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82.586 K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82.58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e922a3dd3434ff873d6e401d73ae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万州二中教育集团高2022级高一(下)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有一片区域今天看来是漫无边际的沙漠,毫无生气,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史诗,最早的关于

大洪水和方舟的传说,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这片区域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史诗,最早的关于大洪水和方舟的传说”等信息反映的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故答案为D项;A项属于古代印度文明,B项属于古代中华文明,

C项属于古代埃及文明,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22·北京高考)2.英国学者马丁·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下列希腊文明

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字母文字②雕刻艺术③民主政治④冶铁技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文字来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古代埃及的影响、而西亚地区的

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由此可知,①②④能够证明希腊文明起源于西亚和北非,B项正确;民主政治是雅典首先开创的,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3.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

中获得7次收成。这一特殊的农业技术的发明者是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班图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阿兹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故选B;玛雅人、印加人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

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班图人是古代非洲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排除D。【点睛】(22·湖北高考)4.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由此可以看出()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主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D项正确;材料的信息得不出意

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排除B项;英国政治变革是1689年,且材料得不出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排除C项。故选D项。5.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巴西

开办了种植园,因缺少劳动力而去非洲,途中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岛上生存下来并“过得很富裕”,整个小岛成为他的个人财产。鲁滨孙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理性主义思潮的

兴起B.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C.近代西欧的殖民扩张D.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鲁滨孙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去非洲寻找劳动力,反映了西欧对美洲和非洲的殖民侵略,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整个小

岛成为他的个人财产,实际上就是将小岛殖民化了,C项正确;小说内容与理性主义思潮关系不大,排除A项;小说情节反映了殖民者掠夺殖民地原料、奴役殖民地人民,没有反映商品输出,排除B项;小说内容与近代自然科学进步关系不大,

排除D项。故选C项。6.下表是1775年世界部分地区劳动者日均工资状况,据表可知,这一状况地点日均工资(单位:白银克)德里(印度)17北京3.9维也纳(奥地利)3.7佛罗伦萨(意大利)3.7英国12A.展现世界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B.推动英国进行技术革新C.导致西方国家

殖民扩张的高涨D.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75年英国劳动力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抬高了英国工业制品的成本,这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因此推动英国进

行技术革新,故B正确;1775年的世界,英国刚开始一段时间工业革命,材料里的其他地方仍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近代工业化尚未开始,工业化无从比较,故A错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在新航路开辟后就普遍进行,故C错误;近代西方完成工业革命并对东方进行广泛殖民活动,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

最终从属于西方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故D错误。(22·湖北高考)7.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

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71、1872年日本明治维新已经开始,岩仓具视出访欧美,由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转变

到全身西式装扮,这反映了维新官员学习西方文化、习俗,积极践行“文明开化”,A项正确;B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反映明治维新促进社会习俗的转变,C项前后颠倒,排除;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故选A项。.

的8.1881年2月,马克思在信中写道:“如果在一个国家还没有发展到能让社会主义政府首先采取必要的措施把广大资产者威吓住,从而赢得首要的条件,那么社会主义政府就不能在那个国家取得政权。”这表明巴黎公社失败主要是由于A.没有乘胜追击B.时代的局限性C.政府领导乏力D.外来势力强大【答

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巴黎公社革命起义的时机尚不成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B项正确;材料与没有乘胜追击、政府领导乏力及外来势力强大等说法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22·山东高考)9.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

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答案】B【解析】【详解】1914年一战爆发时,英国从“欧洲均势”考虑出发,担心德国战败后法国成为新的霸权国家,所以对法国采取有限援助政策,希望两败俱伤。这直接造成了战争初期英法联军由于协调不力而节节败

退,法国和平主义、反战运动高涨,前线士兵出现严重厌战情绪,国内政局不稳,法国有可能向德国屈膝求和,以求走出战争,从而造成德国独大,这极大违背了英国的“欧洲均势”原则,故一战后期英国不得不全力与法国合作以

赢得战争,B项正确;A项不属于英国转变态度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避免单独对德作战只是表象,排除C项;英国希望德法两败俱伤,独霸欧洲,排除D项。故选B项。10.1919年,他们(伍德罗威尔逊、劳合乔治和乔治克里蒙梭)坐在巴黎,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国家将不存在,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

