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62.644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docx,共(6)页,562.64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fcfb3259211b2c7ec24cfe3351682a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11.5命题人:闻小武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共48分)1、从考古发掘的文物上看,周初,地处边陲的几大诸侯国出土的青铜器多是周王室的制品,少有封国的器物。迨至西周后期,封国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美,甚至超过了周王室器物的水平。这表明A.分封

制促进了社会发展B.分封制度已经瓦解C.诸侯威胁了王室的权威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2、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A.重视教育对

社会秩序的作用B.具有比较超前的政治理念C.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D.教育理念与伦理观相矛盾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相关记述出处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史记》韩非

子“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韩非子·定法》商鞅“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于制民。”“法者,所以爱民也。”《商君书·画策》《商君书·更法》A.战国时期出现各家

学说融合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的理论创新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忠君”D.法家学说蕴含了“民本”的思想4、《史记》首创民族列传,即《匈奴列传·南越列传》等六篇专传,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例子。而且无论是华

夏还是四夷,司马迁都把他们的祖先视为黄帝。这一叙史方式A.说明西汉开始出现华夏认同观B.反映了当时华尊夷卑的思想C.顺应了当时大一统的时代潮流D.强调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5、《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官而不记机构,以长官代表各自机构,佐官附在其后;两唐书《百官志》则

在各机构名下记其长官、佐官,将他们一概视为机构成员。汉、唐正史官志记载体例变化反映了A.集权秩序强化B.佐官对长官的依附性增强C.长官地位上升D.佐官与长官协同行政弱化6、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设有“谱局”“谱库”,由专门的谱官掌握各类家谱、族谱的编制情

况,规定民间编纂的家谱必须到政府备案,与政府谱局存档簿状对照无误后,才能得到认可。这一做法A.保证血缘正统传承B.有助于维护士族特权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D.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7、唐初建立起专门的谏官以规正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编写《

贞观政要》确立了一系列关于君主的行为准则,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也规定了权力运行方式,但这些努力都无法约束后代君主的言行,不久就被破坏殆尽。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缺少对官僚政治的有效约束B.宋代用分化事权加强了君权C.中国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缺陷D.儒家等级观念导致专制强化

8、戏场原为临时性设置,宋朝时形成了“逢场作戏”现象,即每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作场演戏的常设场所。“逢场作戏”的出现表明宋朝A.奢靡之风盛行B.城市商业经

济发展C.坊市制度瓦解D.传统文化受到冲击9、《宋史》等官方资料显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都低得出奇。其中数字最高的是天圣元年(1023年),每户平均人口数是2.57;最低的是元丰三年(1080年),竟然只有1.42。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A.人口的出生率偏低B.

中央集权有所削弱C.赋役统计制度变化D.户籍管理相对松弛10、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

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B.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C.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11、有学者研究指出: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一直都在利用太平天国引发的危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致使咸丰皇帝

改变原本强硬的对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体制等方面的让步,主动从排外走向与西方“合作”,以维护统治。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过渡B.客观上加剧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C.揭示出了清政府腐朽卖国的反动嘴脸D.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催化剂12、1851

年,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伦敦世博会,夺得金、银两项大奖;1906年意大利世博会,江苏海门颐生酿造公司的“颐生酒”获得金奖;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苏州沈寿的刺绣《耶穌像》、贵州茅台酒等获金奖,常州的梳篦获银奖。这说明当时中国()A.传统工商业产品仍具明显市场

优势B.政府非常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C.工商业者已具有近代商业竞争意识D.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3、1896—1897年,汉口的华商一如既往地定期在上海采购进口的布和纱,英国兰开夏郡访华代表团报告说“在整个长江流域目前还没有一个西方商人从事棉制品的

进口贸易,只有上海除英国资本已经从汉口等口岸撤出,并且一直没有向重庆等新口岸投资。”这()A.表明列强侵华的步伐渐缓B.受制于日本控制长江流域C.反映民族资本有局部优势D.导致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14、晚清大臣曾国藩在一封奏折里说,许多洋务

官员一味模仿西洋“制器之术”,其实不得要领。“制器”之术的关键在于以数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所有制器的奥秘都可以用公式和图纸来研究。如果一味模仿,而不知“制器”的“所以然”,是徒费心力。当下要务,是创办翻译学校,翻译西洋自

