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一中,阜阳一中,合肥八中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42)页,1.58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8a74b943cc25a66e2e71a3fdc0126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届名校高三精品卷生物试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细胞鲜重中О元素含量最多,说明О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B.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
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C.脱氧核糖核苷酸和ATP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D.纤维素在人的肠道中彻底水解为葡萄糖2.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A.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种子萌
发时比休眠时低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C.人体细胞内元素O/C的比值,鲜重状态比干重状态高D.细胞线粒体膜上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外膜一般比内膜高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
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含有双层膜,有利于扩大光合作用的受光面积B.癌细胞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增多,易于分散和转移C.豚鼠胰腺细胞核仁的体积小,核糖体多,代谢旺盛D.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
比缺乏锻炼的人多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测量了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反应放出的O2含量,在最适条件下将反应室旋转180°,使滤纸片与H2O2溶液混合,每隔30s读取并记录量筒刻度,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提高实验环境温度,实验
结果可用曲线②表示B.若提高H2O2溶液pH,实验结果可用曲线③表示C.若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可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D.放置不同数量圆形滤纸片的组,反应完毕后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量不同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绵和黑藻的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看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C.切下的花生子叶薄片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处理,更便于染色D.利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全过程可在低倍镜下观察6.龋齿的出现是牙釉质及牙深层硬组
织被化学溶解造成的,与变异链球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有关。含蔗糖的甜食吃得越多、越频繁,人出现龋齿的概率就越大,而氟化物能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代谢,从而降低患龋齿的风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长期使用
含氟牙膏可能会导致口腔中耐氟变异链球菌增多B.变异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C.一分子蔗糖水解产生的两分子葡萄糖是变异链球菌细胞呼吸的底物D.不刷牙、睡前吃富含蔗糖的食物会加剧牙釉质的损伤7.将生长
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组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
3+3+1A.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都是29℃B.30℃时光合作用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都是1mg/hC.27℃、28℃和29℃光合作用1小时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D.27、28、29℃下光合作用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相等8.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
置,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漏斗内(S1)和漏斗外(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达到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达到渗透平衡时,S1和S2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
B.若吸出漏斗管内△h以内的液体,则重新平衡时,△h的高度会下降C.若在漏斗管内外加入少量蔗糖酶(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则重新平衡时,△h=0D.内外液面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从S1到S2与从S2到S1的扩散速率相等9.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一种寄生在人的胃中
,引发多种胃部疾病的细菌。尿素可被Hp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CO2。为鉴别人体是否被Hp感染,受试者口服14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4CO2,即可判断受试者是否被Hp感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p利用人
体胃部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B.受试者若未感染Hp,则呼出的气体中无14CO2C.Hp产生的脲酶适宜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D.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证明脲酶是蛋白质10.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
只有线粒体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D.将该植物从光合作用最适温度调整为细胞呼吸最适温度,c点左移,d点下移11.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①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
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②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5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③向甲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乙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试管内单位时间气泡产生的数量作为观测指标B.上述实
验缺少对照,应增加一丙试管,加入1mL蒸馏水取代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C.上述实验步骤存在错误,可调整为②③①④D.在以上材料用具基础上再增添若干水浴保温箱,可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2.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D.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13.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
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并向这3支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
糖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无氧条件下,甲和乙都能够产生酒精和CO2B.在无氧条件下,甲和丙[H]产生和消耗场所相同C.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最终能够产生CO2和H2O有乙和丙D.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最终能够产生ATP的是甲、乙、丙14
.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再通过呼吸作用为种子萌
发提供能量B.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C.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26.5mg·粒-1·d-1D.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下降15.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如表有关措施中,错误
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包扎伤口选用创口贴促进表皮细胞有氧呼吸B乳酸菌制作酸奶密封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A.AB.BC.CD.D16.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依赖光合色素。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研究发现,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图中②③是两种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
减少B.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②应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C.色素①可以吸收少量紫外光进行光合作用D.弱光下②的相对含量增高有利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17.上图所示生理过程中,PSI和PSⅡ表示两种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M表示某种生物膜,其中乙侧的H+浓
度远高于甲侧,在该浓度差中储存着一种势能,该势能是此处形成ATP的前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膜M是叶绿体内膜,其是光反应场所B.乙侧的H+有来自甲侧,也有来自乙侧水光解产生C.CF0和CF1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D.图中表明光反应过程中光能可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18.B
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人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
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试管编号1234567水草无有有有有有有距日光灯的距离(cm)20遮光*1008060Y20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浅绿色X
浅黄色黄绿色浅绿色浅蓝色蓝色*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下关于实验描述不合理的是()A.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黄色B.若一段时间后1号试管的溶液变为
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C.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D.6号试管距日光灯的距离应为20~60(cm)19.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分为甲、乙,丙
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甲组乙组丙组染色体数目(个)1684细胞数目(%)155530A.甲组细胞肯定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B.乙组细胞肯定没有进行分裂C.丙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D.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可能为一条X和一条Y20.如图表示人体红细胞
成熟经历的几个过程及各个阶段细胞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B.网织红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白血病C.过程③在脱去细胞核的同时还排出核糖体等细胞器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21.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有丝
分裂的图像,下列评价合理的是()A.剪取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伸长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该同学在细胞甲中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有:染色体、赤道板﹑纺锤丝C.乙图所示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
期细胞数目和视野中所有细胞数目能推算出间期和分裂期所占时间的比例22.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
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23.南瓜的扁盘形、圆
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
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24.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3号、4号、5号、6号、7号均为杂合子C.6号与7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6D.
