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2 含解析.docx,共(16)页,492.42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789789637628c6e0166b45844ac2e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2(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S32Cl35.5K39Ca40Mn55Fe56Cu64Ba137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
3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纯碱的化学式是A.NaHCO₃B.Na₂CO₃C.NaOHD.NaCl【答案】B【解析】A项,NaHCO₃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A错误;B项,Na₂CO₃是碳酸钠的分子式,俗称纯碱、苏打,B正确;C项,Na
OH是氢氧化钠,C错误;D项,NaCl是氯化钠,D错误。2.按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CH₃COONa属于A.混合物B.氧化物C.酸D.盐【答案】D【解析】CH₃COONa是由酸根和金属阳离子组成,属于盐,故选D。。3.下列仪器及名称没有错
误的是ABCD钳埚冷凝管长颈漏斗溶量瓶【答案】B【解析】A、坩埚为泥土烧制,所以应为坩埚,A错误;B、为冷凝管,B正确;C、漏斗有活塞,为分液漏斗,C错误;D、应为容量瓶,D错误;故选B。4.下列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褪色的气体是A.Cl₂B.
SO₂C.HClD.NH₃【答案】A【解析】A项,Cl₂与水反应生成HCl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氧气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A符合题意;B项,SO₂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褪色,故B不符合题意;HCl的水
溶液是盐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褪色,故C不符合题意;NH₃的水溶液是碱性,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但不褪色,故D不符合题意。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CO₂B.NaHSO₄C.蔗糖D.石墨【答案】B【解析】A.CO₂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B.NaHSO₄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
下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故B正确;C.蔗糖是有机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C错误;D.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6.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A.2H2O+2F2=4HF+O2B.2Na2O2+2H2O=4NaOH+O2↑C.2Na+2H2O=2NaOH
+H2↑D.2H2O22H2O+O2↑【答案】A【解析】A项,F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至-1价,H2O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至0价,H2O作还原剂;B项,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1价升至0价,部分由-1价降至-
2价,H2O中H元素、O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项,Na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至+1价,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至0价,H2O作氧化剂;D项,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1价升至0价,部分由-1价降至-2价,
H2O是H2O2的还原产物;水作还原剂的是A,故选A。7.下列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雾B.硫酸铜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有色玻璃【答案】B【解析】雾、氢氧化铁胶体和有色玻璃均是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硫酸铜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选B8.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
甲烷的空间充填模型:B.乙烯的球棍模型:C.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D.戊烷的分子式:C5H12【答案】C【解析】A项,甲烷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C与H均以单键相连,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空间充填模型为,A正确;B项,乙烯空间构型为平面形,C与C之间为双键,C与H以单键
相连,球棍模型为,B正确;C项,结构简式需展现出不饱和建的位置,因此乙炔的结构简式为CHCH,C错误;D项,戊烷是含有5个C、12个H的烷烃,分子式为C5H12,D正确;故选C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和C70互为同位素B.CH₄O
和C₂H6O一定互为同系物C.CO和CO₂互为同素异形体D.丁烷(C₄H10)具有2种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A项,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60和C70为C元素的两种不同单质,不互为同位素,A错误;B项,CH₄O和C₂H6O的结构可能不相似,即CH₄O为醇时
,C₂H6O可能为醚,B错误;C项,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O和CO₂是C元素的两种不同氧化物,两者不是单质,不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D项,丁烷(C₄H10)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D正确。10.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酸亚铁可作补血剂B.二氧化碳可用作钠燃烧的灭火剂C.植物秸秆可用于制造酒精D.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作净水剂【答案】B【解析】A项,硫酸亚铁是常用的补铁剂,A正确;B项,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释救氧气,不利于灭
火,故B不正确;C项,植物秸秆可用于制造酒精,C正确;D项,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正确。11.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Z单质的晶体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YZWQA.Z位于第三周期第IVA族B.X、
Z、W、Q等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C.W元素气态氢化物比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X的氢化物形成的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共价键【答案】C【解析】晶体硅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则Z为Si元素,由短周期元素X、
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N元素、Y为O元素、W为S元素、Q为C1元素。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IVA族,A正确;X、Z、W、Q等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分别是+5、+4、+6、+7,B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O>S,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₂
O>H₂S,C错误;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X的氢化物形成的化合物为硝酸铵,含有离子键、共价键,D正确。1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CO2↑+H2OB.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C.将稀硫酸滴在铜
