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 语文 含解析.docx,共(22)页,152.5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103e4e3f49201a40d7f5a9162f73fd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考高一年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指的是在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环境下,用儿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从小全
面认识和正确辨别无处不在的媒介,能够对所接收和创造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合理享用大众传播信息,趋利避害,从而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力量。媒介素养教育的要义,是培养儿童青少年“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它作为一种养成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不同,家长不妨根据孩子
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对8岁以下的低年龄段孩子以制定规则、养成习惯为主,如不泄露个人隐私、拒绝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对8岁以上的孩子以沟通交流为主,引导他们学会判断信息源的真假;拒绝与不认识的网友见面;
鼓励他们从新媒介使用中学习新知识,规避负面影响。同时,家长要放下身段,善于向孩子学习新媒介知识和技能,以沟通代替权威,不露痕迹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摘编自陈若葵《提高孩子“媒介素养”需从家庭入手》,《中国妇女报》2018年10月)材料二:(摘编自《新媒体
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2019年5月5日)材料三:被称作“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对网络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一代”。面对泥沙俱下的新媒体网结环境,家长们需要从“疏还是堵
”这个问题直接跳到“如何疏导”上来,引导青少年提高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不少家长担心新媒体使用带来的风险,将孩子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都归咎于接触媒介。其实,智能手机使用对青少年发展既有可能产生危害,也有潜在
益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手机方式得当,会让青少年的理解和共情能力更强,线上交流有可能让青少年觉得比线下的交流更令人满意和有意义。作为家长,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媒介素养的系统知识,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
育为重点;又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
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摘编自《提升家
庭媒介素养是当务之急》,《中国教育报》2019年5月1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媒介素养教育属于养成教育,它采用少年儿童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有利于孩子自身
的发展。B.根据调查报告,父母每天使用电子媒介60分钟以上的占大多数,而子女每天使用电子媒介时间在60分钟以下的为多数。C.在家庭内部,家长要放下身段向孩子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能,更要从自身立场出发,想
方设法对孩子施行媒介素养教育。D.家长要陪伴、鼓励孩子,尊重其上网权,注重引导,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质疑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青少年出生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对网络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是天生的,因而缺失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B.父母
和子女在新媒体端浏览信息时都较为关注社会新闻和时政,然而子女更偏向于娱乐消遣性的内容。C.家长和孩子中都有一小部分人使用新媒体时间超过了6小时,由此可见父母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D.智能手机是“双刃剑”,孩子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不是使用新媒体造成的。3.请结合材料分析提升家庭媒介素养的意义。【1~3题答案】【答案】1.C2.B3.①媒介素养教育是养成教育,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使家长提高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能力。
②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也具有新媒介知识和技能,可以用沟通代替权威,不露痕迹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③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转变观念,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介的良好氛围。④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上网,正确引导孩子有效使用网络,提高孩
子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家长要放下身段向孩子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能”与文无据;另外“想方设法对孩子施行媒介素养教育”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三第三段文句“要尊重孩子的
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
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可知,在家庭媒介教育中,家长是要不断地引导孩子学习媒介素养的
系统知识,而不是“想方设法对孩子施行媒介素养教育”。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缺乏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引导青少年提高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可知,青少年需要提高能力,并非缺乏能力。C.“可见父母会