9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25.某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生理过程,I、Ⅱ表示结构或物质。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从左到右认读mRNA上的密码子B.物质Ⅱ是DNA,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①④为
不同生理过程,但其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D.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全部来源于线粒体自身合成2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遗传病类型致病原因预防措施A21三体综合征患者携带致病基因遗传咨询B囊性纤维病基因发生碱基对
的缺失产前基因诊断C猫叫综合征染色体数目减少产前染色体检查D白化病显性致病基因引起孕妇血细胞检查A.AB.BC.CD.D27.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基因型为EE的父本与
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可能是()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次级卵母细胞28.如图表示在神经纤维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
录电极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图中①至④为可能记录到的膜电位变化图。下列各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为图①,记录电极为YB.电位变化为图②,记录电极为ZC.电位变化为图③,记录电极为ZD.电位变化为图④,记录电极为Y29.图中①②表示棉花
的芽,③表示即将脱落的棉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植株中,只有①②部位能合成生长素B.在棉花植株中,生长素只能由甲端运向乙端C.农业生产中常常通过去除①来增加产量D.③中脱落酸含量较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速③脱落30.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
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背阴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背阴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的入侵地,估算其种群密度时应当随机选取
样方B.互花米草减少是由于与无瓣海桑相比进化比较低等C.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D.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31.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远高于细胞内。当细胞内外的Na+,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
-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请列举两例:_______________。(2)细胞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Na+移出细胞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
_________。(3)细胞膜上“Na+/K+-ATP酶”是一种蛋白质,组成它的多肽链经过加工、修饰后,最后由____________形成的囊泡将蛋白质发送到细胞膜上去。据图分析可知,“Na+/K+-ATP酶”的功能是____________。(4
)分析下图,推测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___________。32.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回答下列问题:(1)间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分行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作物,其优点是____________,选择间作作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____________(答出二点即可)。(2)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避免长期种植同一作物﹐而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其中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调节土壤肥力状况,防止“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3)及时、合
理施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请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缺磷对产量影响的原因____________。施肥同时适当浇水可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由于____________。33.同样是血细胞,在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5~
7天。这些血细胞都是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1)血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自由基学说和____________学说目前
被普遍接受。(3)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的白细胞,而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有效治疗白血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的多,与白细胞的_____________功能有关,请结合这一实例
说明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水稻(2n=24)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的杂种优势,但杂交种只能种植一代,其原因是____
________,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2)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有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3)水稻的抗病和感病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常用单体(2n-1)进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水稻的单体系(抗病)应有____________种单体。(4)若感
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将感病水稻与水稻单体系中的全部单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若感病基因位于该单体缺失的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若感病基因不位于该单体缺失的染色体上,且该单体为纯合子,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____。2022届名校高三精品卷生物试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细胞鲜重中О元素含量最多,说明О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B.脂肪只存
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C.脱氧核糖核苷酸和ATP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D.纤维素在人的肠道中彻底水解为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③
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O。细胞中水占85%~90,蛋白质占7%~10%.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不论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的含量最多。【详解】A、C元素是构成细胞的
最基本元素,A错误;B、脂肪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如:花生中含有脂肪,B错误;C、脱氧核糖核苷酸和ATP组成元素都是C、H、O、N、P,C正确;D、人体肠道中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的肠道中不能被水解为葡萄糖,D错误。故选C。【点
睛】2.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A.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C.人体细胞内元素O/C的比值,鲜重状态比干重状态高
D.细胞线粒体膜上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外膜一般比内膜高【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比值越低,细胞代谢活动越弱。2、鲜重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依次是O、C、H、N,干
重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依次是C、O、N、H。【详解】A、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高于种子休眠时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A错误;B、线粒体中产生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因此细胞内线粒体O2/CO2的比值低,