片上:Cu+2H+=Cu2++H2↑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HCO3-===CO32-+H2O【答案】D【解析】A.大理石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离子方程式2H++CO32-===CO2↑+H2O是错误的,故错
误;B.电荷不守恒,应为:2Na+2H2O=2Na++2OH-+H2↑,A项错误;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错误;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OH﹣+HCO3-=CO32-+H2O,故正确
。故选D。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备氯气时,应处理尾气B.可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SO₂中混有的水蒸气C.分液漏斗和容量瓶使用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液D.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答案】D【解析】A.氯气有毒,实验室制备氯气时,应处理尾气,A正
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SO2,B正确:C.分液漏斗带有活塞和塞子,容量瓶带有活塞,使用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液,C正确;D.酒精的密度比水的小,酒精灯着火时用水不但不能灭火,还会扩大燃烧面积,应该用湿抹布盖灭,D错误,14.下列与有机物结构
、性质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B.乙烷和乙烯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鉴别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相同D.石油通过分馏、裂化和裂解均可获得乙烯【答案】D【解析】A.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A正确;B.乙烷
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均为取代反应,C正确;D.石油中不含乙烯,故无法通过分馏获得乙烯,获得乙烯可通过石油的裂解,D不正确。1
5.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鉴定燕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₂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C.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鉴别已烯和己烷: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到少量已烯和己烷中【答案】A【解析】A.蔗糖水解后溶液显
酸性,应加碱至溶液呈碱性后再检验葡萄糖,则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不能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A不合理;B.真丝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可利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
,B合理;C.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证明苯中不含碳碳双键,C合理;D.已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已烷不能,则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到少量已烯和已烷中可鉴别两者,D合理。二、选择题I
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6.根据下面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molH₂O(g)的能量比2molH₂(g)与1molO₂(g)的能量之
和低B.2molH₂(g)与1molO₂(g)反应生成2molH₂O(g)吸收能量为490kJ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1molH₂(g)与0.5molO₂(g)反应生成1molH₂O(I)释放能量为245kJ【答案】A【解析】A项,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气态
水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2molH2O(g)的能量比2molH2(g)与1molO2(g)的能量之和低,A正确;B项,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气态水为放热反应,B错误;C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有关,C错
误;D项,由上述分析可知1molH2(g)与0.5molO2(g)反应生成1molH2O(g)释放能量为245kJ,而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因此1molH2(g)与0.5molO2(g)反应生成1molH2O(l)释放能量高于245kJ,D错误。17.某铁-
空气电池放电时,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Fe+O₂+2H₂O==2Fe(OH)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a质量不变B.电极b为电池负极C.电子从电极a经负载流向电极bD.该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答案】C【解析】该装置为原电
池,由电池总反应可知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A.Fe变为Fe(OH)2,因此电极a质量增加,A错误;B.电极b上氧气变为OH-,O元素化合价降低,电极b为电池正极,B错误;C.电极a是负极,电子从电极a经负载流向电极b,C正确
;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错误。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NaOHB.可以用H₂还原MgO来冶炼金属MgC.向Fe₂(SO₄)₃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可获得纯净的FeSO₄溶液D.铁强化酱油以及高钙牛奶中的“铁”和“钙”应理
解为元素【答案】D【解析】A.Na露置在空气中被空气中的O₂氧化生成Na₂O,Na₂O与H2O反应生成NaOH,NaOH溶液吸收CO₂生成Na₂CO₃,因此Na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Na₂CO₃,A错误;B.Mg是活波金属,冶炼时要用电解熔融的MgCl₂的方法,不能采用H₂还原MgO的方法,B
错误;C.向Fe(SO4)₃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发生反应Fe(SO4)₃+Cu==2FeSO4+CuSO4,无法得到纯净的2FeSO4溶液,C错误;D.人体缺铁元素、钙元素不利于健康,铁强化酱油以及高钙牛奶中的“铁”和“钙”应理解为元素,D正确。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冰
升华和液氯汽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B.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C.NH₃和NCl₃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D.Ba(OH)₂晶体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答案】C【解析】A.干冰和液氯均由分子构成,
干冰升华和液氯汽化时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A正确;B.硫酸氢钠溶于水发生电离NaHSO₄—Na++H++SO42⁻,该过程需要破坏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间的离子键及硫酸氢根离子中的共价键,B正确;C.在NH₃中,氢原子最外层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C不正确;D.Ba(OH)₂晶体中钡离子与氢氧根离
子间含有离子键,而氧原子和氢原子间含有共价键,D正确。20.化学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可持续发展宗旨相违背的是A.推广使用煤炭、石油脱硫技术,可以减少酸雨B.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旧电池
综合利用技术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以减少碳、氮氧化物的排放D.加高工厂的烟囱,使烟尘和废气远离地表【答案】D【解析】A.推广使用煤炭、石油脱硫技术,可以减少酸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A不正确;B.积极开发废旧电池综合利
