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28.532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1)页,128.53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bef687bc23dd17095ab216ac5ad9e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秦朝西汉隋唐宋朝明朝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废丞相设内阁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B.起到了监督皇权的作用C.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D.体现了皇权加强的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秦朝丞相制度设立以来,丞相权力被分割直至废除,反映了古代相权消弱,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题干与地方管理无关,排除A项;古代丞相制度的变化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而非约束皇权,排除B项;古代丞相制度变化以皇

权的强化为核心,并非缘于皇帝个人喜好,排除C项。故选D。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下图是中国古代一些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法律A.礼法结合B.体系完备C.历史传承D.司法公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从战国到清朝的

法律的演变,都是在前代法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历史传承,C项正确;图片体现的是法律的传承发展,体现不出礼法结合、体系完备、司法公正,排除A、B、D项。故选C项。3.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地方管理。以下

材料反映地方管理措施,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②“分天下以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③“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

省分天下之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是秦朝的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③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④是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顺序是②①③④,

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4.夏商周:世袭→秦: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科举制。下列选项中,有关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以上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A.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血缘→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D.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夏商周三代是世官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做官;秦国商鞅变法时奖励军功,按照军功的大小,赐予土地

和爵位,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汉武帝要求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即品行才学;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所垄断,不利于人才的选拔;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按照考试成绩录取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项正确;结合以上所述,其余三项所述不符合史实,ABC排除。

故选D项。5.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字义有辅佐之意。下列官职符合“宰相”定义的有①唐朝门下侍中②宋朝同平章事③明初丞相④清朝军机大臣A.①②③为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宰”、“相”字义,可知中国古代政治中唐朝门下省的侍中,宋代的同平章事和明初的丞相与“宰相”之意相符,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清代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不符合“宰相”的定义,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是错误的。6.历

代中央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属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是()①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③元朝设宣政院④清朝设伊犁将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代中央政府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先后设立相关机构,如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清朝设伊犁将军。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7.从租庸

调制到两税法,是古代赋役制度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C.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D.取消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主要是征税标准的变化,即

由人丁为主到以土地和资产为主,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有利于促进赋税征收的公平性,C项正确;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并非是主要意义,排除AB项;丁税取消是在清朝的摊丁入亩之后,排除D项。故

选C项。8.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时,规定成员国投票权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据此推断A.从各国所承担的责任看,此项规定合理.的B.从各国所享有的权利看,此项规定不合理C.从各国的国际地位来看,此项规定合理D.从各国的经济实力来看,此项规定不合理【

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规定成员国投票权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可知从各国所承担的责任看,此项规定合理,故A项正确;认缴股金份额应该与各国所享权利有一定关系,应该是合理的,故B项错误;认缴股金多少并不能决定国际地位,国际地位应该是综合国力,故

C项错误;经济实力强理应多交股金,自然投票权利就更大,此处应该是合理的,故D项错误。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A.缓和社会矛盾B.改善劳资关系C.刺激社会消费D.重塑政府形象【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A正确。改善劳资关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刺激社会消费是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而不是目的,C错误。重塑政府形象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而不是目的,D错误。10.《礼记·乐记》记载: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凡音者,生于人心者

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这反映出中国古代重视()A.丰富百姓娱乐生活B.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C.提高民众文化水平D.发挥艺术社会治理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

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可知,由

辨别声而知到音乐,由辨别音乐而知乐理,由辨别乐理而知道政治的好坏,就具备了治理天下的方法,说明在中国古代比较重视发挥艺术社会治理功能,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礼乐对国家治理的作用,而非百姓娱乐生活或者民众文化水平,排除A项和C项;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与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B项。故选

D项。11.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医学成果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黄帝内经》②《千金方》③《肘后备急方》④《本草纲目》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

成书于先秦至汉;《千金方》成书于唐朝;《肘后备急方》成书于东晋;《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③②④,B正确,ACD排除。故选B。12.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小米

)大豆、甘薯、玉米等农作物。据此可知A.人类文明兴起以农耕为基础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D.粮食作物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答案】A【解析】【详解】西亚、南亚和中国以及中南美洲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这些地方分别培育出各自

的农作物,说明人类文明的兴起以农耕为基础,A正确;题干中还提到了中南美洲,因此不能得出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排除B;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排除C;题干中未提及社会分工,排

除D。13.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这表明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B.使用童工现象普遍C.工厂制度效率低下D.工人工资明显减少【答案】A

【解析】【详解】工业革命时期使用童工并超过一定时间,并对缺工的工人进行资金处罚,说明当时工人权利缺乏保障的机制,A正确;B中普遍说法绝对;C和D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1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重要转折点,具

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联合国、国家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政治经济组织,以

协调国际秩序、金融与贸易,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D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消除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终

结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终结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5.民国时期的农产品市场主要还是集镇市场。据193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贵州省各县主要

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差最高达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为7—15倍。这一调查结果()A.表明集镇市场具有封闭性B.否定了该作者的看法C.说明东西部农业发展不平衡D.揭示了军阀割据的现实【答案】A【解析】【详解】贵州省各县农产品市场的价

格差异巨大,说明没有形成统一的省区市场,各地市场处于封闭状态。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是否否定了该作者的看法,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贵州各县,不能说明东西部农业发展不平衡,排除C项;1937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16.19

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A.平衡地区差异B.调

整工业结构C.应对朝鲜战争D.恢复国民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9月,即抗美援朝前夕,中共中央快速北迁东北南部的23家重要工矿企业至安全地带,既可减少战火波及所产生的损失,又能保证工业生产能够满足前线和后方的需求,这一举措主要是为