B错误;C、鲜重是含有水时的重量,故人体细胞内元素O/C的比值,鲜重细胞内比干重细胞内高,C正确;D、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含有有氧呼吸酶,细胞线粒体膜上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外膜一般比内膜低,D错误。故选C。【点睛】
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含有双层膜,有利于扩大光合作用的受光面积B.癌细胞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增多,易于分散和转移C.豚鼠胰腺细胞核仁的体积小,核糖体多,代谢旺盛D.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缺乏锻炼的人多【答案】D【解析】【分析】1、叶绿体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3、核仁通常表现为单一或多个匀质的球形小体,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
构。核仁的大小、形状和数目随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型和细胞代谢状态而变化。蛋白质合成旺盛、活跃生长的细胞如分泌细胞、卵母细胞,核仁大,可占总核体积的25%,不具蛋白质合成能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休眠的植物细胞,核仁很小。【详解】A
、叶绿体接受、传递、转化光能的结构是其类囊体薄膜,不是双层膜(内膜和外膜),A错误;B、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减少,易于分散和转移,B错误;C、豚鼠胰腺细胞需要合成大量胰蛋白酶,核仁的体积大,核糖体多,代谢旺
盛,C错误;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能量能量,运动员运动量大,消耗能量多,其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缺乏锻炼的人多,D正确。故选D。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测量了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反应放出的O2含量,在最适
条件下将反应室旋转180°,使滤纸片与H2O2溶液混合,每隔30s读取并记录量筒刻度,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提高实验环境温度,实验结果可用曲线②表示B.若提高H2O2溶液pH,实验结果可用曲线③表示C.若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可以探究底物
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D.放置不同数量圆形滤纸片的组,反应完毕后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量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图1:滤纸片经过肝脏研磨液浸泡,故其数量可代表酶的数量,因变量为反应放出的O2含量,据此分析作
答。2、分析图2可知,条件②下氧气的释放量最多,可能是底物浓度增加,①和③产物的量不变,故底物相同,但酶的用量或作用条件可能不同。【详解】A、由题意可知,图示实验是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的,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①,若提高实验环境温度,则酶活性降低,曲线可能变为③,A错误;B、由题意可知,图示实
验是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的,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①,若提高H2O2溶液pH,则酶活性降低,曲线可能变为③,B正确;C、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浸泡,因此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的变化代表过氧化氢酶数量的变化,改变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酶的浓度将发
生变化,即酶浓度变成自变量,可以探究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数量(浓度)的关系,C错误;D、若改变滤纸片的数量,酶数量增加或减少,底物浓度不变,最终反应完毕后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量相同,反应快慢不同,D错误。故选B。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
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绵和黑藻的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看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C.切下的花生子叶薄片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处理,更便于染色D.利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全过程可在低倍镜下观察【答案】D【解析】【分
析】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
,A错误;B、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由于在解离的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因此不可能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B错误;C、切下的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后,再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C错误;D、利用洋葱鳞片叶
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液泡体积较大,全过程可在低倍镜下观察,D正确。故选D。6.龋齿的出现是牙釉质及牙深层硬组织被化学溶解造成的,与变异链球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有关。含蔗糖的甜食吃得越多、越频繁,人出现龋齿的概率就越大
,而氟化物能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代谢,从而降低患龋齿的风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长期使用含氟牙膏可能会导致口腔中耐氟变异链球菌增多B.变异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C.一分子蔗糖水解产生的两分子葡萄糖是变异链球菌细
胞呼吸的底物D.不刷牙、睡前吃富含蔗糖的食物会加剧牙釉质的损伤【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
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长
期使用含氟牙膏可能会对变异链球菌进行选择,导致口腔中耐氟变异链球菌增多,A正确;B、变异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B正确;C、蔗糖水解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葡萄
糖是变异链球菌细胞呼吸的底物,C错误;D、不刷牙和睡前吃富含蔗糖的食物都会加剧牙釉质的损伤,出现龋齿的概率增大,D正确。故选C。【点睛】7.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
结论是()组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A.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都是29℃B.30℃时光合作用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等于呼
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都是1mg/hC.27℃、28℃和29℃光合作用1小时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D.27、28、29℃下光合作用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暗处理后重量变化表示1h植物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即呼吸速率,结合
表中数据可知29℃时,植物呼吸速率最快,即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1h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2h呼吸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即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7℃、28℃、29℃、30℃的真光合速率依次是:3+
1+1=5mg/h、3+2+2=7mg/h、3+3+3=9mg/h、1+1+1=3mg/h,故29℃时光合速率最快,即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都是29℃,
A正确;30℃时,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1+1=2mg/h,而呼吸消耗的量为1mg/h,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27℃、28℃和29℃光合作用1小时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是5mg/h、7mg/h、9mg/h,C错误;
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暗处理后重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7℃、28℃、29℃的光合作用有机物积累量分别是是:4mg/h、5mg/h、6mg/h,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表格中的暗处理后重量变化、光照
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代表的含义,进而根据公式计算实际光合作用量。8.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漏斗内(S1)和漏斗外(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达到渗透平