分,以及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将在战胜国之间如何分配等。这说明当时A.英国掌握世界霸权B.国际联盟作用不足C.世界体系设计存问题D.资本主义阵营巩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他们(伍德罗威尔逊、劳合乔治和乔治克里蒙梭)坐在巴黎,决定着哪些国在家将存在”并结合所学可知,1

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法、美三国操纵会议,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控制并决定着战后国际秩序,这说明当时的世界体系设计存在问题,完全是大国的意志,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美、法三国操纵巴黎和会,决定国际秩序,并没有突出英国掌握世界霸权,排

除A项;1919年国际联盟尚未正式成立,排除B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22·福建高考)11.1820年刊刻的《海录》,是中国人编写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书籍。

林则徐曾参考其中的“英吉利”条目,以了解英国国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的“开眼看世界”()A.延续了清朝传统的对外认识B.革新了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C.借助了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D.奠定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前中国。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中国人编写的世界地理知识书籍为林则徐了解英国提供认知来源。因而鸦片战争前后的开眼看世界受到之前知识体系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传统认识盲目自大闭目塞听,开眼看世界主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A项错误;材料强调开眼看世界的背景,没涉及开眼看世界的影响,不合逻辑,排除B项;清朝传统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其根源是小农经济,开眼看世界主张与外国交流,这

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局部),表中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反映了对外对内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广州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

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曾国藩军营、胡林翼军营等处兵勇更多1860年4月,英法联军次第占领舟山、芝罘、大连湾,清军未做任何抵抗,福山、金州相峙的清军仅以千计对付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捻军兵数以万计的1

860年8月起,英法联军猖獗于大沽、天津,直犯北京,此处清军总兵力20万,真正机动作战的不过5万余人太平天国战场上,除被打垮的江南大营6万兵勇外,能机动作战的兵力达10万之巨——据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

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整理A.清廷的本质决定其战争政策B.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C.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D.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答案】A【解析】【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对抗英法联军的军力“仅以千计”或“真正机动作战的不过5万余人”,派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等农民

起义的军力则“数以万计”,“能机动作战的兵力达10万之巨”,表明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的军事力量投入远远小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力量投入,反映出清廷的本质决定其战争政策,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排除B项;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与材料连续提到芝罘、大连湾、大沽、天津、北京等北方城市不符,D项错误。(22·江苏高考)13.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

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C.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李圭参

加美国万国博览会,认为“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可见李圭认为对外交流对国家和百姓有利,希望国人重视对外交流,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根据材料“国人出外甚少”,

可知中国参与国际交流不积极,不能体现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其他国家的情况,不能证明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李圭的言行是希望国人重视对外交流,不是倡导实业救国,排除D项

。故选B项。(22·北京高考)14.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

殖民地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强调长江沿岸各省只能由英国租押,意味着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B项正确;19世纪末英

国未能将将长江流域辟为其殖民地,排除A项;“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899年提出的,排除C项;当时的清政府未能成功维护主权完整,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表是“克林德碑”的相关信息,其变化说明时间事件1900年德国驻华

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清军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醇亲王载沣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一战战

胜国。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1952年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扬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A.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B.中国社会完全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D.维护民族

尊严与正义的基础是国家实力【答案】D【解析】【详解】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向中国挑衅被击毙,却建立“克林德碑”以向德国谢罪,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为建社会的中国的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保卫和平碑”,以为表扬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其变化说明国家实力是维护民族尊严与正义

的基础,故选D;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无法体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排除A;1952年新中国已经成立,排除B;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

纪的欧洲城市,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城镇均被城墙所包围,而防卫城墙的存在,既意味着城市与乡村(庄园)的区别,也为城市生活提供了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市场作为商人的经营场所,也是城市最主要功能的表征,还是城市存在的前提和城市生活的重心所在。市

民作为城市的创建者,也是城市生活的主体,没有市民就没有城市,也就没有城市生活本身。法庭是市民和城市生活的司法保障,市民通过创立自己的特别法庭,可以摆脱其所属审判管辖区域的领主法庭的繁复和束缚。作为“市民阶级

的合法身份”的标志,自由“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特权,同时也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与发展》材料二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