了应对朝鲜战争,C项正确;23家工厂从东北南部迁到东北北部,并不能平衡工业的地区差异,排除A项;东北工厂北迁与调整工业结构无关,排除B项;将东北工厂北迁与国际环境变化有关,的并非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

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延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

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材料二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

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在捷克中医中心,预约的病人已经排到半年以后……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到50%

.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摘编自《中国经济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答案】(1)背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文明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或答洋务

运动的兴起);受到日本的影响。(2)因素:中医的科学价值;中医服务有效、简便、低廉;中国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国门被迫打开;据材料“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得出西方文明的传入;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可知,此时西医传入的背景是洋务运动的兴起;据材料“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

识”可知西医传入的背景是受到日本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美。据材料“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可以看出中医的科学价值;根据材料“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可知,随着“一带一路”倡

议的提出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国中医文化逐渐向外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服务有效、简便、低廉,中国历代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的发展,这促进了中国中医的向外传播与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印第安人来说美洲不是新大陆,4万年

前就有了他们生活的足迹。在被欧洲“发现”前,占美洲原住民绝大多数的印第安人大约有4000万人,其中在拉丁美洲约2500万人。欧洲人和非洲人陆续来到美洲,到17世纪中叶拉美的印第安人为950万人……1935年,南、中、北美洲的

白人移民分别为4090万人、690万人、12430万人,而黑人移民则分别为1870万人、840万人和1240万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

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

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人口变化的原

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黑奴贸易与殖民扩张,人口大规模迁移;屠杀、奴役和疾病等多种因素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

;工业化扩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北美经济实力的增长及相对稳定的环境吸引大量外来移民。(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全球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

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欧洲人和非洲人陆续来到美洲,到17世纪中叶拉

美的印第安人为950万人……”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新航路开辟后,黑奴贸易与殖民扩张,人口大规模迁移;屠杀、奴役和疾病等多种因素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工业化扩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北美经济实力的增长及相对稳定的环境吸引大量外来移民等方面。(2)特

点:根据“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可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全球国际移民;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可得出新中国成立

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贡献:结合所学可得出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等方面。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9.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都城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咸阳长安洛阳洛阳长安长安开封杭州北京初为南京,后移北京北京依据表内容,围绕“定都”这一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答案

】示例1:(从全局着眼)问题:为何中国古代王朝多定都于北方?解释:其一,历史传承。秦朝继承秦国都城,西汉长安与秦朝咸阳隔渭河相望,东汉洛阳的都城史可追溯至东周、唐朝继承隋朝旧都,明清继承元朝旧都。其二,经济因素。宋代以

前,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黄河流域,定都北方的经济条件充足。其三,国防因素。古代王朝的主要威胁,前期主要来自于西北边疆,后期主要来自于东北边疆,定都北方有利于巩固国防。其四,政治根据地。秦汉以关中取天下,隋唐以关陇集团得天下,元朝兴于蒙古高原,明朝朱棣以燕王身份“靖难”而夺

得政权,清朝兴起于东北,定都时一定程度。上顾及了自己的政治根据地。综上,中国古代王朝多定都于北方,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任答3个方面即可。)示例2:(从某城市着眼)问题:北京为何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都城?解释:其一,地理位置。北京处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蒙古高原的交接点上,北靠燕山,西依太行,易守难攻(战略位置突出,拥有居高临下、坐北镇南的政治地理形势)。其二,历史积淀。辽朝金朝定北京为陪都、首都,为元明清相继承。其三,版图变化。元朝、清朝人主中原,带来了北方、东北的辽阔版图,使传统的“天下之中”位

置向北京转移。其四,政治根据地。元朝兴起于蒙古高原。明朝朱棣以燕王身份“靖难”而夺得政权,清朝兴起于东北。定都北京既能控驭天下,又能靠近自己的政治根据地。其五,交通运输。北京交通路线发达,京杭大运河漕运便捷。综上,北京成为都城。是各种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任答3个方面即可。)示例3:(从某朝代着眼)问题:明初为什么会定都南京?解释:第一,经济地理。自南宋以来,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南京坐拥长江与大运河航运之便,处于东南富庶之

地的中心地带。第二,军事地理。南京依山带江,坐拥长江天险,易守难攻。第三,风水学说。南京符合传统风水学说的“四象”要求,古人认为龙盘虎踞。颇具王者气象。第四,政治根据地。朱元璋夺取天下的主要支持力量来自东南地区,南京是他夺取天下的重要根据地。综上,南京具有建都的若干优越条

件,即使朱棣定都北京之后,南京依然拥有“留都”的地位。(任答3个方面即可。)【解析】【详解】本题在形式上的创新之处,就是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要求“提出一个问题,并予以解释”。在解答本题时,考生既可以从总体上予以考虑,也可以从某一王朝、某一都城来予以考虑,详见答案示例。根据

题目所给材料,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多定于北方;具体来看,其中,长安先后成为汉隋唐三代的都城,北京先后成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还可以具体来看某个朝代为什么会选择某个城市作为都城。考生在分析定都原因时,可以从经济、政治、文

化优势,和地理、国防、交通条件,以及历史与现实原因等方面来考虑。【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独立提出观点并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

生的。只有将史实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中国古代都城的择定与迁移,既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干知识,又是考察时空观念的绝佳载体。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本

题通过“定都”这一问题,集中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各项素养,尤其是对时空观念的考查非常有深度,是难得的好题。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