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分析错误。家长使用新媒体时间超过6小时,并不一定会给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孩子使用新媒体时间超过6小时,并不一定是家长产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的。D.“而不是使用新媒体”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将孩子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都归咎于接触媒介”,“都”证明,新媒体使用有
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首先,从材料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不同,家长不妨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放下身段,善于向孩子学习新媒介知识和技能,以沟通
代替权威,不露痕迹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中概括出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使家长提高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能力;同时,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也具有新媒介知识和技能,可以用沟通代
替权威,不漏痕迹的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其次,从材料三“引导青少年提高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可概括出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转变观念,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最后,从最后一段“
作为家长,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媒介素养的系统知识,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为重点;又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科学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
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
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可概括出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上网,正确引导孩子有效使用网络,增强辨别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共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6分)4.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元妃送出灯谜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融洽欢快。B.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
观园里偷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后来黛玉也认真阅读,宝玉借书中的词自比张生,还用“倾国倾城的貌”表白黛玉。C.贾政等人为新建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在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的地方,贾宝玉题匾“沁芳”,又拟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
频摇头叹气。D.由于刘姥姥进大观园激发了贾母的兴致,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即命探春画大观园的“行乐图”。【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重要情节与
人物的能力。A.“贾母……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融洽欢快”错误,因有贾政在场,宝玉“惟有唯唯而已”,姊妹们也“自缄口禁言”,“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可见聚会气氛十分沉闷。C.“贾政频摇头叹气”错误,应该是“贾政听了,点头微笑”。D
.“贾母即命探春画大观园的‘行乐图’”错误,应该是命惜春画大观园的“行乐图”。故选B。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宁荣两府,说道: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
,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下
列人物不属于这里说的“安富尊荣者”的是()A.贾敬B.贾赦C.贾政D.贾珍【5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A.贾敬一味好道,在都外玄真观修炼,烧丹炼汞,别的事一概不管,放纵家人胡作非为,属于“安富尊荣者”。B
.贾赦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他生性好色,威逼鸳鸯做妾、强索古扇、将迎春嫁到孙家抵债,仗势欺人,不在乎他人性命之人,属于“安富尊荣者”。C.贾政,重视读书上进,归于正途,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惟失之于迂腐,不
属于“安富尊荣者”。D.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生活穷奢极欲,秦可卿死后,贾珍请王熙凤料理丧事,为丧仪风光,让她“爱怎么办就怎么办”,还特意花一千二百两银子为儿子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属于“安富尊荣者”。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5分)6
.名著阅读。(1)《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回目中的“杨妃”“飞燕”分别指的是《红楼梦》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宝玉养伤之际,____________劝王夫人说:贾宝玉现在长大了,而大观园里只有他一个男孩,男女在一起不
方便,最好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3)贾政自谦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于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因闻贾代儒称赞宝玉专能对对,便带他进园拟匾。宝玉根据“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了____________的匾。(4)下面是《红楼梦》中重要的故事情节,请对这
些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进行正确排列:____________。①梦游幻境②元妃省亲③黛玉葬花④共读西厢⑤雨村断案【6题答案】【答案】①.薛宝钗②.林黛玉③.袭人④.杏帘在望⑤.⑤①②④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1)薛宝钗体态丰腴,林黛玉身体孱弱。滴翠
