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共(8)页,607.02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9dfb8dd547106d44f3add2977ad7be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三十六届基础年段期中联考(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冠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即古代华夏族的成人礼。先秦时期,冠礼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享有非常高
的地位,被称为“礼之始”,名列“八纲”(冠、婚、丧、祭、射、乡、朝、聘)和“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之首,对个人的人生历程有重大影响,对整个社会也有不容低估的影响。由此可知,冠礼的主要功能是A.利用血缘关系凝聚宗族B.传承文化完善儒家学说C.规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D.强调责任感和教
育功能2.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都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方案。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道德救世和制度救世。下列主张能够体现制度救世的是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C.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D.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3.古代某文明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其神话传说中多洪水故事,统治者重视法律,宣扬君权神授。该文明是()A西亚文明B.埃及文明C.希腊文明D.玛雅文明4.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
的走廊”。材料表明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5.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将瑙克拉提斯城赐予了希腊人。在这里,不少希腊人开始使用埃及人传统的陪葬品一陪葬俑。同时,希腊商人还将铁器带到这里,而
铁器则改变了埃及人传统的生产工具及武器。这主要反映了古代A.地域文化交流B.埃及手工业的落后C.宗教信仰的融合D.希腊化时代的到来6.下图是宁夏固原北周贵族李贤墓葬中出土的鎏金银壶。银壶造型别致,具有典型的罗马风格,属中亚
地.的区波斯萨珊王朝(226-650年)手工艺品,其主题图案描绘了古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该文物的发现证明A.北周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盛况B.域外手工生产技术传入中原C.中国与欧洲开始了直接联系D.丝路贸易促进文化交流互通7.成立于1753年的英国国家博物馆
是世界著名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800多万件的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主要是在18—19世纪得来的,其中大量是来源于希腊、埃及、印度、中国等国的珍贵文物。据此推断,英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主要来自()A.收集积累
B.殖民掠夺C.国际交流D.民间捐赠8.下表是根据1847年首批赴古巴华工的口供整理而来,这反映了当时()古巴华工出洋方式统计表出洋方式人数比率(%)被拐骗出洋者39084.97自己欲出洋者6714.60未说明者20.43合计459100A.存在奴隶贸易现象B.清朝政
府积极组织华工出国C.出洋或因生活所迫D.华工为大洋洲开发作出贡献9.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婚。随着东征,巴
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希腊文化渗透到各个阶层10.在一份1741年北美北部的纸质文献中,英国人被称为“欧洲人”,和“美利坚人”有着明显区别。18世纪六七十年代,“America
'”“American'”这一类的字眼在各种场合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些团体也在名称前面冠以“American'”;AmericanMagazine杂志也创刊于这一时期。这反映了A.美利坚民族意识增强B.独立战争胜利的影响C.美式英语的个性化发展D.移民的多元文化认同11.20世纪初,梁启超在其
文章中提到,他欣赏西方学校教育中“注重于德育体育,锻炼强民体魄”的做法,主张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多彩的,少年儿童在学习之余,“或游苑圃以观生物,或习体操以强筋骨,或演音乐以调神魂”。其观点意在()A.推动经济由传统向近代转化B.宣扬西方教育制度的先进性C.以人的现代
化推动社会进步D.兴办学校以普及全民教育12.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评估报告显示,世界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占63%,其中中国的占89%;全球处于“危急状况”的占7%,其中中国的为0。这
一对比反映出当前()A.世界遗产保护正面临困境B.中国作为文明大国担当C.世界遗产空间分布不均衡D.中国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13.2021年3月,有考古学家在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发现新的“祭祀坑”,与之前的祭祀坑共同构成
了“祭祀区”。专家推测,这是古蜀国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场所,与《论语》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念不谋而合。这可以用来解释A.古蜀文化的起源B.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礼乐制度的扩展D.儒家传统观念的传播14.春
秋时期,列国之执政,多以宗族任之。秦宗族同姓见于经传记载者仅寥寥数人,而为秦所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外人,如百里奚、蹇叔、公孙枝等济济一堂。这说明当时()A.察举征辟制度已经出现B.士阶层的自我意识觉醒C.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完备D.宗法制的藩篱有所突破15.《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
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16.秦始皇相信“五德终始说”,认为周属于火德,秦朝代周,水克火,秦即水德
。于是以水德附会制度,所用旌旗、符节都崇尚代表水德的黑色,黄河也改名“德水”。此举的实质是()A.为新政权寻找合法性B.替皇帝制注入神圣性C.论证王位世袭的正当性D.体现儒家思想的包容性17.东汉和帝时规定,“郡国口二