衡时液面差为△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达到渗透平衡时,S1和S2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B.若吸出漏斗管内△h以内的液体,则重新平衡时,△h的高度会下降C.若在漏斗管内外加入少量蔗糖酶(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则重新平衡时,△h=0D.内外液面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从S1到S2与从S2到
S1的扩散速率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的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
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详解】A、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为S1>S2,A错误;B、
若吸出漏斗管内△h以内的液体,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减小,则重新平衡时,△h的高度会下降,B正确;C、若在漏斗管内加入少量蔗糖酶(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蔗糖可被分解为单糖,漏斗内溶液浓度增加,液面会先上升,由于
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继而漏斗内溶液浓度会下降,则漏斗液面将会下降,最终△h=0,C正确;D、内外液面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不是静止不动的,只是水分子从S1到S2与从S2到S1的扩散速率相等,处于动态平衡,D正
确。故选A。9.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一种寄生在人的胃中,引发多种胃部疾病的细菌。尿素可被Hp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CO2。为鉴别人体是否被Hp感染,受试者口服14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4CO
2,即可判断受试者是否被Hp感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p利用人体胃部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B.受试者若未感染Hp,则呼出的气体中无14CO2C.Hp产生的脲酶适宜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D.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证明脲酶是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尿素呼气实验的原理:利用幽门螺
旋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NH3和CO2,然后根据CO2的同位素检测来确定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其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也没有其他复杂结构的细胞器。【详解】A、Hp属于原核细胞,有核糖体,可
以合成自身蛋白质,A错误;B、受试者若未感染Hp,则不能产生脲酶,不能分解含有14C标记的尿素,则呼出的气体中不能检测到14CO2,B正确;C、Hp寄生在人的胃中,而胃中是酸性条件,因此脲酶适宜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C正确;D、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一种
蛋白质)是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为“探索酶的本质”做出的成就之一,D正确。故选A。10.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
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D.将该植物从光合作用最适温度调整为细胞呼吸最适温度,c点左移,d点下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表示光
合作用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表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前者小于后者。【详解】A、a点时没有光照,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
粒体,但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正确;B、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B正确;C、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Mg时,光合速率降低,只有增大光照强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才能等于呼
吸速率,即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C正确;D、由于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小于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所以当温度从光合作用最适温度调整为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d点表示最大光合速率,现光合
速率减慢,故d点上移,D错误。故选D。11.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①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②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5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③向
甲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乙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试管内单位时间气泡产生的数量作为观测指标B.上述实验缺少对照,应增加一丙试管,加入1mL蒸馏水取代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C.上述实验步骤存
在错误,可调整为②③①④D.在以上材料用具基础上再增添若干水浴保温箱,可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对照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详解】A、本题探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故实验变
量为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分解速率,可观测指标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A正确;B、本题应该在设置一支试管加入1mL蒸馏水取代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过氧化氢在中性的条件下的分解状况,B正确;C、如果先将酶和
底物混合,再调节pH,反应已经在进行了,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所以应该先对酶调节pH,再将其和底物混合,所以实验顺序调整为②③①④,C正确;D、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速率会加快,即温度能影响过氧化氢
的分解速率,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易错点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或分解。12.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C.无氧条
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D.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结构式及各组分的含义: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
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详解】A、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形成AMP(一磷酸腺苷),也称为腺嘌
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B、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需要钠钾泵的帮助,消耗ATP,B正确;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没有ATP的合成,C错误;D、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D错误。故选B。13.将酵母菌培养
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并向这3支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无氧条件下,甲和乙都能够产生酒精和CO2B.在无氧条件下,甲和丙[H]产生和消耗场所相同C.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最终能够产生CO2和H2O有乙和丙D.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最终能够产生ATP的是甲、乙、丙【答案】B【解析】【分析】1、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
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2、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A、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二氧化碳和酒精,乙试管没有细胞质基质,不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丙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葡萄糖,但在无氧的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甲和丙[H]产生和消耗场所相同,B正确;C、乙试管没有细胞质基质,不能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不能产生CO2和H2O,C错误;D、乙试管中
