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周练(五)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6)页,521.51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e4b2486a638bae6f2b5b05ec23ff4f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平遥二中高一年级周练历史试题(五)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4分,共20小题)1.有学者说:“毫无疑问,商人在竖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该学者强调()A.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B.政府行为主导了
海外殖民活动C.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合法性D.商业活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2.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认为,其在非洲起到的作用是拯救黑人,理由是非洲有用战俘作祭品的习俗,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等于逃过一死,因此,非洲
黑人是奴隶贸易的受益者。这反映了英国人()A.是在为奴隶贸易找借口B.改善了奴隶的生存状况C.掀起了废奴运动的高潮D.为美洲开发提供了劳动力3.“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坐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
在此地的种植园工作。”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D.促进了非洲的社会进步4.“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5.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到达东方。他们最初在亚洲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建立商站。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
的几十个商站。葡萄牙能建立商站的主要目的是()A.掠夺工业原料B.控制商路C.传播基督教D.拓展殖民地6.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
映了()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7.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
表明()A.两类国家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条件8.某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
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产生了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9.下列属
于非洲人民抗击殖民统治史实的是()A.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B.成立“国大党”反抗英国C.玻利瓦尔领导拉美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D.墨西哥建立了共和国10.19世纪末,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武装斗争B.利用宗教形式组织反帝斗争C.举行政治总罢工D.资产阶级组织政
党进行议会斗争11.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殖民活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B.经济手段是殖民
扩张的常用方式C.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根源D.帝国主义不以控制殖民地为目标12.1815年,玻利瓦尔提议:“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将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1819年,他领导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
826年,他又提出了:“新世界将由以一项共同法律相联结的一切独立国家组成。”上述史实说明玻利瓦尔的理想是()A.美洲获得独立B.美洲联合建国C.实行独裁统治D.成为拉美“解放者”13.1602年经议会批准,在爪哇岛的万丹
,荷兰各种私营贸易公司合并为一家大的垄断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使各个资本家(公司的各单个股东)减少了由于经营殖民地事业可能发生的危险。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A.标志着荷兰出现了垄断组织B.使西欧兴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C.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D.说明荷兰垄断了世界航海运输业14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
文明值得肯定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15.近代以来,在南大西洋沿岸出现了一些特色经济,如西非的咖啡、可可,中美洲古巴的蔗糖,南美阿根廷的农牧产品,巴西的木材、橡胶等。这些特色经济形成的历史根源是()A.劳动分工的形
成B.各地经济优势互补C.欧美殖民主义掠夺的产物D.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16.《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17.观察下图,导致非洲政治版图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工业革命的扩张B.非洲民族意识觉醒C.资本输出与瓜分世界D.同盟国与协约国博弈18.2017年3月1日,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那么该展览单元可能为()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B.变革与调整(90
0—1550年)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19.1809年阿根廷牧场主的代言人认为,因为西班牙诸省不能消费阿根廷的农产品而导致农产品的浪费,因为西班牙海军无力将该国丰富的产品运出去而导致产品烂在仓库里。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
.西班牙没有能力管理殖民地经济B.殖民地经济水平已超过西班牙C.殖民地希望西班牙有一支强大海军D.拉美独立革命的动机是独立发展经济20.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大多建立了共和国,但实际上不久就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种现象
出现的根源是()A.各国资本主义力量薄弱B.没有形成统一的联合体C.宗主国的封建殖民统治D.被殖民时间长达三世纪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经
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借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及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的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
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欧洲人接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产品找市场,欧洲邦国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们拉到他们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
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力,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的西方文明之下。——《殷海光文集》请评述材料中近代欧洲人的成就对亚非国家(如中国)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历史周练五答案1.【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英国商人需要海
外市场,推动了英国政府殖民扩张,强调的是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故A正确;根据“商人在竖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可知,材料强调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B错误;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是侵略行为,材料无法体现殖民扩张的合法性,排除C;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英