亭杨妃戏彩蝶里的杨妃就是杨贵妃杨玉环,作者将薛宝钗比作了杨玉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里的飞燕就是赵飞燕了,作者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这就是所谓的环肥燕瘦。所以这里分别填:薛宝钗、林黛玉。(2)此情节在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袭人回话说宝玉:袭人到王夫人那儿回话,汇报宝玉已经好了许多。同时又
劝王夫人说:贾宝玉现在长大了,而大观园里只有他一个男孩,男女在一起不方便,最好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这话触动了王夫人,王夫人感谢袭人的细心,想提携袭人。所以这里填:袭人。(3)此处情节在第十七回,“这时宝玉想起了唐伯虎的《杏林春燕》。诗中写道:‘红
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转黄鹂。鸟声花语留人住,不赏东风也是痴。’于是他提议石碣上题写“杏帘在望”四个字”,所以这里填:杏帘在望。(4)雨村断案,选自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梦游幻境,选自第五回描写贾宝玉
第一次梦游太虚幻境;元妃省亲,选自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黛玉葬花,共读西厢,均选自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但共读西厢情节在黛玉葬花之前,所以正确排序为⑤①②④③。(三)简答题(
本题共2小题,9分)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理由。【7题答案】【答案】薛宝钗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
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作品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明晰事
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解答本题,考生要考虑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以及语段大意突出写什么。通过对本短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把握语境。节选文字围绕刘姥姥在贾府用饭出丑,写众人大笑的场面,整个片段围绕着“笑”来写,引起发笑的人是刘姥姥,长辈和众姐妹都在场。
在这样一个场合,薛宝钗的反应要符合她的身份、性格特点,如稳重平和、淡然隐忍等。据此分析即可。8.《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
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8题答案】【答案】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
活,吟咏的是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个性气质豪爽豁达、高傲脱俗。探春贵为贾府小姐却又并非嫡出,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把握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
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宝玉及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林黛玉进贾府后搬到王夫人住处,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
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
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三、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7小题,34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沛公则置.车骑(2)杀人如不能举.(3)摄.乎大国之间(4)族.庖月更刀,折也(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9题答案】【答案】(1)放下,丢下。(2)尽,完。(3)夹迫,夹。(4)一般的,普通的。(5
)同“型”,指以身作则。(6)出使的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1)句意: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置:留下。(2)句意:杀人好像担心不能杀尽。举:尽,完。(3)句意:夹在大国中间。摄:夹迫,夹。(4)
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族:一般的,普通的。(5)句意: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刑:同“型”,这里作动词用,指以身作则,为他人示范。(6)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行李:出使的人。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10题答案】【答案】(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
营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为:“谨”,认真从事;“申”,反复陈述;“悌”,敬爱兄长;“颁”,同“斑”;“负戴于道路”,介宾短语后置,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第(2)句得分点为:“督过”,责备
;“去”,离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阳武人陈平事项羽,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仗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
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如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
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夏,四月,楚围
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量,曰:“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
。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令韩王信与周苛、魏约、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
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候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
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
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灭楚》,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