是线粒体,在线粒体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的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反应,故乙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不能产生ATP,D错误。故选B。【点睛】14.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
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再通过呼吸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B.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C.萌发过程中
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26.5mg·粒-1·d-1D.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萌发过程中胚发育成幼苗,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
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详解】A、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
分解即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的供能,A正确;B、呼吸速率(曲线斜率)最大的阶段为胚乳干重的减少量最大时刻,即72~96h,B正确;C、胚乳干重减少量与萌发种子干重减少量差值最大时,胚乳营养转化为幼苗组成物质的速率最大。符合该特点的时间段为96~120小时(一天),该时间段内,胚乳干重减少量为11
8.1-91.1=27mg,而萌发种子干重减少量仅为177.7-172.7=5mg,即胚乳中22mg营养物质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转化速率为22mg•粒-1•d-1,C错误;D、若自120小时后保持实验条件不变,即继续
保持黑暗,萌发种子只进行细胞呼吸,干重将会减少,D正确。故选C。15.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如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包扎伤口选用创口贴促进表皮细胞有氧呼吸B乳酸菌制作酸奶密封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
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A.AB.BC.CD.D【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
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详解】A、包扎伤口应该用透气的创口贴,目的是防止厌氧菌繁殖,A错误;B、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
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B正确;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C正确;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生根吸收矿质
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故选A。【点睛】16.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依赖光合色素。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研究发现,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图中②③是两种叶绿素
的吸收光谱。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B.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②应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C.色素①可以吸收少量紫外光进行光合作用D
.弱光下②的相对含量增高有利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②表示叶绿素b,③表示叶绿素a,②③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详解】A、由图可知,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光合色素对光能利用率提
高,产生更多的ATP和NADPH,用于C3的还原,因此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A正确;B、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从上至下色素分布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因此②叶绿素b应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
,B正确;C、紫外光属于不可见光,光合色素不能吸收利用,C错误;D、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即②叶绿素b相对量升高,所以弱光下②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增高有利于植物对弱
光的利用,D正确。故选C。17.上图所示生理过程中,PSI和PSⅡ表示两种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M表示某种生物膜,其中乙侧的H+浓度远高于甲侧,在该浓度差中储存着一种势能,该势能是此处形成ATP的前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膜M是叶绿体内膜,其是光
反应场所B.乙侧的H+有来自甲侧,也有来自乙侧水光解产生C.CF0和CF1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D.图中表明光反应过程中光能可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答案】A【解析】【分析】光反应又称为光系统电子传递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来自于太阳的光能使绿色生物的叶绿素产生高能电子从而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然后电子通
过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中的电子传递链间的移动传递,并将H+质子从叶绿体基质传递到类囊体腔,建立电化学质子梯度,用于ATP的合成。光反应的最后一步是高能电子被NADP+接受,使其被还原成NADPH;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准确地说光反应是通
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并将光能为化学能,形成ATP和NADPH的过程。【详解】A、在生物膜M上发生了光反应,所以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侧的H+除来自甲侧,还来自乙侧的水的光解过程,B正确;C、CF0和CF1是复杂的蛋白质,其在图中所示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是催化ATP的合成和转运H+,C正确;D、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被光解生成了电子,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生成了ATP,所以光能先转化成电能再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D正确。故选A。【点睛】18.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人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
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试管编号1234567水草无有有有有有有距日光灯的距离(cm)20遮光*1008060Y20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浅绿色X浅黄色黄
绿色浅绿色浅蓝色蓝色*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下关于实验描述不合理的是()A.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黄色B.若一段时间后1号试管的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2至7号
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C.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D.6号试管距日光灯的距离应为20~60(cm)【答案】C【解析】【分析】据表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
中的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该实验的自变量有装置距日光灯的距离(即光照强度)、有无水草、是否遮光,因变量是水体的CO2浓度变化。【详解】A、2号管遮光条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不消耗二氧化碳,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3号试管,黄色应该比3号管更深
,故2号管的颜色应为黄色,A正确;B、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环境能导致试管内溶液CO2浓度下降,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B正确;C、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C