然科学书籍。据此可知,曾国藩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洋务观念B.对欧美科技发展新趋势有所了解C.对西方的学习超越“器物”层面D.提倡对传统教育进行近代化改造15、光绪帝亲政前为了熟悉政务,进行批阅奏折的模拟练习,1882年,吉林将军就朝鲜人占种吉林边疆农地一事

进行议覆,光绪帝在奏折之后有两条批示。这反映出内容备注第一条朝鲜贫民占种吉林荒地,自疆吏视之,固有彼此之分,自朝廷观之,初无中外之别,即妥为安插,不必多设科条光绪自己对奏折内容的点评和处理意见第二条良民安分垦种,原可宽容,如借此蚕食边疆,仍当驱逐,着妥慎为之老师翁同龢对第一次批示进行讲授和

点评后,光绪第二次批示A.翁同龢具有一定近代外交观念B.光绪帝锐意进取的气象C.官僚制度发挥制衡皇权的作用D.列强侵略引发边疆危机16、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

,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据此可推知A.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B.新式教育备受大众质疑C.儒家思想已丧失正统地位D.科举废除带来吏治败坏17、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推行新学制后,出现了各种新式教科书

。1903年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课文:“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独牛然,人亦如是。问何以为人役,问世界以何等人为最苦?”这一内容旨在A.宣扬上下尊卑等级秩序B.推广白话文和新文学C.主张开启民智救亡图存D.论证剥削

压迫合理性18、有学者认为:在传统社会中,精英与民众之间泾渭分明,因而在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民众不急,精英急”的现象。明显打破了这一现象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大革命19、图1、图2是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这两幅图反映当时我国

()A.工业的区域分布重心已经发生转移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实行战略调整以应对严峻国际形势D.调整工业布局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20、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有科学文化知识、有技术特长和生产经营能力的专业户。随着专业户的的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专

业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和专业乡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和增长模式。这种方式A.意在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源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C.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重在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21、下图为1978——1984年国家收购粮食情况(单位:百万吨)。(注:超购价

是指超过计划收购部分所实行的加价奖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计划收购低于实际收购缘于进口粮食的增加B.超购价收购额增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结果C.国家收购粮食情况的变化体现了体制改革的成果D.定购合同收购

份额说明统购统销体制为主要形式22、1991年2月,《解放日报》先后发表四篇署名“皇甫平”的社评,文章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指出“知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但随即遭到《人民日报》《求是》等报

刊的发文指责和围攻。这一事实()A.表明“皇甫平”的观点过于激进B.折射出经济改革深化和转型的阵痛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已成社会共识D.说明中国应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3、在雅典的泛雅典娜节的比赛中,火炬赛跑和赛船等只有公民可以

参加,也只有公民可以进入卫城的神庙;酒神节期间,那些父亲阵亡后留下的遗孤,在由城邦抚养成长到18岁时,于这个节日接受城邦赠予的一套重装步兵盔甲。由此可知,这些活动A.培育公民爱国意识B.鼓励公民积极参政C.

体现人文主义精神D.说明民主的广泛性24、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条件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西班牙的黄金、白银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

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25、位于墨西哥城的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人

的金字塔、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议会(后改为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写道:“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体现出A.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B.对文化包容的不懈追求C.对印第安文明的高度赞扬D.对文明交融的理

性反思26、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一个长官,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统一宗教信仰;利用战争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这反映出印加帝国()A.利用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B.道路交通网

络较为发达C.国家治理能力领先世界水平D.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7、如表是1761—1851年英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英国()时间(年)人口(百万)净进口(指数)17616.15-4178

17.04017917.74218018.665183113.2812185116.7416A.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增强B.工业革命导致国内粮食产量下降C.城市化进程造成国内粮食短缺D.工农业结构失衡的情况日益加深28、英语gentleman(绅士)一词从法语gentilh

omme(贵族)演变而来,它的含义随着时代变化而扩大,每隔一段时间,所指的人的社会地位就更低一点,最终被用来泛指所有公民。这种变化A.促进君主立宪制完善B.受到了宗教改革影响C.冲击英国的君主专制D.反映了民主化的过程29、下表是1775年世

界部分地区劳动者日均工资状况,据表可知,这一状况地点日均工资(单位:白银克)德里(印度)1.7北京3.9维也纳(奥地利)3.7佛罗伦萨(意大利)3.7英国12A.展现世界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B.推动英国进行技术革新C.导致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高涨D.使东

方最终从属于西方30、1969年,尼克松在谈到美国对亚太地区政策时说到:“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和负责”。这反映了()A.美国已承