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四十万以上二人,六十万以上三人。不满二十的的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至于边远州郡,则略有优待。这表明察举制的意义在于()A.增强统一国家的凝聚力B.为封建政权选拔大批人才C.缓和中央与
地方的矛盾D.削弱地方士族的政治势力18.楼兰古城遗址附近发现一个东汉的灌溉系统,沿河道有总闸、分开闸、干渠和支渠,参与修建者除了河西兵之外,还有西域诸国之兵。对于工程效果更有“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记载。这一工程说明()A.新疆地区的社会矛盾突出B.丝路开通促
进边疆开发C.重农抑商政策在边疆推行D.屯田促进新疆社会发展19.317年,毫无名望司马睿初到江东建康(今南京),乃是“吴人不附”,一个月后,还是“士庶莫有至者”。王导建议司马睿礼遇吴郡名士顾荣和出身官宦世家的纪瞻,并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从此,“百
姓归心焉……君臣之礼始定”。这可以说明当时()A.士族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B.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C.江南民众纲常伦理观念淡薄D.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衰落20.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云冈稍晚一些
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21.如表是开皇年间隋朝政府前后两次下诏的情况。这
反映出隋朝()时间诏书内容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北境诸州,异于余处……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而且用.于赈灾的粮食是“杂种及远年粟”。开皇十六年(596年)二月义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也就是百姓按照划
分的户等纳粮食税。规定上等户不超过一石,中等户不超过七斗,下等户不超过四斗。A.边疆危机持续加重B.南北经济差距逐步扩大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22.据《朱子语类》记录,唐朝中枢机制运行时,三省长官之间要历经反复多次的草拟、封驳、审定,每一个环节必须要得到皇帝
的旨意才可继续下一步,最后递交尚书省进行实行。据此推测唐朝三省制度()的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激化了中枢部门的矛盾C.有效避免了决策失误D.阻断了宰相擅权的进程23.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其中常举以明经和
进士两科最为重要。进士又作“士林华选”,对于缙绅而言,“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这说明,唐代“进士及第”()A.影响社会阶层流动B.考核标准严格苛刻C.重视士家大族利益D.受到社会广泛推崇24.两税法实行以前,唐代赋税征收以“丁身为本”,全国各州府税率基本一
致。两税法实行以后,其税额按照各州府“据旧征税数”的原则摊派给当地民户,各州府税率差异较大。据此推知,两税法的实施客观上()A.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B.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困难C.加速了社会人口的流动D.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原地区,标志着华夏族群完成了内部整合,并建立起统一的封建集权制王朝国家。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在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条件较好的地域设郡县直接管辖,公元前214年的岭南越族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个郡。在中央设置
了典客和典属国,专门负责盛情款待与秦王朝友好往来的陆地边疆各少数民族领袖或部落头领,以及管辖治理依附、归降和顺从秦王朝的各少数民族或部落。——摘编自李庚伦《中国历代陆地边疆政治安全治理研究》材料二汉朝延续了秦朝的治边策略,坚持“守中治边”的原则,集中精力建设中原
地区,增强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实力,保持中央政权整体相对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绝对优势,从而达到“治安中国,则四夷自服”的治理效果。汉朝通过联通西域、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将中原的农耕灌溉技术、历法等传至边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出现了少量的相互吸收现象。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群在与其他族
群交往的过程中被称为汉人,汉人也逐渐成为指代生活在中原地区人群共同体的新称谓。——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对边疆管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对边疆管辖的积极作用。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材料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
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
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毫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
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2)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步形成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两种运输方式。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
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唐代,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玄奘从印度带回很多佛教经典,并编写《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沿途地
理风情。波斯文化影响中原文化,西雨绘画技术传入。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特别是广州、明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郑和七下西
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利玛窦等人将《本草纲目》翻译并介绍到欧洲,西方的基督教、天文和历法也逐渐传入中国。——万明《海上丝绸之
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