错误;D、6号试管颜色为浅蓝色,介于5号和7号试管颜色之间,二者距日光灯的距离分别为60和20cm,因此6号试管距日光灯的距离应为20~60(cm),D正确。故选C。19.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
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甲组乙组丙组染色体数目(个)1684细胞数目(%)155530A.甲组细胞肯定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B.乙组细胞肯定没有进行分裂C.丙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D.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可能为一条X和一条Y【答案】A【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果蝇染色体数2n=8)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
次分裂前期、中期或配子时期。【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A正确;B、由分析可知,乙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B错误;C、由分析可知,丙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或配子时期,C错误;
D、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细胞中含有两条X和两条Y;乙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一条X和一条Y(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含有2条X或含有2条Y(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丙组细胞中只含一条X或只含一条Y,D错误。故选A。20.如图表示人体红细胞成熟经历的几个过程及各
个阶段细胞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B.网织红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白血病C.过程③在脱去细胞核的同时还排出核糖体等细胞器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形成过程,过程①②③④均为细
胞分化过程,原红细胞开始合成血红蛋白,幼红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幼红细胞脱去细胞核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合成蛋白质最旺盛,说明网织红细胞仍含有核糖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在合成蛋白质。【详解】A、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造血干细胞与幼红
细胞属于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因此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B、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可导致白血病,网织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③在脱去细胞核后,形成的网织红细胞,能进行
蛋白质的合成,说明过程③没有排出核糖体等细胞器,C错误;D、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没有控制凋亡的基因,其凋亡基因在④之前就已表达,D错误。故选A。21.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有丝分裂的图像,下列评价合理的是()A.剪取
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伸长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该同学在细胞甲中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有:染色体、赤道板﹑纺锤丝C.乙图所示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细胞数目和视野中所有细胞数目能推算出间期和分裂期所占时间的比例【
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步骤是: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
、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
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载玻片,即制成装片。【详解】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大约位于根尖2
~3mm,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A错误;B、甲为有丝分裂的前期,此时能观察到的结构有染色体和纺锤体,而赤道板是虚拟的结构,不是真实存在的,因此观察不到,B错误;C、乙为有丝分裂的后期,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
期为有丝分裂的中期,C错误;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细胞数目和视野中所有细胞数目能推算出间期和分裂期所占时间的比例,D正确。故选D。【点睛】22.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
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B、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
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CD、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
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CD错误。故选B。【点睛】23.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
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
.AABB和aabb【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比例约为9:6:1,属于自由组合定
律的特殊情况。【详解】两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比例为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说明扁盘形中含A和B,
圆形中含A或B,而长圆形为aabb,因此F1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由于亲本是圆形南瓜,不可能同时含A和B,所以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中9:3:3:1与9:6:1的关系。24.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3号、4号、5号、6号、7号均为杂合子C.6
号与7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6D.9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答案】C【解析】【分析】由遗传系谱图可知,3号和4号均无病,他们的女儿(8号)患病,说明该遗传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由分析可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A错误;假设该遗传病由A/a控制,1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其a基因一定会传递给他的孩子,故5号、6号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8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其中一个a基因来自3号,另一个a基因来自4号,故3号
、4号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3号和4号的儿子(7号)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B错误;6号(基因型为Aa)与7号(基因型是1/3AA或2/3Aa)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2/3×1/4=1/6,C
正确;6号(基因型为Aa)与7号(基因型是1/3AA或2/3Aa)的儿子(9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aa的概率为(2/3×1/4)=1/6,故A_的概率为1-1/6=5/6,AA的概率为1/3×1/2+2/3×1/4=2/6,故9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2/6÷5/6=2/5
,D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无中生有和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结合系谱图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某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生理过程,I、Ⅱ表示结构或物质。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从左到右认读mRNA上的密码
子B.物质Ⅱ是DNA,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①④为不同生理过程,但其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D.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全部来源于线粒体自身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示意图,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转录过程,⑤为翻译过程。Ⅰ为
