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 答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3.949 M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 答案.docx,共(21)页,3.94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9f3c6948766af746e4982258b7fad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2023学年度高一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共80分)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

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km,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小行星爆炸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层以外2.上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B.随高度升高而增加C.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D

.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答案】1.B2.B【解析】【分析】【1题详解】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km,据图可知12~50km为平流层,因此小行星爆炸发生在平流层,B正确,排除ACD;故选B。【2题详解】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因此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B正确,C错

误;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温度的极大值并不是出现在平流层,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会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关于太阳概况和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的物质状态为熔融状态B.太阳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C.太阳辐射是风能、化石能源等的能量来

源D.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4.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内部B.耀斑常出现在日冕层C.太阳活动增强时,无线电长波通讯信号不稳定甚至中断D.太阳大气层中,光球层亮度最大【答案】3.A4.D【解析

】【分析】【3题详解】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物质状态不是熔融状态,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太阳内部具有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氢原子核在此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原子核,损失部分质量,释放巨大的能量,这是太阳能量的来源,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风能来自于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煤、石油、天然气

等化石能源是地质时期的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因此太阳辐射是风能、化石能源等的能量来源,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观测可知,太阳表面(光球层)温度约为6000K,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题详解】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里

的活动现象,并不出现在太阳内部,A错误;耀斑是太阳色球层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引起局部区域瞬时加热突然增亮的现象,因此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不是日冕层,B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射电会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

,从而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长波通讯信号影响不明显,C错误;太阳大气层中,光球层平均温度为6000K,该温度条件下释放出的辐射以可见光为主,太阳发出的可见光主要来自此层,因此光球层亮度最大,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

冕。太阳活动: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周期(黑子数目变化周期)为11年。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

表示大西洋的()A.密度、温度、盐度B.温度、盐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6.影响曲线②出现图示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性质B.太阳辐射C.陆地径流D.海域形状7.下列关于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60°N表层海水密度低于6

0°SB.60°N表层海水盐度低于60°SC.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方,温度约为25℃D.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方,密度约为1027kg/m3【答案】5.A6.B7.C【解析】【5题详解】曲线①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符合海水密度变化曲线;曲线②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符合

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曲线③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递减,符合海水盐度变化曲线。A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A。【6题详解】曲线②为海水表层温度变化曲线,自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强烈,海水温度高,高

纬度太阳辐射少,海水表层温度低,B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60°N表层海水密度高于60°S,A错误;60°N表层海水盐度高于60°S,B错误;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此处温度约为25℃,C正确;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方,密度约

为1025kg/m³左右,D错误。故选C。【点睛】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这是因为副热带海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比较少,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盐度高。赤道附近海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盐度低。温带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盐度低

。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B.河流的影响C.纬度位置不同D.海陆位置不同9.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A.椰子树B.樟树C.杨树D.茶树【答案】8.C9.C【解析】【8题详解】根据材料,明明的家乡是北方,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贝贝的家乡是南方,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体现的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两人的家乡都有森林分布,不是水分条件差异造成的,BD错误;地形的影响是形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错误,所以选C。9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明明的家乡是北方,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椰子树、樟树、茶树都是生长在

南方地区,杨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地表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受其影响,自然景观呈现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10.读图,完成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

型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冲刷力乙比甲强B.甲地多为V形河谷C.丙地为冲积平原D.乙地为三角洲平原【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位于河流中上游,处于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落差较大,河水【流速较快,乙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流速慢,因此甲处河流冲刷力比乙

强,A错误;甲处于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河流落差较大,河水流速较快,下蚀明显,因此甲地多为V形河谷,B正确;丙地位于河口地带,从图中丙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态判断,该为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分布在乙处所在的中下游地区,C、D错

误。故选B。11.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答案】A【解析】【详解

】土壤肥力是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山坡上地形坡度大,地表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很难形成深厚的土壤,土壤厚度一般小于地势平坦的河谷,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C错误;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D错误。故选A。【点睛】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

)、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水,影响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地形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新分配;时间决定土壤形成发展的程度和阶段

,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聚积。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地貌与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A.甲——流水堆积B.乙——风力搬运C.丙——海水堆积D.丁——风力侵蚀13.若乙图表示流动沙

丘,下列说法正确的A.A坡为背风坡B.A坡风力大于B坡C.B坡为迎风坡D.B坡比A坡坡度小【答案】12.D13.B【解析】【12题详解】甲图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错误。乙图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B错误。丙图是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海

蚀柱,C错误。丁图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风蚀蘑菇,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由图可知,A坡比B坡缓,A为迎风坡,B为背风坡,A坡风力大于B坡,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流动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小于背风坡坡度。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飞船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平安