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B.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C.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D.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
草具进楚使。1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意义相同。B.长者,文中指地位显贵的人。《齐桓晋文之事》中“为长者折
枝”一句中的“长者”也是这个意思。C.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D.赐骸骨,亦称“乞遗骸”,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
度晚年,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攻打荥阳时,汉军处于劣势,不得已选择割地求和,亚父看出这是进攻的最好时机,但项王仁义,不愿意趁人之危,没有听从,这让亚父非常愤怒。B.汉王把四
万两黄金交给陈平,由他全权处理,不再过问金钱的支出问题,可见汉王对陈平的信任,陈平也不负所托,顺利离间了项羽和钟离昧等人的关系。C.在楚汉约定平分天下之后,项羽选择东归;汉王在属下的劝谏之下决定趁着楚军疲惫不堪之际,乘势一举夺取天下。D.事态紧急之时,纪信乘上了汉王的车子,诈称
投降,楚人欢呼雀跃,以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不料汉王趁乱从西门逃走,项王盛怒之下烧死了纪信。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2)楚兵且破
,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15.“纪事本末”与“纪传体”“编年体”一样,也是一种史书体裁。比较选文内容与所学的《鸿门宴》和《烛之武退秦师》,你认为“纪事本末”有哪些特征?请简要说明。【11~15题答案
】【答案】11.C12.B13.A14.(1)大王如果可以舍弃数万金银财宝,再使用反间计,就能够离间他们君臣,让他们产生疑心。(2)楚兵将要战败了,但是韩信、彭越二人没有得到确切的封地,因此他们不来本来也是应该的。(如果)您可以与他们一同分享天下,那
么就立刻会把他们招来。15.①以历史事件为纲,显出事情的本末。②鲜明的条理性。③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不足。(意思对即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全部进去了以后,陈平见到楚国派遣的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亚
父派遣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拿走(饭食),换上了不好的无肉的饭菜献给楚使。“楚使”为“见”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恶草”为介词“以”的宾语,共同作“进”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齐桓晋文之事》中‘为长者
折枝’一句中的‘长者’也是这个意思”分析错误。“为长者折枝”的意思是:为年长者折树枝,后比喻为长者效劳。其中“长者”是年老的人。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但项王仁义,不愿意趁人之危”分析错误。原文为“楚使归,
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可知项羽不听亚父建议,是因为他中了离间计,不是因为仁义。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诚”,表假设,如果;“捐”,舍弃;第二个“间”,离间。(2)“且”,将要;“君王能与
共天下”为省略句,省略了“如果”;“致”,招致。【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特征的能力。在纪事本末出现以前,编年、纪传二体己流传了很长时间,这两种史书体裁虽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唐代史学家刘知在评论二体优点后又指出其各自的缺陷,如编年体对人物“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而纪传体则
将相同的一事“分在各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史通·二体》)。又有人认为阅读编年、纪传史书不容易看到完整的历史事件记载,编年是“年不一事”,纪传是“事不一人”,“欲求一事之本末,原始而要终,则编年者患其前后隔越,纪传者患其彼此错陈
”。如《鸿门宴》出自纪传体史书《史记·项羽本纪》,《烛之武退秦师》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都不容易看到完整的历史事件记载。“纪事本末”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例,首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
》,就是将《资治通鉴》中分年记载的一个体系的事迹集中在一起,自成一个单元,以显事情的本末。这样一来,就消除了《资治通鉴》原书中记事不连贯的缺点,而体现出鲜明的条理性,这也就是纪事本末体的优长之处。袁枢撰写《通鉴纪事本末》,在内容上并没有进行增改和修订,
可是他所创造的这种新的史书体裁问世之后却备受欢迎,此后,纪事本末体的史书蔚为大观,基本上各代的历史都有与其相对应的纪事本末体的史书出现。因为“纪事本末”每一事件独立成篇,各篇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完整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不足。参考
译文阳武人陈平侍奉项羽,殷王司马反楚时,项羽即派陈平去攻打并降服了殷王。过了不久,汉王攻占了殷地。项羽发怒,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黄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还给项羽;随即毅然持剑抄小路逃亡,渡
过黄河,到修武去投奔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刘邦。这一天,刘邦就授陈平都尉之职,让他做自己的陪乘官,负责监督各部将领。将领们(因不服气)都喧哗鼓噪起来,说:“大王您得到一名楚军的逃兵才一天,还不了解他本领的高低,就与他同乘一辆车子,且还反倒让他来监护我们这些有资历的老将!”汉王听到这种种非议后,却
更加宠爱陈平了。汉王对陈平说:“现在天下纷乱,什么时候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的正直的大臣是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这些人,不过几个人而已。大王您果真能够拿出万金的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他们君臣的关系,让项王怀疑他们的忠心。项
王的为人,心中忌恨并相信谗言,一定在营内诛杀他们,汉军可以趁机率领军队攻打楚军,夺取楚地是一定的了。”汉王说:“好!”于是汉王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任意他去做事,不再过问钱的去处。陈平大多用金钱在楚
国军队中施行反间计,扬言说:“钟离昧等众位将领担任项王的大将,功劳太多了,既然这样那么他们终究不得不分裂楚地而称王,他们想和汉王结为一体,来消灭项王并且瓜分他的土地。”项王果真心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夏,四月,楚国在荥阳围攻汉王,事情紧急,汉王请求议和,割
据荥阳把西边的部分当做汉国的领土(东边归楚)。亚父范增劝说项羽快速攻打荥阳,汉王忧虑这件事情。项羽派遣使者到达汉国,陈平派人准备了肉食饭菜。全部进去了以后,陈平见到楚国派遣的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亚父派遣的使者,原
