说明内阁A.可以干涉皇权B.成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可以劝谏皇帝D.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答案】C18.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些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
纵。这说明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曾出现反弹B.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权力C.英国君主立宪制仍需进一步完善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答案】C19.13世纪初的《大宪章》中规定:“除战时与余等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
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道与旱道,出入英格兰,或在英格兰全境逗留或耽搁以经营商业。”这一规定()A.取消了国王任意征税的权力B.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现了自由竞争的启蒙思想D.适当照顾了市民阶层的利益【答案】D20.“它的确立是19世纪70年代该
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材料中评述的“它”指的是A.法国共和制B.英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共和制D.德国君主立宪制【答案】A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
1小题10分,第22小题17分,第23小题13分,共40分)。2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古代政治家们的改革不仅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向前发展,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1)根据材料一概况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尚文明”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说明“尚文明”的实际效果。(2)材料一中张之洞对王安石
变法进行了评价,你如何看待张之洞的评价,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作出判断的理由。结合所学简要评价王安石变法。【答案】(1)表现: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同婚姻等。效果:促进民族交融;促进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2)认识和理由:王安石变法有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张之洞认为变法导致国家动乱
,由此可知,对王安石变法评价存在偏见,失之片面。评价: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变法中也存在着因用人不当和过于激进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22.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臣民社
会走向公民社会,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基本演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
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意义。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
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
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和议会权力的分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
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
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1)局限性: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
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范围狭小,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等。意义: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维护了政权稳固;推动工商业发展;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
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地位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权力分配变化: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工业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启蒙思想传播。(3)内容: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评价: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但因人设法损害立宪严肃性(有违宪政精神)23.官僚制度是古代中
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有特色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是“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钱穆《中国历
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
方行政体制.(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3)选官制度是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当时的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制度:分封制。
体制:郡县制。(2)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相权被分割(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3)变化: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理解:以考试成绩而不是门第血缘来选官,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