降落,太空“出差”半年的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完成下面小题。14.三位航天员太空“出差”期间在飞船内使用的电能主要来源于()A.太阳能B.风能C.水能D.核能15.航天员在太空出舱时,下列现象中不可信的是()A.处于强辐射环境中B.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宇宙天空是黑色的

D.能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答案】14.A15.D【解析】【14题详解】宇宙空间中为真空环境,没有了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所以太阳能可以为运行提供即清洁持续的能源,故电能来源主要是太阳能。A正确。宇宙空间中无大气,故没有风,无风能可利用,B错误。飞

船内没有流水重力势能,C错误。飞船内也无核能设备。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太空出舱时,太空无大气层,无法削弱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处于强辐射环境中,A排除。宇航员与地球距离远,引力小脱离了力场没有重力,B排除。太空没有大气反射,天空是黑色,C排除。一闪即逝的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燃烧的现象,

D不可信。故选D。【点睛】在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的宙射线。如太阳有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宇宙线辐射和太阳风,太阳宇宙线辐射是太阳在发生耀斑爆发时向外发射的高能粒子,而太阳风则是由日冕吹出的高能等离子体流。许多天体都有磁场,磁场俘

获上述高能带电粒子,形成辐射很强的辐射带,如在地球的上空,就有内外两个辐射带。由此可见,太空还是一个强辐射环境。太空还是一个高真空,微重力环境。重力仅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g(g为重力加速度)。11月15日,中央气象台解除了历时90天的气象干

旱预警,8月份以来,南方地区大范围干旱使江西庐山瀑布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瀑布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示景观主要属于的水循环中的哪一环节()A.降水B.地下径流C.地表径流D.下渗17.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

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18.水循环使()A.大气中的水减少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多C.陆地上的水体不断更新D.海洋中的水增加【答案】16.C17.B18.C【解析】【1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西庐山瀑布主要是展示的地表径

流,C正确,地下径流主要分布在地下,B错误;从图中看不出降水环节,A错误;下渗不是该景观的主要部分,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其中结合所学知识,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

中最活跃的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ABD错误。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陆地水体得以更

新,C正确。故选C。【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

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

A.水汽和氧气B.氮气和水汽C.二氧化碳和水汽D.氧气和氮气20.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A.②增强,③减弱B.②减弱,③增强C.③增强,④减弱D.②减弱,④增强【答案】19.C20.D【解析】【19题详解】读图,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水汽、二氧化碳,C正确;氮气、氧气不吸收太阳辐射,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即②减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即④增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

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不同海域海水盐度不同,会导致海水密度不同,进而影响海水流动方向,一般来说,海水会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流动。下图为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海水盐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造成地中海和

大西洋盐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气候②人类活动③径流④海域面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2.结合图和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顺水B.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吃水深度加大C.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潜艇逆水D.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船只吃水深度减小【答案】

21.A22.A【解析】【21题详解】地中海沿岸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且沿岸径流注入淡水量较少,导致地中海盐度较大西洋盐度高;地中海较为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少,导致盐度较高,但与海域面积和人类活动关系小,①③正确,②④错误,综

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2题详解】结合图和材料可知,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海水下沉,海水从底层流向大西洋,而表层海水则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故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顺水,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潜艇顺水,A正确,C错误;地中海盐度比大西洋高,密度也比大西

洋大,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吃水深度减小;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船只吃水深度加大,BD错误,所以选A。【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与蒸发之差,淡水汇入,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但这里仍有一种树木在不屈的生长,它就是箭袋树。箭袋树是一种非

常高大的乔木,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高,树干有2米粗。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下图为箭袋树景观图及所处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推测箭袋树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

是()A.热带稀树草原B.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24.关于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树枝的温度B.增强对太阳光的反射C.吸引昆虫授粉D.减少植物蒸腾【答案】23.B24.C【解析】【23题详解】由图可知,箭袋树所在的纳米比亚南部

植被稀少,材料提到“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可判断箭袋树所在地区植被类型应为热带荒漠,B正确;热带稀疏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均分在降水较丰富地区,A、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材料提到“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结合纳米比亚

南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可知箭袋树的植被形态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干旱的自然环境。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可以增强对太阳光的反射,降低树枝温度,减少植物蒸腾,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A、B、D不符合题意;吸引昆虫授粉应与花朵有关,与树枝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气

候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差,形成荒漠植被。荒漠植被为适应干旱缺水的地理环境,具有耐旱形态和结构,一般来说根系发达,叶片厚表面有蜡质(常有茸毛)或叶片细小退化成针刺状,茎干粗壮,植株低矮。潮汐发电是利用涨潮、落潮时水坝两侧形成水位差,潮水流入或流