来是项王的使者!又拿走(饭食),换上了不好的无肉的饭菜献给楚使。楚使回去以后,把事件全部的经过告诉了项王,项王果然非常怀疑亚父。亚父想要迅速攻打下荥阳,项羽不相信他,不肯听亚父的话。亚父听到项羽疑心他,生气地说:“天下的事
大致已经成定局了,剩下的你自己做吧,我想请求告老还乡!”亚父回乡时,没到彭城,疽发病在背上就死了。五月,将军纪信对汉王说:“局势紧急!请让臣用计策引开楚军,汉王可以趁机离开。”于是陈平在夜里将二千余女子放
出东门,引来楚军四面围击她们。纪信乘汉王的车,车上张黄盖,左边竖立着汉王的旗帜,叫道:“食尽粮绝,汉王降楚。”楚人高呼万岁,都聚集到城东来围观。汉王则趁此机会带了数十骑出西门逃走。项羽见到纪信,问:“汉王在哪里?”纪信回答道:
“已经离开了。”项羽烧死了纪信。项羽自知身边缺少帮手,粮草即将用尽,韩信又进兵击楚,心中非常忧虑。汉王派了侯公来劝说项羽放回太公。于是项羽和汉王约定平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九月,项羽放还了太公和吕后,带兵解了荥阳之围而东归。汉王也打算西
归关中,张良、陈平劝阻说:“汉已拥有大半天下,各地诸侯也都前来归附,而楚兵已疲惫不堪,粮草将尽,这是上天赐予的灭楚的最好时机。如果就此放过楚人,这就是所谓的养虎遗患。”汉王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五年冬,十月,汉王追击项羽到固陵,和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约好共同出击楚
国。可是韩信、彭越二人失期不至,楚大败汉军。汉王只好重新坚壁自守,对张良说:“韩信、彭越这些手下不听我的,我该怎么办?”张良说:“楚兵就快要败了,而韩信、彭越二人未有明确分封到土地,所以他们不来也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您能和他们共享天下,他们立刻就会来。齐王韩信的封
爵并非汉王的意思,他自己也觉得不安心;彭越平定了梁地,原来您因为魏豹是魏王的缘故所以拜彭越为相国,现在魏豹死了,彭越也在等着您能封他为王,您却没有早些决定。如果您能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土地都封给彭越,把从陈以东沿海一带都给韩信。韩信的家在楚地,他想要的封地包括他的故
乡。假如您答应分割这些土地给他们二人,让他们各自为战,则打败楚军轻而易举。”汉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韩信、彭越都带了军队来会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客至[注]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
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注]这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诗人久经离乱,暂时定居下来。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户外的春景着笔,“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给人江波浩渺之感,鸥鸟“日日来”更是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B.颔联写诗
人不曾因迎客扫过庭院花径,说明门庭客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开门迎客,主人喜出望外之情溢于言表。C.颈联实写待客的场景,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客饮酒,却因为家境贫寒有酒无菜,力不从心,心中不免有歉疚之意。D.尾联巧妙地以邀邻助兴的细
节描写作结,诗人隔着篱笆高声呼喊,请邻翁共饮作陪,将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17.世人评此诗为“不见深艰作意之语,而有天然真致”,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评价作简要分析。【16~17题答案】【答案】16.C17.(1)这首诗
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2)语言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有酒无菜”错,“无兼味”谦言菜少。兼味,多种美味
佳肴。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不见深艰作意之语,而有天然真致”是说此诗语言风格自然真切,如话家常,富于生活气息。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
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群鸥日日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颔联,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
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离市太远晚餐中没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也可以体会
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尾联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
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语言质朴,自然浑成,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以后,内心涌出无限
哀怨。(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描绘了江水清澈灵动、山苍翠高耸的形态。(4)舟,在古诗
中是常用的意象。《登岳阳楼》(杜甫)、《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中都有包含“舟”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题答
案】【答案】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④.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⑤.千里澄江似练⑥.翠峰如簇⑦.老病有孤舟⑧.着我扁舟一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毋、姹、垣、澄、扁
”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19.你所在的班级将于下周五参加学校的音乐广场汇演。预热在即,班委会现邀请你参与讨论班级音乐广场的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与会之前需提交一份宣传草案,请选用两种媒介,参考示例予以完善。班级音乐广场跨媒介宣传策划草案媒介一:校园
海报宣传思路:以排演时的趣图为底本制作主题鲜明海报,张贴于教学楼各个楼层。媒介二:_________________宣传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媒介三:_________________宣传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题答案】【答案】①.校园广播②.将汇演时间、地点以及汇演节目特色以广播形式告知师生③.电子投屏④.将汇演时间、地点以及汇演节目特色在校园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草案的能力。根据题干,这是一份音乐广场汇演宣传方案,时间是周五