用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B不正确;C.以减少碳、氮氧化物的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C不正确;D.加高工厂的烟囱,使烟尘和废气远离地表,并未减少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故D符合题意21.设NA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8gH₂O中含有Nᴀ个质子B.1mol氯气与足量的铁完全反应所转移的电子数为2NAC.2.7gAl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数目为0.15NAD.1mol羟基(—OH)和1mol氢氧根离子(OH-)所含有的电子数均
为10NA【答案】D【解析】A.1.8gH₂O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Nᴀ个质子,故A错误;B.1molCl2与足量的铁完全反应会生成FeCl3,1molCl2发生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ᴀ,故B错误;C.2.7gAl是0.1mol,与足量
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数目为0.15NA,故C错误;D.1mol羟基(—OH)含有的电子数为9NA,故D错误。22.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3Z(s)X(g)+2Y(g)△H=akJ·mol-1(a>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0.3mol
Z置于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mol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C.容器中放入3molZ,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吸收的总热量为akJD.容器温度不变,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答案】C【解析】A、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会完全转化为产
物,将0.3molZ置于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mol,故A正确;B、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气体质量和物质的量的比值,反应气体质量和物质的量都变化,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容器中放入3molZ,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消耗的Z的物质的量小于3mol,反应吸收的总热量小于akJ,故C错误;D、反应伴随吸热,反应过程中会伴随温度的变化,变量不变的状态是平衡状态,容器温度不变,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故D正确;故选C。23.我国正在推行垃圾分类,为研究废旧电池的
再利用,实验室利用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Zn和Cu)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解”过程中,加入H2O2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B.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ZnSO4和CuSO4C.操作M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D.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可得到ZnO【答案】D【解析】电池铜帽经过水洗、洗涤剂超声清洗除去表面的杂质后,加硫酸和双氧水将金属锌和铜溶解得到硫酸锌和硫酸铜,加过量锌粉置换出铜后,再加硫酸将过量的锌
粉溶解后过滤得到铜,在硫酸锌的溶液中加过量的碱将锌沉淀,再将氢氧化锌沉淀灼烧得到氧化锌。A项,“溶解”过程中,加双氧水的目的是氧化铜单质,使其能溶于酸生成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故
A正确;B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A中主要的溶质为硫酸锌和硫酸铜,故B正确;C项,操作M为过滤,需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等仪器,故C正确;D项,由以上分析,硫酸锌转变成氢氧化锌后再灼烧得到氧化锌,故D
错误;故选D。24.将agFe2O₃、Al₂O₃样品溶解在过量的100mL0.05mol∙L-1的盐酸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100m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A.0.2mol∙L-1B.0.1mol∙L-1
C.0.05mol∙L-1D.无法计算【答案】C【解析】将agFe2O₃、Al₂O₃样品溶解在过量的100mL0.05mol∙L-1的盐酸中,则生成氯化铁,氯化铝,还有盐酸剩余,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沉淀,消耗NaOH溶液100m
L,则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氯元素和钠元素守恒得到n(NaCl)=n(HC)=n(NaOH),则NaOH的物质的量为0.05mol∙L-1×0.1L=0.005mo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0.0
5mol∙L-1,故C符合题意。2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选项目的方案设计A探究Fe²+的还原性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FeSO4溶液,观察溶滴颜色变化B探究Mg与Al的
金属性强弱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除去氧化膜且大小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再各加入2mL2mol/L盐酸,比较实验现象C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和1mL0.1mol/LNa2S2O₃溶液,向盛有1mLNa₂S₂O₃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
再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2mL0.1mol/LH2SO4溶液,振荡,比较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D探究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在0.5g淀粉中加入4mL2mol/L的硫酸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加入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加热,观察实验现象【答案】D【
解析】A.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FeS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则证明Fe²+具有还原性,A正确;B.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由操作和现象可比较金属性强弱,B正确;
C.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通过比较出现浑浊的快慢,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正确;D.该操作只能检验出淀粉是否水解,不能探究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不正确。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26.(8
分)按要求作答。(1)①写出MgO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乙炔的结构式______。(2)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中,将I-氧化生成I2时,若加
入过量的氯水,则Cl2将I2氧化生成HIO3,同时还有一种强酸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氧化镁②H-C≡C-
H(2分)(2)2NaHCO3Na2CO3+CO2↑+H2O(2分)(3)5Cl2+I2+6H2O=2HIO3+10HCl(2分)【解析】(1)①MgO的名称是氧化镁;②乙炔的分子式是C2H2,结构式H-C≡C-H;(2)NaHCO3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
Na2CO3+CO2↑+H2O;(3)Cl2将I2氧化生成HIO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同时还有盐酸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5Cl2+I2+6H2O=2HIO3+10HCl。27.(8分)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