出水坝过程中推动水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图为潮汐发电站水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甲图所示水位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值白天涨潮B.适合赶海C.农历初八海水位最高D.适合大型船只进港26.潮汐发电的特点是()①能量来自太阳辐射②清洁无污染③发电有周期性④发电量稳定⑤地

域性较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⑤【答案】25.D26.D【解析】【25题详解】甲图所示水位状态为涨潮时刻,此时不一定为白天,A错误;水位高,适合大型船只进港,D正确;赶海在退潮时比较适合,B错误;农历初一和十五大潮时,海水位最高,C错误。故选D。【26题详解】潮

汐发电能量来自天体引力能,①错误;潮汐能发电清洁无污染,②正确;潮汐有规律性和周期性,因此发电有周期性强,③正确;潮汐的周期性决定潮汐发电量不稳定,④错误;潮汐发电只能用在沿海地区,地域性较强,⑤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潮汐发电优点:1、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污

染环境、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2、全年总发电量稳定,不存在丰、枯水年和丰、枯水期影响。3、不存在居民迁移、淹没农田等复杂问题。4、潮汐电站不需筑高水坝。5、潮汐能开发存在一次投资大、发电成本低的特点。6、机组台数多,不用设

置备用机组。缺点:1、潮汐发电量存在日变化和月变化。2、潮汐电站投资大,造价较高。3、潮汐电站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高。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8.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岩石、光照B.气候、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答案】27.A28.D【解析】【27题详解

】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由于流水对岩石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地下发育溶洞,A正确;喀斯特地貌一般更多分布在湿热的气候区,不会有冰川广布的现象,B错;顶平坡陡、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土

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与图示地貌不符,C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平原地区的特征,由图示可见,该地区山地地形居多,受流水侵蚀作用,地表土壤相对较差,D错。故选A。【28题详解】喀斯特地貌即岩溶

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此可知,岩石的性质,水文条件和气候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而地形、土壤、光照对其形成影响弱。综上可

知,ABC错,D对。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主要原因:一、存在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就是可溶性岩石的存在。二、岩石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

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三、流水的动力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对喀斯特地貌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四、气候的影响,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

,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中国地震预警网震后6.2秒产出了预警信息,并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

、村村响应急广播以及第三方平台等发布渠道,给康定市提前7秒预警,雅安市提前20秒预警,成都市提前50秒预警,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下图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示意图(图左)”和“手机终端预警信息图(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此

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内核B.外核C.地幔D.地壳30.成都能够成功预警本次地震,是基于()①电磁波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②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③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④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的差异A.①②B.①③C.②

③D.③④【答案】29.D30.B【解析】【2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地震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震源深度16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16千米位于地壳范围,D对,排除ABC。故选D。【30题详解】根据已学知识,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是有差异的,横波

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中横波造成的损失比较大,而纵波造成的损失比较轻。因此可以利用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监测到纵波时自动发出预警(中国地震预警网震后6.2秒产出了预警信息),在横波到来之前,可以争取到短暂的预警时间;同理,可以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

差异(电磁波传播速度大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我们又利用这个时间差,给离震中稍远的地方提供地震预警(材料信息“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村村响应急广播以及第三方平台等发布渠道,给康定市提前7秒预警,雅安市提

前20秒预警,成都市提前50秒预警”)。综上所述,成都能够成功预警本次地震,是基于电磁波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①③对,B对,排除ACD。故选B。【点睛】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是地球圈

层部分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在对其判断时要重点突破以下几点:(1)记准顺序,掌握数据①记准顺序:外部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三层”即从外向里依次是地

壳、地幔、地核。②掌握数据: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17千米为莫霍面,-2900千米为古登堡面,12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50~55千米为平流层上界。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在莫霍界面,横波纵波传播速

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上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次是()A.①

B.②C.③D.②③32.对于逆温现象的意义论述正确的是()A.出现晴好天气,交通能见度更好B.高空出现逆温层不利于飞机飞行C.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加重雾霾天气D.逆温现象可以增加沙尘暴现象的出现【答案】31.