核膜,Ⅱ为环状DNA分子。【详解】A、根据核糖体上肽链的长短可知,图示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从右到左认读mRNA上的密码子,A错误;B、物质Ⅱ是环状DNA,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C、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④为转录过
程,二者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C正确;D、③⑤均为翻译过程,由于两个过程中用于翻译的模板不同,翻译的蛋白质不同,③为细胞核基因控制,线粒体中的蛋白质不全部来源于线粒体自身合成,D错误。故选C。【点睛】2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遗传病类型致病
原因预防措施A21三体综合征患者携带致病基因遗传咨询B囊性纤维病基因发生碱基对的缺失产前基因诊断C猫叫综合征染色体数目减少产前染色体检查D白化病显性致病基因引起孕妇血细胞检查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
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患者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B、囊性纤维病的发病机理是基因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可通过产前基因诊断来预防,B正确;C、猫叫综
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不是染色体数目减少,可通过产前染色体检查预防,C错误;D、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引起,D错误。故选B。【点睛】27.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基因型为
EE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可能是()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次级卵母细胞【答案】D【解析】【分
析】基因型为EE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代的基因型为Ee:ee=1:1,据此分析作答。【详解】基因型为EE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前提下,e来自母本染色体的复制
,该个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e未分离。故选D。28.如图表示在神经纤维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图中①至④为可能记录到的膜电位变化图。下列各项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为图①,记录电极为YB.电位变化为图②,记录电极为ZC.电位变化为图③,记录电极为ZD.电位变化为图④,记录电极为Y【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电流表的两电极在神经纤维膜内,在Y电极的左侧X处给以足够的刺激后,兴奋
先后经过左右两电极,分别引起电流表指针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详解】根据题图可知,电流表的两电极在神经纤维膜内,在Y电极的左侧X处给以足够的刺激后,兴奋先后经过左右两电极,分别引起电流表指针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图①至④中
只有④符合要求,且可以记录电极为Y。D正确。故选D。【点睛】29.图中①②表示棉花的芽,③表示即将脱落的棉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植株中,只有①②部位能合成生长素B.在棉花植株中,生长素只能由甲端运向乙端C.农业生产中常常通过去除①来增加产量D.
③中脱落酸含量较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速③脱落【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
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详解】A、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
位有幼叶,幼芽,棉花植株中,不只有①②部位能合成生长素,幼嫩的叶也可以合成生长素,A错误;B、生长素的运输不是只有极性运输从甲运输到乙,成熟组织的韧皮部还有非极性运输,B错误;C、在农业生产上对棉花进行打顶,即去掉①顶芽,使侧芽发育,有利于增产,C正确;D、③表示
即将脱落的棉桃,其中脱落酸含量较高,脱落酸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不能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故选C。30.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背阴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背阴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
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的入侵地,估算其种群密度时应当随机选取样方B.互花米草减少是由于与无瓣海桑相比进化比较低等C.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D.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答案】B【解
析】【分析】1、演替的类型:①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②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
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估算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B、互花米草减少是由于缺乏光照,B错误;C、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C正确;D、由分析可知,由互花米草占优
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起始条件不为0,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B。31.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远高于细胞内。当细胞内外的Na+,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
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请列举两例:_______________。(2)细胞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Na+移出细胞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
_________。(3)细胞膜上“Na+/K+-ATP酶”是一种蛋白质,组成它的多肽链经过加工、修饰后,最后由____________形成的囊泡将蛋白质发送到细胞膜上去。据图分析可知,“Na+/K+-ATP酶”的功能是___________
_。(4)分析下图,推测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使神经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只写一点不得分)(2)主动运输(3)①.高尔基体②.运输Na+和K+和催化AT
P的水解(只写一点不得分)(4)离子浓度差(或离子浓度方向)【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正常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远高于细胞内”,可知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
入膜内均是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由图可知,“Na+/K+-ATP酶”还可以催化ATP的水解。【小问1详解】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比如Na+在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中起着重要作用,再比如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Na+内
流使神经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进而产生兴奋。【小问2详解】根据细胞膜内外Na+的浓度差,Na+移出细胞膜外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从图示还可以看出这个过程需要消耗ATP,因此Na+移出细胞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小问3详解】组成“Na+/K
+-ATP酶”的多肽链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后,最后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将蛋白质发送到细胞膜上去的;据图分析可知,“Na+/K+-ATP酶”既能作为载体运输Na+和K+,又能最为酶催化ATP的水解,为
其转运Na+和K+提供能量。【小问4详解】由图2可知,钠离子顺浓度流入细胞,合成ATP,由图3可知,钠离子逆浓度运出细胞,消耗ATP,因此可推测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离子浓度差(或离子浓度方向)。【点睛】此题利用“
Na+/K+-ATP酶”的结构与功能,综合考查无机盐在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蛋白质的合成及加工过程、载体及酶的作用等知识,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32.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
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回答下列问题:(1)间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分行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其优点是____________,选择间作作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____________(答出二点即可)。(2