密度为1.16g/L,以A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有机物B、C、D、E、F,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B中含有醛基,F为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结构简式为。(2)D+E→F
的反应类型是。(3)有机物A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A.有机物E与金属钠反应比水与金属钠反应要剧烈B.有机物A、B、C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有机物D、E、F可用饱和Na₂CO₃溶液
鉴别D.上述转化关系图中共涉及3次加成反应【答案】(每空2分)(1)CH3CHO(2)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3)(4)A【解析】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g/L,则A的摩尔质量为1.16g/L×22.4L/mol≈26g/mol,则A为乙块;F为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F为酯,B中含有醛基,则B为乙醛,D为乙酸,E为乙醇,C为乙烯,F为乙酸乙酯。(1)B为乙醛,结构简式为CH3CHO。(2)D和E发生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生成F。(3)A(CH≡CH)与H2,反应生成C(CH2=CH2)的化学催化剂方程式为(4)A.乙醇中
轻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与金属钠反应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A不正确;B.有机物A(CH≡CH)、B(CH3CHO)、C(CH2=CH2)均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正确;C.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现象各不相同,可用饱和Na2
CO3溶液鉴别,C正确;D.题述转化关系中的加成反应有乙块与氢气的加成、乙块与水的加成、乙烯与水的加成,共3个加成反应,D正确。28.(8分)为探究某固体化合物X(仅合两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图实验,请回答:(1)X中的非金属元素是___;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
无色气体___性质。(2)黑色化合物⎯⎯⎯⎯⎯→高温空气红棕色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___。(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黄色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___。【答案】(每空2分)(1)S或硫元素漂白性(2)4FeS+7O2
高温2Fe2O3+4SO2(3)取少量黄色溶液,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变为血红色,说明含有铁离子【解析】X在真空中加热后生成黄色单质,该黄色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品红褪色的无色气体,则单质为硫,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硫;黑色固体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红棕色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气体,红棕色化合物溶于稀硫
酸显黄色,可知该红棕色化合物为氧化铁,黄色溶液为硫酸铁;黑色化合物是由铁元素和硫元素组成,黑色化合物的质量=1.2g-0.32g=0.88g,红色化合物中铁的质量为5620.8562163g+()=0.56g,则硫元素的质量=0.88g-0.5
6g=0.32g,所以铁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0.560.32:5632=1:1,所以黑色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S,固体化合物X(仅合两种元素)的组成,结合以上分析可知X中含有铁元素和硫元素,据以上分析解答。(1)结合以上
分析可知,X中的非金属元素是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硫,体现了其漂白性;(2)黑色化合物(FeS)⎯⎯⎯⎯⎯→高温空气红棕色化合物(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4FeS+7O2高温2Fe2O3+4SO2;(3)黄色溶
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为铁离子,通常使用硫氰化钾来检验,检验方法为:取少量黄色溶液,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变为血红色,说明含有铁离子。29.(10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易溶于水,沸点为11.0℃,极易爆炸分解,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稀释时
,爆炸性则降低。用干燥的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制备二氧化氯,装置如图:(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剂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中通入干燥空气的作用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每空2分)(1)圆底烧瓶MnO2+4H++2Cl-Mn2
++Cl2↑+2H2O(2)吸收HCl(3)稀释降低二氧化氯的浓度,减少其爆炸的可能性(4)装置E没有采取防倒吸措施;装置D和E之间缺少干燥装置【解析】(1)仪器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装置A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反应
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装置A中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中盛有的试剂X饱和食盐水,目的是吸收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3)由题意可知,二氧化氯极易爆炸分解,若用空气、
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稀释时,爆炸性则降低,则向装置D中通入干燥空气能稀释降低二氧化氯的浓度,减少其爆炸的可能性;(4)由题意可知,二氧化氯气体易溶于水,可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挥发出的水蒸气,应在装置D和E之
间添加干燥装置,防止二氧化氯溶于水;氯气和二氧化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直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倒吸,为防止倒吸,应在装置E中采取防倒吸措施。30.(6分)PbO2具有强氧化性,自身受热分解释放出
O2并生成+2价的氧化物(PbO),+4价的Pb还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现将1molPbO2加热分解得到一定量的O2,再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Cl2,且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请计算:(1)剩余固体的成分及物质
的量之比为________。(2)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答案】(每空3分)(1)n(PbO):n(PbO2)=6:2=3:1(2)0.625mol【解析】此题考查方程式的应用,根据题目信息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可以得出物质的量的关系,根据此关
系可以解出,其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应用。(1)根据2PbO2=2PbO+O2↑,PbO2+4HCl=PbCl2+Cl2↑+2H2O,题目中且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设氧气为3mol,氯气是2mo
l,倒推出PbO2和PbO的物质的量之比:n(PbO):n(PbO2)=6:2=3:1。(2)根据(1)中得出的结论n(PbO):n(PbO2)=6:2=3:1,其中Pb原子守恒,总Pb的物质的量为1mol,PbO为0.75mol
,PbO2为0.25mol,然后根据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625mol。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