B32.C【解析】3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逆温是对流层大气出现了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据图可知,图中②出现了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的现象,B正确,其他层次均未出现该现象,ACD错误。故选B。【32题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逆

温出现时,大气稳定,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出现或加重雾霾天气,能见度差,A错误,C正确;高空出现逆温层,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弱,有利于飞机飞行,B错误;逆温出现时,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弱

,不易起风沙,减少沙尘暴的出现,D错误。故选C。【点睛】形成雾霾天气的气象因素有四个:(1)相对湿度比较大,就是空气中要有相当的水汽,且水汽含量比较高;(2)大气处于静稳状态,不利于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3)垂直方

向上出现逆温,空气中悬浮颗粒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4)要有降温条件等。气象因素是形成雾霾污染的外因。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影响云南东川红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B.生物C.地貌D.时间34.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A.矿物质不足B.土壤含水多C.空气含量少D.有机质缺乏35.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A.增施化肥B.种植绿肥C.井排井灌D.砾石覆盖【答案】33.A34.D35.B【解析】【

33题详解】红壤是因为富含铁、铝氧化物,呈红色,是长期雨水的淋溶作用下形成的,与气候有关,与生物、地貌、时间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34题详解】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有机质少是红壤贫瘠的主要原因,土壤有

机质主要是动植物遗体转化而来的,因而受矿物质、含水量、空气含量影响较小,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D。【35题详解】【的施用化肥可以短时间增加土壤肥力,同时会使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板结等,A错误;种植

绿肥对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作用,B正确;井排井灌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砾石覆盖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之一,对改良红壤作用不大。C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热带雨林形成砖红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形成红壤、黄

壤。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特殊灌溉系统。下图为坎儿井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6.暗渠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A.减少水分蒸发B.减少大气降水C.减少植物蒸腾D.减少地下径流37.蓄水池最大水量出现在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36.A37.B【解析】【36题详解】暗渠将水引入地下,让水体在地下流动,这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选A。【37题详解】坎儿井的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融水量最大,此季节蓄水池水量最大,据此分析选B。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8.对沿岸气候有

降温减湿作用的洋流有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39.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渔业资源比较丰富的有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答案】38.A39.C【解析】【38题详解】该题考查世界表层洋流。根据材料可判断,①、④

、⑥均表示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其性质应为暖流,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作用;②、③、⑤均表示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其性质应为寒流,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据此可知,题干要求的为寒流,答案选A。【3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渔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一般为寒暖流交汇地区或上升流地区。根据材料可知,乙地位寒

暖流交汇地区,渔业资源丰富;丙为上升流地区,渔业资源丰富,故正确答案为C。【点睛】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两种洋流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

鱼类活动,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世界四大渔场及其洋流成因如下: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北海道岛附近,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位于欧洲北海,北大西洋暖流与极地东风带带来的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秘鲁渔场:海岸盛行东南信风,

为离岸风,导致上升补偿流(亦称涌流)。纽芬兰渔场:加拿大纽芬兰岛附近,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赤道地区的企鹅:在太平洋东部赤道地区的科隆群岛(又名加拉帕戈斯群岛),有企鹅分布,是秘鲁寒流的缘故。40

.下图表示两股洋流和海水表面温度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南半球暖流B.乙是大陆东岸的寒流C.甲是自低纬向高纬的暖流D.乙是暖流,为赤道逆流【答案】C【解析】【详解】甲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增,应为北半球,A错误。乙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甲、乙洋流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故甲、乙都是暖流,B错误,C正确。从水温可知,两地都应在中低纬海区,故乙为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暖流,应在大陆东岸。从方向上看,不可能是赤道逆流,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20分)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左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1)左图中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列选项中的()A.B.C.D.(2

)民居屋前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____。(3)右图中甲、乙、丙、丁环流的运动方向是____(填“顺”或“逆”)时针,甲、乙、丙、丁气压值按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4)

假如右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5)若右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填“白天”或“夜间”)(6)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___,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答案】(1)D(2)热力环流(3)①.顺②.乙甲丁丙(4)东北

(5)夜间(6)①.乙②.甲【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热力环流和等压面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同样质地的地表,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气温比阴天高,夜晚逆辐射弱,气温比阴天低,

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大,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石质地面升温更快,夜晚降温也快。所以晴朗天气的石质地面的昼夜温差最大,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小问2详解】民居屋前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主要原理是应用了石质地面与森森

林木热力性质的差异,增大了屋前和屋后的温差,加大了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加大了风力,所以“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小问3详解】右图中丁地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近地面为甲地为低压,盛行上升气

流;丙地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近地面的乙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气流。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高,根据前面分析,可得出四是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列为:乙甲丁丙。【小问4详解】根据上题分析,

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左偏,根据图示方向,可以得出甲乙之间的风向东北风。【小问5详解】根据前面分析,甲地低压,气温高,乙地为高压,气温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夜晚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根据题目,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

地,所以为夜间。【小问6详解】根据前面分析,甲地为低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乙地为高压,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点睛】为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