认亚洲国家的独立和主权B.美国在积极调整对华的冷战政策C.战略重心由亚洲地区转向欧洲地区D.美国现实利益下全球战略的重构31、二战后,美国把防核扩散作为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冷战加剧,美国政府防核扩散政策的重点从阻止非核武器国家获得核能力,逐步转

向防止具有所谓“不良意图”的“问题国家”开发核武器。这种变化反映当时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C.美国遏制苏联发展D.区域集团化的发展32、1896一2020年,奥运会已经举办32届。1896-

1956年的前16届奥运会中,欧洲国家和美国举办了其中的14届,占比87.5%,另外两届分别由日本、澳大利亚举办。1960年之后的16届奥运会中,欧洲国家(不包括前苏联)和美国举办了其中的7届,占比43.75%。上述变化折射出A.国际

体育运动走向分散化B.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C.欧洲和美国城市功能弱化D.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缺失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国家出路的探索代表人物救国探索方案林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

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民主共和”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社会主义”——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先进

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从表中任选两个救国探索方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个救国探索方案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救国探索方案,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全国粮食、棉花、蚕丝、茶叶、食盐等商品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清中期,就连张家口、包头、伊犁等偏远地区多都发展成有名的商业贸易城镇。清初,中国的布匹、茶叶等商品进入俄罗斯地区,当地商人又将茶叶转贩欧洲市场。明中期以后到清中期

,中国手工业、商业、金融业的组织形式走向企业化。在此背景下,明清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除商人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

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摘编自孔祥毅《

明清中国金融革命的背景与标志》材料二17~18世纪英国的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具有吸收存款、借贷和发行货币功能的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对于刺激英国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国债制度的确立,以国家信用担保,使得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政府,政府获得了民间资本的有力

支持,有效化解了政府因长期对外战争引发的巨大财政危机。此外政府向民间借贷行为,造就了大量富裕阶层,尤其是城市精英阶层,推动了社会结构的优化整合。南海泡沫危机之后,英国政府强化了对股份公司、证券交易和银行系统的监管和监督,推动英国金融

制度不断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背景及其表现。(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7~18世纪

金融革命的主要影响。(8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形成,出现了自治市与郡、教区并立的权力结构。1835年颁布的《市政法案》是有关英国地方政府结

构的第一次立法,确立了选举产生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的地方自治原则。此后,一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的地方自治体制逐渐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英国中央政府于19世纪80、90年代完全改组了地方政府体制,但仍保留自治市的独

立性。——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材料二:人民公社解体后,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时至今日,这一体制由于建立在严格的户籍和土地边界基础之上,在当前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陷入了治理困境。社区自治——这一新型的基层治理形态成为新时代的选择。社区自

治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公共组织,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讨论并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农村社区自治体制下,是否拥有经济组织或集体产权不再成为社区成员的基本条件,从而打破了固有的村籍限制,为不同地区间人员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社区身份与个人经济、社会和政治

地位是分离的,社区成员均能以独立和平等的居民身份参与公共事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摘编自袁方成《民主治理如何可能一—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

治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自治市制度形成发展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村社区自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12分)2024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

史试卷答案11.5AADCABCBCBACCBAACDCCCBADDDADBDBB33.【答案】示例一:方案:“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2分)发展:探索主体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展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2分,答到其中

一个层面即可。)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探索方案,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国防、教育、外交等方面的现代化,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但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19世纪末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康、梁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国家出路的进一步探索。(8分)示例二:方案:“民主共和”“

社会主义”。(2分)发展:探索主体由资产阶级发展为无产阶级;指导思想由三民主义发展为马列主义;革命前途由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答到其中一个层面即可。)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迎来“黄金时期”,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广泛传播并逐渐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逐渐发展壮大,走向成熟。(8分)34.【答案】(1)背景: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商业城镇的兴起和繁盛;国际商路的扩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答到3点6分)表现:典当业尤为发

达,且分布广泛;经营主体来源广,资本相对雄厚;金融机构类型众,业务类型多样;政府积极参与;注重协调行业内部各种关系。(答到3点6分)(2)主要影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为英国的海外战争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社会阶层的调整;促进了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答到4点8分)35.【答案】(1)背景:拥有地方自治传统;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议会改革的推动。(答到4点8分)(2)特点:采用民主协商的治理形式;打破了固有村籍限制,治理开放程度高;社区成员间身份独立和平等;强调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答到3点6分)意

义:调动了民众的参政积极性;丰富了基层治理和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促进了人员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城乡一体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答到3点6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