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

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材料三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白糖本来属于奢侈品,而今成为大众化的调味品,这就是白糖革命的结果。这样一来,有必要进一步增加白糖的消费量。在这种情况

下,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西欧早期城市兴起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白糖消费量

增加的原因。【答案】(1)表现:城墙的出现(为城市生活提供保障)市场的形成;市民阶层的兴起;城市法庭的建立;自由思想的兴起与传播。(任答三点即可)(2)理念:商品货币意识;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新的积极消费观念。作用: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促进欧洲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

件,有利于世俗社会的发展;促进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答出2点即可)(3)原因:物种的洲际交流(旧大陆物种被引入美洲)加强;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西洋贸易规模的扩大;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欧早期的城市。由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城镇均被城墙所包围,而防卫城墙的存在”可得出城墙的出现(为城市生活提供保障);由材料一“市场作为商人的经营场所,也是城市最主要功能的表征,还是城市存在的前提和城市

生活的重心所在。”可得出市场的形成;由材料一“市民作为城市的创建者,也是城市生活的主体,没有市民就没有城市,也就没有城市生活本身。”可得出市民阶层的兴起;由材料一“法庭是市民和城市生活的司法保障,市民通过创立自己的特别法庭”可得出城市法庭的建立;由材料

一“作为‘市民阶级的合法身份’的标志,自由‘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特权,同时也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可得出自由思想的兴起与传播。【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6世纪的欧洲。第一问新理念,由材料二“即各种有

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可得出商品货币意识;由材料二“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可得出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由材料二“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

惩处”可得出新的积极消费观念。第二问作用,由材料二及15、16世纪相关史实可知,这些理念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促进欧洲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世俗社会的发展;促进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小问3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欧洲。由材料三“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及所学可得出物种的洲际交流(旧大陆物种被引入美洲)加强;结合所学可知,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西洋贸易规模的扩大;

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并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尽管后

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美国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

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辩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政治……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

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的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摘编自万绍红《共和主

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等材料三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

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因及影响。(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答案】(1)目的:明确革命的意义;限制袁世凯的权利。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体

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2)原因:民众容易情绪化,缺少理性;防止利益集团对权力的垄断;防止专制、独裁;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宪法制定者的政治智慧。影响:美国政治制度趋向民主化、法制化;推

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3)原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政局动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素质低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2年的中国。第一问目的

,由材料一“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可得出明确革命的意义;限制袁世凯的权利。第二问意义,由材料一“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并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所学可得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由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得出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87年的美国。第一问原因

,由材料二“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辩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可得出民众容易情绪化,缺少理性;由材料二“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可得出防止利益集团对

权力的垄断;由材料二“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可得出防止专制、独裁;防止多数人的暴政;由材料二“1787年的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及所学可得出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宪法制定者的政治智慧。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分

别从美国政治制度趋向民主化、法制化;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等方面分析说明。【小问3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初期的中国。由材料三“……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及所学可得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政局动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素质低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文明是人类签署的一份浮士德契约,机器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将人

们带到一个美妙的新世界。机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彻底征服了自然,甚至这个“宇宙的孤儿”已经进入太空时代,但机器与技术也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中国学者李泽厚因此提出“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今日的文艺复

兴是人需要从机器(科学机器和社会机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这解放不是通过社会革命,而是通过寻找人性。”——摘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与机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机器发明极大地解放了人力,但也异化了人的生活。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工业生产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使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使人力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但在工厂制度下工人成为被钟表控制的工具,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人性迷失,工人生活状况越来越差,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环境污染严重,疾病犯罪等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机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彻底征服了自然,甚至这个‘宇宙的孤儿’已经进入太空时代,但机器与技术也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第一次文复兴使人从神的治下解放出来,今日的文复兴是人需要从机器(科字机器和社会机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这解放不是通过社会革市,而是通

过寻找人性”结合所学可以从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创造巨大生产力,到现在人因为机器而变的冷漠,因此可以得论题:机器发明极大地解放了人力,但也异化了人的生活。阐述时应该围绕论题进行,即首先肯定机器发明对人类的解放,可

以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使得生产力得到进步,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在阐述人的异化这一分论题时,可以结合工业革命中的工厂制度、贫富差距扩大、人与人关系的冷漠等方面分析。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