)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避免长期种植同一作物﹐而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其中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调节土壤肥力状况,防止“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3)及时、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请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缺磷对产量影
响的原因____________。施肥同时适当浇水可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由于____________。【答案】(1)①.提高了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株高、对光照的需求、根系深浅、对土壤营养的需求等(合理即可得分)(2)不同作物种类对矿质元
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3)①.缺磷影响ATP和[H]的合成;缺磷影响叶绿体类囊体膜的结构与功能等(答出一点即可得分)②.肥料
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解析】【分析】1、间作是指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田块上间隔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2、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合理的轮作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
病、虫、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小问1详解】间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分行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其优点是提高了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在选择间作作物时应考虑株高、对光照的需求、根系深浅、对土壤营养的需求等因素。【小问2详解】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
避免长期种植同一作物﹐而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不同作物种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因此轮作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调节土壤肥力状况,防止“伤地”。【小问3详解】缺磷影
响ATP和[H]的合成;缺磷影响叶绿体类囊体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因此及时、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施肥同时适当浇水可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由于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理论联系实践,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3.同样是血细胞,在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5~7天。这些血细胞都是失去
分裂能力的细胞。(1)血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自由基学说和____________学说目前被普遍接受。(3)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的白细胞,而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通过骨髓移植可
以有效治疗白血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的多,与白细胞的_____________功能有关,请结合这一实例说明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1)血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连续分裂的能力(2)端粒学说(3)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增殖分化为正常的白细胞等血细胞(4)①.吞噬病菌②.细胞凋亡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
面都有重要意义(答出一点即可得分)【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的过程是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同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种类不同的蛋白质,进而使细胞结构、功能
发生差异的过程。2、细胞衰老的特征包括细胞内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速率下降、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等特点。3、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生长、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具有积极意义。【小问1详解】只有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血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连续分裂的能力,因而没有细胞周期。【小问2详解】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学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
和端粒学说。【小问3详解】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能增殖分化出正常的白细胞等血细胞,因而通过骨髓移植可用于治疗血细胞异常的白血病。【小问4详解】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其功能有关,同样是血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功
能不同,凋亡的速率也不一样,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则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得多,该实例体现出细胞凋亡在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等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的概念
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4.水稻(2n=24)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的杂种优势,但杂交种只能种植一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进而影响产
品的品质。(2)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有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3)水稻的抗病和感病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常用单体(2n-1)进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水稻的单体系(抗病)应有____________种单体。(4)若感病是由一对隐性基
因控制,将感病水稻与水稻单体系中的全部单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若感病基因位于该单体缺失的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若感病基因不位于该单体缺失的染色体上,且该单体为纯合子,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______。【答案】(1)杂种(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2)0(3)12(4)①.抗病∶感病=1∶1②.全为抗病【解析】【分析】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小问1详解】由于杂种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因此杂交种只能种植一代。【小问2详解】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小问3详解】水稻体细胞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单体是指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缺少一条染色体,因此人工构建水稻的单体系(抗病)
应有12种单体。【小问4详解】若感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R、r表示),将感病水稻(rr)与水稻单体系中的全部单体分别杂交,若感病基因定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则该单体的基因型为R0,后代的表现型及
比例为抗病(Rr):感病(r0)=1:1。若感病基因不位于该单体缺失的染色体上,且该单体为纯合子,则该单体的基因型为RR,与感病水稻(rr)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全为抗病。【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育种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
离定律的实质,掌握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方法,能结合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答题,有一定难度,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