国的商业活动,D因果倒置,排除。2.【解析】选A。英国人的观点是其贩卖非洲黑人使黑人受益,这明显是在为奴隶贸易找借口,故A正确。3.【解析】选B。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殖民扩张中的贩奴活动,贩奴活动给欧洲殖民者带来了财富,给非洲带来了灾难,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但题中
问客观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A、C、D均表述错误。4.【解析】选D。500年前欧洲人拿着《圣经》到非洲的主要目的是殖民掠夺,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拿着《圣经》传播基督教只是目的之一,“象牙”的拥有者
易手,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文明的融合,故D正确。5.【解析】选B。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在亚洲建立几十个商站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商路,进行欺诈性贸易,B正确;掠夺工业原料是工业革
命以后西方殖民掠夺的主要目的,A错误;葡萄牙殖民者建立“商站”主要目的不是传播基督教,C错误;拓展殖民地是葡萄牙殖民者在亚洲建立商站的目标,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6.【解析】选A。材料“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
”体现出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识,国际事务由西方国家掌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故A正确。7.【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分工明确、相互依赖,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故A正确。8.【解析】选C。由材料可以
看出,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胜利,冲击了封建殖民主义体系,动摇了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故选C;材料体现了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没有体现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排除A;B不
是材料的主旨,排除;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政治上、经济上还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问题,排除D。9.【解析】选A。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
埃及”的口号,故A正确。10.【解析】选A。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都是武装斗争,故选A。11.【解析】选B。根据材料“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可知,列强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故B正
确。12.【解析】选B。由材料“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将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新世界将由以一项共同法律相联结的一切独立国家组成”可知,玻利瓦尔的理想是美洲联合建国,故选B。13.解析答案C垄断组织是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显然与材料中给定的时间点不相符,故A项错误
;在这一时期,西欧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已开始一个多世纪,“兴起”的表述显然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在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中,由于个人和团体的势单力薄,专制政府背后的扶植显然有利于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故C项正确;单单一个东印度公司的组建并不能说明此时的荷兰已经垄断了世界航海运输业,故D项错
误。14.解析首先,马克思并不是肯定英国对印度征服的合理性。其次,马克思认为,英国对印度的征服比土耳其、波斯或俄国对印度征服好些,主要是因为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土耳其、波斯或俄国仍然是封建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在
征服过程中客观上带来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答案B15.解析材料中“南大西洋沿岸出现了一些特色经济”,这些落后地区为西方国家提供原料。这些特色经济形成的历史根源是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劳动分工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这些地区的经济从属于西方国家,而非优势互补,故B项错误;欧美殖民主义掠
夺的产物使得这些地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这些地区的经济从属于西方国家,而非区域经济合作,故D项错误。答案C16.解析根据所学16世纪葡萄牙是新航路开辟的先驱,首先称霸,17世纪的世界霸主是荷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根据材料每个世纪控制奴隶贸易的都是当时的世界霸主
,所以欧洲殖民活动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题目所给时间相去甚远,故欧洲殖民与工业革命发展并不同步,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3个世纪以来控制奴隶贸易的国家换了3个,所以殖民秩序并不稳定,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3个国家的称霸
是依次实现的,并不是某一个时期的三足鼎立局面,故D项错误。答案A17.解析由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885”和“1913”可知,题目考查的非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发生于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而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的扩张方式是资本输出,从19世纪70年代后开始,西方
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高潮,且非洲、中东等地区成为欧美争夺的焦点,故选C项;工业革命的扩张是间接因素不是直接因素,排除A项;非洲民族意识觉醒是非洲政治版图发生这一变化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B项;同盟国和协约
国是一战中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其博弈引发了一战这场惨烈的世界战争,与题干中1885至1913年非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并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答案C18.解析在公元300—1100年新航路开辟前欧亚地区的贸易并不频繁,英国的贸易没有涉及
马尼拉、爪哇、夏威夷等东南亚国家,故A项错误;900—1550年英国国内的变革与调整,没有涉及材料中的国家和地区,故B项错误;1500—1800年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扩张,材料中的地区沦为西欧国家的殖民地,建立了英国与材料中地区的联系,
故C项正确;1800年,西欧国家通过工业革命,逐渐建立了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材料没有体现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19.解析材料体现出西班牙无法帮助殖民地发展经济和缓解销售压力,体现出殖民地要求经济独立的特征,D正确。答案D20.解析拉美国家资本主义力量薄弱,无法全
面引导独立后的拉美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也无力应对英美强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对国内封建因素斗争不彻底,最终导致题干所述现象,A符合。答案A21.答案示例欧洲人的成就对亚非国家的双重影响(1)积极:欧洲人的成就随着殖民扩张向亚非传播了
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结束了亚非国家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客观上推动了亚非国家向现代文明的转化。(2)消极:欧洲列强通过对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不仅使亚非国家和地区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评分标准第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①偏
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