,地点是学校音乐广场,要求是跨媒介宣传。所给例子是“校园海报”,必须写出“宣传思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背景、特色等,宣传要能吸引观众。“跨媒介宣传”可以有校园广播、宣传册子、校园投屏、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选择其中
两种,写出“宣传思路”,宣传思路因选择媒体不同而不同,如公众号宣传可以配图,广播宣传用语言表达说出汇演特色。20.请根据所指定的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1)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2)在给下级的通知里:(3)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20题答案】
【答案】(1)敬请届时光临指导(2)务必准时出席(3)到时候一定回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题干要求在指定的语言环境里表达“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1)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请柬是邀请客人参加某项活动而发的礼仪性书
信。使用请柬,既可以表示对被邀请者的尊重,又可以表示邀请者对此事的郑重态度,故在拟写请柬时要注意使用敬称:敬请届时光临指导。(2)在给下级的通知里:通知,是党政机关公文中最常用的文种之一。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
知的结尾部分往往都要使用较为固定的习惯性用语,诸如“请遵照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请参照执行”“请认真贯彻落实”“请研究试行”等等。此处可拟写为:务必准时出席。(3)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家宴是家人相聚宴饮,气氛和谐,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因为都是家人,所
以用语较为随意,使用口语更合适。语境设置的是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可拟写为:到时候一定回来。五、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钝感”相对敏感而言,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
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不会烦恼,不会气馁。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渡边淳一(日本当代作家)材料二:一个敏感的人,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
找到美的因素。——阿尼克斯特(苏联文艺学家)“钝感”和“敏感”是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你认为在当下生活中应该保持何种态度?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在班会课上和同学们交流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1题答案】【答案】例文:不如钝感一些有时候,我们称赞一个人,往往会说他很敏锐。也许,他之所以很敏锐,是因为具备非常强烈的敏感。在常人看来,
敏感很好,会更具有感知美和生活的能力,但过于敏感便又走向反面,林黛玉就是个特别敏感的人,容易发现美的东西,也因此更易伤春悲秋、多愁善感,更容易因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暗自神伤。怡红院的丫头赌气不开门的一句话便使得她
“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看戏时湘云说戏子长得像黛玉,宝玉给湘云使了个眼色,惹得林妹妹生好大的气:“你不比不笑,你比那些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当然黛玉的敏感与她的身世密切相关,然而这敏感犹
如尖利的刺,刺伤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若是黛玉多一些钝感力,也不至于……哦,不,那就不是黛玉了。“钝感力”一词来自渡边淳一,“钝”绝非“迟钝”之意,而是对外在不好的评价、负面情绪、别人的嘲讽具有自动清除的能力,对自己遭遇的挫折、令人不快的事情能够泰
然处之,做事情不思前想后。换言之,钝感力是内心的坚强、坚定,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不受外物影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豁达、从容,是“一蓑烟雨任平生”……钝感力是一种能力。按渡边淳一的理论,苏轼一定是有极强的钝感力的,不然
何以能贬至蛮荒之地仍自得恰意;刘禹锡也是有钝感力的的,居室越来越简陋也能安然处之……但他们同时也是敏感的诗人。渡边淳一也一定是敏感的,不然写不出《失乐园》中男女主公内心的焦虑和空虚,可正是敏感的渡边淳一首先提出“钝感力”的概念,可见敏感与钝感并不
完全对立矛盾。如苏轼他们是很好地平衡了敏感和钝感,所以他们可以敏感地感受生活和诗意,又能理性地对待人生。敏感而缺乏钝感力的人往往会钻进牛角尖,由一点而对人生绝望,海子、顾城……莫不如此。敏感而缺乏钝感力的人容易陷进负面的情绪无法自拔,所以我
们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是通常意义上的聪明的人。如此看来,能在敏感与钝感之间找到平衡点自然更好。若是不能,那何妨“迟钝笨拙”一点,可以去抵御人生的一些辛酸苦痛,或许会活得幸福和肆意一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
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两则材料分别介绍了“钝感”与“敏感”的优点。第一则材料中,“钝感”的优点是不会让自己产生过于激烈的情绪波动,如过于烦恼、气馁等,而伤害到自己,影响继续前行的动力和进取心。而材料二,则指出“敏感”的优点是能让人思维更敏
捷、感受更灵敏,从而更敏锐地观察到世界的美。试题要求思考在当下生活中应该对“钝感”或“敏感”保持何种态度。因此,写作时可倾向材料一,支持“钝感”,论述“钝感”五项铁律: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2.认定目标,即使失
败仍要继续挑战;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5.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给人带来的好处;同时指出“敏感”的确能让人更多地感受到美好的东西但同时他的代价是你对痛苦的东西,同样感受深刻。若倾向于材料二,支持“敏感”,可从物竞天择的物种起源与发展过程谈起,
指出在过去的丛林法则之下,恐怕只有对周遭的风吹草动保持足够的敏感,活下来的概率才会更高一些,物种的竞争优势才会更明显一些。与此相同,如今我们也只有保持更高的敏感度,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可指出,敏感能让人感受到更多,也就能拥有更多的创意。当然,若
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指出我们心智的最佳组合,是对于痛苦钝感,而对于幸福敏感,则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立意:1.钝感让我们淡然看待成败。2.敏感可以让我们更有创意。3.对痛苦钝感,对幸福敏感。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