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科检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0)页,343.86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f97b1e2cf45bf697c2a66def1858b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沈阳二中27届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学科检测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1.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若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
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大汶口遗址3.有学者说:“在陶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发现了大量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
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A.早于世界其他文明B.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C.起源于夏商周时期D.出现了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4.《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会解体B.私有制的产生C.早期国家建立D.人性日益退化5.考古学家发现在殷墟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A.早期国家的特征B.
私有制的起源C.母系氏族的状况D.分封制的瓦解6.《尚书》保存的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A.道家思想已经形成B.王权与
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D.“君权神授”学说7.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王位世袭B.宗法瓦解C.诸侯分封D.中央集
权8.“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战国时期既演绎川西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A.郑国渠B.长城C.都江堰D.芍陂9.《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下列选项最能导
致商鞅此种悲剧的是()A.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0.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体系的核
心是()A.“仁”和“礼”B.“无”C.“兼爱”和“非攻”D.“法治”11.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是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
爱,反对战争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12.某中学课题组在研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治商鞅变法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思想文化百家争鸣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繁荣
与开放的社会C.统一国家的建立D.民族关系发展13.李白在《古风》中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肯定了秦始皇功绩()A.统一全国B.统一文字C.实行分封D.建立郡县为是14.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如图所示中,
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15.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16.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
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A.秦朝统一文字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疆域辽阔D.秦朝统一度量衡1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分封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
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
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9.“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B.师法黄老
C.设置刺史D.颁推恩令20.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21.《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
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A.推行郡国并行B.实施汉承秦制C.实行休养生息D.颁布了推恩令22.汉武帝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实行了一套完
整的经济措施,从商贾手中夺利,达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这些经济措施包括()①盐铁官营②均输平准③设置刺史④将铸币权收归中央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3.翦伯赞在《秦汉史》中写道:“当此
之时,汉朝的文明光辉已经把西藏、青海除外之今日的整个中国照得通明,并且通过南山北麓之颈形狭管,在天山南北射出它的光辉。这种光辉,渐渐向中央扩大它的照射,大约在里海、黑海之南,便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光连彩,呈现出一种奇异的
美景。”这种“美景”的呈现主要得益于()A.匈奴势力的衰落B.郡县制的推行C.丝绸之路的开通D.推恩令的实施24.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评价某一史学著作云:“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该著作是A.《论语》B.《史记》C.《汉书
》D.《九章算术》25.《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武帝时,“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的《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布衣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26.图示法是学
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A.B.C.D.27.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2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
政府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29.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A.拓跋宏B.司马睿C.司马昭
D.拓跋焘30.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经济重心南移31.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士族门阀势力强大C.东晋
节度使势力强大D.两晋时政治民主化32.阅读书籍目录是把握书籍结构与主题的重要途径。下边目录反映的主题是第1节三国鼎立第2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第3节东晋十六国与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第4节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发展第5节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和民族大融合A.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B.封建经济
的高度繁荣C.政权分立与藩镇割据D.社会发展与民族交融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36分。33.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材料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的——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三“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
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秦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
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问题的?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
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摘编自张金龙《论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材料二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政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
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最
显著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共性原因。沈阳二中27届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学科检测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
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A【
20题答案】【答案】A【21题答案】【答案】C【22题答案】【答案】C【23题答案】【答案】C【24题答案】【答案】B【25题答案】【答案】D【26题答案】【答案】D【27题答案】【答案】C【28题答案】【答案】C【29题答案】【答案】A【3
0题答案】【答案】B【31题答案】【答案】B【32题答案】【答案】D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36分。【33题答案】【答案】(1)创新之处:西周实行分封制。创新目的:加强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秦始皇。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3)措施:实施“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消除地方分裂的物质基础。【34题答案】【答案】(1)影响: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对社会的控制;秦国实现国富兵强;奠定秦统一六国
的基础等。(任意3点)(2)特点: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原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统治者坚决变法;改革内容较为全面;措施执行比较彻底等。(任意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